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上半身肌群
  • 跑步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跑5K
  • 重量訓練
  • 跑10K
  • 徒手訓練
  • 初階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瑜伽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報名倒數! 國道馬首開3K 邀首跑族上國道支持臉部平權
1
2020臉部平權運動臺北國道馬拉松
報名倒數! 國道馬首開3K 邀首跑族上國道支持臉部平權
2
PUMA HYBRID 地表最強潮跑主流!開啟潮跑新風潮
3
促進跑後恢復的蔬果、肉類與飲品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報名倒數! 國道馬首開3K 邀首跑族上國道支持臉部平權

2020-01-21
話題 跑步 路跑 馬拉松

春季熱門馬拉松賽事「2020臉部平權運動臺北國道馬拉松」,即將於3月8日開跑。賽事舉辦26年來,今年首創3公里賽事,讓以往以成績挑戰為主的國道馬「親民」許多。趁報名倒數12天,主辦單位今(21日)招開記者會,號召各界跑者與首跑族,一起跑上國道支持臉部平權!

2020臉部平權運動臺北國道馬拉松
報名倒數! 國道馬首開3K 邀首跑族上國道支持臉部平權

加開3K 平坦賽道適合「首跑族」體驗

自1995年起舉辦26年的臺北國道馬拉松,是全台唯一封國道的馬拉松,分為全馬、半馬、10K,以及今年新增的3K組別,是跑者們挑戰個人成績的精選賽事之一。賽道沿途可飽覽如圓山大飯店、101大樓、松山機場等台北市著名景點。今年為了擴大民眾參與新增3K賽事(不設年齡),加上跑道為平坦柏油路,十分適合躍躍欲試的首跑族體驗。

2020臉部平權運動臺北國道馬拉松將有超過百位陽光選手(燒傷、顏損者及其家屬)參賽,同時,伊林娛樂亦號召旗下藝人模特兒陪跑並組成加油團,現場為燒傷顏損朋友及參賽選手加油!

2020臉部平權運動臺北國道馬拉松
2020臉部平權運動臺北國道馬拉松3/8開跑報名倒數中!黑人陳建州與傷友黃博煒、吳承怡邀大家為臉部平權而跑

八仙塵爆傷友黃博煒任組加油團、燒傷友吳承怡再度挑戰參賽

黃博煒2015年在八仙塵爆中全身90%燒傷、失去四肢,竟戰勝了僅有5%的存活率,傷後5年來他不斷挑戰自我,不僅登上合歡山、完成學業、出書,去年更挑戰一人獨立生活、裝上義肢重新站起來,展現運動家永不放棄的精神。黃博煒表示「打破生命的框架,是我一直以來堅持的」,他的努力激勵了許多人勇於嘗試突破困境,這次賽事他也將擔任加油團代表,3/8當天上國道為跑者加油。

八仙塵爆傷者黃博煒
八仙塵爆傷者黃博煒鼓勵大家打破生命的框架

就讀高雄醫學大學社工碩士班的吳承怡,9歲時全家遭逢重大意外,造成全身71%燒傷,十指萎縮剩約2公分。吳承怡去年特地從高雄北上挑戰人生初半馬並順利完賽,今年將再度參賽的她表示,有別於開車上國道,跑在國道上沿途慢慢欣賞風景、俯瞰松山機場是很新鮮的體驗。她認為人生就像一場馬拉松,每人都有自己的步調完成,不要在意他人眼光,鼓勵想初體驗國道之美的民眾「和我一起上國道為臉部平權而跑。」

傷友吳承怡
吳承怡今年將再度挑戰半馬

黑人陳建州任活動大使、藝人李懿3K初體驗

長年投身公益的「黑人」陳建州特別出席記者會,呼籲跑步新手們在3月8日給自己一個機會開始跑3K,一起參加這有意義的活動。談起臉部平權,陳建州不諱言國中時期曾胖到破百,因為體型而被他人投以異樣眼光。如今身為二寶爸的黑人表示:「關於臉部平權,身為家長我認為有責任教育下一代,讓平權的觀念從小扎根,也希望社會大眾能屏除以貌取人的刻板印象,一起用行動支持臉部平權。」

