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107年全民運動會全國選手將角逐26項賽事的金盃
1
107年全民運動會全國選手將角逐26項賽事的金盃
2
日本的運動節奏訓練STAR
從日本紅到台灣的STAR運動節奏訓練 連天團放浪兄弟都在練
3
別犯這13個常見錯誤! 美國資深肌力與體能教練用失敗換來的經驗談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107年全民運動會全國選手將角逐26項賽事的金盃

2018-09-11
話題 綜合 新聞 賽事 體適能

107年全民運動會將於9月29日到10月4日在苗栗縣盛大舉行,全國各直轄市、縣(市)近一萬名的隊職員、裁判、教練、選手及工作人員齊聚此賽事,角逐26項賽事的金盃。

體育署高俊雄署長肯定苗栗縣政府籌辦全民運動會之用心,鼓勵全民參與關注賽事,一起為選手加油。

2大類共26項競賽

教育部體育署表示,107年全民運動會比賽項目分為兩大類,第一類為世界運動會的競賽項目:有健力、拔河、輕艇水球、合球、水上救生、蹼泳、飛盤、滑輪溜冰、滾球、沙灘手球、原野射箭、柔術等12種;第二類為傳統體育(民俗體育、太極拳、元極舞、龍獅運動、摔角)、創意球類運動(躲避球、慢速壘球、木球、槌球、巧固球)、劍道、國術、沙灘角力、舞蹈運動等5種,總共計26項的競賽,並預定9月29日於苗栗縣巨蛋體育館舉行開幕典禮,閉幕典禮預定10月4日於苗栗縣文化觀光局中正堂舉行。

全民運動躍動苗栗

全民運動會每2年舉辦一次,堪稱國內最高層級、最大型的綜合性運動賽事之一,並且和世界運動會賽事接軌。全民運籌備處從去(106)年10月就開始揭牌運作,苗栗縣政府全體總動員籌辦各項準備工作,為的就是讓來自22縣市、各年齡層將近一萬多位的選手能賓至如歸,以最佳的狀態迎接挑戰。本次賽會標誌的設計背景,是由彩帶圖示畫出象徵苗栗的M字;充滿躍動感的軌跡,帶出全民體育、躍動苗栗的意象,也含有山城迎客的意義;標誌上的朵朵桐花,則是苗栗縣對所有來賓最誠摯的祝福。

9/10的記者會,由大會吉祥物貓裏喵以熱力十足的動感舞蹈揭開序幕,並由代言人偶像男團A-TEAM逐一介紹26項競賽項目,在高俊雄署長、徐耀昌縣長、吉祥物貓裏喵、活動代言人A-TEAM和與會貴賓一起按下為選手加油打氣的啟動儀式後,隨著印有「全民體育 躍動苗栗」活動標語的大氣球快速升起,活動掀起高潮。

體育署高俊雄署長(右6)、徐耀昌縣長(左5)與吉祥物貓裏喵、活動代言人A-TEAM等貴賓,預祝大會成功圓滿。

資料提供/體育署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從日本紅到台灣的STAR運動節奏訓練 連天團放浪兄弟都在練

2020-07-15
減脂新知體適能間歇訓練訓練動作綜合話題

如果你是一位有在觀察運動訓練的人,可能都有發現最近一個十分有趣的訓練方式,這種訓練將伴隨著音樂節奏來練習再加上蹦蹦跳跳的方式,看起來十分有趣但又看不出到底在訓練什麼。然而,為了能更加了解這樣特殊的訓練方式,運動星球特地採訪到負責台灣香港澳門的訓練總監李毓仁Bobby,由他的口中讓我們能更加了解這套訓練是在做什麼?對我們身體的運動又有什麼幫助!

日本的運動節奏訓練STAR
來自於日本的運動節奏訓練將街舞節奏融合運動訓練,連日本天團放浪兄弟都在練。

STAR運動訓練節奏的起源

來自於日本的運動節奏訓練(スポーツリズムトレーニング)是由日本岡山縣的美作大學副教授津田幸保先生所發明的訓練方式,津田教授在就讀大學時期是一名十分出色的田徑選手,並且也是一位跳街舞的舞者,然而,一般人都對於街舞與運動這兩個不相干的運動項目不會有過多的連想,然而,津田教授在找尋如何突破自己的田徑成績時,突然想起為何不將街舞的節奏感融入運動訓練裡,因此,他以自己做為實驗對象將街舞的訓練加以變化,發現節奏感的訓練能提升運動的表現,所以,也開啟了發明STAR運動節奏訓練的契機。直到2010年,他才把運動節奏訓練成立協會(Sports Training Association of Rhythm,STAR)並在日本做一系列的培訓與推廣,爾後直到2019年,STAR運動節奏訓練這套系統,才由李毓仁先生引進台灣、香港和澳門三地,並開始進行推廣與培訓。

