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訓練動作
  • 啞鈴
  • 核心訓練
  • 健身
  • 瑜伽
  • 運動器材
  • 下半身肌群
  • 上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跑步訓練
  • 跑步
  • 跑5K
  • 跑10K
  • 核心肌群
  • 伸展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多吃香蕉也能幫助減重?美國營養師說這樣搭配組合最棒
1
吃香蕉可以減肥
多吃香蕉也能幫助減重?美國營養師說這樣搭配組合最棒
2
為什麼BMI對你的身體是否肥胖是錯誤的判定?研究報告指出這幾點
3
4個理由告訴你 為什麼跑步是瘦身最佳選擇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多吃香蕉也能幫助減重?美國營養師說這樣搭配組合最棒

2020-06-08
話題 瘦身 飲食方式 減脂 新知

對於許多有在從事運動訓練的人來說,香蕉是最常攝取的水果品項。這是由於香蕉可以幫助運動員在訓練與比賽期間提高運動的表現,在一份2012年的研究報告中指出,運動期間每15分鐘吃進半根香蕉,可以提高運動效能的表現。但是,像香蕉這樣充滿甜味的水果可以幫助減肥嗎?畢竟,香蕉內確實充滿大量的糖與碳水化合物。

吃香蕉可以減肥
多吃香蕉也能幫助減重?美國營養師說搭配花生醬最棒

美國紐約市的營養師塔姆辛•喬丹(Tamsin Jordan)說,香蕉除了可以提供運動員在運動表現提升外,同樣可以幫助減肥,一根大香蕉可以滿足我們人體每日所需鉀的10%,而這僅僅只是他眾多微量元素的其中之一,然而,是否能幫助減肥這件事必須要先了解香蕉所含有的成份!

香蕉的成份是關鍵
美國營養師Tamsin Jordan說,香蕉除了可以提供運動員在運動表現提升外同樣可以幫助減肥。

香蕉的成份與好處

根據一份美國農業部(USDA)的數據顯示,一小塊成熟約115g的香蕉大約含有112大卡的熱量,主要是由0.85g蛋白質、26.4g碳水化合物,2g纖維和0.3g脂肪所組成;並含有豐富的纖維素和礦物質,例如鉀,磷,鎂,維生素C和葉酸。香蕉內含有豐富的鉀這件事是許多人都知道的事情,Tamsin Jordan表示,這個看似不重要的礦物元素卻可以與納共同作用可控制體內的水分平衡,增加鉀的攝入量可能有助於降低血壓水平。

另外,香蕉還富含維生素C有助於人體的免疫系統,除了幫助提高免疫力之外,維生素C還可以中和自由基,從而減少細胞損傷有助於延緩衰老,鎂對於神經傳遞、心臟收縮以及葡萄糖和胰島素代謝很重要。 然而,多攝取維生素C對於皮膚也有好處,因為它可以保護皮膚細胞免受氧化應激,支持膠原蛋白的產生,並改善皮膚的水合作用。Tamsin Jordan表示,如果你可以接受綠色的香蕉,還可以讓腸胃道獲得更多的好處,因為綠色香蕉的抗澱粉含量使其成為健康腸道細菌的理想燃料來源,進而有助於消化和控制體重。

香蕉的成份
綠色香蕉的抗澱粉含量使其成為健康腸道細菌的理想燃料來源,進而有助於消化和控制體重。

吃香蕉減重

一般來說大家都將香蕉定義為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因此不太適合想要減肥的人食用。針對這點Tamsin Jordan做了以下的解釋,如果你想要進行減肥這件事,而不是專注於無碳水化合物,而是獲得「慢」碳水化合物;雖然,吃香蕉不會直接導致你的體重減輕,但香蕉的纖維含量可以使葡萄糖緩慢釋放到血液中,進而幫助你長時間保持飽腹狀態有助於控制食慾,同時,有因為水果含有糖份可以滿足身體對於糖份的渴望,另外,因為香蕉含有易於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因此,在訓練前中後都可以食用香蕉幫助體能恢復與增加。

