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唯一「跨海+跳島+龍蝦」的渡假型跑旅「2020 菊島澎湖跨海馬拉松」,將於11月1日破風開跑,即日起開放報名。邁入第四屆的菊島澎湖跨海馬拉松每年都獲得海內外跑友高度肯定,今年首度加碼把澎湖產地直送新鮮大龍蝦端上補給站,更準備鹹豬肉、花枝丸、小卷等超豐盛在地美食,主辦單位誓言要讓跑者徜徉在澎湖海島美景同時,還能吃到捨不得完賽。今年沒法出國跑步旅遊,那就規劃一場「類出國」的離島跑旅吧!
2020 菊島澎湖跨海馬拉松今年共分為四組,包括5K 小雲雀組、21K 天人菊組、42K 綠蠵龜組及去年好評不斷的42K全馬接力組。賽事具備IAAF/AIMS 國際專業賽道認證,除了是全台唯一結合「跨海+跳島」的渡假型跑旅,更為外島首創「AB 點」不折返、不繞圈的馬拉松賽事,路線經過西嶼、澎湖跨海大橋、白沙、中屯及最大的澎湖本島等地,能讓跑者飽覽澎湖不重複的絢麗風光。
身為賽事執行單位負責人的林義傑表示:「2020 菊島澎湖跨海馬拉松賽道路線融合澎湖離島的特有元素,沿途經過全台最古老的漁翁島燈塔、壯闊的大菓葉玄武岩、全台唯一最完整的聚落保存區二崁聚落、著名跨海大橋及遊客必訪的中屯風力園區等諸多旅遊夯點。伴隨著的強勁東北季風,有別於其它路跑,增添了跑者的挑戰度!因此今年特別以『#破風而行 我的本事!』為賽事主題,號召眾多跑者一同挑戰極限,創造屬於自己的佳績!」
賽道沿途設有「創意補給站」,包含澎湖當地新鮮直送的大龍蝦、自造興枕頭餅、緝馬灣花枝丸、海鮮粥、牡蠣酥、海鮮粥及黑糖糕等豐富在地美食,為跑者補充身心靈的疲憊。全馬、半馬以及全馬接力組的前五名,主辦單位更加碼送上大龍蝦以資獎勵。會後則規劃追風音樂會、菊島市集等周邊特色活動。
物資方面,2020 菊島澎湖跨海馬拉松這次提供價值高達NT$4,000 的豐富活動贈品,同時為推動永續環保的理念,活動贈品包含由極地探險家林義傑自創運動服飾品牌SUPERACE 聯名設計、100%環保回收紗製成短袖排汗衫,可重複使用的環保折疊杯,及今年首次贈送的時尚衣保袋。
2020菊島澎湖跨海馬拉松於14日舉辦報名啟動記者會,邀請到交通部觀光局局長張錫聰、代言人運動名模王心恬、奧運風帆國手張浩及極地探險家林義傑齊聚一堂,以「#破風而行 我的本事!」為主軸,邀請跑者們不畏澎湖十級東北季風,挑戰全台獨一無二的國際專業級規格馬拉松,並將澎湖絕美景色、小鎮特色風情、在地美食與濃厚人情味推廣至全世界。
擁有「運動甜心」之稱的名模王心恬擔任活動代言人,今年將參加21K天人菊組,卻在記者會嗆聲台灣三屆奧運風帆國手兼去年全馬接力組冠軍-張浩,誓言要PK冠軍寶座!她表示:「我一直以來都很愛嘗試各式各樣的戶外運動,路跑讓我的生活帶來非常巨大的轉變,除了緊實體態之外,最珍貴的是藉由慢跑能找到與自己對話的方式,突破自我侷限與框架。此次是我首度參加『2020菊島澎湖跨海馬拉松』,除了能夠一窺澎湖著名的震撼美景,也期待傳聞中豐富到像辦桌一樣的創意補給站美食,一想到就口水直流。」
被譽為「逐風少年」的三屆奧運風帆國手張浩表示:「去年與朋友一起參加42K全馬接力海洋守護組奪得冠軍,記得跑在西嶼村莊中,沿途看著熱情滿滿的村民一路加油打氣,心裡真的非常感動!在海上奔跑追逐風的感覺很特別,是我這輩子從未有過的體驗,今年『2020菊島澎湖跨海馬拉松』也希望能再次突破自我,獲得好成績!」
