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0年初COVID-19爆發疫情以來,免疫系統的強弱就成為許多人關注的焦點。那該如何才能增強我們人體的免疫功能避免感染病毒?相信有許多的人都會告知你多攝取水果與蔬菜的飲食、固定的運動訓練和充足的睡眠時間等等,這些都是維持我們人體免疫系統的自然方式,但你知道肌肉量的多寡跟我們人體免疫系統的強弱有關嗎?
我們人體的骨骼肌約佔全身重量的40%左右,這其中也包含至少50%的身體蛋白質,然而,還有多項研究能證明肌肉的多寡與免疫系統的強弱有關。你要知道肌肉會產生和釋放化合物,這些化合物在某些免疫細胞的增殖、刺激和分佈中佔有極為重要的作用,這是因為肌肉能儲存免疫系統所需要的蛋白質及分泌免疫相關細胞激素;因此,當我們的肌肉量不足或流失的時候,身體的免疫系統功能就會隨之下降。
根據國外的一些研究發現,只要肌肉量下降10%左右,人體的免疫能力與染疫的風險就會開始增加,當肌肉量下降30%左右时,我們罹患重症的機率就會大幅的提升,當肌肉量下降超過40%,感染肺炎造成死亡的風險就將大幅的提升。雖然,這樣的還需要進一步研究,但數據表明,肌肉量減少與免疫力下降和感染有關。
另外,德國癌症研究中心 (DKFZ) 的科學家表示,他們現在已經在老鼠身上發現,骨骼肌有助於在慢性疾病中保持免疫系統功能的證據,這項研究「骨骼肌對抗抗病毒CD8+T細胞耗竭」的結果已經發表於2020年6月的《科學進展》期刊上。參與這項研究的研究人員表示,CD8+T細胞在慢性感染中功能呈現損傷或疲憊,都伴隨著肌肉量的減少與體重大幅降低有關,但關於肌肉是否能調節T細胞的耗損則需要更多的研究才能證實。
而根據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 (NCI) 的說法,惡病體質(Cachexia)通常伴隨著嚴重的慢性疾病,它的特點就是會大量消耗掉身體的肌肉和脂肪,全球有多達三分之一的癌症相關死亡病例,都可能是與惡病體質有關,同時,它還可以影響患有其它嚴重疾病的人,例如愛滋病、慢性腎臟病與心血管疾病等,而惡病體質(Cachexia)也會發生在許多常見的癌症之中,尤其是在癌症疾病的末期階段。最常見於一部分癌症以胰腺癌和胃癌為首,但也常見於肺癌、食道癌、結直腸癌和頭頸癌。
關於這點,哈佛大學醫學院阿爾弗雷德戈德伯格博士表示,Cachexia可能是由於身體試圖從肌肉和脂肪中獲取能量,來幫助免疫系統對抗嚴重慢性疾病时的過度補償,然而,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目前仍然沒有一個定論。
德國癌症研究中心主要研究者Jingxia Wu表示,在我們進行「骨骼肌對抗抗病毒CD8+T細胞耗竭」的研究中發現,肌肉量較多的實驗鼠比肌肉量少的實驗鼠更能有效率的對抗慢性病毒感染,但這樣的結果是否可以直接轉移到人類身上,這還需要未來更多的研究來證明。
1.攝取維生素D
維生素D缺乏雖然不是免疫性疾病的根本原因,但會使這類疾病狀況惡化。主因免疫系統中的白血球細胞表面,都有維生素D受體和活化酵素,而維生素D在保持免疫系統上的作用非常複雜,因為免疫力不是「越高越好」,而是像體操選手走平衡木一般,必須「維持平衡」。
自從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警告,維生素含量低與經常得感冒、流感有關,許多維生素D與感染相關的研究應運而生。2017年一項前瞻性臨床試驗的大量分析報告顯示,服用維生素D可將發生呼吸道感染的機率降低約42%;研究進一步建議,固定每天或每週服用一次,比每個月一次服用大量劑量來的有效,而最常用的每日劑量為3300-4000IU。
2.攝取足夠蛋白質
如果你是將運動訓練做為減重與減脂計劃一部分的人,那麼就需要特別注意蛋白質的攝取量,當然,你一樣可以採用營養指南建議的10%-35%做為基本量,並在脂肪與碳水化合物的比例之間取得最高比例,或者你也可以採用簡單的計算公式來規劃你的蛋白質需求量。
