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原來這樣呼吸才能讓肌肉伸展獲得大幅度的提升!
1
原來這樣呼吸才能讓肌肉伸展獲得大幅度的提升!
2
不要只專注於運動訓練強度 補充BCAAs將更有助於增肌與運動表現
3
基礎動作能力-下半身暖身運動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原來這樣呼吸才能讓肌肉伸展獲得大幅度的提升!

2019-01-15
知識庫 健身 增肌 伸展 觀念

在運動前後你是否都會拉筋伸展一下呢?在運動領域中所稱的拉筋伸展是來自英文Stretching一詞,原意為「擴張」與「伸展」讓我們的身體通過拉伸來提高柔軟性、擴大關節的活動範圍以及調整呼吸和緩解精神緊張,在所有運動之中伸展運動最容易實施也最不容易受傷,只要懂得使用方式和時機;簡單的伸展運動也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你有想過伸展時該如何調整呼吸能讓效果更好呢?

呼吸大至可分為胸式呼吸法與腹式呼吸法,前者的原理是藉由胸部的肌肉來做擴展及收縮胸膛呼吸空氣,這個動作容易使自律神經中的交感神經受到刺激,而當交感神經功能提高時,我們人體就會亢奮、緊張而難以放鬆。後者的原理則是讓肺部下方的橫隔膜下降將空氣灌進肺裡,接著反過來將橫膈膜上推擠壓肺部讓空氣排出;這樣的呼吸動作會刺激與交感神經相反的副交感神經,所以,就會提高身體的調節能力讓我們的身體放鬆。

不過有些時後反而要用胸式呼吸法能更有效率的伸展肌肉,例如伸展胸大肌群時,就能因為胸式呼吸法藉由胸肌的擴張及收縮動作;更有效率的刺激該部肌群,另外,不易控制的肋間肌與前鋸肌都可以採用胸式呼吸法來做伸展,會比採用腹式呼吸法有著更好更多的刺激效用。
 
以上這些都是屬於運動後的靜態拉伸時的建議,那運動前的動態暖身該如何操作呢?在暖身時的拉伸則要反過來操作,運用刺激交感神經讓身體亢奮,這時後你就要採用吐氣強而短的呼吸法來肌力自己並振奮精神,當你正確選擇適合該伸展部位目的的呼吸法之後,就能獲得更好的伸展效果。

資料來源/menshealth、barbend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不要只專注於運動訓練強度 補充BCAAs將更有助於增肌與運動表現

2019-03-11
營養補給運動補給增肌健身知識庫

無論你是從事健身或跑步等運動,一定都聽過BCAAs這個名稱!而BCAAs又稱為支鏈氨基酸(Branched Chain Amino Acid)是「纈胺酸」、「白胺酸」與「異白胺酸」這三種胺基酸的總稱,也是蛋白質的基礎機構單元,其有助於維持肌肉質量並防止肌肉組織撕裂,它們佔肌肉質量約35%,所以,很多健身人都會告訴你BCAAs可以有效率的增加肌肉生長,並提高運動表現防止肌肉損失!其實,BCAAs有以下這六種好處:

不要只專注於運動訓練強度,補充BCAAs將更有助於增肌與運動表現。

1. 增強肌肉生長
BCAA對女性和男性來說,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好處之一是增強肌肉生長的能力;幾乎所有的健美與健身運動員或一般的健身人士,都會從中獲得增加肌肉的好處,另外,根據Frontiers Physiology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在阻力訓練後服用BCAA補充劑的人,比對照組的肌肉蛋白質合成增加了22%。但是,請記住肌肉生長最大化的關鍵,絕對不是只靠支鏈氨基酸就能達成。
2.加快恢復時間
我們都知道運動後肌肉會產生所謂的「延遲性酸痛」現象,而BCAAs對於這個現象可能會有所幫助。國外研究表示,BCAAs可以減少運動過程中蛋白質的分解,減少對肌腱酸痛的肌肉損傷,加速肌肉恢復,另外,一項研究從日本甚至發現因為訓練,所導致的痠痛和肌肉疲勞減少,是因為事前服用BCAA補充劑的效果。由於這個原因,對營養學中發表的八項研究的回顧結論認為,BCAA補充劑是一種更有效的策略,可以加速恢復而不是在劇烈運動後休息,這一點也就不足為奇了。
3.促進肝臟健康
另外,有一些研究表明,支鏈氨基酸可能對某些肝臟疾病患者有益,如肝硬化、肝性腦病和肝癌;例如,對11項研究的一項綜述發現,服用BCAAs能夠改善接受肝臟手術的患者的肝功能,降低並發症的風險,住院時間和患者的潛在經濟負擔;其它研究還發現服用支鏈氨基酸可以預防肝癌,並有益於肝性腦病。

懂得如何訓練外,更要知道如何補充BCAAs!

