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每次腿部訓練都令你感到沮喪?健身教練告訴你10個關鍵點
1
腿部肌群訓練
每次腿部訓練都令你感到沮喪?健身教練告訴你10個關鍵點
2
運動與健康系列講座-你一定要懂有氧與阻力訓練的運動處方擬定技巧
3
DR. GYM:科學化的醫療級專業訓練場館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每次腿部訓練都令你感到沮喪?健身教練告訴你10個關鍵點

2020-04-15
知識庫 健身 下半身肌群 增肌 重量訓練 觀念 腿部肌群

今天跳過腿部訓練好了!你是否也常常腦中想起這一句話?我們常常在健身房或運動中心,看到許多上半身練的不錯的人,但卻配上纖細又不成比例的腿部肌肉。你要知道腿部訓練布只是外觀上的訓練,而是要增強你上半身與下半身的肌肉平衡以避免受傷的風險,同時,加強腿部訓練還可以有效率的增強運動表現,因為,擁有強壯的腿部將能為你的身體提供強而有力的穩定性,並改善跑步的成效。

腿部肌群訓練
每次腿部訓練都令你感到沮喪?健身教練告訴你這10個最重要的關鍵點

另外,腿部所屬的肌群範圍也是身體內最大的肌肉群,當你的腿部肌肉增加就能燃燒更多的熱量,讓你的身體靜止代謝率上升,這也就意味著你可以比別人更容易減脂與減重,現在想要開始認真訓練腿部肌群了嗎?以下這10個關鍵步驟,將能幫助你建立更好的下半身肌群,現在就趕緊來看看吧!

1.規律的訓練頻率

千萬別要跳過練腿日!運用規律的訓練時間與頻率來訓練下半身腿部肌群,不僅僅可以增強腿部的肌肉量,還能加強增肌所需要的睪固酮激素,根據義大利米蘭大學的最新研究,定期的訓練腿部肌群對於人體的腦細胞發育和神經系統功能,將有十分強大的幫助。

2.複合式訓練動作

被公認為發展全方位腿部肌肉力量和清晰度,最佳方法之一就是複合式訓練動作;私人教練彼得·威廉姆斯(Peter Williams)表示,腿部肌群最主要的複合式訓練有深蹲、硬舉、弓步蹲以及臀推。根據不同的動作與角度,下肢參與的肌肉群就會有所不同,透過這樣的複合式訓練就可以讓我們的腿部肌群獲得全方位的訓練。

腿部的複合式訓練
被公認為發展全方位腿部肌肉力量和清晰度,最佳方法之一就是複合式訓練動作。

3.專注於訓練頻率

無論你想要訓練哪個部位的肌群成長,都必需要設定好訓練的強度與頻率。私人教練彼得·威廉姆斯(Peter Williams)表示,每週固定訓練腿部肌群三次,絕對會比你一週訓練一次要成長的多,而且要記住!肌肉的成長訓練不是單單一次施加大量的壓力就好,而是要循序漸進並固定的刺激它,這樣才能讓訓練的成果與效率有所提升。

4.適時提升強度

私人教練彼得·威廉姆斯(Peter Williams)表示,如果你的訓練一直固定在同一個重量,不而額外的增加訓練方式或強度,那麼你的腿部肌群將很難獲得成長與進步。另外,根據大量的研究報告也指出,漸進式超負荷訓練計劃會隨著時間的增加,讓腿部的肌肉無論是力量或圍度都同步獲得成長。

5.使用輔助器材

使用輔助起才能更有效率的增進肌肉成長,私人教練彼得·威廉姆斯(Peter Williams)表示,當你使用許多的輔助式器材,除了可以針對單一肌肉來進行加強之外,更不需要過於複雜的訓練動作,例如腿推舉機或是大腿伸展機,都是可以針對股四頭肌做單一機群的訓練,但由於這樣的訓練方式式比較針對性,因此,還是建議大家盡量採取複合式訓練動作,除非你有特殊的需求才使用這個方式。

使用輔助器才訓練腿部
由於這樣的訓練方式式比較針對性,因此,還是建議大家盡量採取複合式訓練動作,除非你有特殊的需求才使用這個方式。

6.進行有氧運動

有人說多做有氧運動會阻礙肌肉的成長,這是一個完全沒有根據的神話。私人教練彼得·威廉姆斯(Peter Williams)表示,如果你有健康的飲食與固定的訓練頻率,那唯一會影響你肌肉成長的因素就是睡眠不足。另外,有充分的證據表明,實際上長期的進行有氧運動能幫助改善腿部的肌肉,在運動科學的研究上,有氧訓練可增加肌肉間DHT(睾丸激素的衍生物)的作用,它更容易與雄激素受體結合(並保持結合),從而使DHT發揮更長的合成代謝作用。用簡單的話來說,你能透過有氧運動保持更長的合成代謝狀態增加肌肉的成長。