增進大腦與神經連結

訓練總監李毓仁表示,STAR運動節奏訓練的使命,是通過節奏感的訓練使人的身心更加健康。因為節奏+跳躍=開心,STAR的訓練是快樂的運動方式,而且可以一邊動腦,促進大腦連結。還可以激發腦部發展與提升專注力並增加手腳協調性,另外,在熱身的時候也可以同時用運動節奏訓練啟動大腦,讓大腦準備好運動狀態,避免運動傷害。

另外STAR運動節奏訓練節拍細分化的學習,可以提昇運動表現與蓄積爆發力;對成人來說透過STAR系統,跨越身體中線(例如:左手摸右腳或右手摸左肩等)的動作,可以增進大腦與身體的神經系統連結、協調性以及左右腦的溝通,有助學習及專注力外,也是身體發展的基礎,同時,這套訓練對功能正在退化的銀髮族長輩來說,重新再發展也是至關重要的基礎訓練。

為何運動員需要STAR運動節奏訓練?

一個偶然的機會

當我們聊起為何會發現這套訓練系統時,訓練總監李毓仁表示「這是個偶然的機會!」,主要是在2018的11月到日本沖繩,參加一場日本街頭健身冠軍錦標賽擔任裁判一職時所發現的,因為,日本當時的比賽辦在動物園裡(名稱為Muscle Picnic),主要的目的是為了要讓向下扎根街頭健身運動,現場也有很多小朋友適合的活動,當時我們有帶了一位攝影師去準備拍攝紀錄影片,後來幸運的拍攝到一些小朋友在做STAR運動節奏訓練的的場景,當時在現場並沒有太注意這個訓練項目,直到回台灣進行剪輯工作時才發現這個有趣的訓練方式,接著於2019的1月份左右才經由日本朋友的介紹與日本津田教授聯繫上。

下方為當時在日本錄到的影片:

節奏跳躍會使人開心

李毓仁表示,一直以來我們都在推廣街頭健身運動,並鼓勵人們能夠在任何地點與任何時間下,都能隨時隨地藉由身邊的器材或經由徒手的方式進行肌力訓練,同時,我們也十分的期待街頭健身運動能像日本一樣向下扎根推廣到校園,因此,當我發現了這個不需要太多器材的運動訓練時,便感到十分的有興趣。

另外,在影片中小朋友隨著音樂節奏跳動開心的感覺,也讓看的人也感受到十分的快樂,所以,就在當下希望能多做了解,並把這項運動訓練帶進台灣進行推廣。很幸運的是,當我與日本教授聯繫的時候,他們也正好在尋找台灣的代理推廣,經過幾次互相的了解和見面之後,教授便邀請我直接來日本接受正規的運動節奏訓練,這項嚴格的訓練課程直到2019年7月份時,我才通過考驗並認可我為負責台灣香港澳門,這三個地區的訓練總監與負責人。

【延伸閱讀】台灣街頭健身的幕後推手-李毓仁Bobby

STAR台灣香港澳門三地負責人
李毓仁去日本接受正規的運動節奏訓練,通過考驗並認可為負責台灣香港澳門三個地區的訓練總監與負責人。(後排右二)

世界正在開始流行

STAR這項運動訓練日本最早第一個合作的國家是加拿大,由一名學校的排球教練負責在地推廣,但目前由於他本人有教師角色的的關係,讓這項運動推廣有點處於停滯狀態。另外,日本的津田教授也曾經自費到菲律賓推廣,並接受當地電視台的專訪;此外,在2018年就是發展到韓國,目前可以說發展的十分良好;接著2019就開始於台灣/香港/澳門三地進行推廣,並於當年底開始於中國推廣STAR訓練,目前全世界各地正在接洽中的還有美國、越南與泰國這三個國家。

LAMIGO球員訓練
台灣LAMIGO球員接受STAR運動節奏訓練,讓運動表現能更加提升。

台灣推廣三個方向

如前面所言,由於日本津田教授本身是田徑運動員出身,因此,這項訓練一開始主要是針對運動員而做的,後來才開始針對學童並向下扎根。

然而,目前在台灣這項訓練的推廣方式有3個方向在進行:

