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肩頸痠痛不理會?小心關節沾黏變「五十肩」
1
肩頸痠痛不理會?小心關節沾黏變「五十肩」
2
減少碳水化合物,消除凸肚!
3
2017運動員軟組織處理研習會(北區):肌筋膜放鬆按摩課程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肩頸痠痛不理會?小心關節沾黏變「五十肩」

2019-03-21
知識庫 保健 觀念 痠痛對策

五十肩的疾病不是只有在中年人才會發生,許多年輕人在工作上維持同一個姿勢或是日常生活中不當拉伸肩膀,以及運動上半身過度沒收操時,都會罹患。會罹患五十肩的原因大部分是因為肌肉或肌腱的發炎,因為不正確的動作而拉傷了肩膀,會讓我們在某幾個特別角度的動作感到疼痛,結果使關節慢慢沾黏,最後演變成五十肩。

肩頸痠痛不理會?小心關節沾黏變「五十肩」 ©medisite.fr

什麼是五十肩?

五十肩的正式名稱為:沾黏性肩關節囊炎 (adhesive capsulitis),肩關節囊因為發炎而變厚、纖維化,以及滑液減少後,進而會減損關節運作能力,開始出現關節沾黏來影響肩關節活動,然而在某些特定族群也容易發生五十肩,像是糖尿病患者、甲狀腺疾病患者、頸神經根病變患者、還有接受心臟手術、乳癌手術、以及脊椎手術後的患者,都會併發五十肩的可能。

​五十肩的疾病過程大約可分為三個時期:
第一是「急性期」
會突然感到肩部開始紅腫熱痛,患者肩部的活動受限主要是因為疼痛而不敢活動,但被動的關節活動度尚可,這個時期關節活動下降並不明顯。
第二是「沾黏起始期」
因為發炎再加上不敢活動,使得發炎的組織以及關節囊開始沾黏。所以被動與主動的關節活動都會受到限制。由於發炎再加上活動受限,導致肩頸的疼痛仍會持續,有時睡覺翻身會常痛醒,甚至連休息時也會抽痛。
第三是「緩解期」
此時發炎雖逐漸退去,疼痛會逐漸改善,但是已沾黏的組織還是會造成關節活動度明顯的下降。少數患者會因沾黏不太嚴重而自行好轉外,大部分的病患會發覺患側肩部的活動還是有差異。

五十肩好發族群

五十肩好發族群為從事上半身工作、日常家庭主婦也容易罹患,但有固定有健身習慣的人也要小心!在做肩膀的重量訓練時,如果沒有適當的收操伸展、按摩,也可能罹患此症狀。對於日常生活中從事打掃性質、油漆工人、搬運工人來說,罹患五十肩的機率也是高危險族群之一。

五十肩好發族群 ©orthoaspen.org

如何預防五十肩

避免從事過多肩部工作:像是搬重物的工作,都比較容易罹患肩夾擠症候群,如果因工作關係,建議多從事肩部運動、按摩肩部來預防。
從事肩部伸展:透過肩部伸展或是瑜伽的動作來延展肩部的肌肉,在伸展時,切勿過度,如果有疼痛現象請減緩。
減少肩部運動:從事上半身運動的運動員、訓練上半的健身者,如沒有適當休息,不僅會罹患預肩夾擠症候群,可能還會引起五十肩、肌腱鈣化等嚴重問題。
按摩肩部:一個星期2~3次按摩肩部附近的肌肉,碰到痠痛點時,請輕壓,切勿過度出力。
熱敷肩部:除了上述四點來預防肩夾擠症候群,可以在運動完、工作完,透過熱敷、泡澡的方式來讓肩部肌肉達到放鬆。

治療五十肩 ©gettoplisted.org

如果罹患五十肩時,建議盡早找物理治療師進行詳細的理學檢查,每個人的發生原因、被夾擠到的組織都不一定相同,因此除了緩解發炎之外,唯有抓出引起失衡的關鍵組織,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病灶。

資料來源/MEDISITE、iHealth、怡人綜合醫院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減少碳水化合物,消除凸肚!

