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跑步
  • 減脂
  • 瑜伽
  • 徒手訓練
  • 核心訓練
  • 啞鈴
  • 瘦身
  • 增肌
  • 觀念
  • 體脂肪
  • 飲食
  • 運動生理
  • 瑜伽動作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進行臥推時不要刻意學會大幅度拱背 小心造成腰椎的運動傷害
1
進行臥推時不要刻意學會大幅度拱背 小心造成腰椎的運動傷害
2
肌肉老化問題多
多項研究證實:對抗肌肉老化就必須動起來!
3
Fitbit Versa與六大銀行合作 將運動與行動支付完美結合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進行臥推時不要刻意學會大幅度拱背 小心造成腰椎的運動傷害

2019-03-12
知識庫 健身 胸部肌群 運動傷害 槓鈴 啞鈴

大家都知道在健身房最基本的練胸動作,就屬臥推這個動作最常使用,無論是使用槓鈴、啞鈴或是機械式器材,都可以看到許多人採用「大幅度拱背」這樣誇張的身體姿勢,這也是許多練習健力三項的人常使用的一個動作,但一般的人有需要做到將背部大幅度反拱起來的姿勢來進行臥推嗎?

進行臥推時不要刻意學會大幅度拱背,小心造成腰椎的運動傷害! ©Juggernaut Training Systems

拱背的用意

我們知道健力型選手為了能舉起更大的重量,因此需要做出「大幅度拱背」的動作。然而,將背部反拱這樣的動作,其實最主要就是為了減少臥推時的範圍,只靠臀部與上背部貼緊板凳上,這樣的姿勢動作有點像是使用下斜板進行訓練一樣,能讓下胸的張力加強。另外,當我們進行斜上臥推的時後,採用拱背的姿勢會產生彷彿板凳斜度被下降的感覺,但其實這樣拱背的姿勢只是將肌肉張力由上胸轉移到下胸,所以,對於訓練效果會造成適得其反的結果,同時,這樣的姿勢也會造成脊椎壓力過大,因此,不建議腰椎有問題的人採用這種訓練方式,但如果你要進行拱背訓練,可以使用舉重腰帶來分散椎間盤的壓力,但更好的方式就是減少板凳斜度,並保持脊柱緊靠板凳面。

其實這樣拱背的姿勢只是將肌肉張力由上胸轉移到下胸,同時,這樣的姿勢也會造成脊椎壓力過大。 ©King of the Gym

一般訓練適合嗎?

拱背式卧推對於動作、姿勢與身體穩定性的要求很高,因此,這種屬於特殊的比賽技巧並不適合一般人來進行模仿與訓練操作,只要稍有不慎就非常容易傷到腰椎部位,對於非力量舉的運動員或健身愛好者,建議採用保持脊柱的自然生理彎曲的傳統姿勢來進行卧推訓練。

資料來源/jtsstrength、barbend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多項研究證實:對抗肌肉老化就必須動起來!

2021-04-07
觀念保健健身話題

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年長者事故傷害的第2大死因是跌倒!原因是,人約莫過了40歲以後,每10年肌肉會退化8%,這樣的退化速度對年長者身體的影響甚鉅,尤其是對肌肉細胞的損害非常嚴重。因為肌肉細胞的特性不容易再生,而且人體的細胞能量工廠粒腺體,會因老化數量變弱且減少,連帶影響肌肉細胞的功能,然而當肌肉流失後,對身體的影響非常大,嚴重甚至死亡。

肌肉老化問題多
多項研究證實:對抗肌肉老化就必須動起來!

想抗老成功?首先你必須預防肌肉流失!

擁有足夠的肌肉量,不只能讓你達到瘦身燃脂效果,同時還能增加身體免疫力、促進新陳代謝,以及讓身材線條好看,更能成功抗老化!因此想要活得健康以及長壽,一定要避免會讓肌肉快速流失。我們天生下來的肌肉必須先透過訓練讓肌纖維受損,接著利用睡眠修復、補充營養才能幫助肌肉增長。但是,不運動或是強度不夠,然後又吃上一堆食物,反而會造成肥肉長一堆的問題。同樣的,如果你過度訓練,沒有注意到營養攝取和休息,身體沒有時間修復損傷,肌肉也不會增長。此外,蛋白質是組成肌肉且同時是身體重要組合成的元素之一,所以如果平常飲食沒有吃進足夠的蛋白質,人體就會自動分解肌肉中的蛋白質來。當其年紀越大時,身體吸收營養的效率越差,當補充的質量跟不上分解的速度,肌肉流失的速度就更快,因此,補充蛋白質成為年長者更需要注重的議題,這樣才能延緩身體老化。