連續3年力挺臉部平權運動的伊林娛樂藝人李懿,以往是在賽道外為跑者加油,覺得在國道上望著日出升起,是相當棒的經驗,今年她將下場參與3K賽事,也表示希望自己能越來越進步,明後年挑戰10K甚至半馬。

陳建州李懿呼籲跑友上國道挺臉部平權
陽光基金會臉部平權活動大使陳建州與伊林娛樂藝人李懿 邀大家一起上國道挺臉部平權

Nike Run Club獨家專業訓練 助團體報名者破PB

「無論是新手上路或想要創下個人記錄,旅程都從這裡開始。我們能夠針對任何程度和目標提供所需的計畫,確保從正確的起點出發,並且畫下強勁完美句點。」活動限定前20組單筆訂單,飛速10公里組人數達25人以上之團體,Nike Run Club將提供每個團體2名專屬教練與配速員,日期將於2020年2月8日起至3月6日安排免費訓練課程。

資料來源/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 
採訪攝影/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PUMA HYBRID 地表最強潮跑主流!開啟潮跑新風潮

2018-07-05
穿搭指南鞋子運動時尚PUMA跑步配備館

全球知名運動品牌 PUMA 秉持 Forever Faster 的品牌精神,在新品研發上不但要快,更要保持永遠領先,近年來無論在時尚設計或運動科技領域都力求不斷創新與突破。今年夏天,PUMA 研發總部發佈全新混合式創新中底科技 - PUMA HYBRID,結合兩大領先科技 NRGY 和 IGNITE,兩大機能加乘的無限能量搭配上搶眼創新外型設計,推出 PUMA HYBRID Rocket 和 PUMA HYBRID Runner 兩大潮流跑鞋,為 2018 開啟全新潮跑新風潮,帶領時下年輕世代跑得好更要跑得有型的新慢跑主流。

PUMA HYBRID 地表最強潮跑主流!開啟潮跑新風潮

NRGY 科技避震顆粒為 PUMA 為跑鞋避震性開創的新里程科技,能夠完美因應跑者的每一個步伐重力與環境所需,為雙足在跨步移動的過程中提供最適宜的避震防護,在跑者所踏出的每一步,NRGY 科技避震顆粒便在鞋中底發揮作用,針對不同踩踏壓力及地表環境給予最適當的反饋能量支撐及避震保護;而 IGNITE 科技則是 PUMA 廣受跑者喜愛的中底材質,能為雙足帶來超乎想像的彈力回饋與與保護力,強化每一個步伐的能量反饋與著地舒適度,有效在雙足落地時將壓力轉化為起步回彈能量。

穿上全新 PUMA HYBRID 科技跑鞋踏出的每一個步伐,都將由 IGNITE 科技率先提供即時能量回饋,而後 NRGY 科技接續以避震顆粒帶來支援緩衝,再次將能量回饋給 IGNITE 中底吸收,並傳送至腳尖產生反彈動力,提供下一個步伐滿滿的前進動能,在此循環模式下,PUMA HYBRID 成功將 NRGY 與 IGNITE 兩大創新中底科技加以混和進化,宛如方程式「&」的加乘概念,為跑者帶來優異避震加乘能量回饋的雙大優勢,同時也帶來更持久耐跑的 Foerever Faster 無限精神。

首發推出的 PUMA HYBRID Rocket 鞋款在鞋前掌與鞋後跟採用 PUMA 引以為傲的 IGNITE 超彈力中底科技結合 NRGY 避震顆粒,為雙足提供優異的能量反饋與避震舒適性,中足輔以 EVA 穩定塊結構抵抗翻轉風險;evoKNIT 襪套式針織鞋面及後跟加強 TPU 穩定片設計,再加上對稱式中足加強繫帶系統,給予足部更好的包覆與穩定性。另一款 HYBRID Runner 則採用  HYBRID 全長式中底設計,提供全面能量回饋及優異避震性,橡膠大底延伸至中足弓增加穩定性,並於鞋底增加穩定裁片避免足部扭曲翻覆。在首波發售中,男段推出黑紅、黑白、深綠等潮流主色,女段則有黑白、粉灰兩款時尚百搭配色,搭配前衛外型設計,讓跑者在運動過程中兼顧時尚潮流 Style,開啟新潮跑主流趨勢。

