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嬰兒還是大人,其實「爬行」這項運動對全身非常有益處。小腦是主管人體運動平衡的主要器官,爬行可以刺激小腦平衡反應聯繫,促進神經纖維相互纏繞形成網絡,有利於腦神經系統結構的完善。此外,對於強化核心肌群與促進全身血液循環也大有幫助。
根據運動矯正專家丹尼(Dani Almeyda)曾表示,爬行健身是最新的趨勢,為健身者提供他們所需要的一切,包括核心力量、全身力量、耐力、專注、和改善姿勢。此外,爬行這項運動對膝蓋關節的衝擊力較低,非常適合拿來做訓練。此外,爬行提供了另一個心理挑戰:協調。當走路或跑步時,相對的腳和手同時向前擺動,此時我們的身體會形成一個X形,這個甚至是在你跑步過程中,自然兒然的發生,但當移動到地面上的時候,我們大多數人卻必須重新學習這種運動模式。
爬行在國外非常的流行,常常看見一些人在草皮上四肢伏地,做出前爬後爬的動作,這是因為,爬行時人的頭部和心臟的位置降低,全身的血液迴流順暢,有利於身體各個器官血液供應,對心血管疾病有治療的效果。根據巴西的醫學專家做過一個實驗,把一些患者集中在一起讓他們每天進行爬行約20~30分鐘。這些人經過一段時間,健康狀況有了明顯的好轉,所患疾病也有不同程度的減輕。
從人體的行動發育規律都是在神經系統的管理下由簡單到複雜,由不協調到協調,而嬰兒最早實施運動規律的動作也就是爬行。嬰兒早爬行、多爬行,可有利於大腦發育,可幫助大腦加強對手、足、眼的神經運動的調控,開發他們的智力潛能。根據國外資料顯示,會爬以及早爬、多爬的嬰兒動作舉止比較靈敏,協調能力也較好,腦部較發達且求知慾強。此外,他們的認知力強、看圖識字以及語音構成與發聲能力,以及日後行走、跑步的平穩程度均好於那些不爬或少爬的嬰兒還來得好。
資料來源/STACK
責任編輯/妞妞
為什麼肌肉一定要放鬆呢?當我們日常在運動時,像是舉重、跑步、騎車等,往往會在運動完後有酸痛以及肌肉有許多緊繃感,這都會導致我們睡眠品質變差並導致免疫力下降,可能也會突然生病等狀況,如果肌肉常常處在緊繃感,也會使身體的動作不流暢,這就是為什麼肌肉一定要放鬆的關係。
在一項對身體前手臂的進行實驗顯示,如果一直持續同樣的姿勢,大約1~2小時後,肌肉的僵硬程度會增加約一倍,但是,只要多做幾次伸展,就會迅速恢復到原本的狀態,但是,只要能抽空起來多做幾次伸展,光是這樣簡單的動作,就可以有效的解除肌肉的緊張感,在運動訓練時適度的肌肉放鬆都能夠增加關節的可動範圍,而有效的降低受傷風險。
但是,並不是說無論何時讓肌肉放鬆都有益,在運動時,如果能妥善利用身體的反射以及腿部全面的緊張所形成的硬度,有時也能因此而提升運動表現。
一般來說肌肉放鬆的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消極性恢復和積極性恢復。
消極性恢復是指一般的靜止休息、睡眠等,在進入睡眠時,人體的中樞神經系統, 尤其是大腦皮質的抑制過程佔非常多的優勢,能量物質在合成過程中也提供了一些優勢,當體內的一些代謝產物被被利用或是被排除,身體的疲勞就會得到消除, 肌肉的恢復和增長在睡眠中就會慢慢的開始,因此,在每次訓練後都必須要有足夠的睡眠時間,才會恢復,尤其是處於發育期的青少年更應該要注重睡眠。
積極性恢復是指用轉換活動內容的方法來進行恢復,像是如運動後的伸展、物理和機械的放鬆與按摩、適當補充維生素、心理放鬆等,都是屬於外在補給,並幫助肌肉恢復與放鬆。
一般在運動過後,可以進行自我按摩,因為這樣可以使肌肉中的乳酸儘快排出或是轉化,促使肌肉放鬆並消除疲勞,進行按摩時,一般都在運動結束後20~30分鐘內或是晚上睡覺前來進行,在按摩時,必須從輕輕按壓開始,逐漸到推摩、擦摩、揉捏等,按摩要從遠心端向近心端來進行,意思是例如從腳掌到小腿到大腿到腰、背,從手、到前小手臂再到上臂再到胸部,也可以使用電動按摩等來放鬆,但有些人也會透過瑜伽來放鬆自己運動後的肌肉的緊張感。
但是,也有另一種說法是,如果伸展過度將會導致肌肉習慣於被拉長的狀態,反而會使運動表現能力變差,原因是,伸展過度會造成收縮和伸展都變得相當遲鈍、鬆散的肌肉,雖然這種說法並沒有明確的研究數據,但是如果肌肉太過鬆弛,也可能會造成負面的影響。
但除了外在的放鬆外,情緒控管也有助於肌肉放鬆,長期處在壓力以及緊張的情緒裡,也會造成肌肉的緊張感,所以,我們也可以透過深呼吸以及瑜伽冥想來放鬆身心,並消除這些肌肉的緊張感。
核心肌群是身體軀幹肌肉群的總稱,是相當重要的肌肉,核心肌群主要負責維持上半身的許多動作,以及身體的平衡與直立,所以藉由訓練核心肌群可以減緩許多的肌肉痠痛,以及矯正身體不良的姿勢等等。
在核心肌群的基礎動作能力訓練上,利用簡單又常見的平板式運動,在家裡或是戶外的空間就可以進行訓練,是一個簡單又方便的健身運動。
正面平板式
鍛鍊肌肉群:全身
動作難度:★★
STEP 1 準備動作
雙手手心貼地或手指交扣,讓整個前臂完全接觸地面,手臂與身體成90度,頭、背部與臀部成一直線,保持臀部的高度不要掉下去。
STEP 2 正式動作
不要仰頭,視線保持注視地上,如果在做棒式動作抬頭容易造成頸部受傷。
側面開腿平板式
鍛鍊肌肉群:全身
動作難度:★★
STEP 1 準備動作
身體側身,以單手支撐身體,另一隻手叉腰,雙腳一前一後,動作開始時,用腹部的力量把整個身體向上帶起,讓身體與地面呈現一個直角三角形的形狀。
STEP 2 正式動作
頭、身體、與臀部保持脊椎呈現一直線,維持臀部的高度不要掉下去,眼睛依然直視前方,以免造成頸部壓力而受傷。 持續15~30秒為一組,做2~3組,
伏地挺身
鍛鍊肌肉群:胸部與手臂肌群
動作難度:★
STEP 1 準備動作
雙手距離比肩膀略寬,手掌朝向前方或是稍微內縮,雙腳併攏,身體挺直保持頭、肩膀與臀部同高。
STEP 2 正式動作
保持頭、肩膀與臀部在同一個水平線上一起貼近地板,手肘彎曲至與地板呈現90度時,停頓一秒。
挺背
鍛鍊肌肉群:背脊肌
動作難度:★
STEP 1 準備動作
雙手像前伸直,視線保持向下,雙腿併攏,身體挺直保持頭、肩膀與臀部同高。
STEP 2 正式動作
保持頭、肩膀與臀部在同一個水平線上,以背部肌肉帶動上半身向上提起,頭不要仰起,至身體無法在舉起時停頓一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