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跑女神」雷艾美的稱號可不是浪得虛名!跨足路跑、越野跑、登山、攀岩、潛水、健身等多樣運動的她,就算在夏天熱到發燙的天氣,仍然堅持每週至少3天,四點半起床趁天還沒亮出門練跑,並用多元運動來強化跑力。運動星球特別請雷艾美分享她在夏日跑步訓練的心法,夏天已過半,還在發懶的跑者們,為了年底賽季快跟著艾美動起來吧!
在悶熱難耐的夏天練跑,雷艾美雖直言「真的好熱!好熱!」但她仍表示﹕「我會看太陽什麼時候升起,例如太陽六點升起我就五點開跑,所以四點半要起床,有時如果要工作不允許晨跑,就改為夜跑。雖然耐熱訓練是需要的,但如果太熱容易中暑,跑步的CP值會非常低,長時間曝曬大太陽底下,訓練成效也不是那麼好。」
平常自己跑時,艾美大多練1個小時長距離,不會特意要求時間,甚至有時不帶跑錶,讓自己專心沉浸在跑步的世界中,避免太大的速度壓力反而帶來負面影響。如果跟被稱「天才跑者」的妹妹雷理莎練習,就會做一些加強速度的長間歇或短間歇,不過她坦言﹕「400 公尺短間歇對我來說有點吃力,我會依自己能力去調整,改為前200 公尺加速後200 放慢速度。」艾美一再強調,無論有沒有練速度,一週應至少3 次練跑,因為心肺功能三天沒跑就會開始下降。
艾美提及,肌力訓練對跑者相當重要,因為跑步是用屁股出力,需要訓練臀大肌,以防止跑步抽筋等運動傷害。此外,上半身的擺臂也很重要。跑者常發生跑完雙腿不累手臂卻很累,因為跑步時上半身除了擺臂通常沒有太多動作,如果不特別訓練,上半身肌力不佳就容易造成痠痛。
「肌力訓練可以幫助加強上半身肌群,這就是為什麼我很喜歡攀岩,因為攀岩需要許多手臂、後背肩頰肌群的力量,這些都可以幫助擺臂。」艾美強調︰「要訓練肌力不一定只靠健身,我可以把健身變成多元的運動,用不同方式加強我的跑步。」
至於大熱天練跑需要特別注意什麼?艾美根據長久以來跑步、出外景的經驗,特別提醒「帽子真的很重要!有沒有戴帽子差非常多!」她以自己舉例︰「有次去澎湖出外景,我中暑到幾乎沒辦法工作,隔天我就一直戴著帽子,或是一休息就躲到陰涼處,雖然當天一樣很炎熱,但我的狀態就非常好,才驗證光是帽子遮住頭就差很多。」
艾美建議,運動時選擇透氣遮陽的帽子、排汗散熱功能好的衣服。另外,流汗會流失許多鹽分,需要特別注意鈉跟醣的補充,平常練習可喝運動飲料,比賽時再加上鹽錠。
艾美與妹妹雷理莎每年都會報名台北馬拉松,這場比賽也是她2020年的最大目標賽事,她將報名半馬組,而妹妹將參加全馬組,也因此,艾美從這麼熱的夏天就開始努力訓練跑步。被問及今年的目標成績,半馬PB是1小時43分的她有點羞怯地表示︰「妹妹建議我破100分,我就朝這個目標努力。」
圖片提供/雷艾美 Emmie Ries
採訪撰稿/Dama
無論做任何運動,營養補給都是影響運動表現相當重要的關鍵,對於注重日常飲食和補給的跑者當然也是。然而常見人們疑問「我吃素,營養足夠嗎﹖」「運動量大是不是要多吃肉﹖」「吃純素的選手哪有力氣比賽!﹖」事實上,今年新發表的一項研究比較純素者、蛋奶素和葷食者的運動表現,結果出爐恐怕會跌破你的眼鏡!
