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人物誌
  • 長庚大學醫學院王鐘賢教授:透過科學化模組分析才能準確規劃出適合自己的運動處方
1
長庚大學醫學院王鐘賢教授:透過科學化模組分析才能準確規劃出適合自己的運動處方
2
鐵人三項最後的馬拉松
跨入鐵人三項比賽前必須先找出對的跑步功率目標
3
真假?30年前的同齡男性比現在體能更強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長庚大學醫學院王鐘賢教授:透過科學化模組分析才能準確規劃出適合自己的運動處方

2019-02-19
人物誌 運動生理 專訪

運動處方這個名詞在近幾年來由於運動風潮及健康意識的崛起,逐漸的受到社會大眾的關注與濫用,然而,要知道所謂運動處方裡的「處方(Prescription)」兩個字,在醫學領域裡是指醫生針對病人的症狀輕重,給與適合的醫藥來改善患者的病情,因此,運動處方(Exercise Prescription)就是由運動或復健相關的生、治療師或是教練,特別針對一般大眾、復健病患或是運動員等等,依據他們身體的肌耐力、肌力、年齡、心肺功能、柔軟度以及過去病史等等的身體狀況,來制定適合當下的運動強度、項目、持續時間以及頻率,安排精準的個別化訓練課程。這次,我們特別專訪到長庚大學醫學院物理治療學系暨復健科學研究所-王鐘賢教授,並透過王教授的研究及專業領域,來了解現階段的科學化運動處方對我們到底有什麼好處。

長庚大學醫學院王鐘賢教授:透過科學化模組分析才能準確規劃出適合自己的運動處方。

運動風險的管理

現任於長庚大學醫學院物理治療學系暨復健科學研究所的王鐘賢教授,在大學時念的是中山醫學院復健醫學系,接著進入成功大學醫學院生理研究所與基礎醫學研究所就讀,並取得生理研究所碩士及基礎醫學研究所博士學位,因此,專業研究領域包括有心血管學、運動醫學、復健醫學、藥理及生裡等等,尤其,針對運動生裡這塊更有一番研究成果及心得。所以,當我們一開始專訪的時候,王教授首先反問我們「你們覺得每天走一萬步和大家耳熟能詳的333運動原則」適合每個人嗎?答案當然「不是」,王教授表示:剛剛的問題就是我們今天要談的話題「運動處方(Exercise Prescription)」。

首先,我們來舉個例子,今天有兩個人都要用跑步機來達成同一種訓練目標,但這兩個人分別適合的運動強度、頻率以及時間一定都不會相同,為什麼呢?因為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不竟相同,因此,才會出現我們所謂的「運動處方(Exercise Prescription)」,我們也可以稱為F.I.T.T(運動頻率/運動強度/運動時間/運動種類),而不能用一個很簡單初淺的每天一萬步或運動原則333,來套用於每個人的身上(所謂的333就是每周至少運動三次;每次至少運動三十分鐘;且每次運動心跳速率需達到每分鐘130以上),但這個簡單的口號我們可以將他當做是一種健康政策推廣的方式,讓廣大的民眾都能有健康運動的基礎概念,但這絕對不能算是一個真正的健康管理原則,這也是現在大多數人在從事運動時,所不知道的運動風險管理。

為何需要發展運動智能中心?這就是一種運動風險的管理。

運動不該只靠意志力

王教授表示:一般人都相信適當的運動能對我們身體帶來許多的好處,但相對來說不適當的運動,有可能也會帶來一些壞處,甚至,可能會帶來某些致命的危險因子,例如我們常常在電視上看到,有人跑步跑到猝死或是登山到半路突然休克,這些都是屬於運動的風險,因此,運動工具的設計與生理回饋系統就變得格外的重要,唯有透過一些數據的回饋與設定,我們才能更精準了解適合自己身體的運動方式,來降低運動所帶來的風險,讓身體能透過正確的運動項目及強度更加健康。接著王教授還表示:像之前柯文哲市長要騎單車挑戰一日雙塔的活動,在挑戰這項計劃之前他們的團隊在日常訓練時,相信應該會透過一些生理感測數據以及環境因子來做為事前的科技預測,制定出適合柯文哲市長本人的訓練方式與路線規劃,讓他能在最安全的設定之下完成這項艱難的挑戰,否則光靠意志力這件事要來達成這麼長距離的運動,對於健康來說可能會造成一個嚴重的傷害,這就是我們要透過科技制定出運動處方的主要用意,而不是單單只光靠一個教練,在旁邊叫他要如何騎車去完成這項運動。

運動不該只靠意志力這三個字!

