•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懷孕期掌握11個飲食規劃原則 教妳如何成功養胎不養肉!
1
懷孕期掌握11個飲食規劃原則 教妳如何成功養胎不養肉!
2
重訓最容易受傷的5大動作,你姿勢有正確嗎?
3
增加肌肉量的要素
要讓增肌訓練效果呈現最大化,你只要搞懂5個關鍵要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懷孕期掌握11個飲食規劃原則 教妳如何成功養胎不養肉!

2019-01-10
知識庫 健身 飲食 孕婦 書摘 飲食方式 觀念

妳是否覺得懷孕期就應該要多吃,才能讓肚子內的寶寶有充足的營養成長!但生產完身型體重卻完全破表,有種已經回不到懷孕前的樣子?其實,在懷孕時你都遺忘了肚子裡的小寶寶在初期甚至只有草莓般的大小而已,但我們卻認為因該要多吃一點才有足夠的營養供給,然而,一般來說在懷孕12週前體內的卵黃囊可以充分提供胎兒營養;在12週之後胎盤才會成形轉由母體來供應胎兒營養。

懷孕期的11個飲食規劃原則 教妳如何成功養胎不養肉!

要記住!我們一生最容易生成脂肪細胞的時期,除了嬰兒期外就屬懷孕期了,因此,在懷孕時只要維持均衡的營養加上熱量攝取維持在懷孕前的分量即可,切勿有一人吃兩人補的心態,否則一但脂肪細胞增加之後就無法減少,頂多只能靠減脂縮小細胞而已,這也就是產後很難回到產前的體態與體脂率的原因。然而,​我們只要把握好以下這幾個原則,就能讓我們養胎不養肉!

 原則  1 均衡飲食
不要因為怕胖就完全不吃澱粉,不要因為怕熱量高就不吃脂肪,也不要因為孕期不適就拒吃所有蛋白質,整日的三大營養素: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都要均衡攝取,才能確保胎兒的健康,以及避免營養不均而影響賀爾蒙失調而發胖。

 原則  2 適量攝取全榖根莖類
全穀根莖類就是所謂的低GI 值優質澱粉,雖然他們屬於澱粉,但因為其中含有大量的纖維素,吃下肚之後,身體無法立即消化吸收,因此血糖也不會急速上升、胰島素也不會急速大量分泌,造成脂肪囤積。所以孕期可以多多用全榖根莖類取代精緻澱粉,不過注意還是不要過量,平均每天吃2-3 碗的量就已足夠,千萬不要一旦餓了就隨時以麵包或餅乾來充飢,攝取過多、身體消耗不掉的澱粉,最終都會轉為脂肪囤積在自己身上,養肉不養胎。

孕期可以多多用全榖根莖類取代精緻澱粉,不過注意還是不要過量。

 原則  3 蛋白質是養胎的重點
蛋白質是建構身體重要的基石,攝取優質的蛋白質可以使胎兒健康穩定地成長。如果你在懷孕時特別想吃甜食,也很有可能是因為蛋白質攝取不足,在吃甜食之前,不妨補充一些蛋白質,可能就會發現沒有那麼嗜甜食了。低脂起司、堅果、牛奶、雞蛋以及豆類和肉類,都是很適合孕期補充的的優質蛋白質來源。但注意切勿過量攝取,因為過多多餘的熱量一樣會養出自己身上的肥肉喔! 攝取過量的蛋白質也會對腎臟造成負擔,也會提高鈣質流失,所以記得適量即可。也要注意盡量攝取優質蛋白質,盡量挑選非加工、油脂少、精肉多的部位,像是雞胸肉優於雞腿肉,瘦豬肉優於肥五花,生肉及深海魚盡量少吃,可以讓身體補充到蛋白質卻不會吸收到太多比較不健康的脂肪。

 原則  4 吃健康脂肪
上面說少吃豬油雞油的肉不代表不要吃油脂,而是少攝取不健康脂肪,另外再攝取健康脂肪,例如酪梨、堅果類、橄欖油等等,吃足夠的油脂可以讓身體吸收脂溶性維生素,不吃油會掉頭髮皮膚乾燥指甲粗糙,對胎兒的營養吸收也非常的不好,所以千萬不要怕胖就完全不吃油喔!

