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訓練動作
  • 健身
  • 啞鈴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瑜伽
  • 運動器材
  • 重量訓練
  • 核心肌群
  • 跑步
  • 初階訓練
  • 跑10K
  • 動學堂
  • 跑步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虎背熊腰或是肚腩凸出?不運動的人容易罹患下交叉症候群
1
下交叉綜合症
虎背熊腰或是肚腩凸出?不運動的人容易罹患下交叉症候群
2
美國CDC最新指南:脫戴、更換口罩正確使用流程全解析
美國CDC最新指南:脫戴、更換口罩正確使用流程全解析
3
延遲性肌肉痠痛 Delayed onset of muscle soreness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虎背熊腰或是肚腩凸出?不運動的人容易罹患下交叉症候群

2020-06-17
知識庫 保健 觀念 生活

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機能會逐漸退化,然而對於不常運動的上班族來說,會發現自己身型逐漸起了變化,然而女性會覺得上半身愈來愈壯且有虎背熊腰的感覺,男性最常發現的就是啤酒肚,如果你仔細端看,會發現有以上問題的人,他們共通點都在於骨盆前傾,然而這可能是因為長期姿勢不正確或肌力不足所導致的下交叉症候群(Lower-Cross Syndrome)。

下交叉綜合症
虎背熊腰或是肚腩凸出?不運動的人容易罹患下交叉症候群 ©runtastic.com

什麼是下交叉綜合症

下交叉綜合症(Lower-Cross Syndrome)屬於偏離正常體態,我們可以發現這些人有明顯的骨盆前傾和腰椎過度前彎,外觀上讓人誤認為屁股很翹腰很挺,但其實是因為臀大肌與腹肌群失去原有的張力,而豎脊肌、髂腰肌代償使腰椎過度後彎硬挺起來的結果,尤其在孕婦、中廣型肥胖、常穿高跟鞋女性與長時間久坐不運動的人身上特別明顯。如果經常處於骨盆前傾,腰椎過度前彎的狀態,會增加關節(腰椎與膝關節)的壓力,進而影響髖關節伸展時的動態姿勢,同時因為重心的改變,可能還會引起膝關節超伸。

下交叉綜合症
©synergywellnessny.com

長期姿勢不正確、肌力不足會導致下交叉症候群

長期姿勢不正確或肌力不足,正是導致下交叉症候群的元凶之一。可以說,下交叉症候群的問題主要即出在腰部、腹部、臀部及腿部肌群等部位的肌肉系統產生肌力失衡。長期久坐、姿勢不正確,可能導致骨盆前傾、腰椎往前,當腰部及下半身關節長期受力不均勻,就會帶來腰部肌肉緊張、腰椎壓力過大,而造成骨盆前傾,進而產生腰痛、下背痛等病徵。此外,由於腰部與大腿的肌肉緊繃,這時候就會出現臀部翹的錯覺。

骨盆前傾導致關節受力不均會演變成腰椎疾病

根據專業醫生表示,看到很多病人到診間都說自己很容易腰痛、膝蓋痛或者是腳踝痛,可能在工作久站的當下沒有感覺,但是一到休息時間就痛到受不了,而這些人之中,有很大部分是因為長期姿勢不正確,導致骨盆前傾、腰椎往前,當腰部及下半身關節長期受力不均勻,就會帶來疼痛。骨盆過度往前造成的下交叉症候群,除了抬頭挺胸之外,像是穿高跟鞋、孕婦、有啤酒肚的人也很容易有這樣的問題;而臀部拉回平衡的力量,是來自第四跟五節腰椎的彎曲,當腰椎彎曲久了,脊椎間的縫隙變小壓迫到神經,自然會引起下背痛,久而久之就會演變成腰椎的其他疾病。

如要為了減緩下交叉症候群,可以依序採取一些動作來進行改善,像是放鬆髂腰肌與豎脊肌與強化腹肌肌群與臀肌,但這些動作最好有專業醫師或是教練在旁指導。

資料來源/RUNTASTIC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美國CDC最新指南:脫戴、更換口罩正確使用流程全解析

2021-05-17
觀念話題COVID-19免疫力生活保健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肆虐,大家出門都知道要全程戴口罩,但如果「使用口罩的流程」不正確,其實都可能潛藏著感染風險!你知道如何才能最佳化口罩的防疫效果嗎?以下是根據美國《科學人雜誌 SCIENTIFIC AMERICAN》記載美國 CDC(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於2020年11月更新有關口罩的指南,教大家如何在疫情大流行期間使用口罩,防止感染。

美國CDC最新指南:脫戴、更換口罩正確使用流程全解析
美國CDC最新指南:脫戴、更換口罩正確使用流程全解析 ©Brown Bird Design

雖然目前為止,任何為了防止新冠病毒感染的口罩都無法做到完美防護,但相較之下,N95口罩是最有效的口罩類型,應留給每天需要跟感染者密切接觸的醫護前線使用;至於一般民眾則使用一次性醫用口罩。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專門研究個人防護的職業與公共衛生專家Kirsten Koehler指出,口罩雖然無法完美防護,但仍可以幫助限制病毒傳播,尤其是當人們與感染者(其中許多人可能是無症狀感染者)接觸時。以下是在口罩使用流程中,讓其防護效能最佳化的建議方法。

如何正確戴上口罩?

