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健身
  • 5種下半身彈力帶訓練,在家運動也可以遠離水梨型身材
1
5種下半身彈力帶訓練,在家運動也可以遠離水梨型身材
2
蛋白質你會選擇乳清還是酪蛋白
想提升肌肉修復與成長效率你在睡前該如何補充蛋白質?
3
每天5分鐘的輕鬆燃脂術 教你打造瘦子體質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5種下半身彈力帶訓練,在家運動也可以遠離水梨型身材

2020-06-01
健身 動學堂 下半身肌群 訓練動作

彈力帶是一個唾手可得且方便、便宜的運動道具,許多專業健身教練、運動員、物離治療師等,都會使用它來做練習以及治療病人,因此,這個道具還能節省你上健身房的時間以及金錢,在家就可以運動。以下為5種下半身彈力帶訓練,一起揮別水梨型身材來迎接夏天。

5種下半身彈力帶訓練,在家運動也可以遠離水梨型身材 ©dhgate.com

Standing Glute Kickbacks

步驟1:身體站直,雙腳套上彈力帶,套到腳踝位置。

步驟2:吸氣,將右腿往用伸直,停留20~30秒。

步驟3:吐氣慢慢回來,再換左腳進行。

©outsideonline.com

Clamshells

步驟1:側躺在地面上,將雙腳彎曲,將彈力帶套上至大腿。

步驟2:吸氣,將右腿膝蓋往上抬起,停留20~30秒。

步驟3:吐氣,再慢慢放下,之後換邊側躺,再將左腿膝蓋往上抬起。

©outsideonline.com

One and One-Quarter Squats

步驟1:身體站直,雙腳套上彈力帶,套到腳踝位置。

步驟2:吸氣,將下半身往後蹲,停留20~30秒時間。

步驟3:吐氣,再慢慢將身體回到初始位置。

©outsideonline.com

Runner’s Extensions

步驟1:平躺於地面上,雙腿彎曲,將雙腿套上彈力帶至腳底板。

步驟2:吸氣,將右腳伸出去,停留20~30秒。

步驟3:吐氣,慢慢回來再換左腳。

©outsideonline.com

Side-Lying Leg Lifts

步驟1:側躺在地面上,將雙腿打直,將彈力帶套到腳踝。

步驟2:吸氣,將右腿水平打直往上抬起,停留20~30秒。

步驟3:吐氣,再慢慢回來,之後再換左腳進行。

資料來源/OUTSIDE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想提升肌肉修復與成長效率你在睡前該如何補充蛋白質?

2020-12-17
增肌健身知識庫觀念營養補給運動補給飲食方式

有開始健身一段時間的人都知道補充蛋白質對於肌肉成長的重要性,但要在什麼時間點補充效果才是最好的呢?在以往有許多健身的前輩們都會說要把握訓練後的60分鐘,這一切都是與「合成代謝窗口」有關,但近年來有許多的研究表示,蛋白質補充並不存在合成窗口期的問題,因此,在全天後保持蛋白質的穩定攝取就可以,這樣看起來補充是以天做為單位計算,但是還是建議在睡前補充蛋白質效果會更好,以下我們將針對睡前補充蛋白質來做說明!

蛋白質你會選擇乳清還是酪蛋白
要提升肌肉修復與成長時,酪蛋白與乳清蛋白你會怎麼選擇?

當你是屬於力量型訓練的人都應該知道蛋白質對於肌肉修復和生長有多麼重要,尤其是訓練量與強度更高的職業運動員,在蛋白質的建議量通常都是一般人的2倍以上;如果你進行的訓練強度足夠那麼每公斤體重就需要1.6克左右的蛋白質,不論你一天攝入的蛋白質總量是多少,都建議你每一餐都有一部分蛋白質,尤其是睡覺之前那一餐蛋白質的補充就顯得格外重要。

職業運動員的蛋白質補充比例
訓練強度高的職業型運動員在蛋白質的補充比例就是不運動人的兩倍!