許多營養學專家都建議一般的減重者,每日每公斤需要0.8-1g的蛋白質攝取量,而重量訓練者或是運動員則每日每公斤需要1.2-1.7g的蛋白質,但是這裡的重量訓練者或是運動員,通常是指每週運動10-12小時以上的人。
3.養成重訓的習慣
隨著年紀增長,我們身體各項器官生理功能會逐漸下降,其中,肌肉質量也是減少之一,當肌肉強度以及功能的逐漸衰退時,我們就稱為「肌少症」;根據研究大部份的成年人在40歲之後,肌肉質量平均每十年會減少8%,到70歲後,流失速度會加快,每十年減少15%;至於大腿肌肉力量,在40歲之後,每十年下降10-15%,70歲後則為每十年下降25-40%。
然而,擁有足夠的肌肉量不僅可維持身體姿勢平衡、產生熱量讓人體活動以及保持體溫外,擁有足夠的肌肉量,還能幫助身體支撐骨骼、改善腰酸背痛、膝關節疼痛等問題,同時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提升基礎代謝率、控制體重與減緩老化等問題。
資料參考/medicalnewstoday、sciencedaily、nutritionnews
責任編輯/David
彈力帶是一個唾手可得且方便、便宜的運動道具,許多專業健身教練、運動員、物離治療師等,都會使用它來做練習以及治療病人,因此,這個道具還能節省你上健身房的時間以及金錢,在家就可以運動。以下為5種下半身彈力帶訓練,一起揮別水梨型身材來迎接夏天。
步驟1:身體站直,雙腳套上彈力帶,套到腳踝位置。
步驟2:吸氣,將右腿往用伸直,停留20~30秒。
步驟3:吐氣慢慢回來,再換左腳進行。
步驟1:側躺在地面上,將雙腳彎曲,將彈力帶套上至大腿。
步驟2:吸氣,將右腿膝蓋往上抬起,停留20~30秒。
步驟3:吐氣,再慢慢放下,之後換邊側躺,再將左腿膝蓋往上抬起。
步驟1:身體站直,雙腳套上彈力帶,套到腳踝位置。
步驟2:吸氣,將下半身往後蹲,停留20~30秒時間。
步驟3:吐氣,再慢慢將身體回到初始位置。
步驟1:平躺於地面上,雙腿彎曲,將雙腿套上彈力帶至腳底板。
步驟2:吸氣,將右腳伸出去,停留20~30秒。
步驟3:吐氣,慢慢回來再換左腳。
步驟1:側躺在地面上,將雙腿打直,將彈力帶套到腳踝。
步驟2:吸氣,將右腿水平打直往上抬起,停留20~30秒。
步驟3:吐氣,再慢慢回來,之後再換左腳進行。
資料來源/OUTSIDE
責任編輯/妞妞
不曉得大家有認真看過自己的臀部嗎? 有替自己的臀部拍過照嗎?拍了照後是否 嚇一跳:我的臀部真的長這樣? 筋肉媽媽表示<:我的一個學員很有趣,她很認真地請家人替自己的臀部拍了照片(僅穿著一條小內褲),看到了「長相」後驚覺,「原 來,我的臀部和我想像中的不一樣!」
其實這很正常,畢竟臀部長在後面,除非你很刻意去檢視,不然「它」的長相只會活在自己的想像中,你可能會以為自己的臀部不至於到翹臀或有屁股蛋,但也不會到鬆垮垮吧?!哈⋯⋯真的是這樣嗎?很多人在看過後,才發現自己的臀部其實是鬆垮、扁平,有些是天生,有些是年紀到了,長期坐著加上缺乏鍛鍊,臀型每下愈況。
以前台灣女性曾經風靡「鳥仔腿」,但後來愈來愈多女孩追求健康、性感的「蜜大腿」;過去小屁股也是女生追求目標,但隨著各種健康、健身、流行、時尚資訊湧進,更多女性開始檢視自己的屁股「好像太扁了」、「撐不起牛仔褲」、「穿比基尼不夠性感」等。
追求漂亮是好的,但我更覺得,與其在意自己是什麼臀型,不如好好專注在鍛鍊下半身,因為,恐怖的不是「乾扁臀」,而是「失去作用」的臀部。
有些人可能會說「我天生扁屁股,沒救了,就算了吧!」或是「我不在乎臀型啊,可以不要練臀部嗎?」但身為專業教練,我更在乎的是你臀部的功能,而非臀型,因為失去作用的臀部,除了外觀不好看,也會造成許多身體的痠痛和肌肉筋膜骨骼傷害,甚至,代謝也會因為臀部失去功能,愈來愈下滑。你可以不在乎臀型,但缺乏功能的屁股,可能導致身體功能出現以下狀況:
下背痛
膝蓋痛
腰痛
骨盆歪斜
單邊屁股痛,痛到走路無力像「跛腳」
身體莫名疲憊
但只要透過適當的訓練,扁屁股不但可以變成蜜桃翹臀,而且還是「功能良好」的美臀!
