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完長假,連續吃了幾天的大餐後,你是否開始懊惱著如何剷除身上多餘的肥油呢?在你要開始進行這項鏟油大計之前,要先知道如何有效率的消滅它,順便增加肌肉量,打造成易瘦體質!一般而言,想要更有效率的進行增肌與減脂,最好的方式就是將有氧運動與無氧運動交叉進行訓練,這也就是很多人加入健身房參加團體課程的關鍵因素。如果你沒有時間去健身房,或想利用較少的預算時,那該怎麼辦呢?別擔心!生活在科技無所不在的年代,科技業者推出了一款讓你不上健身房也能勤練出緊實線條的全新智能啞鈴,這個結合影片、社群APP的啞鈴提供兼俱健身及遊戲闖關的娛樂快感,只要利用它人人都可以培養出居家健身及自主訓練的好習慣。
啞鈴這個健身房最常看到的健身器材,是古希臘跳遠競賽中一種為了能增加反作用力而設計的手握式器材,發展至今就演變為一種舉重及負重式訓練的基本工具。早期啞鈴的設計與鈴相似但因為不能發出聲音,因此,被稱做「啞」鈴在英文上也使用「dumb」和「bell」所組成,最初是由10磅以下的石頭或金屬所組成,接著演變為中間採用橫向手柄加上兩端圓盤形的金屬片,可隨著訓練強度來調節負重。雖然,啞鈴能進行全身各種肌肉的鍛鍊動作,例如:胸大肌、肱三頭肌、肱二頭肌、背部肌群、三角肌、臀大肌以及大腿肌群的訓練等等,但對於許多人來說它就是一種枯燥又乏味的健身器材。
只要提到「減脂」這兩個字,大家都會想到有氧運動(Aerobic Exercise)!所謂的有氧運動,就是在運動中可以啟動我們身體有氧能量系統的運動,例如慢跑、跳繩、游泳與有氧舞蹈等等的運動項目,都是我們常見的有氧運動,並根據美國運動醫學會將有氧運動的種類大致分為這三種:1.運動過程中還能正常說話的輕鬆有氧,常見的有散步、慢跑與快走;2.在運動的過程中會有點微喘的有氧運動,常見的有有氧舞蹈、划船與快跑;3.在運動過程中幾乎完全不能說話的有氧運動,常見的有飛輪、籃球與衝刺跑。然而,想要讓燃脂效率達到最好,你就必須要進行超過三十分鐘以上及心跳率在最高心跳率的60%~80%之間的中低度有氧運動,其中又以能搭配音樂節奏與肢體動作的有氧舞蹈最受到歡迎。
想要將重量訓練結合有氧運動來增加燃脂效率,但卻無法上健身房也沒時間請健身教練的你,現在有了新的選擇! 「Move It Beat 智能啞鈴」,是一款透過科技裝置、網絡服務及社群互動所結合的運動產品。不論是以健身減重為目的,或是闖關挑戰、與朋友一起進行健身遊戲為樂,這個己經開發出一系列兼俱重量及有氧健身的課程,提供了沉浸式且相當有效的健身體驗。 Move It Beat 智能啞鈴採用流線外型設計及0.5kg的重量規格,再搭配上時尚感十足的馬卡龍配色;並內崁動作感應器來偵測出使用者的動作精準度,感應器上有LED顯示,模塊可拆卸替換。感應器在運動時收集相關數據傳送至專屬的「Move It APP」內,利用APP軟體所設定的身高、體重、年齡與健身目標,規劃並分析紀錄每次的訓練課程與消耗的卡路里。使用時,除了以破關方式增加運動強度的影片課程外,還能安排出專屬於你的運動訓練,猶如一位專屬的私人教練隨行在側,讓燃脂效率更加UP! UP!