4.防止肌肉減少
對於許多健身或運動人來說,增加肌肉量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但我們因為年齡的增長,肌肉消失的狀況會越來越嚴重,從30歲之後肌肉就會以每10年3-5%的速度減少,通常這種症狀都稱為肌肉少症。根據發表在Clinical Science(臨床科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說到支鏈氨基酸可有效減少人體肌肉的分解,在其它動物研究項目內證實了這些結果,這個實驗證實BCAAs可以阻斷大鼠骨骼肌的減少。
5.提高運動表現
想要更有效率的提高運動時的表現,補充BCAAs不僅可以增加肌肉生長和減少酸痛外,而且還可以提高力量和性能;例如,英國Leeds Metropolitan University(利茲城市大學)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在阻力訓練計劃期間每天補充亮胺酸12週,將會導致整體的力量表現有著顯著的改善。
6.增加減肥效果
有越來越多的新興研究發現,補充BCAA和減肥之間存在著具體的聯繫,在一項研究中,結合36名男性的阻力訓練,發現服用支鏈胺基酸補充劑比乳清蛋白,更有效地增加瘦體重和減少體脂肪,同樣,一項動物研究表明長期補充亮胺酸,有助於減少體內脂肪而不影響老鼠的身體蛋白質狀態。

BCAAs不是非必要的補充劑,但如果能補充當然最好!

BCAAs的歷史與現況:
支鏈胺基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從1818年化學家Joseph L. Proust發現白胺酸開始;纈氨酸在近一個世紀後於1901年被發現,異白胺酸在兩年後的1903年被發現。而2002年,美國醫學研究所建立了關於三種支鏈胺基酸的第一個官方建議每日允許量,以確定身體所需的大致數量,不久之後,一系列研究開始鞏固BCAAs與運動表現之間的關聯性;如今,BCAAs通常用於治療各種醫學病症,包括燒傷、創傷和敗血症等等由感染引起的併發症,最新的研究還表明,補充BCAA也可能對其它疾病有好處,例如:糖尿病和肝病等等。(資料來源/draxe)

BCAA該如何使用

一般來說BCAAs的使用劑量因人而異,但若是職業摔角選手、健美健力運動員或各專項運動員;則會建議在運動的前中後攝取共10-15克的BCAA,一般人通常會建議每磅體重約91毫克,例如你的體重150磅的話,每天所需要的服用劑量為13.6-13.7克,這個劑量因該要在一天內分為幾次服用,建議可以在運動的前中後使用,然而,為了能獲得最佳的效果,就算你沒有訓練得當天也必須要服用BCAAs。

資料來源/mensjournal、draxe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基礎動作能力-下半身暖身運動

2016-08-01
伸展初階訓練徒手訓練訓練動作健身動學堂

暖身運動是運動前非常重要的一環,藉由先行提高肌肉溫度、提昇身體柔軟度、以及關節的靈活度,對於之後正式運動可以達到更好的運動表現,以及減少之後運動中受傷的風險。在正式運動之前做足暖身運動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另外在暖身運動時,動作速度應保持慢速,動作不能太快以免受傷。

腰椎
鍛鍊肌肉群:下半身

動作難度:★

STEP 1 準備動作

雙腳寬度比肩膀略寬,膝蓋微蹲,身體向前傾,手指碰觸地面。

STEP 2 正式動作
手掌相互碰觸、身體向前伸展,利用腰部帶動上半身做順時針旋轉。

STEP 3 正式動作 
上半身轉至高點時,膝蓋依然保持微蹲。

STEP 4 正式動作 
動作完成後,改逆時針動作做10~15次。

髖關節
鍛鍊肌肉群:下半身

動作難度:★

STEP 1 準備動作
準備動作:身體站定後,抬起左腳,保持身體平衡,保持左腳膝蓋彎曲。

STEP 2 正式動作
由大腿帶動腿部做大幅度逆時針轉動10~15次,完成後換腳。

膝關節
鍛鍊肌肉群:下半身

動作難度:★

STEP 1 準備動作

雙腳腳掌與膝蓋併攏,膝蓋微蹲,將雙手支撐於膝蓋上。

STEP 2 正式動作

膝蓋向順時針方向繞圈10~15次,完成後換逆時針方向。

STEP 3 側面動作

STEP 4 錯誤動作
膝蓋與雙腳未併攏

裸關節
鍛鍊肌肉群:下半身

動作難度:★

STEP 1 準備動作
將右腳腳踝放至於左腳大腿上,右手放置腳踝外側固定,左手扶著腳尖。

STEP 2 正式動作
以左手帶動整個腳長相順時針方向轉動10~15次,動作完成後換腳。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