7.足夠的熱量

每天每公斤體重需要攝取1.5-2g的蛋白質,是被公認最理想的攝取量。想要讓肌肉獲得成長,你必需要讓熱量過剩才有發展的空間,私人教練彼得·威廉姆斯(Peter Williams)表示,要這樣做之前你必需要先算出蛋白質的攝取量與卡路里,接著再計算其餘的熱量,在增肌的時期必需要在原本的熱量上再加上500大卡,你可以每週觀察一下體脂肪的狀態,並進行熱量的調整。

8.準確的訓練姿勢

私人教練彼得·威廉姆斯(Peter Williams)特別警告,如果你未能正確的完成訓練動作,則可能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如果你蹲的姿勢錯誤那麼就可能對於這些肌肉群失去刺激的效果,換句話來說你只是在浪費時間進行無謂的運動,這時後你就必需要矯正姿勢或是放輕重量,直到你的姿勢與刺激肌群都正確時再增加重量。

9.肌肉分組訓練

如果你是一位初學者建議你可以將腿部一週分為三次訓練,每一次都只訓練1-2個肌肉這樣就可以避免延遲性肌肉痠痛,例如一堂課的訓練把重點放在股二頭肌與臀肌,另一堂課可以放在股四頭肌與股二頭肌上。根據美國佛羅里達大學的一項研究,做一些使腿部的髖部屈肌起作用的練習(例如,保加利亞的深蹲和羅馬尼亞的硬拉動作)也可以提高敏捷性和衝刺速度。

肌肉採取分組式訓練
如果你是一位初學者建議你可以將腿部一週分為三次訓練,每一次都只訓練1-2個肌肉這樣就可以避免延遲性肌肉痠痛。

10.筋膜放鬆與伸展

在訓練過後肌肉必需要進行放鬆與伸展,運動滾筒就成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樣的動作主要是要用來釋放緊繃的肌肉組織與肌筋膜,同時,還能增加血液的循環增加恢復的速度。如果你沒有放鬆這些肌肉,就會意謂著你下次的訓練將會有受傷的風險性,無論是訓練前的伸展或是訓練後的放鬆,請選擇最適合你的方式來放鬆肌肉。

資料參考/mensfitnessmagazine、muscleandfitness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運動與健康系列講座-你一定要懂有氧與阻力訓練的運動處方擬定技巧

2019-10-07
體適能訓練動作課程講座健身話題

有氧與阻力訓練該如何設定才能達成自訂的運動目標?在仿間有許多的人都不太了解該如何設定適合自己的訓練方式,因為,每個人體能狀態及訓練目標都不一樣,因此適合的運動處方也都不盡相同。然而,真正的運動處方又是什麼?所謂運動處方裡的「處方(Prescription)」兩個字,在醫學領域裡是指醫生針對病人的症狀輕重,給與適合的醫藥來改善患者的病情,因此,運動處方(Exercise Prescription)就是由運動或復健相關的生、治療師或是教練,特別針對一般大眾、復健病患或是運動員等等,依據他們身體的肌耐力、肌力、年齡、心肺功能、柔軟度以及過去病史等等的身體狀況,來制定適合當下的運動強度、項目、持續時間以及頻率,安排精準的個別化訓練課程。

每個人體能狀態及訓練目標都不一樣,因此適合的運動處方也都不盡相同。

那我們該如何運用科學的方式來制定專屬的運動處方?這裡面將牽扯著風險評估、體適能的量測與運動大數據的分析等等,經由這樣的數據分析與報告,我們才能了解每個人的肌耐力、肌力、年齡、心肺功能與柔軟度等身體狀況,進而安排該如何進行訓練;要用什麼工具訓練以及每個訓練動作該做多久,也能藉由這樣的科學化體適能評估,更快速有效率的達成你所設定的目標,並且減少突如其來的運動傷害。

運動其實有很多潛在的危險因子!

