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訓增肌減脂的過程中,你是否也曾遇到體型好或對重訓理論長篇大論,但一上起課來卻讓你丈二金剛摸不清楚頭緒的教練?或是只叫你跟著他練卻說不清楚重點的健身同好?其實,無論你是要增肌或減脂,最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和體能狀態,再搭配上簡單易懂的理論基礎;就能讓自己安排出一套專屬的課程訓練計劃。但如果你遇到一位十分稱職的教練或健友,你就更需要在學習的過程中,搞懂該如何自己健身以及自己安排正確的飲食計劃,而不是離開了他們就又變回健身新手的狀態。
因此,這篇文章將為你點出,在設計一個月健身增肌計劃必需要知道的三個關鍵重點,當然,實際上的訓練計劃還必需要配合你自身的狀態來做調整,所以,這裡將要說明的三個重點,只是希望讓健身新手的你能更快速的進入增肌計劃內,現在就好好的仔細閱讀吧!
許多的人都只知道要控制熱量的攝取,因此,採取水煮餐的飲食方式,為的就是想要達到增肌不增脂與減脂不減肌的熱量狀態,但要達成這樣的目標就必需要經過長時間的紀錄與試驗,才能找出自子身體最適合的數值。然而,對於新手來說你只需要先算出BMR(基礎代謝率)然後,再依據你的運動頻率與強度算出TDEE(每天總消耗的能量),這樣就能快速的找出一個簡單的增肌或減脂熱量數值,如果你還是找不到適合自己的增肌熱量攝取數字,那建議你採用下列的增肌黃金營養比例開始。
訓練日的營養比例:
蛋白質=體重(KG)x0.45
碳水化合物=體重(KG)x0.56
脂肪=體重(KG)x0.3
休息日的營養比例:
蛋白質=體重(KG)x0.45
碳水化合物=體重(KG)x0.45
脂肪=體重(KG)x0.3
肌群訓練的方式有分很多種,常見的有全身訓練、二天循環、三天循環或是高級健身者會用的四天循環,對於一般初學者或是2-3年以下的人,建議採用健美冠軍Frank Zane所推崇的全身訓練(Total Body Training,TBT),這個訓練計劃將會把全身重要的肌群部位,利用4個複合式關節動作搭配上3個單關節動作,並採用練一休一的訓練排程來進行,這種訓練方式比起二天循環、三天循環或四天循環,更能增加肌肉的刺激度與生長頻率,同時,讓更多的時間停留在肌肉合成的狀態。
全身訓練(Total Body Training)正如其名,在一組的訓練過程中將身體的肌群部位選擇一個動作,讓身體每一個肌肉部位在一個星期裡都能受到3-4次的刺激,讓肌肉在一個星期中有5-6日都維持在肌肉合成狀態(Anabolic state);這樣的方式比起分部訓練,身體每個部位只會訓練到1-2次,一個星期中只有2-4日維持在合成狀態要好的多。至於為何許多資深的健身者或職業健美選手,都會採用分部訓練課表,這又是另一個較為艱深的課題,我們在此將先不討論。
新手增肌課表範例:
第一組
腳:Squat 深蹲
胸:Bench Press 臥推
背:Pull Up 引體上升
肩:Military Press 站姿肩上推舉
肱二頭:Preacher Curl 傳教士彎舉
肱三頭:Cable Tricep Push Down 滑輪三頭下拉
腹:Crunches 捲腹
第二組
腳:Straight Leg Dead Lift 直腿硬舉
胸:Incline Chest Press 上斜推胸
背:Lat Pull Down 背部下拉
肩:Dumb-bell Shoulder Press 啞鈴肩上推舉
肱二頭:Drag Curl 站式二頭彎舉
肱三頭:Skull Crusher 法式推舉
腹:Leg Raise 提腿
第三組
腳:Leg Press 蹬腿
胸:Dumb-bell Bench Press 啞鈴臥推
背:Barbell Row 槓鈴划船
肩:Up-right Row 直立划船
肱二頭:Spider Curl 蜘蛛彎舉
肱三頭:Dip 雙槓撐體
腹:Abs Wheel Rollout 健腹輪
每一組的訓練都包含著全身七個肌群,並採取做一組休一天的原則,重複循環的訓練方式進行。