1. LEVEL1國際證照教練培訓:

自從去年開始培訓以來,台港澳三地約培訓完成60名合格教練,絕大部分是學校的體育老師,少部分是與兒童體適能相關和健身、舞蹈教練,自2020年以來,也慢慢有些團體有氧課程教練會來參加培訓。

2. 學校教師研習課程:

我們藉由學校教師研習的方式,目前已經到了全台灣30多個學校去做研習訓練,普遍的反應都很好,另外,也因為針對教師研習在1.5小時的訓練內,就可看出來很多老師的協調性也不好。

3. 政府單位的公開體驗:

自今年7月份開始,有許多政府單位也與我們共同合作舉辦多場的免費體驗課程,主要是希望能透過多元化推廣活動,讓更多人知道STAR運動節奏訓練對於身體協調的好處。

運動節奏訓練推廣
目前在台灣這項訓練有LEVEL1國際證照教練/學校教師研習/政府單位的公開體驗,這3個方向在進行推廣。

30分鐘就讓你爆汗

由於STAR運動節奏訓練在本質上就非常適合運動員在熱身時進行,因此目前我們所接觸或瞭解的運動項目都很合適這項訓練(目前已知的運動項目,包含所有球類運動、體操、游泳、田徑、健身、跆拳道與空手道等),簡單來說,只要是需要培養運動員節奏感的項目都很合適進行這項訓練。

相對來說,競技運動項目尤其適合,因為對節奏感的掌握增強就可以提升運動表現。另外,對於想要瘦身和減脂的人也十分的合適,因為,STAR運動節奏訓練可以根據需要把BPM節拍提高,這時訓練動作就需要加速的來完成,還有就是可以重複動作與加強難度,因此,幾乎所有人都會在30分鐘內就開始爆汗,所以對於減脂瘦身來說是很有效的訓練方式。

【延伸閱讀】掌握跳繩4秘訣助你延長燃脂時間

LAMIGO球員做STAR運動節奏訓練影片:

讓大腦更加冷靜

根據多方研究表明,運動對大腦特別有好處特別是做有氧運動時,大腦會自行開始活動使其保持一個良好的狀態並提升幹勁和集中力;除此之外,運動還可以使得血清素、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等荷爾蒙進行大量分泌,特別是血清素是一種在有規律的運動中會大量分泌的荷爾蒙,它能使大腦工作並保持平穩的狀態。

跳躍運動可以讓大腦安靜
STAR運動節奏訓練多方研究表明,能使大腦工作是保持平穩的狀態。

另外,一邊運動一邊動腦(雙線操作)可以促進大腦活動。STAR運動節奏訓練是有規律運動的同時,也算是中等程度的有氧運動。如果一邊聽音樂一邊學習動作並記住了複數的動作的話,大腦的活動量是非常可觀的。我們從幼兒園得到了大量的諸如「孩子們安靜下來了」、「幼兒的攻擊性消失了」等肯定的感想。這項研究在小學的2-3年生中,挑選75名兒童分別進行10分鐘的慢跑和10分鐘的節奏跳躍,並在運動前後調查了他們的認知能力,只有實施節奏跳躍的情況下注意技能提高了。所以我們認為節奏跳躍的過程可以讓大腦更冷靜,從而增加集中力。

【延伸閱讀】運動幫助孩子聰明學習

音樂的選擇方式

因為,STAR運動節奏訓練需要節拍性強的音樂,因此,我們會建議初學者利用BPM115-120節拍性強的音樂來做訓練,但是假如我們是在做8notes(半拍)的訓練,就會用到BPM 130的音樂。另外,日本的STAR運動節奏訓練協會有特別製作一張用來做訓練的專輯,可供培訓完成的教練們進行課程教學時使用;另外,STAR運動節奏訓練也有跟日本樂壇天團放浪兄弟合作,因此,我們也會選擇放浪兄弟的音樂來做為訓練時的音樂。

日本放浪兄弟介紹STAR的影片:

