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對於有在健身的人來說,穿著運動服的女孩比穿晚禮服要來的性感有魅力!尤其是這位來自哥倫比亞的健美女孩Anllela Sagra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今年27歲的她以美艷的面孔和傲人的身材,在Instagram上擁有超過1100萬的追蹤人數,至於她是如何從時裝模特兒轉化為健美選手?這篇我們將介紹這位性感的健美寶貝吧!
安德拉·薩格拉(Anllela Sagra)是一位健身模特兒,她最初的職業是時裝設計師和模特兒,在她回想自己以前的那段時光時,淡淡的說出「那是一個不需要過多肌肉的身體,所以那時的我跟紙片一樣的薄」。最初想成為一名普通的時裝模特兒,但在健身房遇到健身愛好者後的不久,就改變了自己的志向。
Anllela開始在健身房舉重,將她苗條的身材轉變為健美的肌肉。在體驗了健身生活之後,Sagra成為哥倫比亞的第一位女性健身模特。她擁有美麗和健康強壯的身體,並且常在Instagram分享一些有趣的訓練方式,也正因為她獨特的個性和動力吸引了很多關注,並將她變成了健身界的新女神,這個從她的1100萬Instagram粉絲數就是一個證明。
但這樣美美的女孩真的有在訓練嗎?Anllela經常在她的Instagram頁面上分享她的訓練過程,那種殘酷又無情的訓練方式,絕對跟她的臉蛋完全不一樣!在2010年她決定參加了她的第一場比基尼賽事;那個時候身邊的人都要她停止訓練,因為他們都認為Anllela在傷害自己的身體;然而,她卻憑著自己對健身的熱愛與動力,很幸運的在第一場賽事就取得第三名的獎牌。
Anllela Sagra回憶起這段過程,她說「在經歷了一年半規律又嚴苛的訓練過程,我抱持著學習的心態站上了人身的第一個健美舞台,然而,比賽的結果卻是令我驚訝!因為我獲得了第三名的獎牌,再加上我只有這麼短的訓練過程,這讓我更加的充滿信心。」
在成功的完成第一場健美比賽之後,Anllela陷入了一個困境,因為她必須要在時尚模特兒與全職健身選手之中做一個決定,正如Anllela所說,「在健身訓練的這段時間裡,我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但我還在猶豫是否要成為哥倫比亞最出色的時尚模特兒;還是成為哥倫比亞第一個職業健身模特兒?這樣的決定必須要拋棄掉另一個我所愛的工作,並且要為了追逐這個夢想承受一切的後果,這樣的選擇這真的值得嗎?」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抉擇之後,Anllela決定離開自己的第一個職業選擇(時尚模特兒),並全心的投入她所愛的健身模特兒行列。這也如同Anllela所說「我決定冒險,而且我正走在冒險的路上」。
然而,在經過接近10年的時間後,毋庸置疑在當年Anllela似乎做出了一個正確的決定,現在,她在Instagram擁有一支追隨者大軍並且每年都在不斷增長。這一切都是從她最小最卑微的開始,逐漸變成了她的職業和熱情。
“在生活中沒有運氣只有機會,這取決於你是否要抓住機會。我決定冒險,這個冒險有可能會失去所有一切,也有可能會完成我的夢想。回到現在,這項冒險是我一生中做出的最好的決定。” Anllela Sagra
Anllela最喜歡訓練一個特定的身體部位,那就是她的下半身尤其是臀部。她會使用各種經典的訓練動作,例如硬舉、深蹲與負重橋式,作為她增強身體肌肉的主要訓練手段。然而,在上半身的訓練方式,她喜愛用自重或比體重更輕的重量來進行練習,例如引體向上、伏地挺身、二頭肌彎舉和肩部推舉等訓練動作。另外,除了上下半身的訓練之外,她還有穩定並傲人的核心肌群,為了能訓練自己的核心她進行了例如懸吊抬腿和仰臥抬腿等訓練。
“要實現自己的夢想,別無所求!為你每天喜歡的事情而努力著,沒有任何藉口!” Anllela Sagra
資料參考/generationiron
責任編輯/David
重訓完要盡快於30分鐘內補充蛋白質及碳水化合物,否則將會錯過肌肉的修復與成長的關鍵時刻,並且,會造成肌肉產生分解代謝並影響到增肌效率。以上這句話,相信許多有在進行運動或重量訓練的人都有聽過,然而,30分鐘內不立即補充真的會有這麼嚴重的情況發生嗎?
