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運動有著各種挑戰關口。100公尺比賽跑進十秒、四分鐘跑完一英里和馬拉松跑進兩小時等,這些目標吸引著無數的運動員和粉絲為之瘋狂。而一旦某個目標被打破,運動員們馬上就會設立新的挑戰,不斷突破人類的潛能極限。 對耐克而言,2017年的Breaking2計劃開創了鞋類研發的全新模式,以Nike Zoom Vaporfly 4%為代表,將運動科學、工程學及運動員有效結合,從而提升跑步經濟性。這不是一次簡單的試驗,而是一項不斷迭代升級的項目,經由耐克運動研究實驗室(Nike Sport Research Lab)驗證,最終誕生出開創性系統:Nike NEXT%。
Nike NEXT%主要針對長距離跑而研發——埃魯德·基普喬格(Eliud Kipchoge)突破馬拉松兩小時大關時,正是穿著Nike Alphafly NEXT%的原型鞋款。然而,由其衍生而來的Nike Tempo NEXT%訓練鞋,以及短跑和中長跑釘鞋,不僅體現耐克不斷尋求突破的決心,也證明了NEXT%系統的巨大價值,即能被應用在不同領域,以及服務不同運動目標。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NEXT%的幕後研發故事和團隊,包括耐克精英運動員、設計師、工程師以及科學家們。透過他們的共同努力,推動NEXT%系統不斷升級完善。
耐克自成立以來,致力於幫助運動員提升表現。而自2013年,耐克開始思考如何幫助運動員突破個人極限。“我們提出了各種幫助運動員在比賽中提升效率的創新想法。經過多年的研究試驗,這些想法最終在2017年的Breaking2計劃中得以實現。” 耐克鞋類研發副總裁托尼·比格內爾( Tony Bignell)說道。
“ 我們提出了各種幫助運動員在比賽中提升效率的創新想法。” 托尼·比格內爾(Tony Bignell),耐克鞋類研發副總裁。
在意大利蒙扎賽道進行的Breaking2挑戰上,Nike VaporFly 4% 跑鞋首次亮相。埃魯德·基普喬格(EliudKipchoge)、勒利薩·德西薩(Lelisa Desisa)和澤森內·塔德塞(Zersenay Tadese)穿著這款頂尖跑鞋完成了挑戰。這款跑鞋的誕生基於耐克對跑步效率的深入科學研究,包括生理測試、材料選擇(如緩震材料)以及對人體極限的考量(如臨界速度)。“我們研究了邁步、衝擊力和心率對跑步效率的影響,發現在臨界速度下跑得越久,能量消耗越快。“耐克運動研究實驗室副總裁馬修·納斯(Matthew Nurse)博士說, “通過測試攝氧量(即一個人身體所能儲存的能量),能判斷出他的跑步能力和效率,也可理解為身體儲存能量所能跑的距離。我們想通過測量最大攝氧量,來判斷你的能量消耗速度,以及你需要多快補給能量。” 簡單來說,如果能增加能量存儲,運動員就能跑得更快更遠。當然,我們需要更為複雜且全面的解決方案。
時間(如世界紀錄和極限大關)是衡量跑步成績的最直觀方式。“在美國,我們一般參考跑者每英里的速度,從高中時代就是如此。”2016年1500公尺金牌得主馬特·森特羅維茨(Matt Centrowitz)說,“1英里、馬拉松以及100公尺是三大重要項目。” 除了距離,比賽的極限速度(100公尺跑進10秒,四分鐘跑完一英里,馬拉松跑進兩小時)向來都是衡量人體極限的指標。所以,了解其他賽事對於NEXT%的發展也至關重要。
