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人物誌
  • 23歲英國女孩用健身一年減去72磅體重化身性感的陽光辣妹
1
用健身一年減去72磅體重
23歲英國女孩用健身一年減去72磅體重化身性感的陽光辣妹
2
外型瘦一定健康?小心其實可能是內臟脂肪滿滿的偷肥族
3
什麼?內臟脂肪也會誘發癌症!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23歲英國女孩用健身一年減去72磅體重化身性感的陽光辣妹

2020-03-12
人物誌 瘦身 重量訓練 故事 減脂 增肌

相信有不少的女孩想透過健身減肥並練出線條,但又害怕自己會變得太大隻!在英國有一名23歲的年輕女孩Mari Llewellyn,卻透過健身像所有的人證明重量訓練才是瘦身的最佳運動。

用健身一年減去72磅體重
23歲英國女孩用健身一年減去72磅體重化身性感的陽光辣妹。

故事是從2016的秋天開始,當時Mari還是一個體重高達245磅(112.7公斤)的胖妹,因為,體型的關係在學校受到許多的歧視與羞辱,而意志消沉的她便休學回家休養,然而,她的男友卻不想讓她這樣的消沉下去,因此,開始為她設計重量訓練的計劃以及飲食菜單,除此之外,還陪著Mari一週進健身房訓練六天,讓她一年內體重從245磅(112.7公斤)狂減72磅(33.12公斤),由一個任人羞辱的胖妹轉變為一位陽光又性感的美少女。之後,她變開始在Instagram設立個人專頁,透過自身的經驗激勵不少女孩投入重量訓練的行列。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Mari Llewellyn(@marillewellyn)分享的貼文 於 PST 2020 年 1月 月 26 日 上午 7:47 張貼

回憶自卑的過往

Mari回憶起自己的過往,一直沒有任何的人生目標與生活動力,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只要一點點的小挫折就可以將她擊倒,讓她放棄人生並將自己封閉起來。她坦言的說,我總是希望能有好事自然降臨到我的身邊,當壞事降臨時我便開始自憐自艾,正因為這樣的個性讓她在就讀大學的那年,因為長期備受欺凌與羞辱,導致意志消沉甚至只想用大量的垃圾食物填滿自己的心靈,因此,讓自己的身型與體重再次的不受控制突破到人生的最高點,最後只能選擇休學回家。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Mari Llewellyn(@marillewellyn)分享的貼文 於 PDT 2018 年 7月 月 2 日 下午 2:58 張貼

重訓找回她的自信

但開始接觸到健身之後,她特別熱衷於重量訓練的課程訓練,因此,她一週內除了重量訓練6天之外,還會加上每天20分鐘的有氧運動或是幾組的爆發力訓練,來加強自己的心肺功能和肌肉耐力。她表示,透過這樣的訓練方式讓體內的肌肉比例大幅度的增加,而體脂肪也大幅度的減少;也因為肌肉的成長讓她能吃進更多的食物,並且獲得更強壯的身體,然而,也由於肌肉的成長加速了體內的新陳代謝率,讓減脂變得更加簡單快速。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Mari Llewellyn(@marillewellyn)分享的貼文 於 PDT 2019 年 7月 月 14 日 下午 12:15 張貼

Mari Llewellyn也建議許多想要擁有美麗線條的女孩,不要擔心重量訓練會變的太壯;因為這項運動只會讓妳的身材變的更加漂亮動人,並且也建議大家可以從簡單的小事做起,例如她一開始也只是先從每日散步並逐漸改變飲食習慣,還告訴自己一週只要減輕2磅(0.92公斤)就可以。她以自己為例子,告訴所有的人健身或運動不使只有關注體重機上減輕的數字,還要認真的感受到身體變健康的快樂,這樣的態度才能讓自己在運動中找尋找出快樂。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Mari Llewellyn(@marillewellyn)分享的貼文 於 PDT 2018 年 4月 月 7 日 上午 10:26 張貼

資料參考/muscleandfitness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外型瘦一定健康?小心其實可能是內臟脂肪滿滿的偷肥族

2020-08-10
觀念保健瘦身話題

你聽過「偷肥族」(Thin on the Outside, Fat on the Inside)嗎?其實,偷肥族就是外表看起來瘦,但內在油脂可不少的意思。像是有些人的BMI數值落在正常範圍,以及體重也正常,但是醫師們發現,這樣的情況人有些都有代謝症候群,然而還是屬於偷肥一族,因為他們沒有運動的習慣,外表不顯胖,但脂肪都堆積在內臟器官。