開始正視自己的臀部後,很多人的第一選擇是──拚命練深蹲,但這是正確且唯一選擇嗎?為什麼有人練得漂亮,有人卻無效?
通常講到練臀部,第一個會飄進腦海的運動是「深蹲」;但很多人想練臀部卻始終沒看到成效,也正是因為拚命練深蹲。為什麼會這樣呢?通常是因為下列三種狀況:
①蹲不好,蹲到膝蓋痛、下背酸,但屁股就是沒感覺!
②肌肉控制不好,屁股腿後沒用力,大腿前側卻愈來愈壯!
③有成效,卻因為覺得腿變粗而中斷!
常有朋友或網友問我:「請問常做深蹲,腿會變粗嗎?」「做深蹲,屁股是不是會愈來愈大?」在我看來,多數人生活中都「沒有在善用臀部」,甚至是「過度」使用臀部,導致臀部肌肉開始功能流失,所以自然蹲不好。你一定要先知道,自己做深蹲運動的目的是為了什麼?如果是為了讓臀部更漂亮,讓臀部有力量,深蹲不會是唯一可以做的運動。
許多人一接觸運動就馬上大量做深蹲,還沒有達到想要的目標,卻開始出現身體不適,其中一個常見的原因:因為深蹲是身體多關節的活動,同時也需要更多肌肉與筋膜的柔軟度,在全身協調性不夠好,肌肉控制能力尚未覺醒狀態下做,很容易做錯。所以,訓練上,不一定要把深蹲排在這麼前面。而擔心腿變粗的女生,也不一定要一直執著於做深蹲,導致大腿前側肌肉一起更發達。
有許多可以取代深蹲的運動,但無論哪種運動,只要你會鍛鍊到臀部與大腿前後側,當肌肉練得愈來愈強壯,運動強度愈來愈高,某個層面上,的確可以說:你的臀部與腿變壯了!只是你的臀部也會更緊實更翹,形狀更漂亮!這種臀部的變大,與堆積脂肪的臀部的變大,是完全不同的。
此外,除了核心鍛鍊,我認為更該優先訓練的是臀部肌肉。因現代人採坐姿的時間過長,喪失功能的臀部與核心肌肉,會造成許多身體體態上的大問題,像是如果你有下背痛、膝蓋痛困擾,多數時候可能跟臀部失去作用脫不了關係!
當然,有的女生就是受不了大屁股,無法忍受腿變粗,不管形狀好不好看,單純只想要臀部變緊實或過得更健康而已。這本書就是要教你認識自己的臀部,掌握更多練出健康美臀的方法。而掌握訓練的重量,甚至只靠自己體重的徒手運動,就有效增進臀部力量,讓肌肉形狀更漂亮。
學會鍛鍊肌肉,最大的好處是:你可以不靠手術,自己調整身材視覺比例。很多人看健美比賽影片、照片時,以為我很高,但我其實只有155公分,頭也不小顆,從小就有雙粗小腿,重點是,從青春期開始發育就逐漸走向西洋梨身形,脂肪通通累積在下半身,腰身還不細,屁股看起來又大又垂。
減少體脂肪一定要靠飲食控制與全身肌肉參與多的運動(熱量消耗多體脂才消得快),接著就靠鍛鍊肌肉來調整比例。因為我肩膀寬、脖子短,於是我鍛鍊斜方肌讓脖子視覺比例上變長;因為腰不細,於是鍛鍊肩膀三角肌、臀部,讓腰身視覺上變細;因為腿不長又粗,於是我努力讓臀肌發達,臀肌發達了,會有拉提且圓潤的效果,所以腿看似變長也變細了!
不要去害怕鍛鍊肌肉,甚至是某塊肌肉的發達程度,因為那都是讓你身形更漂亮,生活更健康的方法!當然,這一切都需要恆心。我們不可能做到完美,只能要求自己做得更好。當你回頭看過去的自己,可能會覺得之前的自己很遜,但這也代表你進步了。
而在達到目標前,其實需要的是耐心,然後保持頭腦清晰,做的時候用心,如此而已。當年紀增加的時候,能保持身體靈活健康,甚更好,我想這就是最快樂的事之一了!
現任
Fit Strong飛創國際專任證照講師
TPPPC孕產婦訓練/PS型體訓練專家認證
Fit Asia 台灣/中國講師 FEA台灣/中國講師
2016~2018 體育署運動企業認證合作講師
IFBB運動營養專家/康復專家講師
IFBB業馀健體比基尼選手
FB 筋肉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