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水梨型身材的人下半身都容易肥胖,除了需要控制飲食外,做瑜伽龍式也是非常好的選擇之一。瑜伽龍式(Dragon pose)對於運動員也有許幫助。許多跑跑跳跳的運動員下肢都會充滿緊張感,當肌肉長期處在緊繃感就會造成肌肉沾黏、發炎等情況。龍式能有效伸展下肢,讓運動者能有效舒緩腿部肌肉,也可以增加下半身淋巴系統循環去消除腿部多於水腫。此外,它還有其他好處,讓你不得不愛上。
許多久坐的上班族、家庭主婦,以及搬重物的工人,時常彎腰駝背工作、做事,長期下來就會導致背部僵硬、背痛等症狀,嚴重時還會引起偏頭痛、脊椎側彎,嚴重時可能還會有僵直性脊椎炎等問題。瑜伽龍式能延展背部緊繃的肌肉,幫助沾黏的肌肉打開以及恢復肌肉彈性,以及增加背部血液循環來有效放鬆背部肌肉。
常久坐久站、搬重物的工作,都會讓腰椎負擔增加,久而久之就會造成坐骨神經疼痛。在初期症狀會腰痛,但如果不予理會,隨著時間越來越久後,疼痛範圍會漸漸擴大。透過龍式能伸展疲勞的脊椎,並且緩解脊椎附近僵硬的肌肉、增加彈性,進而改善坐骨神經疼痛。
髖關節是人體中能保持穩定、控制旋轉的重要關節之一,對於許多運動員、愛跑步的運動者都必須要有穩健的髖關節才能讓表現更加出色,透過龍式能有效伸展到髖關節,並且增加穩定度、平衡感。
步驟1:跪在瑜伽墊上,將右腿往前跨出,彎曲90度。
步驟2:將左腿打直往後伸展,雙手撐在瑜伽墊上,上半抬至45度。
步驟3:停留3-5個呼吸後,換邊執行。
資料來源/DO YOU YOGA
責任編輯/妞妞
春節年假即將到來,這段期間尾牙、聚餐不斷,餐餐好料大吃大喝、暴飲暴食,常會導致脹氣、消化不良、排便不順等胃腸道問題,若又遇到過年時節醫院診所休息,這時中醫穴位按摩或中藥茶飲等保健妙方,就能派上用場,有助自救舒緩不適症狀。此外,針對放假時容易長時間用眼過度、久坐肌肉痠痛等困擾,中醫師也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法。
北市聯醫仁愛院區中醫科醫師徐敬閔表示,年節期間親友歡喜團聚,餐餐大吃大喝、暴飲暴食,容易導致腹脹、腹痛、消化不良、排便不暢等胃腸道問題,但不適症狀常在酒足飯飽後,才開始發作;萬一是晚上才開始不舒服,恐怕苦尋不到診所、醫院看診,甚至藥局、商家在年節期間也沒有營業。
此時,該如何自救腸胃不適症狀?徐敬閔建議民眾,若腸胃症狀並未非常嚴重,可透過自我保健方式,利用穴位按摩開通胃氣、幫助消化,也能喝一些具有促進消化功效的中藥茶飲,以利滋潤腸胃、幫助排便:
【穴位按摩】改善脹氣、噁心
內關穴:位於手掌側,手腕橫紋中點往上約3橫指距離處,適用胃脹氣、胃痛、噁心等。
中脘穴:位於肚臍正上方,約1個手掌的距離處,吃太多導致的腹脹、胃痛等可按摩此處。
足三里穴:位於腿前側,外膝眼下約4橫指距離處,可改善腸胃問題、幫助消化。
陷谷穴:位於足背第二趾和第三趾骨頭交接之凹陷處,可舒緩腹痛脹滿、腸鳴泄瀉的不適。
【中藥茶飲】助消化、通便
陳皮:理氣健脾燥濕
山楂、烏梅:消食化積,助肉類消化
麥芽:助澱粉消化
決明子:助潤腸通便
茯苓:利水消腫健脾
此外在年假期間,民眾也經常長時間使用電腦和手機追劇、打電玩或久坐玩牌、打麻將,容易長期維持在一個不動的姿勢,因此眼睛保健也要特別注意,應留意用眼環境光線充足,眼睛與物體距離的適當,養成每用眼30分鐘,應休息10分鐘的習慣等。
在中醫保健方面,徐敬閔建議,可對以下幾個穴位進行按摩,但在進行按摩前,一定要注意指甲剪短、雙手洗淨,以指腹輕緩按摩,力道適度不需要過大,有感到微微痠脹即可,並記住千萬不可以直接按壓眼球,避免造成傷害。
【穴位按摩】舒緩眼睛痠脹
1.攢竹穴:位於眉頭前凹陷處
2.絲竹空穴:位於眉尾後凹陷處
3.睛明穴:位於內眼角凹陷處
4.瞳子髎穴:位於外眼角凹陷處
5.承泣穴:瞳孔直下,與下眼眶的交點處
6.四白穴:承泣直下,眶下孔的凹陷處
此外,久坐容易導致身體受力不均勻,使肌肉痠痛反覆發生,徐敬閔建議,應維持坐姿端正,頸部直立不聳肩,腰桿挺直不駝背,膝蓋朝前不內縮及不外擴,正確坐姿應以「腳踏實地」為佳;椅子的選擇也很重要,最好選擇有椅背,適當高度及軟硬度的椅子,若發現椅腳太高時,也可將小板凳墊於雙腳之下,就能解決雙腳騰空,易造成受力不均的問題。
徐敬閔提醒,若年前勞動未舒緩,年假久坐不循環,身體將會累積更多疲憊。建議過年長假勿久坐,每30分鐘起來動一動,休息走動搭配伸展肌肉,眺望遠方配合眼周按摩,可達到同步放鬆身體肌肉與舒緩眼睛疲勞的效果。年假期間吃好睡飽,年後開工順順利利,才能讓新的一年各方面都成功。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