多變化的訓練模式

STAR運動節奏訓練的基本原理是節奏+跳躍=節奏跳躍,所以,我們的教練培訓課程會教導教練,先由下肢開始進行練習,尤其是腳部方面的變化動作,這樣的設定就是讓剛開始接觸的人能由簡單的動作開始,因此,腳步的跳躍與變化動作跟協調性息息相關。接下來,我們會再加上手部的變化動作,對於新手來說就會開始出現腦部的訓練,因為,必須要同時記住腳部動作再搭配上手部動作,一般來說在第二階段就會感受到較為吃力的訓練;最後第三階段除了手腳的變化之外,還會開始加上深蹲或舞蹈等較具有難度的訓練。

另外,在培訓教練的過程中還會指導更多半拍的訓練,以及更多的科學理論基礎。由於這個課程是相當自由的,所以我們會鼓勵來參加培訓的教練加入自己訓練的方式把這個課程活用,成為自己的訓練工具。

韓國STAR運動節奏訓練過程:

運動前啟動大腦

對於運動前的熱身與避免運動傷害有很大的幫助。因為,我們的肌肉運作是由大腦所控制,如果沒有熱身時也同時啟動大腦,這樣很容易在開始激烈運動中一個閃失,尤其是很多人熱身時都不是熱腦,當大腦來不及引導肌肉作動而造成運動傷害,這樣的問題在職業運動員身上尤其常見,也因此STAR運動節奏訓練經過職業運動員的操作減少運動傷害的效果也十分見效。另外提升運動表現,在節奏感的感度增強,可以適應高強度的競技運動,這個也是STAR運動節奏訓練對運動上面幫助。

運動前先啟動大腦
STAR的訓練是快樂的運動方式。

接下來在台灣的計劃

因為這項訓練目前在台灣邁入第二年的狀態,所以,我們將重點擺放在培訓更多的LEVEL 1證照教練;並開始培訓更進階的LEVEL 2教練(等同教官可以開LEVEL 1培訓),同時,也會開始推廣STAR STEP(銀髮族節奏踏步訓練)、推廣STAR專項運動訓練( STAR BASEBALL, STAR BASKETBALL等)以及推廣STAR Academy 學童運動節奏訓練課程,讓這項訓練能更向下扎根。

level 1國際證照培訓課程資訊: 7/26(週日)/台北 。報名連結

你可以了解更多的STAR運動節奏訓練:STAR Taiwan & Hong Kong & Macau

圖片提供/李毓仁

專訪、撰稿/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別犯這13個常見錯誤! 美國資深肌力與體能教練用失敗換來的經驗談

2019-04-02
書摘觀念綜合話題

我已經在教練這個行業有段時間了,雖然我有許多成功經驗,但也遭遇過不少失敗挫折。與其將這些失敗經驗掩蓋起來不讓人知道,不如將它們拿來當做學習教材。以下我列舉13個應避免的常見錯誤,這些都是很好的提醒,可以用便利貼將它們貼在辦公室或其他明顯處,幫助你形塑想要的文化。

別犯這13個常見錯誤! 美國資深肌力與體能教練用失敗換來的經驗談

錯誤 1: 以自己為中心 
運動員並不是你訓練的工具—他們只是與你一起訓練。每天開始訓練前提醒自己,用堅定的信念與運動員相處,而不是要全然地掌控他們,特別是在訓練職業、奧運選手或私人課程時。當運動員行為失當或造成團隊分心時,不要用嚴厲的口吻斥責,如果你太常展現權力,很快就會失效。保持開懷的心胸,彈性是關鍵因素。

錯誤 2:總是想要成為「專家」 
做好自己本分和關心你的選手。「傑出是不證自明的,但胡說八道也是」,這句話頗有哲理,或許說得不夠文雅,但你不能否認它的道理。早期我喜歡在訓練時使用專有名詞,部分理由是因為我喜歡科學化,但不可否認潛意識中最主要是想展現自己的聰明才智。我認為使用專有名詞會讓運動員更加信服我,特別是我年輕的時候。但我錯了,這只有讓我度過不安全感而已。不要掉進這個陷阱中。 

錯誤 3:想要成為選手的朋友 
平易近人是保持良好關係的要素,但在教練工作上,我們的角色是領導、指引和良師益友—不是普通朋友。請尊重與了解其中的差異,我們有位年輕教練就是一個血淋淋的例子。他常會在其他教練不知情的狀況下,參加一位休季期間在我們這裡訓練的職業選手舉辦的舞會。這些活動通常 在這位選手的豪宅中舉辦,並且有許多明星或DJ參加,現場可謂星光閃閃。因為這位教練沒見過類似的場面,他想盡辦法要贏得這位選手的尊敬,並打入他的社交圈。這樣的友誼慢慢地滲入訓練中,因為他們在組間會談論前晚的「花邊趣事」,很快地,這位年輕教練雖然在那位選手心中占有一席之地,但他卻造成團隊和其他教練的困擾。我們曾經警告過他,但他還是分不清楚界線,並且持續參加那位選手的舞會。不久,我們就要求這位選手離開訓練團隊。 