因此,這次運動星球特地邀請到擁有醫學、復健及物理治療背景的長庚大學物理治療學系暨復健科學碩士(博士)班教授-王鐘賢先生親自開班授課,透過簡單又明確的課程內容及最新的體適能健康評估系統,特別針對如何運用科學量測方式,從健康體適能評估到開立正確運動處方籤的觀念及技巧,指導你如何在各項運動訓練之前,優先做好風險與訓練評估,並準確的開立出正確的運動處方籤,讓運動訓練更有效率,這堂課程十分適合想要為學員或自己設定出專屬訓練計劃的人。

主講人:長庚大學物理治療學系暨復健科學研究所-王鐘賢 教授

課程內容簡介

PART1.科學化的體適能評估與數位量測方式。

●由基礎的體適能理論課程,了解何謂健康體適能。

●運用科學儀器的量測,進而評估潛在的運動風險。

PART2.運動風險的評估與設定專屬訓練課表。

●從科學與生理學的角度,設計出更適合每個人的訓練課程。

●如何由體適能評估系統報告,正確做出精準的運動風險評估。

PART3.運動訓練工具的運用及推敲預知訓練階段的能力。

●有氧運動與阻力訓練該如何搭配,及如何達到更有效的成果。

●如何經由運動數據,設定訓練器材的使用與個人化課表規劃。

●運動恢復的輔助。

運動與健康系列講座一共有四堂課程。

專業講師-王鐘賢 教授

●現職

長庚大學物理治療學系暨復健科學碩士(博士)班/教授

●經歷

長庚大學 物理治療學系暨復健科學研究所: 教授兼主任

長庚醫療體系 心臟衰竭中心: 心臟復健研究顧問

工業技術研究院 服務系統科技中心: 資深特聘顧問

●專長領域

運動劑量科學化:運動處方與健康促進/疾病預防

結合環境因子之創新復健醫療策略:運動合併低氧介入與健康促進/疾病預防

心臟衰竭之生物/功能指標至臨床治療:轉譯復健醫學之實踐與落實。

●學術成就

第一屆國家科學會委員會 吳大猷 先生紀念獎 國家科學會委員會 [ A 級] 主持人研究獎勵

科技部 大專校院特殊優秀人才獎勵

長庚大學 研究優良教師

中山醫學大學 研究傑出校友

發表國際性學術論文共計一百餘篇(SCI)。

論文成果已為復健醫學、運動科學等相關教科書收錄,並獲登載於英國醫學百科全書 [“Exercise and haemostasis in health and disease” on Medical Encyclopaedia]。

擔任二十餘本SCI級國際學術期刊審查或編輯者

研習報名資訊

講座主題   有氧與阻力訓練的運動處方擬定技巧

講座時間   2019年10月19日(六)  09:30~12:30 (請提早半小時報到)

講座地點   台北市民生東路二段141號8F

報名時間   即日起至10月18日12:00止

報名費用   

單堂課程:

原價NT$ 3000、早鳥價NT$ 2500 (2019/10/15前購票)

合購二堂課程:

第1+第4堂課/原價NT$ 6000、早鳥價NT$ 4500 (2019/10/18前購票)

合購四堂課程:

原價NT$ 12000、早鳥價NT$ 4500 (2019/10/18前購票)

主辦單位  運動星球

運動處方系列講座

第二堂課程 專屬高血糖與高血壓的運動型態制定。

第三堂課程 運動與血脂控制及體重管理的相關性。

第四堂課程 正確健康老化之運動與營養相關策略。

研習報名請點我。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DR. GYM:科學化的醫療級專業訓練場館

2017-01-13
推薦場館體適能場館資訊健身

全國唯一擁有專屬醫療團隊的健身房

沒有規律運動經驗,想動卻怕受傷?曾有運動傷害,不甘就此退出競技場?努力追求卓越成績,但成果卻停滯不前?也許,你該換個運動環境了。DR. GYM是全台首創,唯一擁有專屬醫療團隊的健身房,能夠透過詳細的科學化檢測,找出最適合你的運動方式,讓你的運動更安全也更有效率!