睡前補充的重要性

為什麼睡覺之前吃蛋白質重要呢?主要是因為人在休息和睡覺時,肌肉會進行鍛鍊後的恢復重建,因此,在睡前補充足夠的蛋白質可以為身體提供足夠的胺基酸,以確保身體具有肌肉生長所需的結構單元,同時,攝取充足的蛋白質還可以幫助身體避免分解代謝進而避免肌肉流失;這是因為人在睡眠以及飢餓時,體內肌肉分解的速率通常會超過肌肉蛋白質的合成速率;而身體內保持足量的蛋白質在理論上可以減少肌肉衰竭,所以會建議睡前補充充足的蛋白質以避免肌肉的流失。

睡前攝取能增加肌肉

根據2015年《營養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充分的說明了這個結論的有效性。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讓44名健康的年輕男性,參加了為期12周的肌力訓練計劃並將他們分成兩組,一組在每天晚上睡前接受包含28克蛋白質和15克碳水化合物的補充劑(補充劑中的蛋白質類型為部分酪蛋白和部分酪蛋白水解產物);另一組服用了不含蛋白質或碳水化合物的安慰劑。結果發現,兩組都經歷了肌力和肌肉量的增加,但在睡覺前食用蛋白質補充劑的那一組,肌肉力量和肌肉大小相對於另一組增加更多。

睡前補充蛋白質
睡前補充酪蛋白或部分酪蛋白水解產物,將能更有效的促進肌肉成長和修復

酪蛋白適合睡前

關於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補充劑使用的蛋白質是酪蛋白和酪蛋白水解物,因此,我們可以推斷這種蛋白質是有效的。酪蛋白是一種富含乳製品的蛋白質,例如起司和希臘乳酪等食物,會導致血液中胺基酸水平緩慢而持續地升高,這對於肌肉恢復很重要,因為它們可以為肌肉持續性的提供胺基酸,因此,在長時間的分解與攝取上十分的推薦。 然而,一般大家常見的乳清蛋白會被人體迅速吸收並引起血液中胺基酸的快速升高,再加上乳清蛋白釋放後血液中的胺基酸比酪蛋白下降得更快,這使乳清蛋白成為訓練後立即將胺基酸快速導入肌肉的理想之選,但對持續一整夜的胺基酸需求來說它的效果並不如酪蛋白理想。

但乳清蛋白比酪蛋白更有優勢的是含有更多的亮胺酸(Leucine),這種胺基酸與肌肉蛋白質合成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時會釋放速度更快。實際上,亮氨酸可能是肌肉蛋白質合成中最重要的胺基酸。那是因為它可以刺激雷帕黴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icyn,mTOR),他就如同一個開關可以打開新肌肉蛋白的合成,而乳清蛋白就可以產生大量亮胺酸並打開肌肉合成的路徑。

酪蛋白與乳清蛋白

如同我們上面所說的,酪蛋白和乳清蛋白各有獨特的優勢;例如乳清蛋白可提供更多的亮氨酸,而酪蛋白可在更長的時間內使血液中的胺基酸濃度提高,在理想情況下同時使有兩者將是一件很不錯的選擇;但如果你的睡眠可達7-8個小時那麼緩慢持久地持續釋放胺基酸的酪蛋白效果最佳,可能最好的方法是在睡前服用乳清蛋白和酪蛋白的混合物;這樣做可以確保你獲得足夠的蛋白質,並且肌肉可以全天候獲取胺基酸尤其是亮胺酸,從而迅速啟動並維持肌肉蛋白質的合成和修復。

資料參考/draxe、healthline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每天5分鐘的輕鬆燃脂術 教你打造瘦子體質

2016-09-22
健身書摘減脂初階訓練觀念瘦身知識庫

在日本,不運動的人占大多數。據調查,只有三分之一的日本人有運動的習慣,且超過四十歲有運動習慣的人更是少,只有四分之一。要這些人養成運動習慣並不簡單,畢竟要一個過去四十年都沒有在運動的人「動」起來,的確有點強人所難。所以,我不會要求你做肌肉訓練,更不會強迫你從事慢跑、游泳等有氧運動,所以,生活動起來就從「爬樓梯」開始。

每天爬樓梯五分鐘,就能多消耗40大卡!