資料來源/義傑事業
採訪攝影/Dama
跑步是個有益身心健康的運動,但像任何運動一樣,它也可能帶來全身各部位的傷害或疼痛,尤其跑步新手更可能發生。身體需要花時間來適應跑步的影響,如果能採取正確的預防措施,則可以減輕一些不必要的痛苦,讓你更能享受並愛上跑步!以下5種常見疼痛以及其預防措施與解決方法,無論是跑步老手或新手都該注意。
原因:跑步是一項重複性的活動,會使骨骼和關節承受壓力,跑步新手很容易在還沒準備好時,興致一來就多跑了好幾公里,導致過度使用造成傷害。
解決方法:緩慢增加里程數,可遵循10%原則,也就是如果這週的週跑量是50公里,下一週則不超過55公里,如果身體痠痛可稍微降低。另一方面,溫斯頓-撒冷州立大學物理治療系主任A. Lynn Millar指出肌力訓練有效幫助預防這類疼痛,像他自己長年有慢性膝蓋問題,直到在自己的療程中加入股四頭肌訓練,每週進行1-2次,包括深蹲、棒式、鳥狗式、硬舉等。
原因:運動中,肌肉會消耗大量氧氣,如果沒有足夠氧氣吸入肺部,將導致呼吸越來越困難,身體也會提早疲勞。
解決方法:可以從跑/走交替開始,跑1-2分鐘接著走1-2分鐘,再逐漸增加跑步時間。跑/走交替方法使你可以控制疲勞,幫助心臟血管系統適應跑步,並讓你能訓練更長的時間。此外,有節奏的呼吸法也降低氣喘吁吁的可能。
原因:跑步前和跑步中的飲食和補給,可說是「增一分則太肥,減一分則太瘦」,當食物仍在腸胃道消化時開始跑步,身體不僅要要運送大量血液到胃裡幫助消化,又要運送血液到腿部肌肉,造血不夠,將導致肌肉疲勞或是抽筋。如果你沒有空腹太久,別以為抽筋代表著需要更多補給!
預防方法:每消耗200-300大卡熱量,需要約一個小時消化時間。依此類推,如果吃了一個500卡的三明治,那在跑步之前要先花兩個小時消化它。建議運動前以低脂肪食物為主,若吃下高脂肪食物,所需消化時間更長,跑步出現側腹痛、抽筋的機率也越高。
延伸閱讀:側腹痛 Side Stitch
原因:大多運動後的肌肉痠痛,是肌肉纖維微小損傷造成的正常現象,可稱為延遲性肌肉痠痛(簡稱DOMS)。通常會在運動完8-24小時後開始產生,於24-72小時達到高峰,至多5-7天就能完全恢復。
預防方法:伸展和放鬆是緩解肌肉痠痛的不二法門。每次長時間跑步結束後,可立即進行拉伸運動,防止第二天的僵硬和痠痛;回到家則可使用滾筒、花生球、小球等按摩工具進行肌肉筋膜放鬆。
延伸閱讀:5組跑者瑜伽訓練,舒緩跑後肌肉
原因:你的肌肉很疲勞,燃料和水分的消耗可能使情況更加嚴重。
解決方法:運動後要重建、補充肌肉所需的營養,但可別找個藉口大吃大喝!恢復的營養需求取決於練習強度和持續時間。如果只是30分鐘輕鬆跑,你需要的只是水;對於更長的練習,可補充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比例約3-4:1的食物,例如巧克力牛奶、微糖豆漿等,記得在跑後30分鐘內喝一杯。
資料來源/Women'sRunning
責任編輯/D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