回顧森特羅維茨的1500公尺比賽。這項比賽不僅考驗速度,也考驗耐力。正如森特羅維茨所說,“不同於100公尺衝刺發槍後的爆發力。在這項比賽中,你可能發現自己一開始跑得很快,但後面逐漸放慢速度,反之亦然。” 勞拉·繆爾(Laura Muir)是英國中長跑運動員,曾參加過從800米到5000米距離的各種比賽。對她來說,1500公尺比賽的不同之處,是它更戲劇化。繆爾說:“參加這項比賽的選手能力各有不同。有的擅長800公尺或1500公尺,有的擅長5000公尺。而即使是經常參加大型錦標賽的運動員,也可能發現自己並不擅長1500公尺。“
“在美國,我們一般參考跑者每英里的速度。1英里、馬拉松以及100公尺則是三大重要項目。” 馬特·森特羅維茨(Matt Centrowitz),美國中長跑名將。
因此,戰略就顯得格外重要——配速的安排對於最後成績是至關重要的。如果起初跑得太快,可能會感到疲憊,會因耐力不足而落後;跑得太慢,最後階段跑得快的選手可能會先達到終點。繆爾說:“在跑步中,每個人擅長的東西有所不同。“在400公尺跨欄等項目中,策略具有決定性作用。在這類項目中,不僅需要短跑(如200公尺)衝刺的爆發力,也需要800公尺中長跑的耐力,還需要跳高運動員的技巧以爭取最好的成績。” “在400公尺跨欄中,速度一定要快。但我認為,除了速度之外,還有很多其他的影響因素。”世界紀錄保持者達利拉·穆罕默德(Dalilah Muhammad)說。“到今年為止,我認為如果參加400公尺短跑,我可能比我所有的競爭對手速度都慢,但我卻在400公尺跨欄中多次獲勝。由此證明,當你想完成一個完美的跨欄動作時,過快的速度可能成為不利因素。” 這是非常關鍵的,因為了解不同運動的細微差別,也有助於我們理解不同的個人目標。“有時,你可以從更長遠的角度考慮。比如:想在這個賽季獲勝嗎?想贏得這場比賽嗎?想再次發揮極限嗎?想更好地適應高溫嗎?”納斯說道。
沒有團隊協作,個人目標也無法實現。納斯和耐克運動研究實驗室在得出關於緩震材料的結論後,知道身邊的材料團隊也一樣在付諸努力。他表示:“首先就是要確保我們之間的密切交流與合作,這樣才能保證我們的步調是一致的。” 在此基礎上,及時分享也能保持不同團隊的更好協作。“以泡棉為例,我們會研究壓力、彈性、能量反饋等因素對性能的影響。我們會與材料團隊或鞋類研發團隊分享,如果能滿足這些參數條件,就能幫助運動員顯著提升表現。”納斯說。
“以泡棉為例,我們會研究壓縮、彈性、能量反饋等因素對性能的影響。” 馬修·納斯(Matthew Nurse),耐克運動研究室副總裁。
這些參數明確了NEXT%系統的設計方向,但卻不能決定哪些技術可以被使用。通過這些科學數據,耐克研發設計師和工程師了解到鞋子的穩定性、抓地力、緩震及其他因素對於運動員的影響,由此研發出突破性產品。“Vaporfly跑鞋的誕生是基於一項開創性試驗,由此開啟了馬拉松跑鞋設計的全新思維模式。”耐克高級研發團隊成員凱莉·迪莫夫(Carrie Dimoff)說。“在把碳纖維板和泡棉視為一個系統後,我們就開始思考如何讓這個系統更加高效。”
從2017年至2020年,基於Zoom Air氣墊的多次試驗,耐克研發出一系列跑鞋原型(如基普喬格所說),實現了跑鞋設計的又一重大飛躍。“透過將回彈出色的泡棉與推進力顯著的碳纖維板相結合,可以給運動員帶來更流暢的邁步體驗,”凱莉說。“而加入Zoom Air氣墊後,整個系統進一步升級,性能表現更為出眾。” 該系統不僅重新定義了馬拉松跑鞋,更重塑了人們對短跑及訓練裝備的期待。目標是幫助諸如森特羅維茲、繆爾和穆罕默德這樣的運動員突破潛能極限。
