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槓鈴深蹲造成頸部疼痛?這4個觀念讓你遠離運動傷害
1
深蹲時脖子會痠痛
槓鈴深蹲造成頸部疼痛?這4個觀念讓你遠離運動傷害
2
IG最熱門的10位健身模特兒
令人血脈噴張的10位IG健身名模,你已經被哪位圈粉了?
3
「有病治病,沒病強身」的最佳藥物:重量訓練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槓鈴深蹲造成頸部疼痛?這4個觀念讓你遠離運動傷害

2020-11-10
知識庫 健身 下半身肌群 臀部肌群 腿部肌群 重量訓練 觀念 核心肌群

深蹲是一種最好的下半身運動之一,同時,也是針對整個下半身肌肉以及核心肌群十分出色的訓練動作,不僅能幫助訓練出臀部線條之外,也能讓我們的腿部肌肉獲得成長,然而,大家最常見的負重式深蹲包含有槓鈴深蹲和史密斯深蹲這兩種,但是也有許多的人在使用這兩個深蹲訓練時,都會造成頸部與肩部的不舒服感,因此,這篇將從深蹲的三種動作及造成的原因來做說明,以及提供可以防止這類問題4個簡單的解決方法。

深蹲時脖子會痠痛
你使用槓鈴深蹲也會造成脖子與肩部的不適感?以下這四個建議能幫你解決

常見的三種槓鈴位置

1.低槓深蹲

主要槓鈴的位置是在三角肌後束上及肩胛骨脊椎之上,所以這個動作我們的身體是會有一點向前傾斜,才能夠讓我們保證槓鈴是位於腳掌中央的正上方,一般來說這樣的訓練方式比較適合健力型的選手來進行,對於剛剛開始的新手來說,還是不要輕易的進行嘗試。

2.前槓鈴蹲舉

進行這個動作時,槓鈴擺放的位置是在我們的頸前三角肌前束,因此,比較適合一些已經有深蹲基礎的人來進行訓練,另外,如果是骨盆前傾的人也適合採用這個動作來訓練,它會強迫進行這項訓練動作的人將背部打直,因此就比較不容易造成圓背的狀況。

3.高槓深蹲

在這個動作中,槓鈴是位於我們的斜方肌上面的,所以說,在進行槓鈴深蹲的時候,基本上我們的身體都要微微向前,讓槓鈴能位於腳掌正中央的上方,一般來說這是健身房裡經常會看到的訓練動作,運動模式也是最接近人類最基本的動作。

常見的前槓鈴蹲舉動作
在健身房常見的前槓鈴蹲舉動作,比較適合一些已經有深蹲基礎的人來進行訓練。

深蹲造成頸部痛的主因

槓鈴深蹲後會造成頸部疼痛的主要原因,有覺大多數是因為槓鈴放置不當造成後頸部發炎及瘀青,有許多的人會採用大重量來進行深蹲訓練,但往往都會遺忘槓鈴是否正確的擺放於後頸及肩膀的位置,另外,有許多的人無論是使用槓鈴或史密斯機器,都會將槓子擺放後頸和肩膀處過高的位置,因此,造成訓練後的瘀青、肌肉拉傷或是韌帶扭傷等運動傷害,所以,必需要確保桿子有放置在正確的位置上,才能防止深蹲後的頸部傷害,雖然大多數僅僅只是後頸處與背部軟組織的發炎和淤傷。

防止頸部疼痛的4個方式

1.將槓鈴固定在肩膀上

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重新評估如何將槓鈴放在肩膀上。在大多數情況下許多人都會將重量壓在脖子上,而你需要的是將槓鈴擺放在後頸正中央凸出骨頭的下方,而不是壓迫到骨頭上方位置,另外,槓鈴的重量會在脊椎兩旁的斜方肌上,固定好槓鈴的位置才能防止深蹲時後頸的不舒服感。

