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訓練動作
  • 健身
  • 啞鈴
  • 核心訓練
  • 上半身肌群
  • 下半身肌群
  • 瑜伽
  • 重量訓練
  • 運動器材
  • 跑步
  • 核心肌群
  • 初階訓練
  • 跑10K
  • 動學堂
  • 跑步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2020台北馬拉松開放登記 全球唯一如期籌辦的國際認證全馬
1
2020 台北馬拉松
2020台北馬拉松開放登記 全球唯一如期籌辦的國際認證全馬
2
GARMIN LAVA公益超級盃國際超鐵三項賽屏東墾丁站 12/8開賽
3
5K跑者的5大實用練跑Tips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2020台北馬拉松開放登記 全球唯一如期籌辦的國際認證全馬

2020-08-18
話題 跑步 馬拉松 路跑 賽事

2020 台北馬拉松將於 12 月 20 日在台北市政府前廣場開跑,並在今(18日)中午 12 時至 9 月 14 日 17 時開放登記抽籤。台北馬今年以金標賽認證做準備,重新規劃賽道,首次將終點改為跑進台北田徑場,並將賽道延伸至南港展覽館周邊。台北馬有望成為新冠肺炎疫情下,全球唯一如期籌辦的國際認證全馬賽事,也是疫情後亞洲首個城市馬拉松!

2020 台北馬拉松
2020台北馬拉松開放登記 全球唯一如期籌辦的國際認證全馬

賽道大改 終點前進台北田徑場

台北馬拉松已通過世界田徑總會(WA)銅標籤認證,是台灣唯一通過認證的市區馬拉松,明年也將朝通過金標籤認證的目標邁進。為了準備金標籤,今年賽事路線做了大幅改變,有別於過去起終點都在市府廣場,這次終點將移至世大運主場館台北田徑場。此改變對賽事代言人「跨欄王子」陳傑相當有感︰「奧運馬拉松大部分終點也設在田徑場,讓完賽者最終能跑進台北田徑場意義非凡,有一種朝聖的感覺。」

今年台北馬賽道除了保留大受好評的中山北路一帶古蹟巡禮,且逐步減少河濱路段、將賽道延伸至南港展覽館周邊,更將市中心路段-南京東路四段納入本次賽道之中。 台北市政府體育局局長李再立表示︰「南京東路是台北市的精華路段,交通繁忙、車潮眾多,我們也會利用交通管制,分流車輛,讓台北馬拉松不影響到一般民眾的生活。」

此外,因應去年全馬項目報名踴躍,今年台北馬拉松在維持總人數 2 萬 8000 名同時,將全馬名額從 8000 人提升至 9000 人,讓努力訓練的跑者能如願參與一年一度的目標賽事。

2020台北馬路線圖
2020台北馬路線圖:馬拉松(42.195KM)
2020台北馬路線圖
2020台北馬路線圖:馬拉松(42.195KM)

金標籤認證準備年 服務、賽衣再進化

2020台北馬作為金標籤認證的準備年,在賽事服務方面再進化。賽道沿途除了提供完善的補給,還有上百名賽道小天使提供跑者最即時的救護服務,結合後送與急救系統,再加上後段賽道旁新增收容站,提供身體不適或體力不足無法完賽的跑者,可於站內休息並等待大會接駁車接送至終點會場,跑者不必再擔心體力負荷問題,安心奔馳於賽道上。

終點除了延續廣受好評的冰池放鬆區和按摩區,更加入現煮麵食攤位,為跑者提供賽後最全面的照護。

 

至於每年最受跑者期待的賽衣也同步進化。今(18日)舉辦賽前記者會中,陳傑親自展示今年的賽衣,白色輕薄風衣外套加上綠色排汗跑衣,更貼合人體工學、符合跑者需求的設計,舒適酷涼的競賽用材質,期待能幫助跑者突破 PB。陳傑表示︰「這套跑衣跟我平常訓練的材質一樣,非常透氣、舒適。」同時,他也鼓勵跑者們踴躍報名,一起體驗城市馬拉松的魅力。