“Vaporfly跑鞋的誕生基於一項開創性試驗,它開啟了馬拉松跑鞋的全新設計思維模式。” 凱莉·迪莫夫(Carrie Dimoff),耐克高級鞋類研發團隊成員。
“某種意義上來說,裝備是你身體的一部分,因為你是穿著裝備跑步的。”繆爾說。裝備的發展,是結合設計學、工程學、材料學、科學與人體協同。因此,找准這些因素之間的關係,就能提高運動員的極限速度。在談及他最近的首選跑鞋Nike Air Zoom Victory NEXT%時,森特羅維茲表示:“相比其他的釘鞋,Nike Air Zoom Victory NEXT%讓我得到更多的能量反饋,同時提升跑步經濟性。” 在減少能量損耗方面,Nike Air Zoom Victory NEXT%能幫運動員在1500米賽跑過程中儲存更多能量——讓森特羅維茲通過生理和心理兩個層面,提升跑步經濟性。
有了森特羅維茲、基普喬格、繆爾和穆罕默德等精英運動員的參與和加持,Nike NEXT%系統創新極具競爭力。儘管他們的目標都是速度,但不同運動之間的細微差別讓所有跑者了解到:速度和耐力會決定結果。 Tempo NEXT%是將NEXT%系統應用於跑步訓練鞋的成果,證明了NEXT%系統可以被應用在非競速類產品。
“Tempo NEXT%在鞋後跟增加了Nike React泡棉,以提供更好的緩衝保護,並提高產品的耐用性。同時採用更柔軟、適合日常使用的複合板。目標是幫助運動員提升效率,跑得更好。”比格內爾說。 這款訓練鞋不僅能幫助金字塔頂端的精英跑者跑得更快,也同樣適用於那些想提速的普通跑者。“每個敢於突破自我的跑者都面臨不同的挑戰,有各自不同的目標,我們也需要理解他們,”納斯說。理解他們面對的挑戰和目標,新的解決方案就能應運而生,這可能會帶來新的突破。變得更快了嗎?還是擁有了無盡的耐力?或是不會受傷?無人知曉。“我認為不要給運動員設限,”比格內爾說。
資料來源/NIKE
責任編輯/妞妞
每次長跑、長騎、重訓練腿或是比賽後,你的雙腿是不是緊繃僵硬到連走路都有困難﹖其實,在運動後仍有預防「掰咖」的補救機會! XTERRA Taiwan 瑜珈老師 Amy 帶來 5 招運動後舒緩伸展瑜珈,並帶領鐵人一哥謝昇諺、鐵人選手森田京子一起示範,在完成運動後幾分鐘或是當天晚上練習不到 5 分鐘,就能幫助放鬆緊繃雙腿、恢復肌肉彈性,減少隔天掰咖的機會,讓你更快投入下一次訓練。
本篇文章搭配以下教學影片,包含 5 個瑜珈體式,整套約 5 分鐘內可完成。歡迎選擇適合自己的體式,或是將全部連貫在一起練習。瑜珈初學者可參考 Level 1 示範者謝昇諺的動作,進階者則可參照 Amy 老師與 Level 2 示範者森田京子。
△ 貼心提醒:練習之前請斟酌自身健康狀況,如有不適請停止動作
1. 左腳往後呈弓箭步,身體轉向左側。
2. 吸氣,雙臂打開;吐氣,右膝蓋打直。
3. 右手臂往前延伸到不能再多為止,接著右手向下抓腳踝或點地。
4. 左手往天空方向延伸,視線跟著左手向上。停留3個呼吸。
(Level 1 右手可放在瑜珈磚上,左手以叉腰替代向天空延伸。)
5. 同一體式請轉換到相反的另一側,再執行一次步驟1~4。
Tips:執行時保持背部、腰部及頸部延伸,舒展腰背及臀腿肌肉,同時訓練髖部穩定、平衡及專注力。