2.深蹲時避免抬頭

有許多的人在深蹲時都會將視線往上抬高脖子,其實,在深蹲的時後需要放鬆脖子的肌肉,以避免因為過度的伸長脖子造成肌肉抽筋和拉傷,同時,在深蹲的過程中因該將脊椎維持良好的直立位置,為了在深蹲時使頸部能保持在良好的中立位置,你就應該要保持眼睛直視前方,這將有助於防止發生任何的運動傷害,並有助於防止深蹲後的頸部傷害。

如何將槓鈴放在肩膀上
槓鈴的重量會在脊椎兩旁的斜方肌上,固定好槓鈴的位置才能防止深蹲時後頸的不舒服感。

3.訓練上背部肌肉

深蹲時槓鈴除了會放置於後頸處之外,還會將大部分的重量放置於上背部的斜方肌,因此,為了能正確的放置並固定槓鈴減輕重量,就必需要在這個部位增加肌肉量,所以,菱形肌和後三角肌就是必需要加強訓練的部位,這將會有助於深蹲時防止頸部痛的狀況。要訓練這個部位的肌肉最好的練習動作就是聳肩,雖然需要一點時間才能將這個部位的肌肉增加,但這將會有助於緩衝和保護我們的後頸部。

4.使用槓鈴墊保護

如果你在增加上背部肌肉之前為了能避免後頸傷害,可以在進行槓鈴深蹲時裝上槓鈴墊,這將能確實的為深蹲提供絕佳的緩衝和支撐性,並為後頸和脊椎提供強大的保護力,千萬不要認為使用槓鈴墊會讓你看起來很弱,槓鈴墊能減少頸部和上背部的傷害外,還能強化深蹲動作的髖部推力,所以使用槓鈴墊將能讓你的深蹲訓練更加的完美。

資料參考/themusclemaster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令人血脈噴張的10位IG健身名模,你已經被哪位圈粉了?

2020-02-18
趣味生活重量訓練健身話題

社交平台除了FaceBook(FB)之外,近幾年來崛起的Instagram(IG)也成為了許多人愛用的平台之一,尤其是許多健身迷更從FB轉往IG上關注自己喜愛的健身運動員。然而,這些人原本都只是在網路上發佈一些關於自己的日常生活,或鼓勵人心的話語甚至於挑釁的圖片,後來這些東西就變成一筆可觀的生意。

一但這些健身名模擁有了足夠的粉絲與關注人數,就會有贊助商開始給予金錢支援,這些廣告贊助的費用甚至可達每個月5,000-25,000美金(約台幣15-75萬),當然這些廣告費用的高低就取決於廣告商要的發文數量以及能獲得的關注度,但你知道全球有哪10位健身名模靠著IG就讓資產晉身為百萬富翁嗎?現在就來看看你是否已經為她們的粉絲!

10位IG最熱搜的健身模特兒
IG上令人血脈噴張的10位健身名模,每個淨資產都超過百萬美金。

1. Paige Hathaway(資產淨值565萬美金)

出生在1987年的Paige Hathaway,在IG的健身界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健身模特兒,除此之外,她還是比基尼運動員和私人健身教練,曾獲得2011 Ronnie Coleman Classic Class C第二名/2012 NPC俄克拉荷馬城大獎賽D類第二名/2013 NPC美國冠軍賽D類第16名/2013 NPC美國青少年錦標賽第14名,之後在接觸營養和健美公司Paige成為了補充公司的代言人,並隨之於2015年在IG上創建個人粉絲團,除了分享她健美的體態與訓練照片之外,她還增加私人教練的服務進行個人化的訓練和飲食計劃設計。她現在擁有400萬的粉絲追蹤人數!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Paige Hathaway(@paigehathaway)分享的貼文 於 PDT 2019 年 10月 月 12 日 下午 5:41 張貼

