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e SuperRep 系列訓練鞋為滿足團課訓練運動員的功能性需求而生。每個鞋款——包括首發的 Nike Air Zoom SuperRep 訓練鞋——均按照特定訓練類型的要求打造,例如 boot camp 訓練或單車訓練課程。該系列鞋款旨在將過去只對專業運動員提供的創新技術擴展運用到所有以自我提升為目的、堅持每天、每週都訓練的健身愛好者身上。
“健身課程正在全球範圍蓬勃發展,”NIKE訓練副總裁兼總經理Jamie Jeffries 表示。“健身本身就是一項運動,Nike SuperRep 訓練鞋正是為滿足這些運動的功能性需求而設計的。”Nike Air Zoom SuperRep 訓練鞋是一款創新之作,針對高強度訓練而打造。高強度間歇性訓練(HIIT)是指在全力訓練間歇中穿插休息恢復體力的訓練方法;動作多樣,包括波比式、壺鈴擺動、弓箭步、登山者、俯臥撑、深蹲等;按順序盡全力做不同的動作,以此獲得更顯著的運動效果。
Nike Air Zoom SuperRep 訓練鞋的設計可謂是成百上千個小時的結晶,設計師們為此觀摩、研究了眾多健身課程。在那些課程中,一個明顯的情況是:學員們所穿的鞋不是帶緩震功能的,就是帶支撐功能的,但很少有一款同時兼具兩者,為高強度間歇訓練基礎動作打造的訓練鞋。
在前足採用Zoom Air 氣墊不僅營造了動態美感,同時也有助於提供緩衝以及出色的回彈,以此適應一組又一組的高強度動作。 設置於前足的雙單元式緩震系統並不是“孤軍作戰”;另有一塊從後跟一直延伸至前足部位的嵌片能夠使足部向前並處於HIIT 訓練中大部分直立運動的準備動作。鞋面的打造則以側向動作為考量,如溜冰動作及側弓箭步。“burpee break” 設計保持平板支撐動作中的穩定性且使足部在進入登山者動作時可以自然彎曲。
CONTAINMENT SHIELD “穩固盾”
設在鞋兩側的耐久弧狀設計,可使您的足部在側向動作過程中保持穩固
AIR ZOOM 氣墊
在前足部位的Zoom Air 氣墊,讓你做高抬腿和跳箱動作時擁有出色的能量反饋 MIDFOOT PLATE
中底嵌片 設在中足部位的“嵌片”
能夠使腳趾捲起,使足部提前進入向上直立動作的預備狀態 BURPEE BREAK 一種靈活的設計,幫助足部進入波比式和平板支撐所需的狀態
Nike Air Zoom SuperRep 訓練鞋還引入了一個風格鮮明的標誌——在靠近前掌的位置採用特別的弧狀設計。該設計也應用於Nike SuperRep 系列的另外兩個初始鞋款:Nike SuperRep Cycle 以及Nike SuperRep Go 訓練鞋。
上述三個鞋款共同為Nike SuperRep 系列打下根基;在整個2020 年以及未來,Nike SuperRep 系列也將不斷持續創新。 Nike Air Zoom SuperRep 將於12 月26 日面向Nike Plus 會員率先發售,明年1月3日在Nike.com 官網及指定零售店鋪發售;而Nike SuperRep Go 將於明年四月發布;Nike SuperRep Cycle 將在夏季面市。
資料來源/NIKE
責任編輯/妞妞
