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央健保局也曾統計,國人每年花費在治療背痛相關疾病 ,像是脊椎側彎、椎間盤突出、骨刺等問題花費,一直居高不下,撇除因意外而受傷的情況,大部分背痛都與平常的姿勢習慣有很大的關係。因此,如果想改善這些相關問題,除了平時要有良好姿勢外,也可以透過瑜伽扭轉椅式(Twisting Chair pose)來緩解緊繃的脊椎。
現代人長期姿勢不正確,像是彎腰、駝背、懶洋洋躺在沙發上之類,長期下來脊椎都會彎曲,並且導致背部僵硬、疼痛,久而久之體態會變得較難看,連身體也會漸漸遠離健康。透過瑜伽扭轉椅子式能伸展緊繃的脊椎,改善姿勢不正確帶來的背部僵硬。
骨盆是在整個身體結構、生理機能與中皆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它能支撐身體的重心、承受與脊椎軀幹連結、支撐整個上半身、穩定軀幹等,當骨盆傾斜或是周圍缺乏肌肉力量時,就會導致身體不穩定以及體態不好看。透過瑜伽扭轉椅子式都能慢慢將骨盆穩定,讓身體回到正確的位置上。
透過瑜伽扭轉椅子式可以增強下半身力量。許多跑跑跳跳的運動員必須要有穩健的下半身才能讓運動表現更加出色,則對於老人來說,能有助於預防跌倒、走路不平衡等狀況,因此,雙腿力量對我們身體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肌群。
步驟1:雙腳併攏站在瑜伽墊上,雙手貼在身體兩側。
步驟2:吸氣時下蹲,將臀部重心向後,將雙手合十並且手臂成水平。
步驟3:停留3-5個呼吸後休息。
資料來源/Do you yoga
責任編輯/妞妞
下肢訓練或是跑步完的隔天,走路、坐椅子都會覺得下半身像是脫離一樣,超痠痛。當痠痛馬上撲向雙腿,鐵腿的感覺真的不舒服,但是,有什麼方法可以預防或舒緩嗎?其實,當你在痠痛時,我更需要透過伸展來把沾黏的肌肉打開,這樣才能幫助肌肉復原速度變快,縮短痠痛的時間。以下3組瑜伽動作,對於幫助打開沾黏肌肉有很大的效果,同時還能提升下次運動表現。
步驟1:雙腳併攏站在瑜伽墊上,吸氣時,將上半身往前傾並彎曲。
步驟2:雙手放置在地面上,持續3-5呼吸時間(彎不下去者可將膝蓋彎曲)。
步驟1:跪在瑜伽墊上,將右腿往前跨出,彎曲90度。
步驟2:將左腿打直往後伸展,雙手撐在瑜伽墊上,上半抬至45度。
步驟3:停留3-5個呼吸後,換邊執行。
步驟1:雙腿張開坐在瑜伽墊上。
步驟2:身體向前坐,盡量張開雙腿。
步驟3:吸氣,吐氣時慢慢身體向前靠,雙手伸直碰觸地板,以自己能力最大限度,將身體靠近地面。
步驟4:維持5-8個呼吸後起來。
資料來源/Do you yoga
責任編輯/妞妞
髖關節周圍含有許多血管和淋巴此必須要定時伸展與按摩才能放鬆以改善血液循環。然而許多女性都有著生理痛、水腫等問題,因此可以透過瑜伽馬面式(Horse pose)來改善,這動作對女性十分有幫助,因為如果久坐,容易給髖關節帶來負擔。此外,它對身體還有其它益處。
許多女性都有月經不規則的困擾,所以各式各樣的偏方或是治療方式都有人想去試,但造成的原因很多,像是現在忙碌的工作壓力、不正常飲食、或是疾病等都會造成,除了開刀、吃藥外都會有淺在的風險。透過馬面式能有效改善此症狀,除了能改善經期不規律,還可以增進卵巢功能、並且減少女性分娩時的疼痛,定期適當的做,相信幫助非常大。
透過瑜伽鷹式可以增強下半身肌立,許多跑跑跳跳的運動員必須要有穩健的下半身才能讓運動表現更加出色,則對於老人來說,能有助於預防跌倒、走路不平衡等狀況。在練習馬面式時,保持平衡是很困難的,一開始會感到不自在、不穩定,以及各個關節都被綁住,但是慢慢地練習後,會發現動作漸漸達到平衡且所有注意力應當集中在一點上。
隨者年紀越大,許多長者都有退化性關節炎的問題,長期下來導致膝蓋疼痛。透過瑜伽馬面式能幫助沾黏的肌肉打開來預防長者跌倒,此外還能緩解關節炎帶來的不適,但腳踝、膝蓋曾受傷過的人,做此動作要非常小心,避免影響到舊傷。
步驟1:坐在地上,左腳置於右大腿上方根部。
步驟2:雙手置於臀部兩側,抬起身體,左膝靠在地板,右大腿與地面平行。
步驟3:骨盆前推,左大腿與地面垂直,背部挺直。
步驟4:抬起手臂至胸部,雙臂相互纒繞,掌心接觸,維持3~5個呼吸。
資料來源/Yoga International、Do you yoga
責任編輯/妞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