一天爬五分鐘樓梯,多消耗40大卡

雖說依年齡、性別、體重的不同,做同一件事消耗的卡路里也不同。但基本上,一天爬五分鐘樓梯約可燃燒40大卡。也許你會覺得五分鐘好漫長、自己一定做不到,但其實只要在公司、車站都不搭電梯改走樓梯,每天爬五分鐘樓梯並非難事。「上下樓梯」對沒有運動經驗的人而言是非常好的訓練,而且上下樓梯人人都會,不須特別學習動作技巧,既安全又有效。只要每天持之以恆,慢慢地你就會轉為「肌肉體質」,不但鍛鍊肌肉更輕鬆,還可提升基礎代謝率,燃燒脂肪更容易。如果你還是覺得爬樓梯實在太累、太麻煩,建議你可以問自己一個問題:你是要當「老牛」還是「嫩草」呢?爬樓梯可讓你重拾「青春的肉體」,變成不易胖體質,而搭電梯卻會讓你變成歐巴桑、歐吉桑──只要這樣提醒自己,相信你一定能成功做到「捨電梯爬樓梯」。

為什麼老是喊累?就是因為都不動!

很多人選擇搭電梯是因為「疲累」。當腦中浮現「今天好累喔」的想法時,請你先思考一個問題:是肉體疲勞,還是頭腦、精神上的疲勞?如果是因為站著工作、跑業務等肉體疲勞,不用強迫自己爬樓梯也沒關係。但如果是坐辦公室、開會、人際關係壓力所造成的精神勞累,爬樓梯反而有助消除疲勞。你知道嗎?其實不動反而會引發倦怠感喔!

很多人都將精神上的倦怠感誤以為是肉體上的疲勞,導致日常生活動得越來越少,老化一天比一天嚴重。精神上的倦怠感可靠運動改善。今天下班後改爬樓梯,繞遠路走回家試試看吧!相信我,你將擁有全身輕盈暢快的舒活感受!

身為一個助人常保年輕、抗老化的專家,我深知養成爬樓梯習慣的重要性。很多人每週才上一次,甚至每個月才上一、兩次健身課程,次數不夠頻繁,自然難以刺激肌肉產生變化。而樓梯的好處則是到處都有、隨時可爬,上班族每週可爬五天,一天爬5~10分鐘,若能持續爬十年、二十年,也算是非常良好的運動習慣。

如果你待在家裡的時間比較多,可趁著打掃、洗衣服時盡量上下樓梯,也可以利用超市、公寓的樓梯鍛鍊。若腰部、膝蓋有問題,請向醫師詢問是否可以爬樓梯。上下樓梯將對膝蓋、腰部造成負擔,若真要二擇一,請於上樓時使用樓梯。

二十分鐘燃脂時間點

「有氧運動必須持續二十分鐘以上,否則無法達到燃燒脂肪的效果」──你是不是也聽過這個說法呢?事實上這是個錯誤觀念,一直到十年前為止,大家都對這個說法深信不疑。為什麼是「二十分鐘」呢?人體的能量來自脂肪和醣類(碳水化合物),運動時一開始會先消耗大量醣類,再慢慢開始燃燒脂肪,而「二十分鐘」正是身體轉為大量燃燒脂肪的時間點。

高效能有氧運動:輕快走路法

然而,做有氧運動時,左右燃脂狀況的不是時間,而是「負荷量」。負荷量大(令人氣喘吁吁)的有氧運動主要是消耗醣類,負荷量小(稍微加快呼吸速度、還能與旁人說話)的有氧運動則是消耗脂肪。也就是說,我們不用強迫自己做激烈運動、喘得上氣不接下氣,也能夠輕鬆「消脂」。只要做十分鐘的有氧運動就可達到燃脂的效果。