要探討這項議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什麼是「合成代謝窗口」。所謂的合成代謝窗口是與蛋白質合成及蛋白質分解有關,肌肉蛋白合成和代謝是肌肉生長的兩個過程;顧名思義,只要是蛋白質合成涉及肌肉生長;蛋白質分解涉及肌肉分解,這兩個過程最終導致肌肉生長這就是新陳代謝,而肌肉蛋白質合成越多,肌肉內蛋白質分解就越少它增長就越多,但如果蛋白質分解超過肌肉蛋白合成,那可能就會造成我們肌肉的流失。
在運動科學領域裡,對於合成代謝窗口(Anabolic Window)有一個非常清楚的敘述:於2009年維諾德·庫馬爾在美國運動生理學雜誌刊登《運動期間和運動後人體肌肉內蛋白質分解與合成》的文章之中指出,在禁食狀態下,運動後肌肉蛋白合成和分解都會提高,但是肌肉蛋白平衡為負值,只有當胺基酸攝入增加時,肌肉蛋白平衡為正值,這時肌肉蛋白的合成就會顯著提高。以上這句話簡單來說,只有當補充胺基酸(蛋白質)後,身體的肌肉蛋白合成才會出現顯著的提升。
因此,運動訓練之後食用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並進行放鬆,就可以降低蛋白質分解速度,進而提高蛋白質合成的速度,所以,在運動後不進行蛋白質補充,我們肌肉分解速度仍會加快,最終會超過蛋白質合成速度,當肌肉燃料(蛋白質)耗盡之後,身體損失的不僅僅是肌肉還會增加疲勞的程度。
所以,有許多人使用「合成代謝窗口將持續30分鐘」這樣的概念,在這段時間內必需要盡快的吃進蛋白質及碳水化合物來補充肌肉的能量,但是這樣的理論與想法有另一派學者,認為合成代謝窗口理論根本不存在。
合成代謝窗口理論是基於你身體的合成代謝反應。而合成代謝是指小分子長成更大的複雜分子,這些分子形成新的細胞和組織包含我們最重視的肌肉;這與分解代謝相反或者是大分子分解。
在經過一連串的肌力訓練之後,我們的身體處於合成代謝狀態,這狀態將涉及促進肌肉修復和生長的一系列細胞過程,這些過程將會由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推動。根據合成代謝狀態理論說到,這種合成代謝反應僅僅在30分鐘有限時間範圍發生,還聲稱立即食用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對於以下方面至關重要:
1.增加蛋白質合成。
2.減少肌肉蛋白質分解。
3.補充肌肉醣原。
根據2018年一個研究指出,肌肉蛋白質分解(Muscle protein breakdown ,MPB)會隨著肌力訓練而增加,肌肉蛋白質合成(Muscle protein synthesis ,MPS)也會增加,然而,肌肉蛋白質分解和肌肉蛋白質合成之間的平衡,將會決定肌肉的生長效率,以上這種平衡稱為淨肌蛋白平衡(NBAL)。
就如同維諾德·庫馬爾所發表的文章一樣,運動後立即食用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來抑制肌肉蛋白質分解,這是由於蛋白質攝入限制肌肉蛋白質分解並增加肌肉蛋白質合成,同時,攝入碳水化合物還可以抑制肌肉蛋白質分解的狀態,並有助於肌肉醣原的再合成,還假設這將通過增加淨肌蛋白平衡來增加肌肉質量。以上這些似乎合乎邏輯,但也是理論過分簡化科學的地方。