香蕉搭配蛋白質
將香蕉搭配上蛋白質與健康油脂可延緩香蕉中糖份的消化速度同時增加飽足感。

如果,將香蕉與蛋白質或健康的油脂來做搭配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例如將花生醬搭配上香蕉的組合餐點,就可以透過含有蛋白質與脂肪的花生醬,延緩香蕉中糖份的消化速度同時增加飽足感,因此,該如何組合這些食物營養,遠比該吃什麼或不該吃什麼要來的重要許多。

資料參考/USDA、healthista、womenshealthmag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為什麼BMI對你的身體是否肥胖是錯誤的判定?研究報告指出這幾點

2019-04-12
瘦身攻略觀念減脂瘦身知識庫新知

有在看NBA的人一定對於綽號小皇帝的LeBron James不陌生吧!然而,身高203公分體重113公斤的他是洛杉磯湖人的小前鋒,那你認為他的體型是屬於哪種的呢?精壯?結實?這些看起來都很合理的答案,經過BMI的分類可能會讓你跌破眼鏡。

綽號小皇帝的LeBron James被BMI判定為超重!你相信嗎? ©The Big Lead

按照任何正常標準,LeBron James都是這個地球上最適合打籃球的人之一,但是根據我們常見的體脂測量系統,他完全「超重了」!如果你像大多數人一樣有聽說過body mass index(體重指數),或者更為非正式的知道他的縮寫BMI,這是一個流行已久判定是否肥胖的公式,它不僅可以判斷一個人是超重還是肥胖,還可以判斷未來健康問題的風險程度。

體重指數將一個人分為四種不同的類別,從體重不足到肥胖。

* 18.4或更低:體重不足。

* 18.5至24.9:正常體重。

* 25至29.9:超重。

* 30或更高:肥胖。

超重的問題

根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數據,通過這項措施超重或肥胖可能會讓你面臨患心臟病,II型糖尿病甚至某些癌症的風險。但BMI對某些人而言並不適用,加利福尼亞營養學家同時也是教練的Alan Aragon解釋說,body mass index(體重指數)其中有一個明顯的缺陷,就是它無法分辨出脂肪和肌肉,在文章一開頭所提到的NBA球星LeBron James就是一個明顯的案例。

body mass index(體重指數)其中有一個明顯的缺陷,就是它無法分辨出脂肪和肌肉。

而Pennington生物醫學研究中心健康教授Timothy Church表示,問題的部分原因在於BMI從未被設計為判斷任何個人體重的工具,無論是在醫生這端還是一般人的身體指數辦定上,事實上,這個公式最初的用意是在衡量整個人口的集體權重,但由於其簡單的數學公式和獨特的分眾類別,例如:你的BMI算出25的數字,就可以很快的將你分類為超重這區塊。

BMI的誕生

在20世紀早期,醫學研究開始指向體重超重和早死之間的關聯性,因此,醫生和保險公司開始尋找一種簡單的方法來確定一個人的體脂百分比,尤其,對於保險公司方面特別關注於這項計劃的誕生,並將預算的一部分用於發現肥胖計算與判定上,以便能估算投保人的健康風險。

然而,直到1972年生理學研究人員Ancel Keys發表了一項名為「相對體重和肥胖指數(Indices of Relative Weight and Obesity)」的研究,才發現出現代我們常用的BMI版本。Ancel Keys對男性人群進行了一系列研究,以測試是否有任何預先存在的數學方程,可以測量一組人體脂肪的相對量。他很幸運的尋找到由比利時統計學家Adolphe Quetelet,在19世紀中期開發的Quetelet指數,就是我們現在常用的BMI計算方式(重量除以高度平方),經過證明這個程式是成功的。