透過分析找出關鍵因子

另外,王教授又舉了一個例子;當我們家中長輩因為年紀大經常走路會跌倒的時候,一般的人都會直覺認為是老人家的腿部肌力不好,所以,為了預防他之後會時常發生跌倒的狀況;就會希望他能進行一些腿部肌力方面的訓練運動;但有想過真的是腿部肌力不足造成的嗎?有沒有可能是視力不好、平衡感不好或柔軟度不足,讓他只要一個轉彎的動作就會發生跌倒!該如何能知道這些問題?這時後我們就必須透過體適能評估系統模組進行一些測試動作,透過這些動作分析出心肺耐力、柔軟度與肌耐力等等的狀況,並透過分析報告表內的雷達圖,找出造成他會常跌倒的關鍵因子;接著再針對這個問題來制定適合他的運動處方與管理,而不是一直叫他去做腿部肌力訓練的動作。

唯有透過特定的動作及分析儀器,才能找出造成問題的關鍵的因子。

科技運用在運動產業

近幾年來,大家也都開始發現有很多的科技產業,將一些智慧型產品運用在運動這塊領域上,例如我們常見的心率錶、機能性運動服飾以及運動眼鏡等穿戴式裝置的設計,都是透過人體的生理感測器去偵測出目前你的心率、運動強度與外在環境所會遇到的障礙等等狀況,進而告訴你該如何去克服或進行某些訓練,才能更有效率達成你原先設定的目標避免所謂的運動風險。

運用智能科技能有效完成目標,並避免所謂的運動風險。

運動處方的基本定義

因此,運動處方的擬定是以不同的個體,根據不同的需求與不同的特性來「量身訂做」,因此,在所有處方規劃時必須依據每個人運動的目的、種類、強度、頻率、時間來制定,唯有透過運動工具及科技數據分析,才能有效且正確的判斷出哪種運動處方適合自己的狀況,這才是「運動處方(Exercise Prescription)」的基本定義。

關於王鐘賢教授
現職-長庚大學物理治療學系暨復健科學碩士(博士)班/教授

學歷
中山醫學大學 復健醫學系 學士
國立成功大學 醫學院 基礎醫學所博士

經歷
長庚大學 物理治療學系暨復健科學研究所: 教授兼主任
長庚醫療體系 心臟衰竭中心: 心臟復健研究顧問
工業技術研究院 服務系統科技中心: 資深特聘顧問

專長領域
運動劑量科學化:運動處方與健康促進/疾病預防
結合環境因子之創新復健醫療策略:運動合併低氧介入與健康促進/疾病預防
心臟衰竭之生物/功能指標至臨床治療:轉譯復健醫學之實踐與落實。

學術成就
第一屆國家科學會委員會 吳大猷 先生紀念獎
國家科學會委員會 [ A 級] 主持人研究獎勵
科技部 大專校院特殊優秀人才獎勵
長庚大學 研究優良教師
中山醫學大學 研究傑出校友
發表國際性學術論文共計一百餘篇(SCI)。論文成果已為復健醫學、運動科學等相關教科書收錄,並獲登載於英國醫學百科全書 [“Exercise and haemostasis in health and disease” on Medical Encyclopaedia]。
擔任二十餘本SCI級國際學術期刊審查或編輯者

撰文/David
攝影/鄧穎謙
場地/紡織綜合所

分享文章
Stryd
Stryd

跨入鐵人三項比賽前必須先找出對的跑步功率目標

2021-04-08
馬拉松運動生理觀念鐵人三項跑步知識庫單車跑步訓練

當您已經用盡體力完成游泳及自行車後,還有辦法能將跑步功率維持在原定的目標上嗎?如果是比一場半程超級鐵人賽 113 (70.3),必須在最後跑步項目完成一個半馬(21K) ; 超級鐵人賽 226,則必須完成一個全馬(42K),這時有跑步功率就有非常大的幫助,不必追著配速跑也不會在上坡或是逆風處用過多力氣,導致後面的里程無力,只需要看著功率數字去穩穩的完成比賽。

鐵人三項最後的馬拉松
當鐵人三項賽事最後一項路跑时,你還能將跑步功率維持在原定的目標上嗎?