你覺得自己身體很健康嗎?根據2018年的一份台灣人身體健康指數調查,平均大約有40%的人認為自己的身體很不健康,而其中65歲以上的老人有25%認為自己不健康,反觀18-44歲的年輕人與中壯年間則有高達40%認為自己身體健康堪慮,這樣不健康的年齡分部已呈現出兩極化的U型曲線。這份報告中也指出,認為自己健康不良裡最困擾的前10排名,則是以全身痠痛奪得第一,緊接著為常見的肥胖、眼睛乾澀、過敏、腸胃道問題、失眠、便秘、頭痛、口臭與牙痛等問題,依據上列這些排名就顯示出,因為,科技化進步所引發的身體問題也日趨於嚴重。
由衛福部最新出爐的全民健康保險醫療費用排名顯示,關節與背部問題已經名列前20大疾病之內,另外,在健保資料庫的的統計數據內也發現,台灣人一年內有高達600萬人,因為骨骼肌肉痠痛而就醫,平均每個人平均的就醫次數就高達4.6次,近80%的人每個月都會出現一次全身性酸痛的問題,以全台灣20歲以上的人口約1700萬來換算,每個月接近1412萬人有痠痛的問題;另外,有高達40%的人認為身體痠痛會影響工作效率與失眠等問題。
透過上面這些的調查數據顯示有80%的人有痠痛問題,而其中接近70%左右是因為日常姿勢不良所導致,多數復健科醫師與物理治療師特別指出,這些痠痛的問題都是因為現代生活環境所造成,因為,大多數的上班族每天在辦公室緊盯著電腦,下班通勤時又低頭滑手機或平板追劇,長時間下來就容易造成肩頸痠痛的問題,另外,這些痠痛的問題在年齡層上也有日趨下滑的機率,甚至於國中小學生就已經有身體痠痛的困擾,我們將不可不注意。
為何身體會產生痠痛?因為,我們日常生活習慣與姿勢的不正確,就會導致身體的肌肉不自覺用力,在長時間的使用之下,就容易讓肌肉產生緊繃與痠痛感,嚴重時還會造成脊椎與關節方面的病變,例如椎間盤突出或五十肩的問題,另外,也因為健康運動風潮的興起,讓許多的人都開始熱衷於從事各項運動與訓練項目,但許多的錯誤動作與觀念也導致身體的痠痛產生,常見的有膝蓋與腳底之間的問題。而這些部位最常出現痠痛的第一名為肩膀52%,其次為頸部39%、下背或腰部37%、膝蓋15%;最後為足底筋膜炎約佔10%左右。
根據另一項調查指出,有42%左右的人長達3小時都維持同一姿勢,其中又以長時間待在辦公室的上班族3.8小時為最多,而台灣人忍受疼痛的比例也堪稱世界第一,有高達70%以上的人都認為「痠痛只是一種小事只要休息一下就可以恢復,不用特別去治療」,醫師指出,通常有些短暫性疼痛是會自己緩解,但有大多數的疼痛是屬於慢性累積而成的,如果長時間的忽視除了會造成心裡的壓力與不敢正常活動之外,還很容易造成關節骨的退化和骨刺及慢性椎間盤突出,導致壓迫到重要的神經出現麻痺的症狀,嚴重時甚至要開刀治療才能解決。
近年來勞動部所做的一份調查表顯示,最困擾勞工的職業病排名第一為「職業性肌肉骨骼疾病」,其比例高達 52.2%左右,即每兩位勞工就有一人深受此困擾,如果依據美國2002年一般勞動人口就醫資料所顯示,因身體痠痛問題造成每年經濟損失達新台幣13兆元為基準,換算台灣人每年因為身體痠痛的就醫人數達600萬人來說,其就醫的成本至少就已高達上百億元台幣之間,這還不包含因為疾病影響工作造成收入的減少。
現今的社會的生活與環境,到處充斥著壓力、緊張與忙碌的生活步調,再加上與多人忽略肌力訓練和放鬆的重要性,造成肌肉與骨骼關節之間的嚴重負擔;長久下來就會造成常見的全身性慢性酸痛,這也是身為現代人所不能忽略的通病之一。如果你能了解這些疼痛的原因與解決方式,就能在家自主性配合適度運動與調整,有效的預防與緩解改善這些困擾的問題,進而修正錯誤體態對健康的影響,另外,也能減少用藥與開刀的機率。
資料來源/衛福部、勞動部、draxe
責任編輯/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