外型瘦一定健康?小心其實可能是內臟脂肪滿滿的偷肥族 ©seca.com

體重不代表一切,體脂才能判斷健康

體重的組成包括了肌肉、脂肪、骨骼、水分等成份的重量,我們其實更應該關心脂肪的多寡,因為脂肪(尤其內臟脂肪)的囤積與許多代謝疾病有關。像是肥胖、代謝症候群、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脂肪肝、心血管疾病等,單看體重,無法得知脂肪的多寡。例如對於長期運動健身的人而言,身體充滿肌肉,肌肉的密度比脂肪來得高,因此這些人的體重往往不低,甚至單看體重會以為這樣可能是個胖子,但其實他們的外型看來並不胖,而是結實精壯。此外,當然要吃得健康也才能控制內臟脂肪。

偷肥族對身體的傷害

偷肥族的重大特徵就是,內臟脂肪過高。內臟脂肪容易囤積在腸胃附近,所以,腹部都會鼓起來,也就是大家俗稱的啤酒肚。而代謝性症候群與內臟脂肪有關;因此,大多數被診斷出代謝性症候群的患者都以男性居多,根據國民健康署的統計,男性腰圍超過90公分;女性腰圍超過80公分,就代表內臟脂肪量已經超過標準,在健康上可能就會出現問題。根據國外研究指出,內臟脂肪會分泌出30種以上有害的物質,因此又被稱做「脂肪毒」。為了要避免以上這些為害身體健康的情形發生,減少內臟脂肪就便得格外的重要!

如何減少內臟脂肪?

想要減掉內臟脂肪,首先要減掉皮下脂肪!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因為,經過一項科學的研究發現,內臟脂肪與皮下脂肪有著存在並發的關係,然而內臟脂肪容易引發皮下脂肪的增加,所以,如果你只減少皮下脂肪卻放任內臟脂肪不減,就相當於治標不治本的做法。如果不想讓內臟脂肪增加,最根本的觀念就是控制熱量的攝取,這取決於從飲食中的熱量攝取及運動和基礎代謝使用的熱量消耗這兩者之間的關係。首先,我們必須要控制澱粉跟含糖飲料,接著就是控制油脂的攝取量與增加蛋白質,讓身體處於「消耗熱量大於攝取熱量」的狀態。

資料來源/關鍵評論網、Metro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什麼?內臟脂肪也會誘發癌症!

2019-03-04
運動生理話題新知體脂肪瘦身

減重一直是每個人口中圍繞的話題,但許多人只在意體重機上的數字,卻忘記內臟脂肪才是真正造成肥胖的原因,長期下來,不僅無法達到瘦身的目標還會引發疾病。現今許多專家研究出,當內臟脂肪過多時,不僅會影響到體態,還會引發癌症!

什麼?內臟脂肪也會誘發癌症! ©everydayhealth.com

引發癌症的兇手:胰島素

什麼是胰島素?胰島素是一種由胰臟的蘭氏小島貝的細胞所分泌的荷爾蒙,它能協助身體細胞吸收血液中的葡萄糖來產生能量,並且維持血液中的糖份在正常範圍內運作。

根據許多專家研究顯示,胰島素是引發癌症的主因。當身體內臟脂肪變多時,胰島素功能就會降低,為了補助其功能,大腦便對胰島素下指令要求增加胰島素分泌量,可是高濃度的胰島素本身就有很多問題,高濃度的胰島素會導致血壓升高、卵巢功能惡化,壞處還不止於此!當人體長期處於高濃度胰島素的狀態下,細胞會變得容易增生、不容易自動死亡,此時就不容易出現細胞凋亡的現象,這表示,壞細胞不容易消失,還會越增越多,導致身體免疫力降低、發炎。此外,這些專家在研究肥胖罹患大腸癌的時,也發現胰島素功能下降會導致糖尿病。

打胰島素示意圖,但過量或是濃度太高會引發身體疾病 ©bimcbali.com

肥胖引發大腸癌

日本學者研究在幾年前就開始研究有關於肥胖導致大腸癌的事件,在此研究中的目標對象,設定在20歲以上的男性及女性,並調查兩性人數中BMI值在25以上的胖子比例,然而在女性方面的比例一直維持在20%左右,男性方面在1976~2006這30年時間裡,過胖的人數比例逐漸倍增,後來也一直維持在30%左右的高數據,根據研究顯示,罹患大腸癌的人數應該不可能再減少,此外,BMI值27以上的男性罹患大腸癌的比例高於BMI值25以下的人1.4倍。然而,不只日本學者發現脂肪會造成癌症的案例,根據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WCRF〉及美國癌症研究機構〈AICR〉在2007年提出的研究報告中提到:肥胖確實會導致食道癌、大腸癌、腎臟癌等,此外,停經後女性乳癌、子宮內膜癌等多種癌症的發病風險提高。

大腸癌檢測示意圖 ©areyouawellbeing.texashealth.org

大腸癌與糖尿病的病因都起緣於內臟脂肪的囤積,因此我們從防癌角度來看,如何避免肥胖是非常重要的課題,當然,控制飲食、規律運動,以及定期健康檢查,才能真正檢視、改善身體健康。

資料來源/Cancer Research Uk、BBC NEWS、《剷內臟脂肪,降5高》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