PUMA HYBRID 混合式創新中底開創跑鞋科技新方程式

PUMA 為體現 HYBRID 混合式創新中底的卓越科技精神,特別打造 PUMA HYBRID LAB 混合實驗室,金屬冷調的氛圍搭配媒合素材、裝置藝術、和體驗設備的加入,完整映襯出 PUMA HYBRID 內外兼備的頂尖新潮跑科技內涵,現場更可親身感受 HYBRID 混合式中底的絕佳跑步舒適體驗。
 
全新 PUMA HYBRID Rocket 潮跑鞋款將於 7 月 12 日登台發售,男女尺段皆有販售;而 PUMA HYBRID Runner 科技跑鞋則將於 8 月 4 日接續上市。感受前所未有的混合式創新中底科技,PUMA HYBRID 無可比擬的頂尖避震與回彈舒適體驗,搭上潮跑新風潮。更多商品資訊請洽:02-87515160。

PUMA HYBRID 跑鞋科技新方程式:

能量回饋:IGNITE 帶來超乎想像彈力回饋,有效將雙足落地動能轉化為起步能量。
優異避震:NRGY 科技避震顆粒為雙足在跨步移動的過程中提供最適宜的避震防護。
舒適貼合:evoKNIT 襪套式針織鞋面給予足部良好包覆與絕佳穩定性。

PUMA

PUMA®是全球首屈一指的運動領導品牌,設計開發並銷售製造各種鞋類、服裝以及配件產品。擁有65年以上歷史,PUMA為運動史上偉大運動員們設計出無數創新功能性裝備。PUMA的專業運動與運動時尚產品系列涉及足球、跑步、訓練和健身、高爾夫、及賽車領域,同時也與世界知名設計品牌共同合作開發商品,創作出更多新穎的運動時尚產品。PUMA集團旗下品牌包括:PUMA、Cobra Golf、和Dobotex,產品遠銷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超過11,000餘名員工。PUMA總部設於德國赫爾佐根-赫若拉赫(Herzogenaurach)。詳情請上:http://www.puma.com。

資料來源/PUMA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促進跑後恢復的蔬果、肉類與飲品

2018-04-26
飲食方式飲食跑步知識庫運動補給營養補給

跑步後,有些人不是大吃特吃犒賞自己,就是完全不吃想藉此減重。其實,趁跑步後30分鐘至1小時之間補充適合跑後恢復的營養,才能幫助肌肉快速重建和修復,同時為自己打造一個無傷害的訓練,並以最佳狀態投入下一場比賽。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哪些食物是跑後恢復的最佳良伴。

促進跑後恢復的蔬果、肉類與飲品 ©Tasty Food

蔬果類

 1  西洋菜(豆瓣菜、水田芥)
西洋菜富含礦物質,有維生素A、維生素B6與B12、鐵、鎂、鈣和磷等人體所需營養。其中維生素C含量比橘子高,鈣含量比牛奶高,鐵含量比菠菜多,葉酸則比香蕉還多。
食用Tips:任何時間都能吃
 
 2  蘋果
蘋果含有抗氧化物槲皮素(quercetin),而槲皮素號稱「天然抗組織胺」,有如最安全天然的消炎藥。
食用Tips:一天一蘋果
 
 3  鳳梨
鳳梨蛋白酶 (鳳梨酵素)對發炎症狀有舒緩效果,能減輕運動後腫脹、觸痛和運動後的延遲性肌肉疼痛。
食用Tips:吃新鮮鳳梨(罐裝鳳梨破壞了大部分鳳梨酵素)
 
 4  藍莓
藍莓的抗氧化物質不僅可增強心臟和骨骼健康,也兼具消炎作用。醫師作家Phil Maffetone更指出,藍莓可能是減少跑者氧化壓力(體內抗氧化物質不平衡而造成細胞受損)的最佳來源。
食用Tips:每天吃50克冷凍或新鮮藍莓
 