2017-04-24
書摘飲食方式保健減脂瘦身飲食知識庫

肥胖率上升是目前全世界人類共同面對的問題,
尤其亞洲人不僅以米飯為主食,零食的攝取量更是多,
約有68%的能量來源是碳水化合物,
也就是說,碳水化合物是造成現代人腹部肥胖的主要成因。
而想要消除凸肚,重點就在適量攝取消化吸收速度較慢的碳水化合物。
也就是,食用低GL的食物!

凸肚會引發各種疾病

凸肚會引發各種疾病

代謝症候群
腹部肥胖不只是種疾病,還是其他疾病的判斷標準,如代謝症候群。代謝症候群為新陳代謝障礙的慢性疾病,前兆是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肥胖等多種生活習慣病同時發生。當五項診斷指標中有三項以上符合,就可判定罹患代謝症候群。若代謝症候群患者有腹部肥胖的情況,也會增加罹患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性。放任不管的話,會衍生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併發症,甚至死亡,相當地危險。

糖尿病
人體攝取碳水化合物後,血糖會升高,此時調節血糖的胰島素會增加分泌量以降低血糖。若身體經常處於高血糖、高胰島素的循環中,不僅會增加胰臟負擔,還會發展成腹部肥胖,到後來胰島素對身體就起不了作用(胰島素阻抗),最後便演變成血糖調節失衡的糖尿病。

高血壓
內臟脂肪、腹部贅肉的累積,會促使體內控制血管收縮的物質增加,而血管一收縮,血壓就會不正常地升高。此外,控制食慾和維持血管彈性的荷爾蒙分泌量減少,血壓也跟著上升,換句話說,內臟脂肪是高血壓的成因之一。

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
沒被身體消耗掉的多餘碳水化合物會變成中性脂肪,影響碳水化合物和脂質的正常代謝。高濃度的脂質和糖分會讓血液變黏稠,並隨著血液在身體各處引發動脈硬化等血管疾病。尤其腹部肥胖會造成血脂異常、脂肪肝等疾病,甚至會惡化成心腦血管疾病,威脅生命安全。

高脂血症和動脈硬化
中性脂肪若囤積在體內,膽固醇就會上升,甚至引發高脂血症。高脂血症的成因是血液裡含有過多的中性脂肪或膽固醇,增加血液黏稠度,持續損害血管,引發初期的動脈硬化。

GL是什麼?

上述的GI(升糖指數)值,指的是該食物所含碳水化合物被人體消化、吸收的速度,以及其提升的血糖值。GI值越低,被人體消化吸收的速度越慢,有助於控制食慾和減重。但是,GI值並未考慮到吃的量,很難實際應用,而GL值是將GI值和一次吃的量一併考慮,更適合用來調整飲食。舉例來說:西瓜是含糖量很高的食物,但它的水分也很多,吃一兩片就很有飽足感,所以西瓜的GI值雖高,GL值卻很低。如果說GI是某食物會提升的血糖值,那GL就是考慮實際攝取量後計算出的數值,是用更實際的方式計算食物對血糖造成的影響。

西瓜的GI值和GL值
西瓜的GI值72,屬於高血糖風險的食物。
但因為西瓜的水分高,即糖的密度較低,100g的含糖量為6g,以公式計算後,對血糖的影響(GL值)只有4。

西瓜 ©Organic Facts

低GL健康食的標準(1日平均)

現代人每日平均攝取量 180GL

GL標準值(1日平均)

知識便利貼|關於eGL
本書食譜的GL值為估計值,簡寫為eGL。GL值原是實際進食後,透過實驗測量血糖變化量得到的結果,但本書所標示的數值是利用臨床實驗開發出的GL公式(專利申請中)計算出的估計值,故標示為eGL。eGL的值越大,血糖會上升越多。

高GL飲食=凸肚!