對於Ancel Keys來說,他從未打算讓醫生或保險公司,使用這樣的公式來做為人體指數的辦別,但是由於BMI太過於完美了。因為,它只是一個數學方程式,比更直接和更準確的測量方法更快,更容易和更便宜,比如水下稱重測試它根據排水量計算出你的身體重量,以及皮膚折疊測量,它可以計算出你皮膚下的脂肪含量。所以,BMI受到許多人壽保險公司的大力推動與採用,它們可以經由這些指數向客戶收取更多的風險費用。

另外,這個公式在1985年得到了官方認證,當時,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將其列為肥胖指數,從那時起,BMI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現在它已成為確定健康狀況的標準配方,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健康與營養學教授Frank Hu博士說,即使在普通人中也是如此。

另一個問題是性別,在最初Ancel Keys研究都是根據對男性人群的研究而創建的,並沒有針對女性來做研究計算身體指數這件事,然而,無論是醫生或保險公司對於兩性都使用相同的方程式。美國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簡稱NIH)通過為一個人的BMI建立不同的門檻,來區分男性及女性的標準,以解釋男性和女性在等式中的差異。但這個門檻在1998年就突然的消失,NIH發言人也拒絕回答及發表這件事的評論。

男性與女性是不能用同一套標準來做為衡量。

最新的研究

根據最近發表在國際肥胖雜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的一項研究,也指出體重指數(BMI)可能不一定是健康體重最準確的標誌物。該研究由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人員和心理學家珍妮特·富山(Janet Tomiyama)領導,指出這些數字並不直接與身體健康相關。Quartz報告說,研究人員使用國家健康和營養檢查調查的數據,來分析參與者的BMI與健康的關鍵跡象之間的關係,例如血壓和膽固醇;葡萄糖和甘油三酯濃度,他們發現有47.4%被判定超重的人實際上是健康的,而29%的人稱為「肥胖」;另外,超過30%被歸類為「健康」體重範圍內的人被發現,身體代謝不健康。珍妮特說,如果只單純運用BMI數值來判定,那有些身體其實是健康的人,會因此被歸類為不健康,而受到歧視與醫療費用的增加,而BMI數值歸類為正常的人,有可能就忽略掉身體不健康的風限性,該關注的是實際的健康指標。

針對這點許多的科學家開始尋找BMI的替代方案,最常見的是腰圍測試,用來測量腹部的肥胖指數,有專家指出這項測試也不完美,因為,它測量人患心臟病和糖尿病等疾病的風險,因為它專門測量脂肪而不是考慮到人體肌肉的重量。

是否過於肥胖可以在日常觀察自己的褲子腰圍,並經過儀器與醫生的判斷。

結論

當你要判定自己是否肥胖需要減肥,只要照照鏡子看看平常穿褲子的腰圍大小,並經過一些檢測移器的判定,並與醫生溝通了解之後,再來進行所謂的減重或減脂增肌,不要依賴BMI所算出的數值來做為辦定自己的健康狀態。

資料來源/draxe、womenshealthmag、barbend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4個理由告訴你 為什麼跑步是瘦身最佳選擇

2018-05-17
觀念瘦身跑步知識庫

任何運動對瘦身都是很好的鍛鍊,雖然在熱量消耗上,跑步並不是最能消耗卡路里的運動(常見運動中第一名為游泳),但當談到減重,仍然最多人第一個想到跑步。你知道為什麼嗎?下文告訴你跑步成為減重最佳運動的4個理由,看完它,平常不運動又嚷著減重的你就該動起來了!