此外,有氧運動不講究「連續」,即使運動五分鐘後,休息一下,再運動五分鐘,仍可達到運動十分鐘的效果。還記得前面介紹的「輕快走路法」嗎?建議大家每天可以「輕快地」走去搭車,再從車站「輕快地」走到公司。每天這樣來回走一趟,就是極好的燃脂有氧運動!

比跑步消耗更多卡路里的走路法

保持時速七公里:看到標題,你是不是也感到很不可思議呢?只要稍微改變走路方式,就能達到比跑步更有效的甩油效果。「走」和「跑」的時速界線是八公里。以跑步機為例,若從時速五公里開始走,慢慢提升時速,一開始還沒什麼問題,但當時速超越七公里後,你會發現這已是走路的極限,用跑的還比較輕鬆。

每當有慢跑初學者向我請教跑步的時速問題,我的回答都是「時速7~8公里」。雖說每個人的狀況不同,但基本上這是對人體最沒負擔、最樂得輕鬆的跑步速度。而「時速七公里」是一般人步行速度的極限,但奇妙的是,這個速度若用跑的反而會降低卡路里消費量。也就是說,在「時速七公里」的前提條件下,「走路」比「跑步」更能消耗熱量。若你不喜歡跑步,要不要試著挑戰人體走路的極限──「輕快走路法」呢?挺直背脊大步走,保持有些微喘的速度。這麼一來,就算不用跑起來,也能達到和慢跑等有氧運動差不多的效果,甚至比跑步消耗更多熱量!

跑步會增加膝關節、股關節的負擔,肌力較弱的人貿然跑步容易引發關節疼痛,建議從「輕快走路法」入門為佳。你每天花多少時間走路通勤呢?有人是5~10分鐘,有人則要走30分鐘以上。建議你可把這段路程當作一種日常訓練,改用「輕快走路法」,輕鬆提升1.5倍的卡路里消耗量。

初學者,可先從輕快走路法開始

打造瘦子體質:三大肌肉訓練

我認為「瘦子體質」必須具備以下三大條件:
①肌肉量多。
②有定期運動的習慣。
③控制卡路里攝取量。
請各位務必將這三點銘記在心。
請容我再強調一次,想要有效消耗脂肪方法無他:鍛鍊大肌群,提升基礎代謝率;並搭配慢跑、快走、舞蹈等有氧運動,大量燃燒脂肪。

鍛鍊肌肉有一定的順序,「由下(半身)往上(半身)」最能提升效果。為什麼要先鍛鍊下半身呢?因為人體的大型肌肉都聚集在下半身,應以鍛鍊下半身肌肉負荷量為優先。

相反地,如果「由上往下」會發生什麼事呢?若一開始就把精力花在上半身,輪到下半身時就沒力氣負荷高度壓力了。這裡要為大家介紹三組肌肉訓練動作,其中包括兩組下半身運動、一組上半身運動。年過四十想要成為瘦子體質,這樣做準沒錯!

①前跨步……此為相當基本的肌肉訓練動作,進行時身體站直,單腳前跨。可強化大腿整體肌肉,有緊實臀部線條、提臀的效果。

前跨步

②抬臀運動……強化大腿內側的腿後腱,達到提臀效果。 

抬臀運動

③屈膝伏地挺身……鍛鍊胸部的胸大肌、包覆肩膀的三角肌、上臂後側的肱三頭肌。

伏地挺身

書籍資訊
◎本文摘自平安文化出版,日本知名體能訓練師中野‧詹姆士‧修一著作:《跟下半身,決定你的下半生》一書。每天10分鐘微健身,練好下半身,馬上變瘦、變美、變年輕!​

書籍資訊 請點此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