 5  酪梨
酪梨是長肌肉很好的營養來源,每一顆酪梨擁有約15克的好脂肪(單元不飽和脂肪),像橄欖油一樣有高含量的油酸,能協助降低血中膽固醇,對心血管疾病和抗發炎都有很大的作用。
食用Tips:以成熟的酪梨搭配沙拉,或在酪梨上淋橄欖油當點心吃

蘋果和酪梨都適合當作跑後恢復食物 ©OFFTHEVINE.ORG, STEADYHEALTH.COM

魚肉蛋類

 1   雞肉/火雞肉
雞肉每克的蛋白質含量稍高,但火雞肉比較瘦,而兩者都含有相同質量的D-天門冬胺酸,可幫助肌肉修復。
食用Tips:建議挑選不帶皮的白肉
 
 2  沙丁魚
沙丁魚富含蛋白質,同樣罐裝的沙丁魚所提供的蛋白質和鮪魚相當,但含有更多的鐵、維生素D和ω−3脂肪酸。後者有助血液循環、預防心血管疾病。
食用Tips:跑後塗在吐司上,可搭配番茄和大蒜一起吃
 
 3  鮭魚
鮭魚是蛋白質和ω-3脂肪酸的重要來源(野生鮭魚每100克含有25克蛋白質);最近研究發現,鮭魚還含有生物活性蛋白分子,對關節和軟骨有益。
食用Tips:高強度訓練期間每周至少吃50克
 
 4  牛肉
牛肉是幫助肌肉生長的最佳肉類之一,全熟或半熟牛肉提供大量的麩醯胺酸,麩醯胺酸是人體中含量最豐富的非必需胺基酸,可作為腸道的燃料,幫助其他食物吸收,以確保我們獲得所有攝取的營養。同時,牛肉也含有最易吸收的鐵質,對紅血球和肌肉功能都相當重要。
食用Tips:選擇有機牛或草飼牛,100克牛排含有22-26克蛋白質
 
 5  蛋類
蛋類營養豐富,無論雞蛋、鴨蛋、鵝蛋、鵪鶉蛋,蛋黃都含有鈣、鐵、磷、鋅、維生素B1、B6、B12、葉酸,以及ω-3脂肪酸。
食用Tips:早餐每顆蛋能獲取約6克蛋白質,跑後可當作零食吃

雞肉、鮭魚、牛肉、蛋類等都有助跑後恢復

液態

 1  乳清
乳清是製造起司時的副產物,當牛奶凝結後,約80%固體部分是酪蛋白(起司),剩餘約20%液體則是乳清;乳清產品中,常運動的人最常聽過的就是乳清蛋白,它含有的胺基酸能比其他蛋白質吸收更快,同時加快肌肉修復。
飲用Tips:跑後30分鐘內補充
 
 2  牛奶
牛奶提供乳清、酪蛋白和ω−3脂肪酸,未經高溫消毒能提供更多的益生菌、增強免疫系統。
飲用Tips:夜晚睡前一杯,能在你睡覺時重建肌肉
 
 3  綠茶
綠茶是運動燃脂的好幫手。人體在跑步過程中,能從綠茶中吸收有抗炎功效的多酚類,可促進脂肪分解和氧化,達到燃脂效果。
飲用Tips:跑後恢復時飲用,或在跑步中途嘗試
 
 4  啤酒
啤酒富含抗氧化劑酚類,據德國一項研究顯示,在慕尼黑馬拉松比賽之前被給予3周適量無酒精啤酒的人,罹患炎症的機會比僅給安慰劑組來的小。
飲用Tips:選擇如艾丁格小麥能量飲品

夜晚睡前一杯牛奶,有助在睡覺時重建肌肉

資料來源/London Marathon、Organic Facts、維基百科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上半身肌群
  • 跑步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跑5K
  • 重量訓練
  • 跑10K
  • 徒手訓練
  • 初階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瑜伽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