◎高GL的食物,就是碳水化合物含量高、會快速被消化吸收的食物。
◎促使體內血糖飆升。
◎為降低血糖,身體分泌大量胰島素,碳水化合物迅速被組織吸收,血糖下降後又開始覺得餓。
◎過多的糖分流入身體組織,多餘的就變成中性脂肪。
◎中性脂肪和體內吸收的其他脂肪堆積在一起,造成內臟脂肪型肥胖,也就是凸肚。
◎儲存在體內的中性脂肪,分解成游離脂肪酸(free fatty acid)。
◎游離脂肪酸製造出更多的中性脂肪,造成慢性腹部肥胖。
◎持續攝取高GL值食物,肚子上的贅肉就越來越多。

低GL飲食=健康!

 ✔  低GL的食物,即碳水化合物含量低、較慢被消化吸收的食物。
 ✔  血糖不會飆升,身體也不必被迫分泌過量的胰島素。
 ✔  持續維持飽足感。
 ✔  身體不會分泌過多的胰島素,就不會因急性低血糖產生飢餓感。
 ✔  適量的葡萄糖被輸送到肌肉組織,完全轉化為能量消耗掉,維持標準體重。
 ✔  避免過多的能量轉變為脂肪在儲存體內,預防生活習慣病,保持健康。

©Reader's Digest

書籍資訊
◎圖文摘自三采文化出版,南基善著作《專瘦凸肚的低GL健康食:不復胖、不痛苦 靠吃就能瘦的神奇減肥法》一書。

你的凸肚肚怎麼來的?
第一本低GL瘦身飲食專書!
不復胖、不痛苦,靠吃就能瘦的神奇減肥法
體驗10天,穩定瘦下3公斤!

營養學權威、健康飲食雜誌聯手製作
科學化的營養分析+實用的健康飲食概念

★95道吃飽又能瘦肚子的最強食譜★
★14天低GL瘦肚計畫表★
★111種常用食材GL估算值快速查詢★


別再執著於GI與熱量,GL才是變瘦的關鍵
聰明選擇食物,健康吃對分量!


書籍資訊 請點此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2017運動員軟組織處理研習會(北區):肌筋膜放鬆按摩課程

2017-01-06
話題訓練動作活動運動傷害保健

運動員軟組織處理是運動員訓練或參賽前後最需要的服務,讓運動員肌肉與筋膜處於最佳狀況。Anatomy trains手法最受運動員喜愛。本課程內容著重在實際操作,有志進修的你一定不能錯過!

一、 主題: 肌筋膜放鬆按摩課程(Anatomy Trains Myofascial Meridians and Myofascial Release Technique)

二、 課程概要

運動員軟組織處理是運動員訓練或參賽前後最需要的服務,讓運動員肌肉與筋膜處於最佳狀況。Anatomy trains手法最受運動員喜愛。本課程內容著重在實際操作。

肌筋膜放鬆按摩術在國外已流行超過20年,它是一種對肌肉或其他結締組織放鬆的一種手法,近年來一位國際知名的按摩學者Tom Myers再加入一套對人體肌肉及筋膜組織的解剖結構串連,使得肌筋膜放鬆按摩法更加改善對運動傷害及軟組織損傷處理的效果。

筋膜系統是一層包覆於肌肉及骨骼結構之外的堅韌結締組織,它覆蓋整個身體從頭到腳形成一個立體網絡,是人體中最大的結締組織網絡系統,其功能是支撐、穩定和緩衝肌肉與骨骼結構,因此可作為肌肉在運動時的外在固定系統與動態時柔軟性的系統。本課程將藉由現今最新的肌肉解剖串聯結構,又稱之為解剖列車(anatomy trains),認識筋膜系統的構造和功能,從而了解通過治療筋膜系統來處理運動員身體上的各種運動訓練所造成的緊繃。並從這些肌筋膜系統的認識基礎上,教導肌筋膜放鬆按摩術。

本課程授課教師平日於臺中地區協助許多棒球、網球與田徑選手處理運動訓練造成的肌筋膜緊繃與運動傷害,也指導基層運動教練肌筋膜處置方式,經驗非常豐富。她的多名學生也在近年陸續投入國家隊服務。這個課程適合各單項運動教練、物理治療師、運動傷害防護員、運動健身教練、推拿師、運動整復人員、體育相關從業人員等參加,可以讓這些對肌筋膜治療有興趣的人員從中獲益。