1. 吸氣,上半身向前延伸,打開肩膀。
2. 吐氣,上半身放鬆下彎,直到雙手抓住腳踝。停留 3 個呼吸。
Tips:執行時伸展大腿後側與小腿後側肌群,膝蓋保持彈性,同時背部、頸部延伸放鬆。
1. 從雙手點地弓箭步開始。
(Level 1 後腳膝蓋可點地。)
2. 左手掌置於前腳的內側,雙手掌心推地。停留 3 個呼吸。
(Level 2 可將手肘放在瑜珈磚或墊上,加強髖關節伸展。)
3. 同一體式請轉換到相反的另一側,再執行一次步驟1~2。
Tips:膝蓋與骨盆保持正位,背部打直延伸,吐氣時臀部向下放鬆。
1. 下犬式,雙手雙腳掌貼地,大腿放鬆,臀部向天空提高,背部下沉放鬆。
2. 吐氣,右腳膝蓋往前靠到右手掌後側,腳掌靠左手掌的後側。
3. 找到腳放置的位置後,膝蓋點地臀部下滑。
(Level 1 可放瑜珈磚在右髖下方。)
4. 指腹推地,胸口上提,視線向前方。停留 3 個呼吸。
5. 鴿式請轉換到相反的另一側,再執行一次步驟2~4。
1. 坐姿,左腳彎曲跨越右腳,使左膝在右膝上方,左腳掌踩地。
2. 右手肘靠在左膝蓋上,前臂環抱住左腳大腿,身體靠近大腿內側。
3. 吸氣,左手向後畫大圓,指腹在臀部後方點地。
4. 手肘抵在膝蓋外側,讓雙手合十在胸口中央,視線向左後方。
(Level 1 抱膝扭轉,視線同樣向左後方。)
5. 隨著吸氣延展脊柱,吐氣時再次加深扭轉。停留 3 個呼吸。
6. 同一體式請轉換到相反的另一側,再執行一次步驟1~5。
5 個體式練習完成後,若場地與時間允許,可平躺進行大休息,有助於身體放鬆、讓心靈回歸平靜。記住瑜珈不傷害、不比較的原則,傾聽自己的身體,祝福大家每天都有很棒的練習!
透過運動後舒緩伸展瑜珈消除疲勞,別忘了運動前暖身更能幫你預防受傷、增加表現。詳細內容請期待 XTERRA Taiwan 瑜珈老師 Amy 帶來的 5 招運動前暖身伸展瑜珈。
諮詢示範/瑜珈老師 Amy Yang
撰稿/Dama
攝影/劉信佑
心臟手術後還能跑馬拉松嗎?27歲的美國物理治療師Erin Menefee做到了!而且她在接受心臟手術的兩年半後,竟以2:43:10的極速成績完成馬拉松(若在台灣此成績可達女子馬拉松歷代第4名),大破她手術前的PB超過8分鐘,並拿下美國2020奧運馬拉松比賽徵選資格,實現了她的夢想。
外型甜美的Erin Menefee是一名美國物理治療師,也是前亞利桑那大學跑步選手。2015年12月,她在一次長跑即將到達終點之前,心臟開始以驚人的速度跳動伴隨著疼痛,甚至幾乎無法呼吸,當下她猜到是心臟病發作,於是設法把自己送到急診室。
檢查發現,Menefee患有部分肺靜脈回流異常,原本應由肺靜脈輸送到左心房的血液,卻輸送到右心房或其他血管,導致她只能從肺部獲得約60%的氧氣。Menefee原本想以定期檢查替代手術,但之後仍發生從椅子站起身時頭昏眼花、手指末梢發紫等情形。於是,2017年7月,當她剛獲得聖地牙哥州立大學物理治療博士學位、並參與執照考試的幾天後,就決定接受外科手術治療。
手術成功的6週後,Menefee就獲得醫師准許重回跑步,1英里配速8:49(相當於1公里配速5:28)。「這也許是我這輩子最驕傲的1英里,因為我不知道是否能夠再跑一次」Menefee當時受訪時坦言。