吃素好還是吃葷好﹖哪種飲食有助或會損害你的運動表現﹖根據發表在2019年5月份國際運動營養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Sports Nutrition)的一項新研究指出,無論跑者遵循純素食、蛋奶素,或是葷食,他們的運動能力大致相同。對跑者來說,最重要的是在飲食上是否攝取到足夠的必需營養素,而非這些營養素從哪裡取得。
研究人員招募了76名休閒跑者,其中24名是純素食者、26名吃蛋奶素,另外26名則是葷食者,他們在研究之前擁有相似的訓練量,平均每週跑3次、時間共約3小時、週跑量約29.5公里。
另一方面,這些人無論遵守任何飲食類型,每天會攝取約2,150大卡熱量,而研究人員從三組跑者中發現到營養素分解有明顯的差異﹕雖然每個人的蛋白質攝取量大致相同,純素跑者的飲食比其他兩組更多碳水化合物、纖維、鎂、鐵、葉酸和維生素E,但純素跑者也比其他兩組少攝取脂肪和維生素B。儘管營養素分解有差,但研究發現不管哪一組,每個人的運動能力相似。
該研究合著作者、漢諾威萊布尼茨大學食品科學與人類營養研究所所長Andreas Hahn分析,無論跑者是純素、蛋奶素或葷食者,只要他們能獲取足夠的能量和營養,就能讓運動表現良好,而補充營養可以靠不同的飲食方式完成;換句話說,只要攝取到足夠的營養素,你的跑步表現就不會受影響,即便是吃純素也能信心滿滿地當一名追求比賽成績的嚴肅跑者。
蛋白質
首先,跑者應該比一般人補充更多的蛋白質,才能幫助更有效地建立和維持肌肉。根據國際田徑總會(IAAF)近期聲明﹕跑者如果想保持或增加體重,每天每公斤體重應攝取1.3-1.7克蛋白質(以60公斤成人計算,每天應攝取78-102克);如果跑者想保持肌肉質量,每天每公斤體重應攝取1.6-2.4克蛋白質(以60公斤成人計算,每天應攝取96-144克)。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可做為跑步時的燃料,提供所需能量以避免遇到撞牆期。55%至65%的日常飲食熱量應來自碳水化合物。但要注意的是,這個數字因每個人跑量不同而異。
其他營養素
維生素、礦物質都對跑步表現有重大影響,例如鎂、維生素E、纖維、鐵等,無論遵循任何飲食方式都該加入它們。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Sports Nutrition
責任編輯/Dama
不管是初階跑者或進階跑者,只要有著一步步的目標,基本上,訓練菜單都不會太輕鬆,對於每天都有跑步訓練這件事,嚴然成了家常便飯。所以,當你在菜單上看到休息這個詞的時候,很多人反而會不知所措,為什麼要有這一天呢?休息日該做些什麼呢?
答案很簡單:無論短跑或長跑,休息日有助於強化身體、加強注意力,重振精神,讓你真正想要繼續訓練。
美國佛羅里達大學跑步醫學診所主任Kevin Vincent說:「休息不應該被跑者忽略,我們之所以需要休息的原因是身體需要恢復。每次跑步,你的身體都必須適應一次又一次的提高的強度。」當你跑步時,不僅只有建立體力和力量。在這個過程中,亦會對身體造成像肌肉和軟組織受傷。所以給自己適度的休息時間,才能真正幫助你在之後的比賽之中提升成績。
美國佛羅里達大學物理醫學助教,也是前美國長跑選手Adam Tenforde 說:「運動員們會盡量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訓練量,特別是速度的訓練,每次所做的訓練都是在為未來變得更加強大和堅韌做準備。」所以,若沒有時間充電,恐會導致訓練的疲乏和無趣,換句話說,休息一下,能跑得更好。
Adam Tenforde表示:無論你是一名跑者或者從事其他訓練,每周至少休息一天是必要的。休息日是身體再使用營養和經歷生物過程和激素週期來重建的時候。以下是為什麼要休息日的4個理由:
當你跑步(或做任何運動)時,都會對肌纖維造成輕微的撕裂,為了讓肌肉變得更強壯,必須給它充分的時間進行修復和再生,所以它會透過重建過程來強化肌肉,為下一次的訓練做準備。Kevin Vincent表示:但這種反應只會隨著跑步的距離和強度而定,根據你鍛鍊的長度和強度,身體至少需要休息36到48個小時後才能進行第二次的跑步。若沒有足夠的休息,身體就沒有機會重建和強化肌肉,它們只會繼續受傷,最後將極限反饋於你,使你變成運動傷害的患者。
如果想避免受傷,休息是至關重要的。跑步的衝擊會使組織產生壓力,就像肌肉一樣,能增加細胞的周轉,使骨骼結構更加堅固,因此,對骨骼來說是很好的。Kevin Vincent說:「但是如果你連續幾日不間斷地跑步,就沒有時間完全修復了,最後,出現壓力性骨折的風險就會大幅增加。」
Kevin Vincent又說:「肌腱是連接肌肉和骨骼的結締組織,因此它們隨著身體的運動而不斷地工作。但是,血液進入肌腱並不容易,肌腱中的血管並不像肌肉中那麼多,所以它們需要更長的時間來修復。」如果沒有給它們足夠的時間修復,在不斷的衝擊、撕裂之下,容易造成肌腱炎之類的運動傷害。
跑步是釋放壓力的一種方式,它也會增加你體內的壓力賀爾蒙皮質醇的水平。如果壓力水平長期偏高,皮質醇會引起情緒問題、易怒、睡眠問題和其他健康問題。把休息想成一個循環的常規,定期安排,讓大腦和身體回到平衡狀態,為下一次做準備。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
責任編輯/瀅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