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久坐族都有下肢循環不好的問題,然而人體鼠蹊部位於下肢開始的連接點。如果此部位血液無法順暢流動,可能會引發腿部浮腫、下半身虛寒,以及腿部疾病等,對女性來說是相當嚴重的問題。透過快樂嬰兒式(Happy Baby Pose)能伸展到鼠蹊部,幫助血液暢通,除此之外對身體還有許多益處。
在走路或是跑跳的動作時,都需要用到下肢的力量才行,但在過度使用下肢力量時,會造成肌肉緊繃。快樂嬰兒式能伸展到大腿後側肌群,幫助緊繃的肌肉打開,避免沾黏,並且提升靈活度、柔軟度。
快樂嬰兒式動作透過背部貼在地面上時,能改善下半身的緊繃肌肉,以及讓緊繃的脊椎能得到釋放,此時也能放鬆到脊椎周圍的肌肉,幫助血液循環更好。
髖關節是人體中能保持穩定、控制旋轉的重要關節之一,許多運動員、愛跑步的運動者都必須要有穩健的髖關節才能讓表現更加出色,透過快樂嬰兒式式能有效伸展到髖關節,幫助緊繃、沾黏的肌肉打開,還可以提升下次運動表現。
步驟1:輕鬆躺在瑜伽墊上,雙腿彎曲做準備。
步驟2:提起膝蓋,讓膝蓋朝向身體,雙手抱住膝蓋。
步驟3:雙手抓住腳掌外緣,讓雙腿自然張開。背部保持貼住地面,可以嘗試左右搖晃身體,並維持3-5個呼吸。
資料來源/Yoga Journal
責任編輯/妞妞
有些人老是覺得肩膀、腰背痠痛,但不管怎麼按摩、伸展還是覺得痠痛,其實可能是因為自己的核心肌群力量不足加上日常姿勢一直不正確導致,此時會造成肩頸、背部必須負擔很大的額外的壓力才形成的緊繃。這時,可以坐上一些肌力訓練來增進核心力量。
腰部及腹部等核心肌群的肌力不足時,會讓身體軀幹姿勢位置不正導致肩頸痠痛,像是駝背造成頭部前傾的「上交叉症候群」,或是常見因為工作壓力、形成肩頸過度緊繃的「肌筋膜症候群」,都跟核心肌力不足有關。不過另一種原因,可能是肩膀、脖子或是腰部本身的活動出了問題、或是肌肉無力,導致必須倚靠其他部位出力,而原本的位置不敢使用,這樣的情況下,久而久之,週邊的肌肉也會形成痠痛,因此導致會有五十肩、退化性關節炎、鈣化,或是椎間盤突出等。
像是五十肩造成活動角度受限,舉手可以完成的動作必須要用腰力、背或胸的力量,例如以前可以舉手洗頭,但是罹患五十肩後,手不僅舉不起來,在洗頭時還變成需要彎腰才能洗,然而每天至少多彎10分鐘,腰部就會酸痛,久而久之也會產生肩頸酸痛。
如果要預防肩頸與腰背痛,可以透過簡單的肌力訓練來達成!一般來說,棒式與側棒式Side Plank 棒式被公認是最有效訓練腹部核心肌群的動作,它也衍伸出側棒式等多種變化。
棒式動作:雙手肘於肩膀正下方撐地,雙腳與肩同寬,用肚子跟腿部的肌肉將身體從地面撐起,讓身體保持平行不拱背、肚子收緊並保持呼吸,視體力維持30秒以上。
側棒式動作:身體轉向一面,手肘屈曲放在肩膀正下方,將臀部收緊並鎖定骨盆在穩定位置,雙腳伸直交疊,用前臂和腳部支撐重量,讓肩膀、臀部及腿成一條直線;上方的手輕鬆擺在大腿或臀部上,1分鐘後切換左右側。
然而核心肌群是身體軀幹相當重要的肌肉,核心肌群主要負責維持上半身的許多動作,以及身體的平衡與直立,所以藉由訓練核心肌群可以減緩許多的肌肉痠痛,以及矯正身體不良的姿勢等,如果你有長期的肩頸痠痛或是腰背痛,不妨來試做強化核心的運動!
資料來源/HEHO健康網、山姆伯伯工作坊
責任編輯/妞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