三、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運動教練學會

四、 研習時間

民國105年2月18、19日(星期六、日)早上九點至下午五點

五、 報到地點

國立體育大學行政教學大樓206

六、 參加對象

(一)凡國內各級運動教練、學校教師、運動員及對本研習課程有興趣者均可報名參加。
(二)本研習會限名額40名。
(三)報名費:(研習會期間提供午膳)
本會會員與學系學生4500元
非本會會員4700元整

*106年1月10日開放報名到1月24日享早鳥價4500元。

七、 評核

全程參與研習者頒發研習時數證書,將向臺灣物理治療學會與本會申請研習時數,亦向體育署學校體育署申請備查。

八、 附 則

參加人員請依規定向所屬單位報請公/差假登記,若需公假公文,請聯繫本會行政助理藍慧庭小姐(電話: 02-8771-1808)。

九、講師介紹

張曉昀博士
學經歷
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博士
中山醫學大學物理治療學系副教授
興農牛職棒球團運動傷害顧問
亞洲盃青年棒球錦標賽中華隊隨隊物理治療師
美國職棒波士頓紅襪隊球員訓練及發展中心短期訪問
解剖列車及肌肌膜放鬆術(Anatomy Trains Myofascial Meridians)課程結業
深層組織按摩課程(deep tissue massage)結業
臟器鬆動術level I & II 課程結業
顱薦椎療法 level I & II 課程結業
動態貼紮(Dynamic taping) level I & II課程結業
YMCA 個人運動指導員及團體指導員
亞洲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運動按摩(書籍翻譯作者)。禾楓書局有限公司。ISBN 978-986-6287-24-4。
深層組織按摩(書籍翻譯作者)。禾楓書局有限公司。ISBN 978-986-6287-25-1


助教
張耘齊博士生
學經歷
國立陽明大學物理治療暨輔助科技學系博士候選人
中山醫學大學物理治療學系學士、碩士
2009/2010台灣高中籃球聯賽新榮高中隨隊物理治療師
清華大學田徑隊專職物理治療師
2014冬季世界大學競速滑冰錦標賽國家隨隊物理治療師
2014年 世界大學運動會北部訓練基地駐點物理治療師
2015年 新北市運動防護站駐點物理治療師
2016年 台維斯盃亞太區網球國家隨隊物理治療師

十、研習會日程表

第一天
08:30-09:00 報到
09:00-10:20 解剖列車原則及肌筋膜放鬆術基本原理
(Basic Principle and Rules of Anatomy Trains Myofascial Meridians)
講師: 張曉昀博士
10:20-10:30 休息時間 
10 : 30-12 : 00 筋膜組織與生物力學的調節
(Fascia and Biomechanical Regulation)
講師: 張曉昀博士
12:00-13:30 午餐休息時間
13:30-15:00 肌筋膜放鬆術之淺層背部路線及實務按摩操作
(Superficial Back Line & Practice)
講師: 張曉昀博士
15:00-15:20 休息時間
15:20-17:00 肌筋膜放鬆術之淺層腹部路線及實務按摩操作
(Superficial Frontal Line & Practice)
講師: 張曉昀博士

第二天
08:30-09:00 報到
09:00-10:20 肌筋膜放鬆術之側面路線、旋轉路線及實務按摩操作
(Lateral Line & Spiral Line & Practice)
講師: 張曉昀博士
10:20-10:30 休息時間
10 : 30-12 : 00 肌筋膜放鬆術之上肢路線、功能性路線
(Arm Lines & Functional Line & Practice)
講師: 張曉昀博士
12:00-13:30 午餐休息時間
13:30-15:00 自主肌筋膜放鬆術及操作
(Self-myofascial Release Technique and Practice)
講師: 張曉昀博士/助教
15:00-15:20 休息時間
15:20-17:00 分組評估練習、個案討論、Q&A
( Assessment Practice and Case Discussion)
講師: 張曉昀博士/助教
17:10-17:30 結業式 & 領取證書 & 賦歸

報名

報名連結: https://goo.gl/forms/SXF6tFCoct3UpQtl1

更多資訊請上中華民國運動教練學會官網,或其臉書社團查詢。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