 原則  5 多吃蔬菜
蔬菜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與維生素,可以幫助我們孕期時預防便祕,建議每天可以吃3 到5 盤蔬菜、2 份水果,並且最好多更換不同種類的蔬果,也要記得喝水,幫助膳食纖維促進腸胃蠕動。

 原則  6 吃適量且較不甜的水果
幫助排便、讓身體吸收維生素,水果也含有很多維生素,但是如果是很甜的水果就要避免吃太多,因為也是高糖碳水化合物,吃過多也會長脂肪,可以挑選像是小番茄、橘子柳橙、藍莓、等甜份較低的水果,高糖的瓜類少吃。

 原則  7 熱量的計算
首先了解自己一整天大約吃幾大卡不會胖不會瘦,那就是維持妳一天代謝與日常活動量的TDEE(每日消耗總熱量),一般女性大約在1500-1800 之間。在第一孕期的時候吃大約孕前TDEE 的熱量是ok 的,寶寶自己有帶便當,不需額外攝取太多熱量,到第二三孕期時寶寶開始依賴母體的營養,所以要比第一孕期多攝取300 大卡,千萬不要有一人吃兩人補的想法而狂吃!絕對長肉不長胎。

 原則  8 三大營養素比例也很重要
根據衛福部建議,合宜的三大營養素比例蛋白質10-20%,脂肪20-30%,醣類50-60%,我覺得沒有需要特別減脂增肌的孕媽咪們,配合這樣的比例飲食就很能達到飲食均衡,提供自己身體所需及寶寶營養目的囉。

衛福部建議合宜的三大營養素比例。

 原則  9 多喝水、少喝含糖及咖啡因的飲料
一天一杯咖啡是ok 的,但超過了對寶寶可能有比較不好的影響,另外也不要加太多糖,糖是會長脂肪的毒藥,不想產後減得辛苦,孕期就要多多克制囉!水要多喝,懷孕的時候寶寶、羊水都需要很多水分,我們自己身體也需要更多水分來維持提高的代謝,所以喝水超重要!喝水不會讓妳水腫,不喝水身體失衡才會水腫喔!

 原則  10 盡量避免甜食與含糖飲料
甜食對於非懷孕的人來說,本來就是肥胖的主因、減肥的敵人,我知道在我們懷孕時,有時會無法克制地想要吃甜食,但是為了養胎不養肉、為了寶寶的健康,還是盡可能的克制比較好,甜食吃多不但容易引起妊娠糖尿病,也容易使孕婦變胖。除了甜食之外,也要記得減少果汁及含糖飲料的攝取,即使是新鮮果汁也含有較多的糖分,比起果汁,新鮮水果有較低的熱量以及較高的纖維含量。

 原則  11 注意飲食的分量
就算吃得食物都很健康,但是吃得過多、總卡路里攝取過量,還是可能造成額外的體重與體脂增加喔。如果你像我一樣,會突然想吃這個想吃那個,沒有吃到會很不開心,百分之百執行上面那樣飲食妳會有壓力、無法享受在其中也沒有關係,我自己在懷孕期間,大概也只有60-70% 執行上述的飲食原則。