當我們在進行完一組完整的訓練之後,通常都需要一段時間的恢復來進行修補,然而,修復的時間也會根據每個人的身體狀況與訓練節奏而有所不同,以下的自我疲勞感覺評分RPE Rated Perceived Exertion 概念,將能以簡單估算恢復的進度,來調整訓練的節奏與飲食方式。
自我疲勞感覺評分:
極滿意/你的身體大約需要 6-8 小時來恢復
滿意/你的身體大約需要 10-12 小時來恢復
一般/你的身體大約需要 12-14 小時來恢復
較差/你的身體大約需要 14-16 小時來恢復
非常差/你的身體大約需要 20 小時以上來恢復
如果你每次訓練後都是需要超過12個小時來恢復疲勞,那麼就可以考慮稍微提高你的熱量攝取或增加一些睡眠的時間,讓肌肉能更有效率的恢復。
參考資料/muscleandfitness、bodybuilding
責任編輯/David
在任何運動或訓練之前進行適當的熱身,可以為接下來訓練過程提高效率及降低受傷的風險。但絕大多數的人在熱身的過程中都忽視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就是讓身體的中樞神經系統(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做好準備,為什麼中樞神經系統對於運動訓練這麼的重要?簡單來說,中樞神經系統會傳達訊號給身體的各部肌肉,讓他們為了接下來的動作做好準備,因此,我們可以透過大腦的運作將訓練或動作的訊號快速且準確的傳達到各部位,讓我們的訓練或運動過程中獲得更加的表現。
上面這些敘述是否也讓你覺得有點複雜?甚至有點像職業運動員才會做的事情!其實,簡單的喚醒中樞神經系統是一個簡單的過程,它不需要複雜的動作及特殊的場地,無論你是剛接觸運動訓練的初學者或是想提升運動表現的運動者,都可以仔細了解喚醒中樞神經系統的技巧與觀念,現在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中樞神經系統(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是神經系統中神經細胞集中的結構,在脊椎動物包括腦和脊髓;在高等無脊椎動物如環節動物和昆蟲等,則主要包括腹神經索和一系列的神經節,負責將複雜的訊息整合,命令身體做出適當的反應。
人的中樞神經系統構造最複雜而完整,特別是大腦半球的皮層獲得高度的發展,成為神經系統最重要和高級的部分,保證了機體各器官的協調活動,以及機體與外界環境間的統一和協調。中樞神經系統與周圍神經系統組成了神經系統,控制了生物的行為。整個中樞神經系統位於背腔,腦在顱腔,脊髓在脊椎管;顱骨保護腦,脊椎保護脊髓。(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我們的中樞神經系統由大腦和脊髓組成,是人體神經系統的一部分,主要是負責接受訊號傳遞到肌肉、纖維和器官部位,並將有價值的訊號發送回大腦。神經系統的另一部分是周邊神經系統(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PNS)主要是負責全身的訊系發送和傳遞功能;它還分為兩個主要的部份:軀體神經系統(somatic nervous system) 以及自主神經系統 (antonomic nervous system),軀體神經系統動作是透過人體自願努力控制的動作,例如決定撿起東西,而自主神經系統是屬於非自願的,由呼吸或心跳等動作組成。
所以,為了要讓身體在肌力訓練或其餘運動項目之前,讓緊繃的肌肉能預先做好準備,透過自主神經系統發送訊息是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工作;然而上面有說過自主神經系統是屬於非自願,但我們依舊可以傳達出大腦接下來要進行的動作,以便讓身體的肌肉準備好等下要執行的動作。
來自美國紐約皇后區的世界拳擊冠軍金牌得主Raquel Harris表示,中樞神經系統負責處理信息並影響身體活動,同時它可以調節我們的呼吸、運動和肌肉收縮等工作。