2. Jen Selter(淨資產300萬美金)

出生於1993年的Jen Selter,靠著健美的身形與緊實的蜜桃臀而收納進眾多的粉絲,她是一名出生在美國紐約的女孩,從15歲開始接處健身之後就十分積極的投入這項領域,她曾說過「健身一直是我一生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由此可知她對於健身的熱愛與癡迷,她目前擁有1280萬的粉絲追蹤人數。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Jen Selter(@jenselter)分享的貼文 於 PST 2020 年 1月 月 14 日 下午 1:04 張貼

3. Ana Cheri(資產淨值400萬美金)

出生於1986年的Ana Cheri,是美國乃至世界名氣最大的健身模特,曾為《花花公子》和Shredz拍攝健身廣告,因為擁有俏麗的面容和魔鬼般的身材而迅速走紅網絡,AnaCheri也曾多次拿過比基尼小姐的冠軍,目前,她在IG上已經擁有1240萬的粉絲追蹤人數,因此,也被粉絲們視為心目中最完美的「健身女神」。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AnaCherí(@anacheri)分享的貼文 於 PDT 2019 年 10月 月 26 日 上午 8:46 張貼

4.Michelle Lewin(資產淨值400萬美金)

出生於1986年的Michelle Lewin,是當今健身運動界中最辛苦的健身模特兒之一。她從小就擁有完美的外型與體態,因此,很年輕時就走上了伸展台當上模特兒,但她了解她要的不止是只走上伸展台而已,所以,她踏上了健身訓練與健美比賽之路,從2013 NPC中佛羅里達經典賽開始一路走到2014 IFBB傳奇Pro比基尼經典第三名,直到2014 IFBB北歐Pro比基尼經典第十名,一直以來都是以IFBB比賽做為訓練的目標,她曾說「我只是喜歡像瘋子一樣的流汗。」,目前她IG上擁有1360萬的粉絲追蹤人數。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Michelle Lewin(@michelle_lewin)分享的貼文 於 PST 2019 年 12月 月 2 日 下午 2:26 張貼

5. Laci Somers(資產淨值300萬美金)

在IG上十分有名的Laci Somers最初只是MMA裡的舉牌女郎,如今她已經成為健身模特兒、歌手、化妝師以及私人健身教練,另外,她每週有兩天在整形外科整所擔任護士。現在的她在IG上擁有1060萬的粉絲追蹤數,可以說是一位擁有多項工作經歷的健身名人。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Laci Kay Somers(@lacikaysomers)分享的貼文 於 PDT 2019 年 5月 月 16 日 下午 12:10 張貼

6. Alexa Jean Brown(資產淨值250萬美金)

Alexa Jean Brown是一個金發碧眼的健身名模,如果你有在IG上關注過她,就會知道她已經是三個孩子的媽媽,因此,她在IG上是以懷孕健身訓練而聞名,目前她在IG上擁有76萬的粉絲追蹤數。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Alexa Jean Brown(@alexajeanbrown)分享的貼文 於 PDT 2019 年 10月 月 22 日 上午 10:46 張貼

7. Amanda Lee(資產淨值283萬美金)

出生於1986年來自於加拿大的Amanda Lee,她的成長經歷十分的特殊,因為,她的母親是一位私人健身教練,但她年輕時卻沒有跟上她母親的腳步對健身產生興趣,而是到了上高中之後,發現對於自己的身型不甚滿意,她才開始經由母親的介紹進入重量訓練的領域,另外,她在大學時期也接觸過現代舞的薰陶,因此,發現重量訓練對於現代舞所需的肌力十分的有幫助,最後,也經由母親的推力,將她推入了IG的領域並與母親一同合作經營IG粉絲,目前她在IG上擁有1200萬的粉絲追蹤數。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Amanda Lee(@amandaeliselee)分享的貼文 於 PST 2020 年 1月 月 17 日 下午 12:23 張貼