在進行 113/226 的訓練時,您的目標功率會比單純馬拉松賽時低,因為您在游泳和自行車過程中已經消耗了體力,以下有幾種方式找到相對應功率目標:

1. 在賽前訓練中,利用模擬賽,進行功臨界率測驗。 功率測驗可測出一個新的 CP,然後就可以將此用於比賽。至於要用臨界功率的多少百分比可以先參考第二項。

2.每個教練都有自己設定目標功率的方法。

來自克里斯·海格(Chris Hague)舉例(參照圖表):

要比一場226,您知道自己的自行車項目較弱,跑步較強,那您就可以選擇用 80% 的 CP(此CP 為上述模擬賽實測驗出的唷!)作為目標,但是也要考慮到當天的天氣、補給、個人的狀態甚至是您個人對比賽的經驗,尤其是第一次參加長距離者,要以自我感覺為第一,功率是輔助。

鐵人三項跑步功率
克里斯·海格(Chris Hague)對於跑步目標功率的分析。

怎麼知道自己自行車算是強還是弱?符合以下三點可為「強」的自行車手:

a) 單車訓練超過兩年

b) 有成功完成相同長距離

c) 自行車 FTP 超過 3.25 watts/kg

怎麼知道自己跑步算是強還是弱?符合以下四點可為「強」的跑者:

a) 跑步訓練超過兩年

b) 訓練期有完成過跑步比賽距離 75% 的距離,至少三次(42km的75%=31.5公里/21km的75%=15.75公里)

c) 每週跑步訓練總公里至少 60km d) 半馬 1小時30分內 /全馬 3小時20分內

結論

因為每個人的身體狀態不同,其實很難單單評估以 CP 的百分之幾來做鐵人三項中跑步的功率目標,以上也都是出自教練給的建議,如果不知道怎麼評估,可以參考使用。每個教練都是要評估選手日常訓練後才有辦法給出較精確的數字,所以如果想要獲得最專業的建議,可以找功率/鐵人三項專業教練進行訓練,從您平常訓練的功率數據,教練較能掌握您的狀態,也能在比賽前給予您理想的功率數字及目標唷!

/ 關於Stryd /
Stryd

在這個講求科學化的時代,一昧地埋頭苦練已經不是現代人追求進步的方式。 想要更客觀、更精確的方式監控跑步訓練強度? 不用毫無頭緒的猜測是否達到訓練計畫中的每一項目標。 Stryd 可以告訴你,你還能加多少速或是是時候該放慢腳步,不畏懼逆風,且戰勝風阻。

臺灣 Stryd 粉絲專頁

臺灣 Stryd 官方網站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真假?30年前的同齡男性比現在體能更強

2016-08-30
上半身肌群重量訓練觀念健身運動生理話題

你比你老爸更「弱雞」?這恐怕是事實。最近在手部醫療研究期刊 (Journal of Hand Therapy) 的一份報告指出,今日男性比30年前同齡人來說更弱,而且還差很多。

此研究指出,20-34歲的男性在手部的抓握等項目,表現出來的力量值都比30年前的同齡男性要弱上許多。數據顯示,這個年齡層男性的握力值比30年前要大輸12公斤。

除非你是一個腕力大賽選手,握力來說對你可能不是那麼重要,但是它對於你全身的肌肉力量表現來說還是很重要的一環。

2011年在美國肌力與體能研究期刊 (Journal of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Research) 的一份報告指出,手部握力的強弱對於受測者在伏地挺身、雙腿伸屈和大腿推蹬等項目的表現有正向相關,也就是說,手部握力強,相對來說受測者在上述測試中的體能表現越佳。

美國溫斯頓-賽勒姆州立大學職業治療教授芬恩博士 (Dr. Elizabeth Fain) 一份對於前代年輕男性的研究指出,較弱的手部握力與一些嚴重的健康問題例如關節炎、心臟病、中風和神經性疾病等等都有關聯。不過,我們並不清楚究竟手部握力強能讓人們更健康,還是健康的人擁有較強的握力。

那麼,到底30年來,年輕男性經歷了怎樣的演變,讓他們變得這麼弱?

芬恩博士說,比起30年前,從事工農業等勞力工作的年輕男性變得非常少了,現在的年輕人多半喜好坐在辦公室吹冷氣,而非在外頭頂烈陽付出勞力的工作。她說,在一個組裝生產線工作,需要重複性的手部動作,如此也能夠有效強化你的手部肌肉。

這種日復一日的枯燥工作,雖然看起來似乎沒有用到太大的力氣,不過就算是每週只做幾次,比起做重量訓練來說,對於手部握力的增強會更有效。芬恩博士說,這種工作比起我們在辦公室打打字或滑手機,能夠更有效活化我們手部的小肌肉群。

不想輸給你老爸?現在就開始離開辦公桌,使用你的上肢去做一些更好的握力訓練或簡單的健身工具訓練吧!

1970年代健美界的傳奇人物阿諾·史瓦辛格 ©menshealth.com.au
©huffingtonpost.com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