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每週花一小時半得時間運動,看似雖少,卻能延長你一輩子的健康壽命。根據美國權威期刊《Lancet》中一項研究顯示,2016年一樣研究發現,全球有超過四分之一(約14億)成年人身體活動不足,因此,這讓他們出現心血管疾病、二型糖尿病,以及失智症與一些癌症的風險增加。此外,他們的肌肉量也掉的比有在規律運動的人還快!
根據歐洲糖尿病研究協會(EASD)在2019年初時,公佈了一項研究不運動對身體的研究。他們從研究中發現,對於年輕的非肥胖成年人,即使短時間不運動和久坐,也會影響身體健康。首先,他們先調查參與研究的人員他們平時的走路步數,發現他們平時每天能走1萬步以上,但為了實驗,於是要求他們平均每天減少約1萬步的運動,並且增加了103分鐘的坐著時間。然而過了14天後,他們的心血管功能下降了1.8%,而且心肺功能下降且腰圍也增加,但是,恢復正常活動14天後,血管功能恢復到了原先的水平。
此外,據刊《康復醫學雜誌》(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一項針對不運動降低肌肉量的研究顯示,只要不運動兩週,肌肉量明顯會下降。研究找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將參試者用一條腿部固定器綁定,保持不動2個星期後,年實驗者的腿部肌肉平均減少485公克,而老年人腿部肌肉平均減少250公克。換句話說,這意味著年輕人肌肉力量降低了1/3,其腿部肌肉力量衰退程度,相當於衰老40~50年。
根據《衰老神經科學前沿》(Frontiers in Aging Neuroscience and conducted)的一項研究發現,平時身體健康的老年人,若僅停止運動10天左右,大腦中負責機體思考、學習、記憶的重要區域血流量會明顯下降,也就是說,只要不運動,身體各個器官會運作變慢,進而影響日常生活以及降低運動表現此。此外,美國馬里蘭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老年人需要進行規律運動,這樣可延緩大腦的萎縮進程,可提高其認知功能,並降低機體患慢性疾病的風險。
不少研究都發現,適量運動對於改善三高有益,甚至還能改善心理疾病,抑制負面情緒;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發現,與運動最少的一成人相比,運動最多的一成人平均患癌機率降低7%;而且能夠助人遠離失眠、精神以及身心狀況都比較良好。此外,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人最好每周至少從事150分鐘的中等強度身體活動,或75分鐘的高強度身體活動,低於這個標準的人即被認為是身體活動不足。
資料來源/HEHO健康網
責任編輯/妞妞
肌肉是維持人體代謝、產生能量的重要組織,當人們在運動後肌肉損傷、或是運動傷害造成的發炎不適時,會想吃上消炎藥。但要小心!如果是肌肉受傷的發炎反應,吃下消炎藥反而可能造成肌肉無法恢復,表面看起來減低痠痛,實際上肌肉卻流失了。
身體在發炎時會分泌前列腺素PGE2,也就是所謂的「炎症因子」,它會刺激免疫系統產生發炎反應。在感冒時,PGE2會刺激肌肉的痛覺神經,造成全身痠痛,但通常幾天就會消失。不過在肌肉受傷、拉傷的狀況下,PGE2反而會刺激肌肉幹細胞生長,用最快的速度修復肌肉。肌肉細胞本身處在一種不斷代謝、汰換的動態過程中,而肌肉幹細胞就是負責製造新肌肉的細胞,可以分化成不同部位的肌肉。而在小鼠實驗中,肌肉受傷後,不只體內的PGE2濃度會急速上升,如果額外注射PGE2一天,肌肉幹細胞的數量也會上升。
根據史丹佛大學醫學院研究顯示,實驗小鼠腿部受傷後,3天內的PGE2都明顯的升高,研究人員表示,這是一種免疫調節的現象,透過發炎來刺激肌肉重新生長。而小鼠接受PGE2注射後,除了幹細胞增加之外,新長出來的肌肉也比原本的肌肉有力。為了證實PGE2對幹細胞的影響,研究人員將小鼠的幹細胞放在培養皿中,暴露在PGE2下一整天,結果細胞生長達到了原本的6倍之多,顯示PGE2的確是促進幹細胞的原因之一,同時還能增強肌肉力量。
但是研究人員使用非類固醇的消炎藥,像是阿斯匹靈、普拿疼等藥物來抑制PGE2時,肌肉再生能力明顯變差,恢復速度也變慢了;而在肌肉處於動態平衡的狀態下,恢復時間一拖長,最後肌肉量會比受傷前略減,如果是正在肌肉訓練的人,長期來說是不利的。 但另一個角度來看,PGE2屬於短期的免疫反應,只要肌肉一直處在受傷、發炎的狀態,分泌還是會趨緩,反而會讓肌肉產生慢性發炎,抑制重生的效果;這也是做了重量訓練、肌力訓練後需要休息幾天的原因。
資料來源/HEHO健康網
責任編輯/妞妞
什麼是深層肌肉(Inner muscle)?深層肌肉就是一般泛指所有無法從外部觸及的肌肉,如果在運動分野,則定義為位於深處並負責維持姿勢與固定關節位置的肌肉,這種類型的肌肉並不負責執行強而有力的運動或是大動作,而是在肢體的活動過程中保持關節位置的穩定。
如果把肌肉比喻為火箭,就是從火箭發射前到發射的這段時間,發射台必須做各式各樣的準備以支撐住火箭,同樣的,當我們要拿起一個杯子時,除了主要肌肉在活動以外,深層肌肉也正為了拿起杯子而不斷工作,正因為深層肌肉得維持住關節,並且支撐住淺層肌肉,杯子才能夠持續被舉起,而當目的動作完成後,主要肌肉便能休息放鬆,但深層肌肉卻為了能隨時做出下個動作而持續工作,因此容易累積疲勞,導致僵硬、痠痛。
在最早開始受到重視的深層肌群,就是肩膀的外旋肌群。例如棒球投手在投球時,肩膀內旋的動作是由胸大肌與闊背肌等上半身這些大肌群所共同運作的,因此能夠發揮強大的投摋力,然而在肩膀內旋的同一時間,外旋肌也正進行著逆向的轉動,原因是此時肩膀的負擔相當大,外旋肌群能夠穩固地支撐讓肩關節不至於脫出,因此如果外旋肌群的力量太弱,投球時肩膀的位置可能會移動而脫離,最終會導致肩關節的損傷。
在西元1990年代初期,棒球投手開始會以滑索或是彈力帶來鍛鍊肩部的深層外旋肌群,後期逐漸開始受到關注的還有位於骨盆周圍的腰大肌、髂肌、豎脊肌與臀中肌等身層肌群,健康的肢體動作,必須顧及身體姿勢及關節位置的正確,能夠充分利用深層肌肉的身體,即使在靜止時也能增加代謝效率,形成不易發胖、減少脂肪囤積的體質,這就是廣泛被用來宣導說訓練深層肌群有助於瘦身的原因。
深層肌群是保持正確姿勢的重要肌群,因為即便是站立、坐著這些靜止動作也要用到它們,日常生活中的工作時間相當長,然而如此像腰大肌這樣深層的肌群,幾乎時時刻刻都在發揮功能,我們卻很難自我感受到,因此也特別難以鍛鍊。
當人體深層肌肉衰退,對於骨骼、內臟與韌帶的保護會變的薄弱,讓原本就弱化的骨頭更為脆弱,而要加強深層肌肉的不二法門,就是從現在開始持續的運動與肌肉鍛鍊,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減緩老年人的骨骼問題,也能從年輕時就開始預防肌群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