我覺得懷孕期間最不需要的就是多餘的壓力,我自己很不喜歡正義魔人在旁說:「你懷孕耶!不要吃冰啦!」「你懷孕耶!你不要拿剪刀喔!」「你懷孕了,不要去舉重啦!」這時候我都會心想⋯⋯我是懷孕還是生病啊?可以放過孕妹嗎?懷孕已經夠不舒服了,為什麼還要被一些沒有科學根據的規定限制呢?這種時候我都會很開心我的孕期幾乎都待在美國,美國人對於孕婦的態度跟台灣真的差很多,大著肚子去星巴克買咖啡冰沙,穿著比基尼躺在泳池邊曬肚子、喝冰沙也沒有人會管我,有的老外還會跑來恭喜我要當媽媽了。我有台灣懷孕的朋友只是去早餐店買杯不去糖的冰豆漿,就被好意的老闆娘逼著去冰去糖⋯⋯孕婦為什麼要這麼辛苦啊?

懷孕已經夠不舒服了,為什麼還要被一些沒有科學根據的規定限制呢?

上述那些飲食概念,執行的前提是:「這樣吃我很開心,為了寶寶這樣飲食可以既營養又不讓我胖,所以準備食物和吃飯的時候我都心情很愉悅!」如果妳那樣飲食覺得壓力很大,那我強烈建議妳這段孕期就放鬆心情的吃想吃的食物吧。(但是還是可以默默的把上面的飲食概念埋在心裡,吃想吃食物的時候可以盡量不要走鐘太多啦。)

書籍資訊
《好孕動STAY FIT WITH MI:超人氣健身教練的孕期健康動‧營養吃‧養胎不養肉全計畫》/ Michelle著

醫生說懷孕可以運動,但該做什麼運動?可以做到什麼強度?
孕媽咪們該怎麼運動才不會受傷?
 

身為專業美女健身教練/超人氣部落客/二寶媽的Michelle,以兩胎孕期的親身實證,為「預備懷孕」、「正在懷孕」、「產後恢復」的媽咪,全階段量身打造的健康好孕動計劃!
 
「跑步對寶寶不好?」
「懷孕就是要多休息?」
「孕期運動可幫助減重?」
這些孕妹們在腦袋中千迴百轉的問題就由Mi來幫忙解答吧!
運動,所得的不只是緊緻的身段,更是建立自信與維持自我的一種方式,而運動帶來的快樂因子,更是孕媽咪及寶寶最珍貴的養份。
跟著Michelle一起動起來,Happy Mom, Happy Life!
【獨家設計】
◎老公可陪做的好隊友運動!
◎附有好孕動手冊,隨著懷孕周期列出適合運動、飲食及注意事項,是媽咪的貼心小本本。
◎不只孕妹需要,一般人也能輕鬆上手的居家運動,必備!
◎養胎不養肉食譜,讓孕妹及寶寶們吃得好、吃得飽、吃得更健康!
【名人推薦】
孕婦教練Akemi(香月明美)
康柏體能訓練中心創辦人 江蕙妤
禾馨醫療營運長  林思宏
體適能教育機構創辦人  周博陽
ViaSweat創辦人  許安璿
前新光醫院營養師/台大公衛學院博士生/營養師的餐桌營養顧問 梁家瑋
飛創國際課程講師  筋肉媽媽
營養顧問  楊哲雄(好食課)
人氣多功能家管  隱藏角色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重訓最容易受傷的5大動作,你姿勢有正確嗎?

2021-01-19
觀念保健健身話題

現代人流行做重訓,因為想要練出好身材及好看的線條,但是,重訓如果動作做錯,不只身型不好看,還會提高運動傷害的風險,尤其是喜歡練上半身的人。因為訓練效果快又明顯,所以上半身受傷的機率也比下半身多。而重訓如果練的強度太強也容易受傷,還會讓肌肉呈現結痂式纖維化導致彈性變差。

重訓最容易受傷的5大動作,你姿勢有正確嗎?