專屬醫療團隊進駐,上了年紀的阿嬤也能安心訓練。

DR. GYM顧名思義,就是醫生與健身房的結合,是由兩位各有所長的醫師,加上一位經驗豐富的資深教練所創立,其執行長康鈞尉醫師為復健科診所院長,對於運動傷害有深入的研究,並常與媒體合作,為一些常見的復健與運動傷害問題釋疑,深受民眾信賴與崇敬;共同創辦人江研壹醫師亦主持復健專科診所,對於運動與肌力訓練有獨到的研究;首席教練James歷任Boxing+等知名健身房,三位對於運動訓練與運動傷害都有極大的求知慾,也是在研習場合認識,由於有共通的追求,因此攜手創立了DR. GYM。

DR. GYM創辦人其中二位:康鈞尉醫師與James教練

走進去年甫開幕、位於地下室的DR. GYM,迎面而來的是一整個沈穩的開放空間,除了划船機與重訓架之外,就是一些零星的壺鈴與自由重量訓練器材。康鈞尉醫師表示,這樣的空間配置是針對DR. GYM多元的課程設計來規劃的,不管是一對一還是團體課程都能夠靈活運用,該館的器材都是採用奧運規格的等級,確保會員可以使用到最優質的器材。另外,館內還備有骨骼肌肉高層次超音波儀,能在會員受傷或身體不適時做第一時間的掃描,再由醫護人員做後續處理的判定。

寬敞明亮的空間

完美整合醫療資源的體適能服務

康醫師說,DR. GYM是根據美國REJUV MEDICAL健康管理體系的概念發展而來的,是一種先驅式的醫療服務,其主旨就是「Medical Fitness」,藉由專業醫療分析檢測與處方,與全功能的健身房課程與設施,讓客戶達成減重或運動目標。未來,DR. GYM除了架構自己獨創設計的服務項目,也將引進其體系,讓台灣民眾能接觸到最先進的運動醫療服務。

專業團隊,結合復健科醫師、國家隊教練等資源。

FMS功能性動作檢測系統 以科學的方式分析身體狀況

新會員加入時,DR. GYM的專業人員會為您做FMS功能性動作檢測系統,這是用來檢測活動度受限和動作不對稱的檢測工具, 在每位受測者沒有疼痛困擾與已知的肌肉骨骼傷害中,運用七個基礎動作型態測試,確保功能性動作品質的關鍵。這些檢測可以用來觀察受測者的基礎動態動作、操作性與穩定性的動作表現,當受測者沒有足夠的活動度與好的動作控制時,便能看出其肌力與平衡的缺失。教練透過拍照與錄影記錄會員的幾項大動作,再加上醫療等級心肺機、呼吸分析儀與前述的骨骼肌肉高層次超音波儀,便可以精確紀錄每位會員的身體條件與缺陷,再根據檢測結果為每位會員設計適合的階段性訓練菜單,一段時間之後再來做一次FMS檢測,便能明顯看出該會員的進步情形,如此專業且細緻的服務,目前堪稱獨步全台。

教練向會員解說FMS檢測項目。

安全應該永遠擺在效果前面 先評估再給予治療或訓練建議

James教練則表示,他們會注意每位會員的運動表現,先讓他們身體的活動度與穩定度強化了,再追求肌肉的力量。來到DR. GYM,第一講究的是訓練的安全,再來才會協助會員做到訓練的功能。若會員本身受傷程度較為嚴重,他們會轉介出去給相關醫療單位,等到治療得差不多了,館內的物理治療師也給予治療並評估該會員身體條件恢復,才會讓他正式進來上課。James教練說,DR. Gym與其他健身房最大的差別就在於會員身體條件的分級,檢測過知道每一位會員的身體狀況,才能夠知道他最適合怎樣的訓練。

透過體能檢測,將會員分級,給予適合的訓練課表。

運動處方新概念 需有專職組織來推廣

James教練表示,以前的運動治療是以骨科為主導,若選手受傷往往給予止痛藥或消炎針治療,若是更嚴重則開刀處理,但是從痛到開刀往往還有很長的一段路,運動傷害也並不一定都要落到開刀的下場,也許可以透過其他的方式讓它慢慢好起來,而這就是他們現在正在努力的,希望透過新的科技與國外學術研究的引進,讓運動傷害復健這個領域更加完善。現在已經有「運動處方」這個新概念,而運動處方是誰要來開?這位專業人士就必須兼具醫療與運動背景才行,未來他們也將會成立一個新的協會組織來推動這方面的專業人員培訓與認證的事宜。

每個人的體適能條件不同,針對每個人開立不同「運動處方」是未來趨勢。

完善醫療級體適能服務 大人小孩都可安心運動

台灣現有的狀況是醫療歸醫療、訓練歸訓練,許多人運動受傷求醫,醫師只能給予治療,往往無法提供後續運動的諮詢服務,因此這些人傷好了之後就不敢再做運動,或者不知道要怎樣做運動來將身體恢復到受傷前的水準。在DR. GYM,藉由完美整合醫療資源,除了兩位復健專業醫師之外,還有一整個醫療團隊能為會員提供完善的諮詢服務,加上包括國家隊教練葉俊昌以及6位專任執有國際四大私人教練證照的專業教練為您服務,不管是9歲還是93歲,在這裡都能夠安心運動,改善身體功能!