我們都知道肌肉大小的變化取決於肌原纖維蛋白,因此,為了增加肌肉量對肌肉蛋白質分解的抑制,只需要針對這些蛋白質即可,但是,肌肉蛋白質分解影響許多類型的蛋白質,這包括迅速翻轉或受損的肌肉蛋白,降低這些蛋白分解效應就可能對建構肌肉纖維至關重要,這也表明試圖通過訓練後的營養補充來限制肌肉蛋白質分解,可能實際上阻礙適當的肌肉恢復效率。
此外,除了要注意營養補給之外,還有許多影響恢復和生長的因素,包括年齡,激素和訓練頻率等等。但也沒有確鑿的證據表明,合成代謝窗口只有30分鐘的時間限制。
這樣狹隘的合成代謝窗口的概念,只是一個不知為何出現的普遍信念,透過許多的研究也表明,它並不像我們平常所看起來的那麼短暫或簡單,以下這幾個研究與分析報告或許可以調整一些對於訓練後進食時間的觀念。
在2017年一項小型的研究發現,在訓練前和訓練後攝入蛋白質對於肌肉的適應性都呈現相同的狀況,因此,表示在訓練前補充足夠的蛋白質與訓練後補充,並不會有什麼不同或落差。在更早之前,2007年也有類似的研究報告,參與研究的人分成運動前或後一小時兩組,並於運動後食用乳清蛋白,最後發現兩組人在蛋白質的分解與合成,都歷經類似的變化反應。
此外,2013年在43項研究中薈萃分析中,皆沒有發現運動後立即攝入蛋白質與肌肉的成長或肌力之間,存在著緊密不可分割的關聯性。因此,在運動後必須立即攝取蛋白質,能阻止肌肉蛋白質分解增進合成效率的作用也可能被誇大使用。
雖然,在2009年的一篇文章說訓練後肌肉分解確實增加,但這個反應與作用只是短暫的狀態。還有在2010年一個在訓練後攝取蛋白質發生合成代謝反應的研究報告中發現,這種反應主要是由於蛋白質合成而不是蛋白質分解引起的,因此,在訓練後立刻攝取蛋白質就可減少肌肉分解,可能不是一個必須做的事情。
當然,對於這個議題還有一個例外的事項,就是如果你在禁食時進行訓練,根據2003年的一項研究,禁食可顯著增加訓練後肌肉的衰減,因此,如果你在訓練前不補充蛋白質與碳水化合物時,就必需要在訓練後立即進食。
最後,一個在1997年的研究也說到,將訓練之後的碳水化合物攝入時間延遲2小時,並不會影響肌肉醣原的再合成,這是因為醣原的水平在8-24小時內都會保持不變,這表明就算在30分鐘之後攝入碳水化合物可能仍然會有幫助。
對於肌肉限時合成代謝窗口的概念並沒有太多科學依據,因此,在訓練後利用30分鐘內的合成代謝窗口可能是不必要的觀念。這樣的限時攝取時間對於身體的健康,既不會有特別多的好處也沒有過多的壞處,再加上訓練後立即食用蛋白質與碳水化合物或是隔1-2小時再攝取,對於肌肉的修復與建構也沒有不好的影響,所以,你可以採用適合自己的運動前後飲食習慣,來調配自己的運動方式及均衡飲食,這樣才是對身體最好的設定。
資料參考/draxe、healthline
責任編輯/David
對於有在健身的人來說增肌與減脂這兩個階段都十分重要,而碳水循環飲食(carbohydrate cycle)對於想要同時增肌又減脂的人來說,是一種十分神奇的飲食方式。這種飲食方式主要分為三種不同的攝取比例,再搭配上重量訓練與有氧訓練,組合成一套能藉由控制碳水化合物維持訓練量,進而加強增肌減脂效率的飲食。
碳水循環飲食(carbohydrate cycle)主要是經由調整碳水化合物攝取比例而成的飲食法,它不像這幾年很熱門的低碳飲食法與生酮飲食法一樣,會因為碳水化合物攝取不足而造成肝醣量減少,進而去影響到我們正常的訓練強度與運動表現,當我們的訓練強度無法維持或增大的時後,對於增肌的這塊將會出現比較不利的現象,所以,出現了所謂的碳水循環飲食,讓你在高強度或大肌群訓練日能攝取較高的碳水化合物;而在低強度或小肌群訓練時攝取較低的碳水化合物。