根據拳擊女王Raquel Harris的說法,在進行任何一項阻力訓練之前緩醒中樞神經系統將能帶來:
1.透過大腦發出更多募集肌肉組織的訊號,讓運動表現呈現出最大化。
2.更有效率的幫助突破訓練的平台期。
3.有效的控制身體平衡和協調性,幫助你對抗更大的訓練強度。
在了解中樞神經系統對於訓練及運動表現的好處與理論背景之後,我們又該如何在訓練前快速的喚醒它呢?其實,在進行組力訓練之前喚醒它既不費时也不困難。首先,第一步就是進行一般常見的熱身動作,運用大肌群且強度較低的動作來進行。會這樣做是因為你不會想再開始正式訓練前就已經感受到精疲力竭了;另外,全身性的熱身動作也可以為中樞神經系統做好準備工作並提供以下這些好處:
1.增加全身肌肉的血液流量。
2.提高神經的敏感度。
3.加速血液對肌肉組織的營養補給。
4.快速的排出訓練後的代謝副產物。
5.提升肌肉溫度讓它能更有效率的收縮,進而增加肌力的產生。
6.增加關節部位的潤滑,降低關節受傷的風險性。
7.提升關節靈活度與運動範圍。
要進行一般的熱身動作非常的簡單,只要任何有氧運動都可以,所以可以選擇任何你喜歡的動作來進行,可以是使用划船機、橢圓機、爬樓梯機、跑步機或原地慢跑。另外,在強度方面可以添加一些阻力,來進一步的為身體爆發力做好準備;在強度的設定上可使用自覺用力係數(RPE)來測量,盡量選擇5-6之間的運動等級強度,這類似中等強度的有氧訓練。
延伸閱讀:運用RPE自覺用力係數調整訓練強度
Raquel Harris特別強調,在透過爆發性運動激發你的中樞神經系統之前,先通過動態熱身來引導你的訓練,因此當你完成熱身後可以再加強你的爆發性動作,讓肌肉有時間可以適應你最後一個動作。 你可以嘗試以下這一個動態熱身的例子:
30秒的跳躍
30 秒的跳躍
30秒深蹲跳
30秒的右力量踢
30秒的左力量踢
30 秒的平板撐體
爆發力的訓練可以更有效率的喚醒中樞神經系統,並為接下來的力量訓練做好準備,特別是強度很高的訓練重量,因為高強度訓練必須徵召大量的肌群協同,所以會需要更大量的神經活動和力量的產生,像這類型的運動就需要更高的力量與速度搭配,增強式訓練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你可以透過再當天訓練動作的練習過程中,運用身體的部位和肌群的相對位置搭配適合的爆發性動作,來簡化繁瑣的熱身動作與時間。例如例如,在涉及槓鈴深蹲的訓練課程之前,你可以進行深蹲、跳遠或跳箱的動作或是在硬舉之前,你可以進行壺鈴擺動或抓舉;在進行臥推動作之前,嘗試增強式伏地挺身或推舉這類的動作,當然這些動作還可透過提高心率、增加血液流動和提高訓練前的活動能力來發揮雙重作用。
以下是一些充分利用爆發性熱身的訓練技巧:
1.選擇與正在訓練的主要身體部位相對應的動作。
2.在你的訓練組之前或組之間進行練習。
3.熱身動作盡量保持簡短以免肌肉提前疲勞。
4.在每個運動的過程中都盡最大的努力進行。
5.嘗試對身體每個部位肌群進行兩組3- 5次重複動作。
在運動或訓練前的熱身能有助於為接下來的正常訓練做好準備,喚醒中樞神經系統將可以透過增加運動神經元的募集和交感神經系統的參與來提高表現,這樣身體也能更好提前應對接下來要面對的壓力。雖然,這一系列的過程看似複雜,但啟動自身的神經系統就如同進行爆發性訓練前,喚醒準備接受訓練的肌肉組織一樣,簡單的設計幾組中強度的有氧運動即可。再下一次運動或訓練前,不妨嘗試一下這個喚醒中樞神經系統的方式,讓身體能提高運動訓練表現還能降低受傷的風險。
資料參考/health、barbend
責任編輯/林彥甫
屈膝捲腹 (Icarian Crunches)是一個腹部核心的訓練。這個動作需要較強大的核心力量進行。利用雙手雙腳的彎曲加上腹部的力量,使身體捲曲。在執行過程中頸部盡量放鬆,避免拉傷或緊繃。
屈膝捲腹
鍛鍊肌肉群:腹部核心
動作難度:★★★
STEP 1 準備動作
雙手伸直離開地面,雙腳伸直併攏離開地面,使身體呈一個V字型預備。
STEP 2 雙腳雙手收回
雙手、雙腿向身體收回,重複來回,做1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