Menefee的訓練夥伴Angela Moll 也曾在剖腹產手術後恢復跑步,42歲的Moll以過來人身分告訴Menefee,她也從手術中回來,而且比以前更強!當Menefee數週無法練習時,Moll時常去探望她,並提醒她:有一天,她們會回想起這些親身走過的苦難日子,而且這不只是一個「故事」而已。
「我真的想陪在她身旁,我們接受截然不同的手術,但是至少她知道別人也有過類似經歷,而她術後就像角逐冠軍一般經歷了這一切。」Moll說。
術後康復期,Menefee將跑步的渴望牢記在心,但她知道必須用緩慢而保守的方式開始。數個月來,她持續恢復體能,並往她的最終目標-美國2020奧運徵選資格(簡稱OTQ,馬拉松資格為2:45以下,半馬資格為1:13以下)前進。Menefee表示:「手術後,OTQ成為我想證明自己、並向所有人證明我可以做到這件事。」
手術前5個月,Menefee在2017年洛杉磯馬拉松以2:51:31完賽,這是她的人生初全馬。術後約一年半,她在2018加州國際馬拉松以2:52:37跨過終點線,完成人生第二馬。2019年6月,她在位於美國明尼蘇達州的祖母馬拉松跑出2:51:38,離手術前的PB只有7秒的微小距離。不過,Menefee渴望的是突破性的進步,因此不稱這場為「手術後PB」。
2020奧運女子馬拉松項目資格是sub-2:45,Menefee距離最終目標還有6分鐘,她相信自己透過不斷的訓練、關注補給策略及比賽策略,是有潛力實現的。於是她再度報名了2019加州國際馬拉松,練習補給更多的液體和電解質,並與友相同目標的夥伴Moll一起訓練。
站在加州國際馬拉松起跑線前,Menefee相信自己已有破245的體態,且透過幾輪週期化訓練,擁有更多的經驗和力量,她想像著自己將成為最後一批壓245線過終點的女跑者之一。
開賽之前,Menefee和Moll一起熱身,但在鳴槍前她們已分開,因為Moll被分在精英組,Menefee則是下一個出發梯次,她計畫在中途點跟Moll會合。
Moll的配速約每公里3:53,曾兩次與奧運資格目標擦身而過,2019祖母馬拉松2:45:23、以及2018加州國際馬拉松2:45:16。在開賽起初幾英里,另一位也有同樣目標的跑者與Moll同跑,很快地,又有幾名女跑者加入成為OTQ集團。
至於Menefee,鳴槍後她感覺自己狀況良好、在配速中跑得舒服,並在10英里處加入了Moll的集團。不像大多數比賽,頂尖跑者們專注於互相擊敗,在這個集團中,每位跑者互相鼓勵彼此。「你不會想嘗試擊敗周圍的人,取而代之的是團隊合作持」Menefee說。
約32公里處,Menefee和Moll受到他們家人的歡呼,便知道目標即將實現,並互相擊掌以示鼓勵。最後,Menefee在2:43:10越過終點線,並轉身擁抱2:43:18完賽的Moll。而在賽後,OTQ集團姊妹們的友情持續,並一起慶功。
Menefee大破手術前PB八分鐘多,也實現了她的夢想。她在受《跑者世界》專訪時表示:「沒有『手術後PB』這種定義,而我終於回到了我從前的樣子。」
今年2月29日,Menefee和Moll即將在亞特蘭大同場角逐參加2020東京奧運的資格。Moll信心預言她們會脫穎而出;而Menefee表示「我做了一件很酷的事,就如同我兩年半前為疾病感到沮喪一樣,一切都是值得的。」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 馬偕紀念醫院兒童心臟科衛教資訊
責任編輯/D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