4個理由告訴你 為什麼跑步是瘦身最佳選擇

 好處  1 跑步增進後燃效應
強度較高的跑步運動比其他低強度運動更能增進「後燃效應(afterburn effect)」,也就是在身體停止運動後還繼續消耗氧氣,因此也能持續消耗熱量來燃脂。
 
若比較相同距離的跑步和走路,研究發現,跑步促進減重的效果比走路好,推測原因是跑步後、休息時,靜態能量消耗值(Resting Energy Expenditure,指一般人所需的最小熱能需求量)仍維持較高。一項針對跑者和步行者的長期比對研究指出,透過跑步消耗的卡路里遠比步行多出90%。
 好處  2 時間效率高
跟步行相比,即便許多研究顯示,相同速度或距離下,步行的能量消耗不一定低於跑步(其變因包括步伐大小、步伐頻率等因素),但整體來看,跑步仍然是能在較快時間下消耗卡路里的方式。

相反地,雖然有許多超高強度的短時間訓練,例如「科學運動7分鐘(Scientific 7-minute Workout)」,在相同時間下能比跑步燃燒更多熱量,但這些訓練的時間太短,總消耗熱量不會比跑步來的好。

跑步相對步行來講,能在較快時間下消耗卡路里,又比超高強度的短時間訓練更能持久燃燒熱量

 好處  3 方便性高
非常實際地,「便宜」對於許多跑步初學者來說,是選擇以跑步減重的最大好處。除了一雙適合你的跑鞋,跑步不需準備任何配備或設備、不用花太多錢,在任何戶外場域都能開跑,下雨天還能躲進健身房或在家跑跑步機,甚至在海外旅遊都能跑。雖然進階跑者會買很多貴桑桑的配備,例如GPS運動錶、壓縮褲、運動太陽眼鏡等,怎麼買彷彿跑袋裡總缺一樣配備,但記住,如果你只是想用跑步來減重,別想這麼多!跑就對了。
  好處  4 跑者的愉悅感
運動減重的首要鐵律是:如果你不喜歡它,你就不會堅持下去。幸運的是,不少研究顯示許多經驗老道的跑者能享受「跑者的愉悅感(Runner's High)」。科學家發現,當進行中等強度運動到近乎筋疲力竭時,大腦會適時分泌大量腦內啡,它是一種類似嗎啡的興奮劑,讓人情緒高亢、充滿活力,原本快虛脫的感覺一掃而空,頓時即便跑多累都有愉悅感,更讓你仍想投入下一次的跑步。

跑者的愉悅感可讓人忘卻跑步時的痛苦,增加下一次仍想跑步的動力

跑步減重有這麼多好處,想必你已經開始準備動身了。然而,想聰明又健康地瘦下來,如果盲目地以為只要跑幾步就能有苗條身材,那可能要有看不到預期效果的心理準備。固定時間的運動瘦身同時,在生活中也該遵守以下三項定律:
 定律  1 每天有氧運動30分鐘以上
每天做有氧運動30分鐘以上,除了慢跑,也可以是快走、跳舞、游泳、爬山等,但一定要連續運動,活動量要達到全身發熱、微微喘氣的程度。
  定律  2 午、晚餐半小時內不坐或躺
午、晚餐後的半小時內,可從事一些溫和的活動或家務勞動,如散步、來回走動、打掃、洗衣等。如果跑完步吃完飯就馬上躺著當沙發馬鈴薯,那只是前功盡棄;看電視應站著看,邊看邊做轉腰、抬腿、踏步、擴胸等動作。
  定律  3 生活中增加步行
現代人多數坐著工作,體力活動量小,因此除了固定運動,在生活中也應增加一些體力活動,例如通勤族在目的地的前一站下車,開車上班族把車停遠一些,步行一段路到公司,走路時步伐盡量快,約每公里10分鐘速度;上樓時則以走樓梯取代搭電梯。如此一來,不僅能增加肌肉緊實度、降低脂肪比例、改善身體線條,也能藉運動轉換心情、放鬆身心。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運動生理學網站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 訓練動作
  • 啞鈴
  • 核心訓練
  • 健身
  • 瑜伽
  • 運動器材
  • 下半身肌群
  • 上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跑步訓練
  • 跑步
  • 跑5K
  • 跑10K
  • 核心肌群
  • 伸展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