重訓動作在「回復」時最容易發生肌肉拉傷

重訓最容易受傷的時間點就是「回復」,通常訓練到最後階段會最吃力,要結束時,被拉長或收縮的肌肉纖維突然放鬆,加上器材的重力,就容易扯傷肌肉。如果是年紀大一點的人,會建議使用TRX(懸吊繩)或彈力繩,減緩回復動作對肌肉的衝擊來避免受傷。而重訓如果練的強度太強也容易受傷,重訓其實就是利用刺激肌肉星狀細胞,讓肌肉多長一些,但如果撕裂得太嚴重,肌肉就會呈現結痂式纖維化,彈性變差,如何在兩者之間拿捏剛好,有練到又不會練過頭,是應掌握的重點。很多人都沒有注意到重訓對手腕的傷害,與腰、膝等比起來,手腕的承受力相對更低,一定要使用護具,然而常見容易受傷的重訓項目包括如下:

硬舉 Deadlift

硬舉最常見受傷部位就是腰椎、膝蓋、手腕,但是為什麼容易受傷?硬舉是健身房裡最容易受傷的動作,因為最方便作,而大家容易相互比較,想要舉更重一些,展現自己的訓練成果,往往就因為舉太重造成腰與膝的傷害。然而在硬舉時應量力而為,特別是在訓練的最後舉最重時,回復的時候要特別注意,避免一下放掉拉傷肌肉。如要壁面受傷,必須量力而為,特別是在訓練的最後舉最重時,回復的時候要特別注意,避免一下放掉拉傷肌肉。

©coachmag.co.uk

挺舉 Clean and jerk

挺舉常見受傷部位為腰椎、膝蓋、手腕,但是為什麼容易受傷?與硬舉相比,挺舉受傷的程度會比硬舉更嚴重,因為挺舉不僅要把啞鈴舉起來,還要甩出去,再挺到頭上。根據計算,甩出去的軸線距脊椎20公分,就會給腰椎帶來6倍的壓力。例如舉100公斤,腰椎的壓力就600公斤,而且距離愈遠倍數愈大,常常姿勢一錯,腰椎就傷到了。另外舉太重也會造成膝蓋磨耗、手腕受傷。如要避免受傷,必須特別要重視姿勢,甩上去時,與身體的距離愈小愈好,同時也要量力而為。

©barbend.com

重訓擴胸 Chest exercises

重訓擴胸最常見的受傷部位就是肩關節的關節唇。但是為什麼容易受傷?一般使用健身器材會比徒手使用啞鈴健身較不容易受傷,主要是健身器材有一定的軌跡,照著做很安全,但在拿器材鍛鍊胸肌時,通常不同身材要設定不同的起始點,胸厚的人起始點會前面一些,反之就後面一些,但有些人會疏忽設定,通常在動作過程中不易受傷,要回復時,機器一下鬆開,就會拉傷關節唇,肩膀下次要進行極限角度動作時就會痠痛。

©mensjournal.com

深蹲 Squat

深蹲常見受傷部位就是腰、膝。但是為什麼容易受傷?深蹲是現在很流行的重訓姿勢,但很多人都作錯,原本應該是在訓練臀肌,卻因為姿勢不對而傷膝與腰,臀肌反而沒有訓練到,還會讓腿部加重負擔。如果是比較不容易受傷的姿勢,第一膝蓋不要超過腳尖,背部打直與臀部往後翹起,雙手向前方打直,感覺重心在前方,下蹲時盡量不要用到膝,而用中心肌群的力量移動臀部。

深蹲 Squat
©lesmills.com

擴臥推胸 Chest extension

擴臥推胸常見受傷部位為背擴肌、三角肌(肩膀)、三頭肌(上臂外側)。但是為什麼容易受傷?擴臥推胸與硬舉及挺舉相同,通常在訓練最後重量最大,要回復時,肌肉一下放鬆會造成拉傷。如我想避免受傷,也是需要量力而為,要特別注意回復時的動作,避免一下子放鬆。

©openfit.com

資料來源/Men's health、元氣網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要讓增肌訓練效果呈現最大化,你只要搞懂5個關鍵要素