大家都知道在運動的過程中,最害怕的就是那一成不變的課程內容! Move It 也特別注意到這點,因此,在這專屬的APP軟體裡內建有基礎入門、爆汗甩脂、腹肌轟炸、Tabata、爵士舞蹈、body Attack以及Hip Hop等多樣化的課程,除此之外還有VIP專屬進階的Locking、抖音神曲、雷鬼、拉丁與激情啦啦隊等課程,搭配動感熱門的音樂和專業健身教練的示範動作,除了動作要精準之外,還要能跟上音樂節拍與律動感,並採用如同遊戲機的設計概念,在每個課程結束後會在螢幕上顯示得分及消耗的卡路里,在經由累積得分來破解全新的遊戲關卡,另外,還能透過APP內建的呼朋引伴功能,號召好友們一同運動比賽積分,這將有別於以往枯燥無味的傳統運動模式,讓你的身材每天在玩遊戲中越來越緊實。
己在全球熱賣的「Move It Beat 智能啞鈴」由好玩國際代理,推出的台灣區專屬版本於購買時另附上VIP 會員卡卡號,只要在手機Move It APP內登錄台灣區專屬版本會員卡號之後,可以享有12個月的VIP會員權利,直接開通其他海外版本啟用時未開啟的「VIP專屬進階課程」,讓你體驗更多元及專業的運動健身課程。
這款0.5kg重的智能啞鈴,一握在手上只見小巧玲瓏的時尚造型,並不覺得特別的沉重;然而,在經過長時間舉著小啞鈴跳健身操之後,會發現非常容易帶到頸部的斜方肌群,因此,這次特地選擇引進最適合大多數人的0.5kg啞鈴重量,讓你能學習如何正確使用發力肌群與良好的肌肉感受度之外,也能避免因為借力與慣性動作所造成的運動傷害。
Move It Beat 智能啞鈴上的動作感應器,利用低功率藍芽把個人的運動的數據與手機同步,加上6軸的感應器軌跡描繪算法優化了數據收集的精確性,當手持啞鈴鍛煉的動作,變成數據傳輸到手機APP後,就可以準確檢測動作的標準度,和音樂的同步性,然後經由兩者數據的結合,每跳對一個動作,螢幕上會閃現”Perfect”、“Great”等鼓勵的口號,左下角還會同步累計分數,藉此直觀的評估每一次的運動成效,讓自己一步步的接近健身及瘦身的目標。不過,若是音樂節拍沒踩准、動作沒做到位,不但得不到鼓勵的口號,分數也不再增加。當然,找三兩朋友一起加入PK,猶如行動版跳舞機,也是經典玩法: 除了根據顯示的評分比「戰績」,還要比姿勢,比肌力,比臨場反應,一同激發運動鬪志及趣味性。
「Move It APP」還會提醒用戶按計劃進行鍛煉,把每一次的運動數據,同步到APP生成日、週、月的運動報表。這些詳盡的數據分析有助了解自己的體能消耗情況,讓健身的目標也變得更加明確。
忙碌的都巿人及年輕朋友們越來越注重健身,不論你是相當一部分為了健康還是身材而動,或是開始了卻沒能堅持下去的朋友,這一款智能啞鈴應該可以幫助你堅持下去。
運動星球粉絲獨享優惠
點這買立刻省NT100
優惠期限:即日起至2019/3/31止
購買時輸入:SP100
Move It Beat 智能啞鈴
金牌/26 | ||
類別 | 項目 | 選手 |
滑輪溜冰 | 男子10,000計分淘汰賽 | 陳彥成 |
男子1000公尺爭先賽 | 黃玉霖 | |
男子3000公尺接力 | 陳彥成、宋青陽、高茂傑 | |
女子10,000計分淘汰賽 | 楊合貞 | |
女子1000公尺爭先賽 | 楊合貞 | |
女子15,000m淘汰賽 | 楊合貞 | |
女子3000公尺接力 | 陳映竹、楊合貞、李孟竹 | |
女子500公尺爭先賽 | 陳映竹 | |
女子溜冰馬拉松 | 楊合貞 | |
女子速度過樁 | 梁宣旼 | |
羽球 | 男子單打 | 王子維 |
女子單打 | 戴資穎 | |
女子雙打 | 許雅晴、吳玓蓉 | |
混合團體 | - | |
混合雙打 | 王齊麟、李佳馨 | |
網球 | 男子單打 | 莊吉生 |
男子團體 | - | |
女子團體 | - | |
女子雙打 | 詹詠然、詹皓晴 | |
舉重 | 女子58公斤級 | 郭婞淳 |
女子69公斤級 | 洪萬庭 | |
田徑 | 男子100公尺 | 楊俊瀚 |
