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為了促進肌肉細胞修補,在睡前喝高蛋白嗎?或是在早起晨跑之前,先吃了一頓富含蛋白質的跑前餐點?那麼你得先看看這篇!英國生理學會今年 7 月舉辦的「2020未來生理學虛擬會議」中,發表了一項令人驚訝的研究結果,發現在半夜攝入乳清蛋白,可能讓你隔天早餐後的血糖明顯上升。
這項英國巴斯大學的研究邀請了 15 名 22 歲上下的健康男女,包含 7 名男性和 8 名女性,先在他們進食後各時間測試血糖值,並在一天讓他們凌晨 4 點醒來,一組只喝 300c.c.水,另一組吃含有 63 克乳清蛋白的點心,接著去睡回籠覺,5 小時之後,他們都吃了標準的稀飯早餐,並在早餐後兩小時抽血檢查血糖反應。一週後,兩組受試者互相交換,原本喝水組變成吃蛋白質,原本蛋白質組改為喝水,其他測試流程則一模一樣。
研究人員發現,與只喝水的人相較,在半夜吃 63 克蛋白質的人,早餐後幾個小時的血糖值明顯高過晚上只喝水的人。
儘管這項研究的測試範本小且時間短暫,但結果仍帶來讓人出乎意料、值得深入研究的議題。該研究報告者,巴斯大學暨利物浦約翰摩爾斯大學理學碩士 Eleanor Smith 表示,我們想知道是否在晚上醒來攝取一些蛋白質,會在隔天早上使血糖降低(多項研究已證實飯前數小時吃點心可幫助控制血糖值),然而令人驚訝的是,當受試者凌晨 4 點攝取的不是水而是蛋白質,早餐對血糖的反應反而不降反升。
雖然仍無法確定其原因,但 Smith 推測,可能是人體在晚上不需要太多食物,所以不像在白天那樣使用蛋白質,而是將蛋白質轉化為醣,如此一來,將使人體在醒來時已有更多醣(碳水化合物)可利用,而早餐提供的能量就不容易被利用或儲存,因此在血液中累積更多。
看到這裡,意思是晨跑者應該捨棄跑前的點心或餐食嗎?倒也不盡然。因為運動可以降低血糖,這就是為什麼美國糖尿病協會建議飯後進行身體活動。不過,仍建議每個人都該早點進行夜間訓練,才不會拖到睡前才攝取蛋白質。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 Future Physiology 2020
責任編輯/Dama
喝水也會胖?別懷疑,很多人天生被肥胖基因纏身,就連喝水都會有變胖得困擾。研究證實,我們雖然無法改變我們的基因,卻可以改變我們的行為,只要將行為改變,就可以改善。根據國際醫學專家指出,天天健走1小時,就可讓肥胖基因的影響從身上消失一半。
國際醫學專家對肥胖基因做了一項研究,然而這個結論給有肥胖基因的人帶來一大希望。研究認為,透過運動可以讓影響身體BMI的肥胖基因只發揮一半效應,影響跟隨減半。美國哈佛大學研究證實,即使天生容易胖的人,只要透過天天健走1小時,就可降低肥胖的發生。美國心臟協會研究證實,每天健走1小時,就能夠改變肥胖症的遺傳傾向。此外,瑞典專家研究也發現,一些調控肥胖代謝的基因,在劇烈運動後可將脂肪可以輕鬆地轉變為蛋白質,進而達到減重但劇烈運動,容易瞬間用力過度,造成運動傷害。
古希臘的名醫希波克拉底曾經有一句名言「步行是人類最好的藥物」,強調如果將走路的習慣跟良好的睡眠與飲食結合在一起,就可以降低人們生病的機率,所以有稱走路是「百鍊之祖」。如果每天能固定健走至少30~60分鐘,不但能夠改變體態,更能改善健康。
活化腦部:適度的步行可以促使大腦分泌安多酚(endorphin),這是一種叫做快樂激素的物質,並使腦電波處於對身體最有利的α波。根據臨床研究顯示,像是走路這樣的低衝擊性有氧運動,可以預防早期癡呆,減少罹患阿茲海症的風險,並使身體的各種節奏處於和諧的狀態。
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根據美國心臟協會的研究報告,在預防心臟相關疾病與中風等疾病,健走的效果跟慢跑是差不多。健走可降低高血壓與膽固醇並減低阻塞動脈的脂肪量,降低休息時的脈動數,改善血液循環,促進心臟血管更發達。
增加肺活量:步行是一種有氧運動,可以增加血液中的氧氣流量(肺活量),增強橫膈肌的強度,並訓練肺部排除毒素與廢物,緩和慢性肺氣腫與支氣管炎的症狀。
改善腸胃消化:每天走路30分鐘,不僅可以幫助胃腸蠕動、促進消化與營養的吸收、預防便秘,還可以降低罹患大腸癌的機率。
提升肌肉張力:透過走路可以達到強化肌肉張力與減重的效果,特別是腿部的肌肉,人體的肌肉有2/3是集中於下半身,走路要靠大腿、小腿的肌肉操作,一旦這些肌肉萎縮,人體就無法維持正確的姿勢,且容易導致膝痛、腰痛等症狀。
強化骨骼與關節:走路對於膝關節的部位的承受壓力不大,又可以增加關節的活動性,防止骨質流失與骨質疏鬆症,甚至降低骨折的風險。專家建議每天走路30分鐘,可以有效減輕關節疼痛與僵硬,預防退化性關節炎。
紓緩背部疼痛:走路不如跑步激烈,而椎間盤所承受的壓力與站立時差不多,走路還可以加強背肌,對於人體的影響較小以及可以改善脊椎結構內部的血液循環,改善脊椎的姿勢與靈活性。
預防糖尿病:一項臨床研究顯示,將受測者分為走路組與跑步組,進行持續6個月的實驗。走路組受測者的葡萄糖耐量(即葡萄糖被細胞吸收的程度)是跑步組的6倍,顯示走路是比跑步更有利於預防糖尿病的利器。
資料來源/BETTER HEALTH
責任編輯/妞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