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2020台北馬拉松開放登記 全球唯一如期籌辦的國際認證全馬
1
2020 台北馬拉松
2020台北馬拉松開放登記 全球唯一如期籌辦的國際認證全馬
2
與SUPERACE星光馬拉松一起追逐守護地球的理想
3
跑步一小時,能延長壽命七小時?美國專家這麼說...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2020台北馬拉松開放登記 全球唯一如期籌辦的國際認證全馬

2020-08-18
話題 跑步 馬拉松 路跑 賽事

2020 台北馬拉松將於 12 月 20 日在台北市政府前廣場開跑,並在今(18日)中午 12 時至 9 月 14 日 17 時開放登記抽籤。台北馬今年以金標賽認證做準備,重新規劃賽道,首次將終點改為跑進台北田徑場,並將賽道延伸至南港展覽館周邊。台北馬有望成為新冠肺炎疫情下,全球唯一如期籌辦的國際認證全馬賽事,也是疫情後亞洲首個城市馬拉松!

2020 台北馬拉松
2020台北馬拉松開放登記 全球唯一如期籌辦的國際認證全馬

賽道大改 終點前進台北田徑場

台北馬拉松已通過世界田徑總會(WA)銅標籤認證,是台灣唯一通過認證的市區馬拉松,明年也將朝通過金標籤認證的目標邁進。為了準備金標籤,今年賽事路線做了大幅改變,有別於過去起終點都在市府廣場,這次終點將移至世大運主場館台北田徑場。此改變對賽事代言人「跨欄王子」陳傑相當有感︰「奧運馬拉松大部分終點也設在田徑場,讓完賽者最終能跑進台北田徑場意義非凡,有一種朝聖的感覺。」

今年台北馬賽道除了保留大受好評的中山北路一帶古蹟巡禮,且逐步減少河濱路段、將賽道延伸至南港展覽館周邊,更將市中心路段-南京東路四段納入本次賽道之中。 台北市政府體育局局長李再立表示︰「南京東路是台北市的精華路段,交通繁忙、車潮眾多,我們也會利用交通管制,分流車輛,讓台北馬拉松不影響到一般民眾的生活。」

此外,因應去年全馬項目報名踴躍,今年台北馬拉松在維持總人數 2 萬 8000 名同時,將全馬名額從 8000 人提升至 9000 人,讓努力訓練的跑者能如願參與一年一度的目標賽事。

2020台北馬路線圖
2020台北馬路線圖:馬拉松(42.195KM)
2020台北馬路線圖
2020台北馬路線圖:馬拉松(42.195KM)

金標籤認證準備年 服務、賽衣再進化

2020台北馬作為金標籤認證的準備年,在賽事服務方面再進化。賽道沿途除了提供完善的補給,還有上百名賽道小天使提供跑者最即時的救護服務,結合後送與急救系統,再加上後段賽道旁新增收容站,提供身體不適或體力不足無法完賽的跑者,可於站內休息並等待大會接駁車接送至終點會場,跑者不必再擔心體力負荷問題,安心奔馳於賽道上。

終點除了延續廣受好評的冰池放鬆區和按摩區,更加入現煮麵食攤位,為跑者提供賽後最全面的照護。

 

至於每年最受跑者期待的賽衣也同步進化。今(18日)舉辦賽前記者會中,陳傑親自展示今年的賽衣,白色輕薄風衣外套加上綠色排汗跑衣,更貼合人體工學、符合跑者需求的設計,舒適酷涼的競賽用材質,期待能幫助跑者突破 PB。陳傑表示︰「這套跑衣跟我平常訓練的材質一樣,非常透氣、舒適。」同時,他也鼓勵跑者們踴躍報名,一起體驗城市馬拉松的魅力。

陳傑展示今年台北馬賽衣
賽事代言人陳傑親自展示今年台北馬賽衣

防疫升級 跑者起跑時必須配戴口罩

今年全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不少馬拉松和路跑賽事紛紛取消,台北馬拉松能夠如期籌備,主辦單位感謝這段日子所有防疫工作人員的辛勞、以及全體市民共同努力。適逢國內疫情趨緩,台北馬以「Dare to Breathe」#勇感呼吸,作為賽事Slogan,鼓勵跑者勇敢挑戰自我,更要衷心「感謝」防疫人員的付出,讓我們可以大口「呼吸」奔向終點,更要讓全球馬拉松好手聚焦台灣。

為了讓跑者享有安全又安心的比賽環境,台北馬拉松採取最高規格的防疫措施,起、終點都設有熱像檢測,所有工作人員配戴口罩,而跑者起跑時必須配戴口罩,等距離拉開後才能拿下。同時還有大量醫療團隊進駐賽場,希望將防疫做到滴水不漏。 本屆賽事在國際上引發熱烈的回響,中華民國田徑協會理事長葉政彥透露︰「國外選手報名踴躍,我們將依照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的指示,國外選手入境皆必須到防疫旅館隔離14天,確認健康無虞才能參賽。」官方也將在防疫旅館內設置跑步機,讓參賽者能維持訓練。