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這句話你一定聽過!你知道嗎?放鬆的假期可讓人好好充電,而且不論在面對工作、健身或生活上的目標時,甚至能以更強的衝勁向前邁進。事實上,稍微給自己休息和放鬆的機會,免疫系統也能從中獲益。
其實,儘管揮灑汗水確實對免疫系統好處多多,但還是有可能會訓練過頭。根據研究相關主題的澳洲昆士蘭科技大學資深講師 Jonathan Peake 博士表示,若持續激烈地運動,而每次訓練之間又缺乏適度的恢復,可能就會增加患病的風險,這是因為過度頻繁的運動可能會損害身體天然防禦力的內部運作。
快速複習生物學:免疫系統是由細胞和蛋白質組合而成的複合網路,可說是人體的第一道強大防線,能有效抵抗有害病毒和細菌入侵。如要強化免疫系統,就必須從其他的保健層面著手,例如會直接影響免疫系統的「恢復」。 舊金山州立大學人體運動學副教授 Jimmy Bagley 表示:「一次艱辛且費力的運動,像是在一小時內用盡全力,將在幾小時內降低白血球的數量和功能。」假設你之後不會在餐廳裡用餐或啜飲朋友的果昔,這都沒什麼大不了的,但頻繁的激烈運動可能會帶來累積效應。喬治亞南方大學人體運動學助理教授 Gregory Grosicki 博士表示:「太常進行高強度運動卻沒有適當休息日的人,長期下來很容易嚴重發炎。連續累積的次數越多,發炎的狀況就越會加劇。」
根據 Gregory Grosicki 博士 喬治亞南方大學人體運動學助理教授 接下來,免疫細胞可能會試圖修復發炎,但卻徒勞無功,讓你更容易遭受外在病原體的攻擊。Bagley 表示:「在應該抵禦眼前的入侵者時,你的身體卻因為長期發炎而無法集中火力。」以下提供平常恢復時可採取的理想做法,以便身體的防禦團隊保有完善的戰鬥力。
1.艱辛的鍛鍊活動適可而止
你可能以為「激烈」就等於艱辛的每日訓練計畫。不過 Peake 指出,長跑或騎自行車等耐力活動,若是以具挑戰性的配速進行,反而更令人擔憂。他解釋說,因為激烈運動的實際定義是「以年齡預估,維持 85% 最大心率達 30 分鐘以上」。(你大概不必計算就知道自己何時會到達那樣的狀況。)Peake 表示:「相較之下,阻力訓練是間歇性的,因此不像耐力運動會讓身體維持在同樣的壓力狀態。」而研究顯示,HIIT 健身往往持續不到一個小時,而且包含休息間隔,在健身期間或多或少能享有恢復時間。
不過,為了免疫系統和肌肉健康著想,建議你最好別每天做這類運動。 當然,這並不表示要排除激烈運動,而是代表你之後應該休息,即使隔天沒那麼痠痛也一樣。哈佛醫學院骨外科運動醫學醫師 Rebecca Breslow 醫學博士說,不妨試試伸展拉筋、步行和瑜伽滾輪等輕度活動。Bagley 補充說明,這類活動可促進免疫細胞的循環,而且有助減輕可能損害免疫系統的壓力。Breslow 表示,如果感到痠痛,可等到疼痛感消退後再繼續挑戰自我。
2.以睡眠為優先
生長激素能修復肌肉並產生抗病毒 T 細胞,主要在睡眠期間分泌。Peake 建議,每晚應至少有七個半小時以上的睡眠時間,而且如果你訓練得格外賣力,可以再多睡一點。
3.留意過度訓練的跡象
Breslow 博士表示,不論從事的是什麼運動,如果注意到有任何做過頭的明顯跡象,例如:毫無來由就發怒、疲勞、過度痠痛或食慾的改變,這時就該減少運動量。Breslow 博士指出:「若出現輕微的過度訓練症狀,我們通常會建議一至兩週減少 50% 至 75% 的訓練量和強度。」如果感覺這些症狀已影響到你的日常生活,或是休息幾天後仍未見改善,可要求自己幾個禮拜只做 30 分鐘輕度的低衝擊運動 (即主動式恢復),或是直到你開始感覺恢復正常為止。
4.想想是否有其他壓力來源
當然,不論結果的好壞,運動並非唯一會影響免疫系統的因素,工作問題和個人議題也可能有所衝擊。身體才不管你壓力大的原因是什麼,因為只有「壓力大」才是重點。 Peake 指出:「如果你正遭遇社交或工作問題,那麼請減少訓練的強度,直到你可以掌控這些問題為止」,以免讓免疫系統過勞。而且,還可在例行訓練中加入一些正念的練習:《心理神經內分泌學》期刊發布的一項研究顯示,只要 25 分鐘的冥想便能減輕壓力。
5.好好放鬆
即使這些小秘訣有助維持免疫系統的健康,但太在意自己的恢復方式是否正確,反而會帶來反效果。因此,不要想太多。只要在需要時從事讓身心感到舒適的活動就好,免疫系統自然能從中獲益。
資料來源/NIKE
責任編輯/妞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