2020-12-23
觀念重量訓練增肌健身知識庫

相信各位都知道想讓訓練變得更加有效率,就必需要對自己的訓練目標有更明確的認知,凡舉增加訓練的重量、動作的反覆次數或是增加訓練組數,都是為了達成訓練目標的手段之一,但你是否忘了訓練最終的目的就是肌肉!而當我們要有效率的訓練肌肉,就必需要專注於刺激肌肉的生長要素上,接下來我們將依據刺激肌肉生長的5個要素來做介紹,並依據重要性依序排列。

增加肌肉量的要素
要更有效率的訓練肌肉就必需要專注於刺激肌肉的生長的5個要素上。

1.伸展的張力

當收縮中的肌肉因負重而被迫伸展,主要是收縮力量與外來阻力相抗衡的結果,也很容易會造成大量的細胞受傷,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重量訓練的離心收縮期,另一個狀況就是進行伸展動作的時後。然而,當負重與肌力相抗衡的階段就會產生肌纖維的撕裂和強迫組織自我修復成長,簡單來說伸展的張力是肌肉強烈生長的訊號,因此,必須透過離心收縮的訓練技巧,才能讓肌肉的成長出現最大化。

2.收縮的張力

當肌肉因為負重而導致收縮困難的時後,就是必要進行強化與成長來抵抗外來的阻力,所以,我們就必需要透過正確的收縮訓練技巧來達到肌肉的生長效能,因此,在許多的訓練規則上會將增加負重或增加總訓練重量,來確保肌肉能持續的接受刺激進而成長。

伸展跟收縮的關聯
我們必需要透過正確的收縮訓練技巧來達到肌肉的生長效能。

3.承受張力的時間

我們都知道重量與強度絕非是影響肌肉生長的唯一因素,否則我們就只要透過最大肌力的重量來進行1RM的訓練就可以,根據2009年的一項研究發現,並非越接近最大肌力的重量訓練,對於增進肌肉成長效率是最好的,因為,肌肉整體所承受的張力時間也扮演了一個決定性的角色,試想當訓練的重量越重,肌肉能反覆執行的次數就越少,相對來說肌肉所承受的張力時間也就越短。

過度的訓練重量
使用過度或過輕的訓練重量,將無法刺激或造成肌肉的傷害性!

如果採用過輕的重量進行訓練,則肌肉能反覆接受張力刺激的時間越長,但承受的張力大小可能就不足以刺激肌肉的成長訊號,在多項的研究中也發現,會出現這種現象的負重,一般來說都介於最大肌力的20-40%之間,因此,我們必需要在受力的大小與時間之間取得絕佳的平衡點,經過多方面的科學研究結果,顯示最佳的負重平衡點大約為最大肌力的70-80%左右。

4.激發代謝功能

當我們體內肌肉組織的代謝功能被激發到極限時,身體的乳酸就會開始產生堆積,這時肌肉組織就會出現一種被燃燒的感覺,進而產生刺激肌肉合成作用的訊號,這個訊號由於是透過酸性物質所產生出來,因此,被歸類為化學因素與前三項所敘述的物理因素,透過增加負重和創傷式訓練來增加肌肉成長不同。

5.肌肉膨脹感

你有發現當肌肉重複進行某一項訓練動作,會因為反覆的進行收縮產生充血的感覺,這個反應被稱做肌肉膨脹感 (pump),這時多出來的血液將會負責將營養與氧氣帶入肌肉和代謝廢物等等,同時,也會造成肌肉組織某部分的變形。假設透過肌肉膨脹感讓更多的血液流入,就會造成肌肉纖維組織間的距離被越推越進,形成一股機械性的限制力量,這也是促使肌肉生長較弱部位的訊號,由於這樣的反應並非創傷性,因此,可以透過高頻率進行反覆訓練,尤其適合當做促進恢復的方式。

資料參考/menshealth、barbend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