攝取肌肉成長營養
肌肉的成長必須攝取正確且足夠的營養素。

肌肉能對抗發炎,進而降低癌症致死率

根據一項發表在《The Lancet》的研究顯示,肌肉品質低的癌症患者有更多的併發症、更長的住院時間和更低的生存率。此外,還有一項由美國馬約醫院(Mayo Clinic)針對 2,863 名 18~81 歲癌症倖存者進行的研究,發現有接受肌力訓練的癌症病患,死亡風險降低了33%。新的研究團隊針對 250 名患有實體癌症的患者進行分析,發現肌肉減少症患者出現了較差的功能狀態,併發症較多。此外,肌肉減少的患者,生存期較短、生活品質較差,他們歸納出男性、直腸癌症患者以及 65 歲患者,肌肉減少的程度最為顯著。

癌症病患死亡風險
美國馬約醫院指出,接受肌力訓練的癌症病患死亡風險降低了33%。

不運動肌肉就會流失

人只要不固定持續運動從30歲之後,肌肉就會以每10年3-5%的速度減少!大多數的人從出生到30歲時會讓肌肉的成長達到巔峰,但30歲之後你開始失去肌肉質量和功能,這種與年齡相關的肌肉質量、力量和功能的喪失,它的速度可能比你所想像中的更快。我們人體的肌肉量約佔體重的30-50%,但實際的肌肉量就必須看每個人的身體健康以及遺傳基因來做決定,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身體的肌肉組織、強度與耐力都會漸漸減少變弱,有個研究也指出人類從40歲開始到70歲左右,肌肉量每10年會以8%左右的速度減少,我們用一位男性來做換算,30歲時他擁有20公斤左右的肌肉,到70歲時會減少大約5公斤的肌肉量。然而,肌肉變少就會開始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與移動功能,間接會讓身體的體脂肪量變高。

肌少症的發生年齡
人只要不固定持續運動從30歲之後,肌肉就會以每10年3-5%的速度減少!

資料來源/Technology、HEHO健康網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Fitbit Versa與六大銀行合作 將運動與行動支付完美結合

2018-05-22
新聞飲食健身話題趨勢

穿戴式裝置Fitbit於5/22宣布在台推出全新的Fitbit Versa智能錶款,具有時尚與設計感的Versa除了擁有健康偵測與健身功能外,這次特別與台灣六大銀行攜手合作,推出行動金融支付功能,另外,也支援一卡通系統的功能,讓日常生活更加便利!

Fitbit Versa除了運動功能還能行動支付,讓生活更加便利!

Fitbit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James Park表示:「我們很高興台灣消費者能夠體驗到Versa,這是一款設計優美、眾人皆宜的智慧手錶,具備進階健康與健身功能,能夠接觸到我們廣大的全球使用者,擁有最實用的智慧功能,而且價格親民。我們相信Fitbit Versa是會受到各界矚目的智慧手錶,吸引全新客群,協助我們在蓬勃發展的智慧手錶市場觸及先前尚未開發的使用者族群。」

Fitbit香港及臺灣地區總監高雲(Candy Gao)分享全新Fitbit Versa智慧手錶的強大功能。

Fitbit Payii搭配一卡通系統

Fitbit Versa上市之後,目前已有台灣六大銀行加入Fitbit Payii──國泰世華銀行、中國信託、玉山銀行、台北富邦銀行、台新銀行及聯邦銀行。透過手腕上的Fitbit Versa以及近期推出的Fitbit Ionic可隨時隨地安全付款無需隨身攜帶手機和錢包,生活更輕鬆與自由。
 
同時宣布全球第一個Fitbit Pay於交通運輸領域的合作夥伴──台灣非接觸式大眾運輸支付系統領導公司一卡通。這項合作可讓數百萬名通勤人士享受到手錶支付的便利,只要在Fitbit Versa或Fitbit Ionic內加載一卡通,就可在支援一卡通系統的地方付款。使用者可新增虛擬的一卡通,或是於Fitbit Pay錢包綁定中國信託、台新銀行及聯邦銀行的一卡通聯名卡,此服務預計於今年夏季開通。

目前已有台灣六大銀行加入Fitbit Payii,以後出門只要帶手錶就行!

上市時間與售價

Fitbit Versa將於5/22起在Momo、PChome、Yahoo開始預購,並於下周在全省通路以及主要線上通路販售,售價為台幣7,280元。群光電子為Fitbit台灣總代理。Versa擁有以下3款基本顏色搭配:黑色錶帶搭配黑色鋁錶框、灰色錶帶搭配銀色鋁錶框以及桃色錶帶搭配玫瑰金鋁錶框。Fitbit Versa特別款售價為台幣7,980元,配件的售價則為台幣1,090元到台幣2,990元。Fitbit將在2018年第二季推出為小朋友打造的智慧手錶Fitbit Ace。
 

Fitbit Versa將於5/22起在Momo、PChome、Yahoo開始預購。

資料來源/達豐公關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跑步
  • 減脂
  • 瑜伽
  • 徒手訓練
  • 核心訓練
  • 啞鈴
  • 瘦身
  • 增肌
  • 觀念
  • 體脂肪
  • 飲食
  • 運動生理
  • 瑜伽動作
ABOUT
Copyright © 2022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