8. Abigail Ratchford(資產淨值342萬美金)

出生於1992年的Abigail Ratchford,是一名美國女模特兒和演員。從2013年起,她就常在Instagram上發布性感照片,使得自己獲得廣大的迴響;接著之後就常為商品代言人或是拍攝廣告以及拍攝泳裝寫真,原本的她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擔任模特兒的工作,並於2014年搬至加利福尼亞州的洛杉磯,同年,還上了電視節目《走進好萊塢》而成為名人,目前她在IG上擁有1200萬的粉絲追蹤數,她在IG上的照片絕對會讓許多男性血脈噴張。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 A R ⚡️(@abigailratchford)分享的貼文 於 PDT 2019 年 8月 月 2 日 上午 11:24 張貼

9. Chantel Zales(資產淨值440萬美金)

Chantel Zales是一名美國、墨西哥和哥斯大黎加混血模特兒,擁有著魔鬼身材的她同時也是湖人隊的忠實粉絲,Chantel Zales表示自己最喜歡在一邊健身時一邊看湖人比賽,說這樣讓她更有動力去「折磨」自己,然而,她會在IG上成為最受歡迎的健身模特之一,這要歸功於她熱衷於分享自己大量精彩的圖片,目前她在IG上擁有400萬的粉絲追蹤數,並以此為自己創造了一筆不小的財富。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Chantel Zales(@chantelzales)分享的貼文 於 PDT 2017 年 6月 月 22 日 下午 3:46 張貼

10. Kayla Itsines(資產淨值720萬美金)

出生於1991年的Kayla Itsines,已成為現代最著名的健身女神之一,但是小時後的Kayla並不喜歡健身這項運動,甚至還被健身房的環境嚇到,當時的她最想要的是成為一位美容師,直到她的體育老師告訴她"just start somewhere"(只是從某個地方開始),因此,她才鼓起勇氣首次進入健身房,最後,透過一連串的重量訓練之後,她對於健身的熱情就更加的高漲,導致放棄原本的美容師願望而開始學習成為一位專業的私人健身教練,目前她在IG上擁有1200萬的粉絲追蹤數。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KAYLA ITSINES(@kayla_itsines)分享的貼文 於 PST 2020 年 2月 月 17 日 上午 2:33 張貼

資料參考/generationiron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史考特醫師
史考特醫師

「有病治病,沒病強身」的最佳藥物:重量訓練

2018-07-31
下半身肌群上半身肌群重量訓練觀念史考特醫師專欄健身運動部落

撇除史考特不熟悉的中藥不談,我不曾聽說過有任何一種藥物是「有病治病,沒病強身」的。癌症需要化療藥治療、感染需要抗生素、高血壓要降血壓藥,但這幾種藥物對沒病的健康人來說,絕對沒有強身的功效,只有副作用的風險。

絕大多數宣稱有健康功效的保健食品,也都沒有治療疾病的功效。

就我所知,重量訓練是唯一符合「有病治病,沒病強身」的好東西。如果有一天我能把重量訓練當成藥物開立,那麼它絕對是我最常處方的藥物。

「有病治病,沒病強身」的最佳藥物:重量訓練

我們為什麼分享這篇文章?
「運動是良藥」,這是許多推廣運動者不斷宣傳的理念,但這可不只是一句slogan!而是經科學研究證實出的結論。史考特醫師運用自身專業,整理出多篇科學研究,並詳列運動在慢性疾病治療與預防上的正面影響;這樣的結果和運動星球持續推廣的「自主運動」理念不謀而合,都是希望大家能有意識地運動,達到邁向健康的目標。服用這帖文章時,建議搭配《為什麼你該重量訓練? 增加壽命、改善生活品質》,兩文相乘作用讓藥效更佳!

