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在擔心老化,卻不知道該怎麼預防,然而老化的定義不只在於外表,體內的器官運作更為重要。身為一位專業的運動營養師且擁有國際壺鈴健身協會第一級壺鈴教練證照的翁欣欣,從小就有肥胖基因,因此在減重的過程中發現營養的重要性,並且也了解到肥胖也是增加老化速度的元兇之一,於是開始專研許多運動營養的相關研究來研讀。然而在成功取得證照後,她發現大眾對健康意識越來越有觀念,為了要讓大眾也能獲得健康,於是創辦了 Simple Protein 這間公司。
一談到品嚐美食,翁欣欣眼神為之一亮,原來本身是出生於餐飲的世家的她,家裡開設了日本料理餐廳,所以從小就喜歡美食,因此在大學聯考填寫志願時就只考慮食品相關科系。但是,從小本身的肥胖基因非常強大,曾嘗試過多少的減肥方法就是瘦不下來,加上懷孕後體重更是高居不下,因此利用少吃與節食的方式,結果導致新陳代謝率越來越低且越減越肥。在一連串的失敗後,她決定開始專研許多有關運動營養的相關的資料研讀,並且實際運用在自己的減肥過程。結果深入了解後發現,蛋白質與肌肉的相關性對身體來說非常重要,不管是減重、抗老化、提升新陳代謝都是必須的!因此在專研好你幾年後,翁欣欣順利取得台灣運動營養學會(CTSSN)的運動營養專業認證,此外,為了更專研運動營養,還考上了IKFF (The International Kettlebell and Fitness Federation)國際壺鈴健身協會的第一級壺鈴教練證照。
在專研運動營養學時,翁欣欣發現攝取蛋白質與肌力訓練是增肌的必備條件,因此除了學術研究外,自己每星期還會花上3小時進行肌力訓練,以及進行有氧拳擊、飛輪課程、熱瑜伽。當然。幾乎每天都會到健身房報到的她,在運動完一定要補充蛋白質,尤其是在肌力訓練後。因為訓練造成肌肉受損,補充蛋白質可以幫助肌肉修復以及助肌肉增長,而在所有的蛋白質補充品中,就屬乳清蛋白的吸收率最快。她發現,越來越多的醫學報告指出,造成老化的主要原因就是肌肉流失,所以肌少症也越來越被重視,然而隨著年齡增長流失的速度越來越快,預防肌肉流失的不二法門就是運動加上補充蛋白質,不論男女老少,一定要開始趁早增加自身的肌肉量,也就是要做肌力訓練加上補充足夠的蛋白質,才能讓自己遠離疾病與老化。
由於健康意識抬頭,在取得運動營養證照後,翁欣欣利用以前在學校所修的科系並且運用各種食品添加物來增加食物的色、香、味。她表示,以往一般的加工食品中往往都含有許多的化學食品添加物,但這些化學食品添加物其實某種程度都會造成身體的負擔,這幾年因為食安的問題越來越被重視,消費者健康意識抬頭漸漸的不想要有太多的化學食品添加物,而自己本身也是喜歡天然食物的人,但發現目前在市場上天然簡單的食品並不多,希望能利用自己的專長來研發提供消費者簡單天然的食品,所以才會想要成立一家有關高蛋白的公司,以簡單、天然、單純為公司研發產品的基本理念,希望能提供消費者天然且健康又好喝的產品,所以這就是當初成立欣波食品(Simple Food)的基本動機。
「運動就是希望要健康,所以在增肌減脂的同時,當然不希望攝取太多的添加物造成身體的負擔」翁欣欣說道。添加太多的人工化學添加物反而造成濃稠甜膩不好的口感,所以才會研發100%無添加又好喝的高蛋白,許多人以為少添加或無添加很簡單,其實在成本及研發的難度是更高的,天然無添加又要好喝,必須要嚴選最頂級的天然原料,絕對不用一般便宜的人工香料及色素,喝過的人就會知道她的用心。
從小就有肥胖基因的翁欣欣,一開始在減肥的時候,每天只在意的是體重的數字,所以採用少吃、節食的方式來降低體重。她表示,年輕時因為新陳代謝較好,所以感覺只要少吃體重就會立即下降,但長時間下來即使少吃或甚至不吃體重不但沒下降,反而稍微吃一點體重立即反彈回來,這也是一般常在說的溜溜球效應。在開始接觸運動營養後才發現,一定要增加肌肉量才能提升新陳代謝,但是減重不只是單一只做有氧運動,需要加入重量訓練才能更有效!當身體的肌肉量增加,體脂就會越低,因為肌肉是比脂肪來的重,所以在體重的數字或許不會下降到很低,但是在體型上會明顯感覺到變小且身材變得結實,所以,不要太在意體重的數字,真正要在意的應該是體脂以及肌肉量,只要增加肌肉量,長期下來就可以減脂,而且會讓你更有精神,還能延緩老化、看起來更年輕。
最後Simple Protein創辦人翁欣欣表示,運動與營養真的改變自己的一生,肌力訓練運動加上補充足夠的蛋白質讓自己從一個無力的大胖子變成結實又有力的人,同時也重新找回自信,雖然自己年齡已經年過半百,但仍然有十足的衝勁及活力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去挑戰自己的極限以及完成的夢想,所以,何不讓自己好好鍛鍊、吃得健康又營養,還能活得更快樂呢?