陳傑展示今年台北馬賽衣
賽事代言人陳傑親自展示今年台北馬賽衣

防疫升級 跑者起跑時必須配戴口罩

今年全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不少馬拉松和路跑賽事紛紛取消,台北馬拉松能夠如期籌備,主辦單位感謝這段日子所有防疫工作人員的辛勞、以及全體市民共同努力。適逢國內疫情趨緩,台北馬以「Dare to Breathe」#勇感呼吸,作為賽事Slogan,鼓勵跑者勇敢挑戰自我,更要衷心「感謝」防疫人員的付出,讓我們可以大口「呼吸」奔向終點,更要讓全球馬拉松好手聚焦台灣。

為了讓跑者享有安全又安心的比賽環境,台北馬拉松採取最高規格的防疫措施,起、終點都設有熱像檢測,所有工作人員配戴口罩,而跑者起跑時必須配戴口罩,等距離拉開後才能拿下。同時還有大量醫療團隊進駐賽場,希望將防疫做到滴水不漏。 本屆賽事在國際上引發熱烈的回響,中華民國田徑協會理事長葉政彥透露︰「國外選手報名踴躍,我們將依照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的指示,國外選手入境皆必須到防疫旅館隔離14天,確認健康無虞才能參賽。」官方也將在防疫旅館內設置跑步機,讓參賽者能維持訓練。

陳傑因應防疫戴上口罩
陳傑在賽前記者會中也因應防疫戴上口罩

防疫新生活 結合三倍券可折抵報名費

為鼓勵民眾多參與戶外運動,台北馬拉松也響應加入這個行列,凡報名成功中籤的跑者如有信用卡綁定三倍券進行報名者,同樣可享有報名費折抵。

更多2020台北馬拉松資訊詳見活動網站或是台北馬拉松粉絲專頁。

資料來源/台北市政府體育局 
採訪攝影/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GARMIN LAVA公益超級盃國際超鐵三項賽屏東墾丁站 12/8開賽

2018-12-05
賽事單車游泳鐵人三項跑步話題

睽違4年,LAVA系列賽大聲宣告「墾丁,我們回來了!」2018 GARMIN LAVA公益超級盃國際超級鐵人三項賽—屏東墾丁站今年強勢回歸,將於這周六(8日)開賽,吸引來自世界16個國家、一千一百多名鐵人同場競技。主辦單位表示,這次賽事跳脫以往慣用的墾丁賽道,將保證讓選手們擁有全新體驗並大呼過癮。

GARMIN LAVA公益超級盃國際超鐵三項賽屏東墾丁站 12/8開賽

這屆賽事分為226公里鐵人三項(個人╱接力)、113公里鐵人三項(個人╱接力)、515公里鐵人三項(個人╱接力)三種賽制。226公里組和113公里組於清晨從屏東車城海口港下水點出發,515公里組則安排中午出發,讓各組選手都能在賽道上盡情施展實力。
 
賽事將在墾丁白沙灣與恆春機場之間進行,海泳下水點是海口港沙灘,自行車則在台26、屏縣道153與屏縣道155之間,最後路跑則由恆春機場出發,跑在台26、屏155與埔墘路之間。515公里組繞1圈完賽,113公里組繞2圈,226公里組則是繞4圈。

賽事另一大重點是賽道美景。墾丁賽道以視野遼闊著名,沿途碧海藍天相襯,還有南台灣特有的棕櫚樹型、斜陽彎月,景色怡人。不過選手們也必須克服大浪、落山風與酷陽的挑戰,才能抱回鐵人獎牌。這周六凌晨6:00賽事即將開戰,主辦單位歡迎大家一起前往觀賽、替選手加油!