要採用碳水循環法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攝取低碳水化合物3天搭配2天高碳水化合物,組合成5天的碳水循環飲食法。攝取低碳水化合物的日子將有助於降低胰島素的敏感性,身體會傾向分解更多脂肪作為能量,讓減脂的效率能更高;高碳水化合物的日子有助於恢復肌肉含水量與補充肝醣,增強訓練強度維持肌肉成長,同時,打亂身體對於低碳水的適應力;讓瘦體素與類生長激素幫助我們控制食慾與加速新陳代謝。
首先,我們一定要先計算出自己每日所需營樣素,包含蛋白質、脂肪與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你可以用下列的簡單方式來計算;也能用比較精細的計算方式算出自己每日的TDEE,接著再來安排你自己的碳水循環方式。
1 蛋白質
想要維持或增加肌肉量,同時限制熱量的攝入,那麼就需要足量的蛋白質。儘管近年很多科學研究表明,我們增肌其實並不需要超過每公斤0.8體重的蛋白質。但是AUT大學進行的一項研究結論表明,在控制熱量攝入的職業運動選手(所以碳水循環期間建議採取較高的蛋白質攝入)需要更多的蛋白質,每公斤體重1.8-2.4克來維持肌肉組織。你的體脂越低,控制熱量的時間越久,蛋白質的比例就應該相對應的提高。同樣,反過來說,那些身體脂肪比較多,只在短時間內控制熱量攝入的人可以減少蛋白質的攝入量。
2 脂肪
脂肪攝入占每日總卡路里的20%-35%,這大概相當於而且需要選擇堅果或橄欖油這類優質的脂肪,這大概相當每公斤體重0.6-0.8g的脂肪攝入,而且需要保證脂肪的優質性,類似堅果或橄欖油之類。
3 碳水化合物
如果想保持你良好的訓練狀態,充足的碳水是每日不可或缺的,它是我們每日能量的主要來源,即使你每天稍有過量的攝入,也不一定會高效的轉化為脂肪。所以如果不是在減脂期,可以在允許的攝入量內儘可能多的去攝入碳水,每千克體重2-3g都是非常合理的量。
按照上面所需要的營養素,我們來試算一位體重77公斤的男性,每日所需的營養素為蛋白質77x1.8-2.4=138-184g,脂肪77x0.6-0.8=46-61g,碳水化合物77x2-3=154-231g;依據所需營養素的最大值換算成每日總熱量為2209大卡,一週總熱量為15,463大卡(蛋白質每公克產生熱量4大卡/脂肪每公克9大卡/碳水化合物每公克4大卡)。但如果要減脂就必須要創造出熱量缺口,所以他必須每週要吃低於15,463大卡的熱量才能減脂。
碳水循環飲食(carbohydrate cycle)可以依據我們的訓練量來做調整,在高強度訓練的那天我們就必須要攝取較高的碳水化合物並降低脂肪攝取量,以提供肌肉的成長;那在訓練強度較低的時後或休息日我們就使用較低的碳水化合物與較高的油脂來避免脂肪堆積。這邊我們以一週安排高強度訓練3天、低強度2天與休息2天搭配成一週的攝取方式說明。
高訓練量/高碳日:整周的碳水50%、整周的脂肪15%
低訓練量/中碳日:整周的碳水35%、整周的脂肪25%
休息日/低碳日:整周的碳水15%、整周的脂肪60%
碳水循環飲食法對於想要增肌減脂的健身者來說,是一項非常好的飲食選擇,你能夠自行安排一週的訓練量與所需的熱量攝取,讓身體的熱量能獲得最有效率的運動,唯一比較麻煩的地方,就是在碳水化合物與脂肪的控制要更加的小心精準。
資料來源/bodybuilding、muscleandfitness
責任編輯/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