專任教練隨侍指導。

會員怎麼說

尹奶奶

現年93歲的尹奶奶,是讓孫子帶來的。她表示,因為孫子在這裡做得很好,她也想來試試看,但是她不知道93歲的自己還能不能來上課,因此問教練的時候有點忐忑,不過喜歡學新東西的尹奶奶上了兩個多月的私人課程,直接給教練豎起大拇指,因為「運動完回家,全身都舒坦了。」她說,她的教練非常專業,會讓她做剛好的訓練,不會過勞,每次來上課都很期待,不知道教練今天要上什麼,說到這裡,奶奶眼神閃閃發亮,就像個看見新大陸的小女孩。

洪嘉和(拳擊選手)

就讀北市大技擊運動學系一年級的嘉和與哥哥嘉慶是國內有名的拳擊兄弟檔,年紀輕輕已經征戰國內外大小戰役,獲得不錯的成績。兩兄弟是由葉俊昌教練引薦過來做訓練,教練為他們設計每週兩次的重量與肌力訓練,可以補足學校著重技術性訓練的不足。嘉和表示,之前受過傷,也做過治療,不過從來不知道自己需要補足肌力方面的訓練,藉由這裡的專業測試分析,讓教練幫自己設計課表,也讓他知道自己可以做多少重量,也因為有了這些訓練,讓他最近在場上的表現也進步許多,覺得出拳比較輕盈,受傷的部分藉由協力診所的放鬆與復健治療,讓他這部分也恢復得很好。他覺得這裡的教練很嚴格,不過主要是為了讓他在重量訓練時不會受傷,這讓他深懷感激。

哥哥洪嘉慶也在此做訓練。

陳小姐(旅遊業)

任職旅行社的陳小姐表示,她是在網路上注意到並追蹤觀察DR. Gym粉絲頁一陣子之後才來的。James是她之前在另一家健身房的教練,由他的邀請之下來參加幾次講座,便決定過來上課,還揪了好幾位同事朋友過來。陳小姐說,她以往是一個體能不太好的人,就算她平常都有在運動爬山跑步,但是使用的方式不正確、土法煉鋼,久了之後就覺得不應該這樣下去,因此就上了健身房找教練訓練。她說她跟這裡的每個教練都有接觸,覺得每位教練的學識經歷都很豐富,就算妳沒有課他們也還是很不厭其煩地回答會員問題,包括一些運動知識及怎樣避免受傷。她之前也有去其他連鎖健身房,但她的教練總是叫要她練過大的重量,導致回家之後可能身體會痠個一週以上,來這裡之後的差別是,她可能很快就沒事了,她覺得除了強度不對,動作及訓練方式的導正也是一個關鍵因素。她來這裡上課,教練總是不斷在修正她的動作,而且非常有耐心,讓她覺得每一次都有所進步。來上課三個多月下來,她說她現在爬山感覺輕鬆許多,速度也變快了。而且,來DR. Gym之後她對於自己的身體更有信心,還有了勇氣去報名並完賽斯巴達障礙賽!

DR. GYM

add 大安區新生南路一段155號B1 (安泰銀行樓下)
tel 02-2755-0007
time 09:00~22:00
fb DR.GYM

知識便利貼|運動處方 (Exercise Prescription)

美國預防醫學服務任務小組(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USPSTF)建議臨床醫師應該對其所有服務的成人、小孩做規律體能活動的諮詢,根據每個人的健康狀況、疾病限制、生活型態,給予不同的體能活動建議。

運動處方的目的,可從三方面去考慮,一、提昇體適能;二、降低慢性病的危險性以促進健康;三、確保運動時的安全性,依據每個人的個別興趣、健康需求及臨床狀況,而有不同比重的考量,所以每個個案均要其以特定的評量結果,作為運動處方的最終目標。

完整的運動處方應包括五個要素:運動種類(型態)、運動強度、每次運動時間長短、運動頻率、運動進展速率。

資料來源: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家庭醫學科  楊宜青醫師 

http://stud.adm.ncku.edu.tw/hea/4work/wedu/e2/e232/pah_G.htm

撰文/Oliver Wu
攝影/Oliver Wu、楊仁渤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