游泳項目下水點-屏東車城海口港

資料來源/台灣鐵人三項有限公司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5K跑者的5大實用練跑Tips

2018-03-06
跑步知識庫跑5K生活觀念

溫暖春天是培養戶外運動的好時機,如果您是從沒跑步習慣但想跨出第一步、或曾練跑但中斷已久的跑者,5公里將是相當適合您的起始目標,而現在有不少路跑賽將5K納入賽事項目。訂下目標,跟著以下建議從零開始訓練,不久後,您將成為名副其實的5K跑者!

5K跑者的5大實用練跑Tips

1.走+跑搭配練習

開始跑步前,每次練習都以5分鐘走路熱身,結束時也以走路恢復,讓您的身體回歸平時狀態。練跑當下,從30秒到1分鐘的跑步開始,接著至少花兩倍時間,也就是1-3分鐘走路,或是走到您能喘口氣再進行下一輪;之後的練習則可慢慢增加跑步比率,同時減少走路比率,並保持每次練跑都能面帶微笑跑30分鐘。

2.「談話測試」保持跑步舒適

訓練成功的關鍵在於跑步時保持舒適狀態,而談話測試是個了解自己步調是否正確的好方法。如果跑步時能說話,那麼您速度是正確的;如果喘不過氣、說不出話,或心理總是倒數著跑步停止時間,代表您訓練過頭了。過度訓練會使傷害風險增加、跑步樂趣減少,讓您更難回到下一輪訓練,您可視這個概念如龜兔賽跑故事,訓練起初將步行比率增多、步伐放慢,反而會讓身體更快進步,並且成功地慢慢達標。

談話測試是了解步調是否正確的好方法,應保持每次練跑都能面帶微笑跑30分鐘

3.練習呼吸

呼吸需要練習?沒錯,因為跑步時比平常需要更多氧氣,通過口鼻將氧氣深深吸入腹腔,這種高效呼吸是讓運動肌肉獲得所需氧氣的關鍵。有如跳舞,試著將呼吸節奏與腳步結合,每2-4步呼吸2-4次,將會更有效率地呼吸,也為肌肉提供更多氧氣。若您發現自己在喘氣,主因可能是身體無法跟上步伐速度,這時請放慢腳步。

4.學習配速

配速(Pace)指每跑一公里所花的分鐘數,例如在一次5公里跑步訓練中用「6分速」完成,全程則花30分鐘。學習配速是跑步中最具挑戰的面向之一,而學習的最佳方法就是練習。一種方法是先騎自行車或開車環一圈您的跑步範圍並加以註記,然後預測自己會花多久時間跑完,接著實際跑完一次,並審查預測時間和實際訓練時間有多接近,若相差不到1分鐘那麼值得慶祝,如果超過1分鐘甚至更長,就該繼續練習和微調跑步技巧。當然,市面上有許多工具能協助配速,例如手機App或運動手表,都能即時記錄跑步速度、時間和距離,甚至可計算熱量消耗。

5.建立堅實的基礎

練習頻率上,每周不超過3次練跑,跑步訓練和休息或交叉訓練(如自行車、游泳、肌耐力訓練、瑜珈等不同類型的練習)可隔天交互進行,並每周做2-3次全身力量訓練共1-3套,因為各種不同的訓練能鍛鍊更多肌肉群,同時強化肌肉、肌腱和關節力量,間接增加跑步效率並降低傷害風險。練跑時,避免跟好友比較速度,也不要擔心跑得有多快,因為一旦您有了堅實的基礎,速度自然變快。

各種不同的訓練能鍛鍊更多肌肉群

資料來源/ACTIVE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 訓練動作
  • 健身
  • 啞鈴
  • 核心訓練
  • 上半身肌群
  • 下半身肌群
  • 瑜伽
  • 重量訓練
  • 運動器材
  • 跑步
  • 核心肌群
  • 初階訓練
  • 跑10K
  • 動學堂
  • 跑步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