陳傑因應防疫戴上口罩
陳傑在賽前記者會中也因應防疫戴上口罩

防疫新生活 結合三倍券可折抵報名費

為鼓勵民眾多參與戶外運動,台北馬拉松也響應加入這個行列,凡報名成功中籤的跑者如有信用卡綁定三倍券進行報名者,同樣可享有報名費折抵。

更多2020台北馬拉松資訊詳見活動網站或是台北馬拉松粉絲專頁。

資料來源/台北市政府體育局 
採訪攝影/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與SUPERACE星光馬拉松一起追逐守護地球的理想

2017-07-13
賽事低碳運動路跑馬拉松跑步話題

SUPERACE品牌系列賽事舉辦至今,將於今年11月18日正式邁入第三站-SUPERACE追逐星光馬拉松,同時也成為路跑愛好者最期待的賽事之一,其品牌影響力更是深入跑友生活。除了堅持只送實用且具生活風格的品牌贈品外,更希望在活動結束後,透過真正有品質、有理念的贈品,將好的體驗延續到每個人的生活上,更是對守護地球的一種展現。

與SUPERACE星光馬拉松一起追逐守護地球的理想

追逐星空下的領導風範,只為超越極限!

這次的追逐星光馬拉松,除了以全新企劃內容登場外,更增加半馬組別,同時安排SUPERACE超馬選手擔任超狂配速員,領導當天參與的選手做最專業的配速。活動會場更設有星光戶外影展區,播放SUPERACE品牌賽事紀錄片,以及以減碳好物、在地食材、永續商品和再生利用的環保商品組成的守護市集,讓同樣關懷地球的品牌一同實踐守護精神。

SUPERACE路跑連帽排汗衫

SUPERACE品牌系列賽事舉辦至今,堅持不送一次性的贈品,因此在材質的選擇上使用興采實業的S.Café®咖啡紗,在外觀的設計上,講究實穿性與流行性兼具的連帽長袖運動款,有別於以往路跑賽事所贈送的背心及短袖,讓追逐星光的你更與眾不同!

SUPERACE環保矽膠摺疊杯

「守護」為SUPERACE重要的品牌精神之一,因此在活動現場我們不會主動提供免費紙杯,而是贈送可重複使用的環保矽膠杯給每位選手,讓你在賽事過程中能夠輕易攜帶,即時補水,並透過自身的實際體驗,了解到水資源的重要性。

SUPERACE休閒款束口後背包

台灣全新運動自創品牌SUPERACE,2016年強勢問鼎運動品牌圈給了台灣新的震撼,品牌以「Beyond The Limit」為精神。特別推出SUPERACE束口後背包,讓跑者在運動風潮盛行的時代,輕鬆展現自我的休閒風格。此款束口後背包多層次拉鍊的設計,讓跑者在使用上更具體驗性!

SUPERACE完賽紀念排汗衫

追逐星光的概念即是領導及自我超越的展現,因此這次特別增加半程馬拉松組別,只要於規定時間內完賽的選手,就可獲得由立益紡織GREEN DEFENCE技術製成的紀念排汗衫,讓勇於挑戰自我極限的跑者,不僅僅只是追逐成績上的超越,更是超越自我極限的象徵。

追逐星光馬拉松 完賽獎牌-翻轉極限款

追逐星光馬拉松,不只是追逐星光下的唯美浪漫,而是透過跑步跟隨超馬配速員的速度,超越自我極限。而完賽獎牌中可翻轉的月光及SUPERACE LOGO,意味著在星空下的極限追逐,讓獎牌多了不同趣味及層次感,更讓「TAIPEI STAR MARATHON」成為你自我超越的印記與象徵!

2017 SUPERACE追逐星光馬拉松

活動時間   2017/ 11/ 18 (六)  15:00~21:00
報名時間   即日起 ~2017年10月22日(名額有限,額滿為止)
活動地點   大佳河濱公園9號水門廣場
活動組別  : 
星光體驗組5公里
大佳河濱公園
迷你馬拉松14公里
大佳河濱公園→迎風狗運動公園→觀山河濱公園→麥帥一橋→彩虹河濱公園→美堤河濱公園→大直橋→大佳河濱公園
半程馬拉松21公里
大佳河濱公園→迎風狗運動公園→觀山河濱公園→成美左岸河濱公園→成功橋後1.5公里處折返→麥帥一橋→彩虹河濱公園→美堤河濱公園→大直橋→大佳河濱公園

報名連結  2017 SUPERACE追逐星光馬拉松
web  SUPERACE


 

責任編輯/瀅瀅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跑步一小時,能延長壽命七小時?美國專家這麼說...

2017-04-12
運動傷害有氧運動新知跑步話題觀念

跑步到底對健康有無傷害呢?近年來,這個問題一直不斷被討論著。不僅如此,還有許多像是:跑步傷膝蓋,或是跑太多、太快會對心臟造成傷害…等研究,在媒體上大量流傳著。經過以下研究,我們來看看這些說法到底是否正確。

不論何時開始,都可以延壽?