1. 拿取口罩之前先將手洗乾淨。
2. 將口罩布面與臉貼合確保無間隙,上方貼合鼻樑上、下方蓋過下巴,完全遮住口鼻。如果口罩有正確戴上,空氣將通過它而不是發散到周圍,所以當你呼吸時可能使口罩內部感覺有些潮濕。
3. 依口罩款式,將綁帶套住耳朵或綁在頭部後側。
4. 戴上口罩後,考慮口罩的表面內外可能受到汙染,因此盡可能不要碰或調整它,如果碰了就要洗手。

戴上口罩正確流程
戴上口罩正確流程 ©Brown Bird Design
口罩正確戴法
口罩正確戴法 ©Brown Bird Design.jpg

何時要更換口罩?

有關口罩能多長時間發揮其效用的資料並不多,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說法,你的呼吸足以使口罩變濕之後就應立即更換。上述的時間點通常在戴上口罩幾小時後發生,所以當你出門時間較長,盡可能攜帶預備口罩。

如何正確脫下口罩 ?

1. 不要觸摸口罩外層。
2. 只透過觸摸綁繩或耳圈鬆緊帶摘下口罩。
3. 將脫下的口罩放進密閉容器或袋子中。如果不再使用它,請丟入有蓋的垃圾桶;如果是可重複使用的口罩,建議放入可把開口摺疊密封的紙袋。
4. 最後別忘了,脫下口罩後要將手洗淨。

脫下口罩正確流程
脫下口罩正確流程 ©Brown Bird Design

如何清潔可重複使用的口罩 ?

取下口罩後立即放進紙袋有兩個目的:讓口罩與外界隔離,紙張則可促進潮濕的口罩變乾。再次戴上可重複使用的口罩之前,將它放置在溫暖的地方(仍放在紙袋中)兩三天,建議在陽光充足的窗台、或是有如天然烤箱的汽車裡,因為病毒在越高溫度下會越快失去感染力。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在織物上 2 天後將失去感染力;一週後,儘管口罩外部仍可以驗出病毒,但口罩內部已達無法檢測的水平。

另外,如果布面口罩要用水清洗,且你擁有個人的洗衣設施,可選擇放入洗衣袋與一般衣物混和洗,也可以浸泡在漂白劑約 5 分鐘後手洗乾淨。

戴上口罩後如何防止眼鏡起霧 ?

戴上口罩後眼鏡起霧是很常見的事,這也是對眼鏡族來說尷尬的窘境。其實,這代表口罩並沒有完全貼合你的臉,如果口罩緊貼鼻子,空氣就不會從口罩的頂部漏出。運用以下小工具就能幫你改善口罩貼合度:
1. 衛生紙:眼鏡和口罩之間塞一塊面紙,既可將口罩擋得更緊,又可防止呼出的蒸氣上升。

改善口罩貼合度的方法
改善口罩貼合度的方法1:衛生紙 ©Brown Bird Design

2. 透氣膠帶:在口罩頂部貼透氣膠帶,可將其更牢固地固定在臉上。

改善口罩貼合度的方法2:透氣膠帶
改善口罩貼合度的方法2:透氣膠帶 ©Brown Bird Design

3. 肥皂:鏡片內部塗上少量肥皂可防止霧氣形成。一項研究建議,可將肥皂水浸濕鏡片表面然後使其風乾。

改善口罩貼合度的方法3:肥皂
改善口罩貼合度的方法3:肥皂 ©Brown Bird Design

資料來源/SCIENTIFIC AMERICAN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延遲性肌肉痠痛 Delayed onset of muscle soreness

2017-01-18
肌肉痠痛運動生理保健知識庫

延遲性肌肉痠痛,簡稱DOMS,是一種運動之後24-48小時出現的肌肉痠痛或不舒適。通常會持續兩至三日。舊式理論普遍認為該痛症為乳酸積聚所引起,近期醫學研究證實真正起因為肌肉伸展時,因為不習慣運動量,肌肉纖維有微細損傷。另有一種說法是痛症並不是因為肌肉細胞受損,而是肌內強化過程之中細胞膨脹,壓住神經、血管,引致延遲性肌肉痠痛。

延遲性肌肉痠痛 ©Youtube_CoreProductsIntl

發生原因

  1. 離心收縮:在保持張力的情況下拉長肌肉,例如緩慢地放下重物、下樓梯等動作。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去爬山的隔天那麼容易鐵腿。
  2. 不習慣的運動:一個馬拉松選手跑百米可能會讓他隔天痠痛到爬不起床,同樣的一個百米健將跑馬拉松也可能會讓他隔天蹲馬桶時哀號連連。
  3. 如果突然把運動強度增強,身體在尚未適應之前也特別容易痠痛。

如何治療

當延遲性肌肉酸痛出現時,任何可以增加肌肉血液循環的方法都有助舒緩,例如低強度活動、運動按摩、熱水沐浴,另外充足的運動後營養補給也十分重要。值得一提的是,延遲性肌肉酸痛與乳酸(lactic acid)其實沒有關係,因為乳酸在運動後三十分鐘至一小時後已經回降,而且乳酸作為運動生理過程的一個副產物,其實是為了減慢細飽變酸性。

但如果肌肉酸痛在運動後72小時甚至96小時也沒有明顯減弱,甚至出現肌肉腫脹,那必須馬上求醫了。

參考資料

1.《跑步障礙BOOK》,楓葉社出版 (2015)
2. 《Dr.史考特一分鐘健瘦身教室》,三采出版 (2016)

3.  smartsuppl.com

分享文章
  • 訓練動作
  • 健身
  • 啞鈴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瑜伽
  • 運動器材
  • 重量訓練
  • 核心肌群
  • 跑步
  • 初階訓練
  • 跑10K
  • 動學堂
  • 跑步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