錯誤 4:強迫中獎 
你的訓練方法需要以科學化為根基,但不是每個人的需求都相同。以我訓練搏擊運動選手的經驗,例如拳擊手和綜合格鬥選手,讓我在這方面學到許多,了解到漸進式負荷可以有多種方式來符合每位選手的能力。不相信嗎?那你將付出慘痛的代價,因為選手不太理睬你「精心設計的課表」,如此將無法達到你所預期的訓練效果,以及想建立的信任關係。

錯誤 5: 活在自己的偏見中 
不論你或選手的背景為何,學習尊重每個文化和教育程度非常重要。舉例來說,你會不會認為選手喜歡的音樂非常愚蠢?天知道,有時選手要求播放的歌實在讓人受不了,但你最好在一開始時先問他們為什麼喜歡類似的音樂,而不是先批評他們,如此就可以了解他們更多。並且放下「一切都要聽我的」,給選手一定的自主權將會獲得雙贏,讓團隊氣氛更好。「音樂」的例子只是重訓室的案例之一,還包括高科技產品(手機、相機和社群媒體)的使用、服裝規定、語言和是否允許外界參訪等。當然他們的喜好也可能會影響訓練環境,例如他們喜歡的音樂充滿了猥褻的詞彙,或是音樂大聲到他們根本聽不見你的指令。此外手機或社群媒體都可能造成訓練分心,或者是衣服上有冒犯的姿勢、語言或圖案。最重要的是,你所選擇的折衷方法必須根據訓練中心的型態、主要的訓練對象及你的個人價值觀,如何與對方結合在一起。 

教練工作的角色是領導、指引和良師益友,不是普通朋友

錯誤 6: 訓練課程被運動員的情緒和心情影響 
幾乎所有曾遇過類似狀況的教練都知道我在說什麼。有些時候運動員就是會漫不經心、眼神充滿呆滯,並且不斷碎念他們覺得身體如何或那天應該要做什麼。從他們的肢體語言就看得出來,並且通常在熱身時就會顯得心不在焉或草草了事。這時你必須根據自己原本的課程規畫,不予理論。很多時候,我會將整個課程重新再來一遍,告訴選手要清醒了,甚至要求部分選手先走出重訓室再回來,因為我要讓整個課程確實重新來過。有些時候,我會要求自己用盡全力,讓選手也竭盡所能,消弭所有阻礙進行的因素。身為教練,在這種情形下最糟的事,就是沒有把所有能量都發揮出來。如果你想要教他們始終如一的重要性,你就要在行動中展現出來。我並不是說不可以對選手要求更多或提高你的音量,你當然可以這樣做,但只能在有需要的狀況下。運動員需要了解訓練中有很大部分,是學習如何將所有潛能在自認做不到的時候發揮出來。你要確保不讓情緒蔓延,不讓他們牽著你走。專業的表現就是始終如一。運動員需要學習這點,而你必須謹記在心。換句話說,專注在解決問題上,但不讓他們影響你,甚至讓你情緒失控。

錯誤 7: 不與其他教練打交道 
不論你認為自己的等級為何,你需要時時刻刻保持開放的心胸。這也適用在資深教練上,因為他們通常只跟其他資深教練來往。當然,資深教練見過大風大浪,並且有許多第一線經驗,但還是可以從年輕人身上學到無限夢想的可能性。我聽過無數次有關於志願或實習教練申請被拒絕的原因,只不過是年紀的關係。千萬不要有這樣的想法。別忘了,今天的有志青年,可能會成為明天最具影響力的教練。請給每個人機會,根據他們的技術或表現來評斷,而不是年紀。 

錯誤 8:沒有深切自我反思
你必須是自己最嚴格的監督者。我總是在心裡不斷地提醒自己,隨時隨地準備接受各界批評。除了持續反省自己哪裡可以做得更好之外,還可以請其他教練協助你檢視訓練方法、溝通技巧和整體表現。不是偶爾為之,而是應列入常態性事務辦理。這些討論可以提高每個人的水準,並且衍生出更好的討論。另一個方法就是想像自己站在台上(訓練前或後),接受記者連珠炮似的訪問你的訓練哲學。這些練習可以幫你在做決定和之後行動,更精準、專注、務實。也會讓你對自己的訓練方法更有自信。 