也許是受到這些研究的影響,美國路跑賽事完賽人數連續三年呈下降趨勢。上個月, Running USA公佈了一組數據顯示,2016年全美國路跑賽事完賽人數為16,957,100人,比2015年的17,114,800完賽人數下降了超過15萬人。而2013年則是美國路跑賽事完賽人數最高的一年,當時有超過1900萬跑者完賽。
 
上個月, 《Progres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刊載了一項由愛荷華州大學的Duck-chul Lee和紐奧良得心臟病專家Carl Lavie共同完成的最新研究:「跑步是延長壽命的關鍵因素。」內文的大量證據顯示,適量的跑步對健康非常有益。

更值得探討的是,比如跑步到底能讓你延長壽命多久?如果其他條件都是平等的話,那麼,透過跑步普遍能夠額外延長3年的壽命。更有趣的是,不管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跑步,都可以延長壽命。

那麼,要延長壽命三年是要跑多久時間才能達到呢?其實跑步延長壽命只是一個方法,在跑步的過程中,你會感覺很開心,舒服,所以不論時間長短,只要能夠樂在其中,比什麼都有意義。
 
這項研究也指出:如果每週花2.5小時跑步,跑了50年,那麼你一生花在跑步上的時間是0.74年。那麼可以換算得出,每運動1小時,能延長壽命7小時。不過這個跑量相對於熱愛馬拉松的人來說,是非常少的。很多熱愛跑步的人,一周最多會超過100公里。所以如果運動量過大,延壽效果會不會是同樣的呢?對於這個問題,這項研究並沒有明確指出。

與其他運動相比,跑步的功效能到達多少?

為了讓評估更佳精確,他們的這項研究是用總人群歸因危險度百分比(population attributable fraction)來計算的。從總共5.5萬人的樣本中計算得出,如果所有吸煙的人停止吸煙,那麼能減少11%的過早死亡率;如果體重超重的人,BMI指數都下降到25,那麼能減少8%的過早死亡率;如果所有高血壓患者的血壓都回到正常值,那麼能減少15%的過早死亡率;如果所有的人開始跑步,那麼能減少16%的過早死亡率,這個比率是最高的。
 
那麼相比其他運動,跑步有哪些優勢呢?有一個很明顯的優勢就是:方便,可以隨時隨地的去跑。以下是研究人員透過對比跑步和其他運動,得出了一項很有趣的結論。他們將研究對象分為了四組:

1. 不跑步也不運動的人:達不到研究所需要的每週最低運動量(使用的單位是每週500MET*-分鐘/週,也就是每週75分鐘的劇烈運動量)。
2. 跑步,但運動量很少的人:會跑步,但是其他運動形式的運動量達不到500MET-分鐘/週的人。
3. 不跑步,但運動的人:運動量達到每週500MET-分鐘/週,但不跑步的人。
4. 愛跑步的人:經常跑步且運動量達到500MET-分鐘/週的人。

©PROGRES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上圖是這個四組人群的風險比例(hazard ratio),可以看出經常跑步且運動量達標的人,危害比是最低的0.57,也就是說經常跑步且運動量達標的人,死亡的機率比不跑步不運動的人也要減少43 %。
  
這項研究一點也不令人意外。進一步觀察這個圖表,你會發現,那些不跑步,但是有運動的人,比運動量不夠但有跑步的人群,死亡率也要高18%。這樣看來,以跑步延長壽命的效果要比其他運動好得多。

如果說這項調查有什麼缺點的話,那就是調查對象都是自己填寫調查問卷的。這樣可能會因為主觀判斷而導致誤差的出現。
 
當然,並不能只因為這樣的研究就斷定跑步的好處一定是其他運動的2.5倍。這項研究並沒有按照跑步的運動量來深入研究跑步與延長壽命的關係。但是不管怎麼說,跑步肯定是對身體有好處的。如果你想健康長壽,現在開始跑步吧!一起將我國的運動風氣帶起來吧!

知識便利貼|代謝當量(Metabolic Equivalent(MET))
代謝當量(Metabolic Equivalent(MET))是衡量身體運動時耗氧速度的單位。1 MET大概相當於一個人在安靜狀態下坐著,沒有任何活動時,每分鐘氧氣消耗量。而2 MET的活動所耗氧的速度則是1MET的兩倍,如此類推。運動強度越高,即MET值越大,亦代表消耗的能量越多。

日常體能活動和運動所消耗的能量可利用以下簡單的公式來估算:
活動能量=代謝當量(MET)x 體重(公斤)x 時間(小時)

例子:一位體重70公斤的男士跑步(7 MET) 連續30分鐘的能量消耗是
= 7MET x 70公斤 x 0.5小時
= 245千卡
(資料來源:GovHK香港政府一站通)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