男子擲標槍 | 鄭兆村 | |
競技體操 | 男子鞍馬 | 李智凱 |
跆拳道 | 混合公認品勢 | 李晟綱、蘇佳恩 |
武術 | 男子南拳/南棍全能 | 許凱貴 |
撞球* | 男子9號球撞球單打 | 許睿安 |
男子9號球撞球雙打 | 柯秉逸、柯秉中 | |
女子9號球撞球單打 | 古正晴 | |
女子9號球撞球雙打 | 魏子茜、郭思廷 |
銀牌/34 | ||
類別 | 項目 | 選手 |
滑輪溜冰 | 男子10,000計分淘汰賽 | 柯福軒 |
男子1000公尺爭先賽 | 柯福軒 | |
男子15,000m淘汰賽 | 柯福軒 | |
男子300公尺計時賽 | 高茂傑 | |
男子速度過樁 | 陳昱錡 | |
女子10,000計分淘汰賽 | 李孟竹 | |
女子1000公尺爭先賽 | 李孟竹 | |
女子15,000m淘汰賽 | 李孟竹 | |
女子300公尺計時賽 | 陳映竹 | |
女子溜冰馬拉松 | 李孟竹 | |
女子速度過樁 | 王佳葳 | |
跆拳道 | 男子團體公認品勢 | 張惟傑、黃佳蓉、謝名揚 |
男子團體對打 | 劉威廷、楊宗燁 黃鈺仁、何嘉欣 | |
女子62~67公斤級 | 莊佳佳 | |
女子個人公認品勢 | 林侃諭 | |
女子團體公認品勢 | 李映萱、陳湘婷、陳以瑄 | |
射箭 | 男子反曲弓團體 | 魏均珩、彭士誠、鄧宇成 |
女子反曲弓個人 | 譚雅婷 | |
女子反曲弓團體 | 譚雅婷、雷千瑩、彭家楙 | |
女子複合弓個人 | 陳怡瑄 | |
武術 | 男子太極拳/太極劍全能 | 陳宥葳 |
女子太極拳/太極劍全能 | 陳宜盈 | |
女子散打60公斤 | 林怡汝 | |
高爾夫 | 女子個人 | 侯羽桑 |
女子個人 | 陳萱 | |
女子團體 | 陳之敏、侯羽桑、陳萱 | |
桌球 | 男子單打 | 陳建安 |
女子單打 | 鄭怡靜 | |
田徑 | 男子110公尺跨欄 | 陳奎儒 |
男子400公尺跨欄 | 陳傑 | |
韻律體操 | 團隊全能 | 龔芸、楊千玫、古妮臻、徐紫綺、王心伶、陳沛安 |
團隊單項決賽-3球2繩項目 | 龔芸、楊千玫、古妮臻、徐紫綺、王心伶、陳沛安 | |
舉重 | 男子105公斤以上 | 陳士杰 |
網球 | 女子單打 | 李亞軒 |
撞球* | 男子9號球撞球單打 | 劉政杰 |
銅牌/30 | ||
類別 | 項目 | 選手 |
桌球 | 男子團體 | 陳建安、廖振珽、江宏傑 |
男子雙打 | 陳建安、江宏傑 | |
男子雙打 | 廖振珽、李佳陞 | |
女子團體 | 鄭怡靜、陳思羽、鄭先知 | |
混合雙打 | 廖振珽、陳思羽 | |
田徑 | 男子4x100公尺接力 | 魏溢慶、楊俊瀚、鄭博宇、陳家薰 |
男子擲標槍 | 黃士峰 | |
男子跳高 | 向俊賢 | |
女子團體半程馬拉松 | 曹純玉、游雅君、陳宇璿、張芷瑄 | |
舉重 | 男子62公斤級 | 高展宏 |
女子63公斤級 | 江念欣 | |
女子75公斤級 | 姚季伶 | |
女子90公斤級 | 羅楹湲 | |
羽球 | 男子雙打 | 李洋、李哲輝 |
女子單打 | 江美慧 | |
混合雙打 | 李洋、許雅晴 | |
跆拳道 | 男子68~74公斤級 | 楊宗燁 |
男子74~80公斤級 | 劉威廷 | |
男子個人公認品勢 | 陳建銓 | |
高爾夫 | 男子個人 | 俞俊安 |
男子個人 | 劉永華 | |
男子團體 | 俞俊安、劉永華、賴嘉一 | |
武術 | 男子長拳 | 蔡澤民 |
女子散打52公斤 | 陳暐婷 | |
滑輪溜冰 | 男子速度過樁 | 吳東諺 |
女子500公尺爭先賽 | 楊合貞 | |
網球 | 女子單打 | 張凱貞 |
混合雙打 | 詹詠然、謝政鵬 | |
射箭 | 混合複合弓團體 | 陳享宣、陳怡瑄 |
籃球 | 女子 | - |
撞球* | 女子9號球撞球單打 | 吳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