錯誤 9:界線太過「分明」 
最好的教學指導通常遊走在我們做什麼與如何做的灰色地帶,所謂灰色地帶就是針對特定狀況沒有制式的程序或步驟。這是最實際與最大可能性之間的關鍵因素。遊走在這個地帶意味著我們必須保持道德規範,避免對所有行動、外在事物和思考過程過度武斷。我們身處的領域一直在進步,而且我們與地球上最複雜與情緒化的生物一起工作,儘管所謂的「最佳方案」可能離現狀有些遙遠,但我們仍需採取對現況最有利的策略(可能受限於預算限制、場地空間及運動員水準等等),即使它不是首選或對其他教練來說最有效的。你會看到其他教練在社群媒體、電視或其他媒體上的訓練,也是用同樣的角度思考。因為這些通常只有簡介或片段,而不是故事的全貌。有時候看起來很好的其實並不怎麼樣,但看起來不怎麼樣的卻是最好的(在特定狀況下)。 

運動員需要了解訓練中有很大部分,是學習如何將所有潛能在自認做不到的時候發揮出來

錯誤 10:成為證照達人 
不論如何包裝最新的課程、研討會、新穎的訓練器材或大數據科技產品,可以實際應用在日常教學上的很有限。不要再認為你的專業是建立在參加了多少場培訓課程或講座上,而應該專注於提升目前所能掌握的。換句話說,不要忽略了經驗值。前者是上一些課程(觀察、學習和模仿),後者則是直接親身參與(互動、指導或產製)。未來是屬於願意彎下腰自己動手並創造樂趣的人。 

錯誤 11:期望太多與太快 
這個問題在本書中已討論過很多次,但還是值得一提。不論這是屬於你與運動員之間或你與自己的期望,如同想要了解歌詞意境,先聽個幾次很理所當然。身為教練,我們通常自認可以掌控一切,能很快地得到想要的結果。但事實上不然,一位偉大的教練也許在幾個月或幾年內無法看到自己的成效。我們的責任不是只有讓運動員變得更強壯,更重要的是改變團隊文化,但這需要時間和耐心。我們創造長遠正向改變的能力,與觀察和吸收自己行動與表達的能力,相輔相成。 

錯誤 12:從不問運動員的意見 
你許多頓悟與創見可能不是來自一開始的想法。若是你剛愎自用並且不與每天相處的選手打交道,這樣不只會錯失你了解他們的機會,還會傷害你領導他們的說服力。與選手保持良好關係,了解他們對訓練課表的想法。

錯誤 13:過於在意 
我們通常都認為所有事情都跟我們有關,但事實上很少,如果有的話,周遭清醒的人應該會很想知道我們如何做到的。當我的好友卡爾.考沃德(Carl Coward)說「沒有清醒的人會計較這些的,布雷特,我跟你保證」時,常點醒了我,這並不是悲觀,而是事實。無論你曾經忘記某人的名字、發錯了一封電子郵件或者辛苦所寫的計畫被認為一文不值;接受它吧,並勇往直前。不要讓一件事變成你的身分象徵—你必須了解當你歷經一敗塗地或尷尬的場面時,並不代表你注定一輩子當魯蛇。擦掉傷口上的泥巴,持續面對挑戰,勇敢走下去。這就是最好的解藥。

教練應避免對學員期望太多與太快

書籍資訊
◎ 文章摘自臉譜出版, 布雷特.巴塞洛繆著作《心志教練:教練生涯最重要的一堂課,與運動員建立深度連結,成就運動表現的科學與藝術》一書。

本書特色 
「心志教練並不是訓練運動員,而是與運動員一起訓練。」

運動教練界的《從A到A+》,第一本從心理層面探討教練與運動員之間關係的重要著作
美國Amazon書店運動/教練類排行#1,逼近滿分高度好評。

世界級肌力與體能教練顧問布雷特.巴塞洛繆(Brett Bartholomew)從心理層面出發,帶領教練認識自我,深入剖析16種運動員類型
幫助所有教練及運動者建立彼此連結,突破訓練瓶頸,共創最高訓練成效。


• 更多臉譜出版《心志教練:教練生涯最重要的一堂課,與運動員建立深度連結,成就運動表現的科學與藝術》一書資訊 請點此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