照片提供/翁欣欣
撰文/妞妞
隨著年齡增長,是否覺得體型越來越橫向發展?當年過30時,感受到代謝比之前還差,直到面臨中年發福,體態日漸變寬,每次洗完澡照鏡子,總讓你忍不住感嘆青春不再?根據營養學專家表示,不管是年輕族群中老年人,其實想解決中年發福,其實只要吃對食物且日常保健謹記幾個小技巧,就能搶救下滑的基礎代謝率避免發胖。
為什麼許多人在步入中年後容易發福呢?根據中山醫學大學營養學系王進崑教授表示,其實這與人體基礎代謝率在25以及30歲後,會隨著年齡逐步降低有關,是非常自然的現象。雖然每個人體質不一樣,但普遍來說,當年過40、50歲後,在基礎代謝率下降的狀況下,身體耗能會慢慢減少且在基礎代謝率下滑下,民眾更容易伴隨有手腳冰冷、疲倦、提不起勁的問題,連帶使運動及活動量跟著下降。在此情況下,一旦吃下肚的多餘熱量沒辦法被身體有效消耗、利用,便會以脂肪的形態儲存於體內,同時也就容易導致民眾陷入明明吃的不多,但身材卻仍橫向發展的窘境。
至於具體而言該怎麼做才對?首先應培養規律的體能活動,對於40至50歲的中年人來說,想要培養運動習慣,不一定要非常激烈。其實,只要養成每天專心健走30分鐘,到微微出汗地步的習慣,就是有效幫助活化細胞、促進新陳代謝速率維持或往上的好方法。除了加強體能活動量外,學會聰明吃,避免腸胃難消化、利用富含精緻糖、經油炸烹調,容易轉化成脂肪儲存的的垃圾食物,吃對營養素更是關鍵。現代人之所以容易變胖,主要與民眾生活步調忙碌,經常忽視早餐的重要性,省略不吃。
中午又因為忙於工作、午休時間短等因素,隨便吃、吃的少,而到了晚上,為彌補一整天的辛勞,反而狂吃大魚、大肉、油炸等精緻食物當大餐有關。在缺乏運動,三餐飲食比例又分配不均的情況下,自然容易越來越胖。避免上述情況發生,民眾到底該怎麼做才對呢?根據王進崑教授分享自己多年來早、午、晚餐的分量分配原則,提供給大家參考:
早餐:8分飽。早餐吃的飽、吃的好,能讓身體有足夠能量與營養素,應付一天活動所需。
午餐:6~7分飽。午餐7分飽,能避免下午因血糖飆升而昏昏欲睡的情況發生。
晚餐:4~5分飽。除了能讓腸胃有足夠時間休息,也能避免吃下肚的熱量,因晚上缺乏消耗而轉化成脂肪。
根據王進崑教授也提到,對於步入中年的朋友來說,提升身體肌肉量,更是幫助身體燃燒更多脂肪的關鍵。因此進行適度的肌力訓練,並正確補充蛋白質也很重要。一般而言,正常成年人每日蛋白質的建議攝取量為「每公斤體重×1公克蛋白質」,也就是說體重60公斤的人,每日蛋白質建議攝取為60公克。不過,由於人體腎臟每次吸收、利用蛋白質的分量相當有限(一餐蛋白質不宜超過25公克),故這60公克的蛋白質可不能一次集中於一餐吃完。 所以,如果想有效補充蛋白質來發揮增肌減脂的益處,以60公斤成人,每日蛋白質建議攝取量60公克來說,應以1:1:1的比例,分配為早午晚餐各20公克為佳。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責任編輯/妞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