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運動的強度也能做為神經系統和精神疾病的治療策略嗎?根據一項新的研究首次表明,低運動強度和高運動強度,都將會影響我們的大腦功能。研究人員使用靜止狀態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一種無創技術可以研究大腦的連通性),發現低強度運動會觸發參與認知控制和注意力加工的大腦網絡,而高強度運動主要是刺激腦部神經參與情感方面的處理。
這項研究的主要研究人員為理學碩士-安吉利卡·史密特(Angelika Schmitt)和德國波恩大學醫院放射科功能神經影像學組醫學博士-亨寧·博克(Henning Boecker),透過研究之後兩人皆表示:我們認為功能性神經影像學,將對揭開人腦內神經連貫相互作用,產生極為重大的影響;然而,透過這些新穎的研究方法,使得我們能夠直接觀察一群運動員們的大腦,而且也更為重要的是能透過這些儀器,了解從久坐不動到健康生活方式之間,我們的大腦結構和功能動態的變化。
這項研究使用增量跑步機,分別針對25名男運動員進行測試並個人評估,在不同的日子裡他們分別進行了30分鐘低強度和高強度的運動訓練,在運動之後研究人員使用靜止狀態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檢查與特定行為過程相關的不同大腦區域的功能連接性,此外,所有參與實驗的運動員也分別完成一份測量運動前後的正面和負面情緒的問卷。
研究之後的行為數據顯示,在分別經過兩種運動強度後,腦中積極情緒均顯著增加,而消極情緒皆無明顯的變化;同時,在Rs-fMRI測試的結果裡也表明,進行低強度運動之後會導致認知和注意力相關的神經功能連接性增加,另一方面,進行高強度運動訓練之後,腦中神經對於情感的功能性加強,但也造成運動功能在腦中神經的連通性降低。
透過這項最新的研究報告結果,研究人員也指出,這是第一項報告運動強度對靜止大腦內,特定功能與神經連接間所產生的明顯影響;也因為這樣的研究報告,讓運動與大腦該領域的未來研究有更多的數據及方向,能有助於提供神經生物學證據;並說明哪種運動強度最適合某些神經或行為調節,甚至在未來也能成為幫助一些情緒性患者或增強腦部功能的治療方式。
資料參考/self、generationiron
責任編輯/David
減重一直是女人口中圍繞的話題!當每次堆積如山的工作和生活壓力來臨時,食慾可能會暴增,隨著時間增加以及沒有固定運動習慣,當長期累積下來時,體重就會逐漸上升。根據英國一項針對懶人減重的研究顯示,只要在洗澡時,泡上熱水澡,就可以燃燒相當於走路半小時所消耗的熱量,對於懶惰的人來說可以嘗試看看!
根據英國羅浮堡大學(Loughborough University)福克納博士(Steve Faulkner)與他的研究團隊做了一項實驗,主要是在研究控制二型糖尿病的替代方法。一開始他們招募了 10 位患有二型糖尿病的男性泡在攝氏約 40 度華氏 104 度)的熱水澡,同時在隨後的 24 小時內配戴一個血糖儀,隨時記錄他們的血糖變化,而在另外一天,還是這 10 個人再度接受試驗,他們被要求一直連續騎腳踏車,直到體溫上升到攝氏1度,以及洗熱水澡時的狀態爲止。根據結果顯示,洗熱水澡後,血糖水平比之前平均低了 10%,此外,身體還多消耗了 80% 的能量,這表示,泡熱水澡的人只要躺著並且甚麼事都不用做,就可以燃燒平均每小時 126 卡路里的熱量,相當於步行 30 分鐘的路程,研究團隊在比較後發現,不太劇烈的活動竟然有出乎意料的好處,同時在降低血糖水平的效果上,洗一個小時熱水澡比騎自行車更有效,此外,國際醫學期刊《JAMA》也指出,熱水浴除了能減重外,還有益人體預防心血管疾病。
消除疲勞:對於忙碌充滿壓力的工作者,非常適合在睡前泡上 10 分鐘的熱水浴,能幫助恢復、消除疲勞。
放鬆身心:現代人壓力非常大,需要透過許多發洩壓力的窗口,泡熱水浴就是一項非常好的選擇,同時也能放鬆身心。
幫助睡眠:與多人都有失眠的困擾,在睡前一小時泡熱水浴,能幫助肌肉放鬆,更能入眠。
身體排毒:排毒方式除了飲食、運動外,透過熱水浴也能排去身上的毒素。
改善循環:通常年長的的身體循環會較差,尤其是冬天!透過泡熱水浴的方式能增加身體循環。
溫度控制:溫度約在 38-40 度,如太高,可能會造成皮膚過敏或是頭暈、心悸狀態。
泡澡時間:泡熱水浴時間可設定在 10-15 分鐘,如時間太長,容易引發暈眩。
身體著涼:當泡完熱水澡時,身體溫度會較高,不可以立刻跑去溫度較低的地方或是吹到風,以免著涼感冒。
飲酒泡澡:切勿泡澡飲酒!當隱酒食,身體熱度會提升,再同時泡澡可能會引發昏倒的現象。
資料來源/Simple Most
責任編輯/妞妞
人體在站立,行走或跑步時,膝關節承受的重量是體重的好幾倍,因此,膝蓋是一般人最容易受傷的關節,也是運動傷害最常見的位置。
1 4∼6下/組,左右各1組
左腳站立,右腳往後勾起,右手抓住腳背。
注意!
如果單腳站立不穩,可單手扶牆。
CHECK !
維持在屁股的高度。
2
右手抓住腳背時,往屁股與天花板的方向拉,感覺大腿前側與小腿前側有被伸展開的感覺。停留15∼20秒
1 4∼6下/組,左右各1組
手扶椅背或桌沿,左腳在前、右腳在後,距離一大步。
2
身體向前傾,左腳膝蓋微彎,重心向前移動,感覺右小腿後側肌肉被伸展開來。停留15∼20秒
1 8∼12下/組,左右各2∼3組
坐在椅上,彈力帶一端綁在椅子腳,另一端綁在右腳踝。
2
使用大腿前側肌肉力量,用力將膝蓋伸直,用很慢的速度慢慢放下。
>>>做完1組後換邊。
大學時代因為打網球時發生肩關節脫臼,即使後來陸續發生打排球脫臼.打羽毛球脫臼等等,還是無法放棄熱愛的各種運動,因此決定成為一個專攻運動傷害與復健的醫「孫」,希望能用最健康的方式預防和治療運動傷害,幫助所有熱愛運動的人重返場上。
部落格 堅持鍛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