預防兼治療

以下這張圖是2016年台灣十大死因,這些疾病不僅帶走人們的生命,更造成許多長期失能的問題。

我整理了目前有的科學研究,將其濃縮至精華,來說明重量訓練如何幫助人們預防及治療這些疾病。

註:失智症並不在十大死因內,是因為失智很少直接造成病患死亡,反而是失能所造成的續發性問題如營養不良、吞嚥困難、褥瘡等。而運動與重量訓練同時有治療及預防失智的功效

結語

十大死因中,僅有肺炎與肝病完全無法藉由重訓預防或治療,沒有任何一種已知的藥物或健康食品,有如此廣泛的適應症。如果各位自認熱愛生命,都應該開始向最近的健身房報到。

參考資料

1. Strasser B, Steindorf K, Wiskemann J, Ulrich CM. Impact of resistance training in cancer survivors: a meta-analysis. Med Sci Sports Exerc. 2013;45(11):2080-2090.
2. Stamatakis E, Lee IM, Bennie J, et al. Does Strength-Promoting Exercise Confer Unique Health Benefits? A Pooled Analysis of Data on 11 Population Cohorts With All-Cause, Cancer, and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Endpoints. Am J Epidemiol. 2018;187(5):1102-1112.
3. Marzolini S, Oh PI, Brooks D. Effect of combined aerobic and resistance training versus aerobic training alone in individual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 meta-analysis. Eur J Prev Cardiol. 2012;19(1):81-94.
4. Yamamoto S, Hotta K, Ota E, Mori R, Matsunaga A. Effects of resistance training on muscle strength, exercise capacity, and mobility in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 meta-analysis. J Cardiol. 2016;68(2):125-134.
5. Ho SS, Dhaliwal SS, Hills AP, Pal S. The effect of 12 weeks of aerobic, resistance or combination exercise training on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in the overweight and obese in a randomized trial. BMC Public Health. 2012;12:704.
6. Kerksick C, Thomas A, Campbell B, et al. Effects of a popular exercise and weight loss program on weight loss, body composition, energy expenditure and health in obese women. Nutr Metab (Lond). 2009;6:23.
7. Cornelissen VA, Fagard RH, Coeckelberghs E, Vanhees L. Impact of resistance training on blood pressure and other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Hypertension. 2011;58(5):950-958.
8. Gambassi BB, Coelho-Junior HJ, Schwingel PA, et al. Resistance Training and Stroke: A Critical Analysis of Different Training Programs. Stroke Res Treat. 2017;2017:4830265.
9. Wist S, Clivaz J, Sattelmayer M. Muscle strengthening for hemiparesis after stroke: A meta-analysis. Ann Phys Rehabil Med. 2016;59(2):114-124.
10. Sylliaas H, Brovold T, Wyller TB, Bergland A. Progressive strength training in older patients after hip fracture: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Age Ageing. 2011;40(2):221-227.
11. Wolfe RR. The underappreciated role of muscle in health and disease. Am J Clin Nutr. 2006;84(3):475-482.
12. Buchner DM, Cress ME, de Lateur BJ, et al. The effect of strength and endurance training on gait, balance, fall risk, and health services use in community-living older adults. J Gerontol A Biol Sci Med Sci. 1997;52(4):M218-224.
13. Liu-Ambrose T, Khan KM, Eng JJ, Janssen PA, Lord SR, McKay HA. Resistance and agility training reduce fall risk in women aged 75 to 85 with low bone mass: a 6-month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 Am Geriatr Soc. 2004;52(5):657-665.
14. Colberg SR, Sigal RJ, Yardley JE, et al. Physical Activity/Exercise and Diabetes: A Position Statement of 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Diabetes Care. 2016;39(11):2065-2079.
15. Strasser B, Pesta D. Resistance training for diabetes prevention and therapy: experimental findings and molecular mechanisms. Biomed Res Int. 2013;2013:805217.
16. Liao WH, Chen JW, Chen X, et al. Impact of Resistance Training in Subjects With COPD: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Respir Care. 2015;60(8):1130-1145.
17. Cornelissen VA, Fagard RH, Coeckelberghs E, Vanhees L. Impact of resistance training on blood pressure and other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Hypertension. 2011;58(5):950-958.
18. Heiwe S, Jacobson SH. Exercise training in adults with CKD: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Am J Kidney Dis. 2014;64(3):383-393.
19. 彭渝森,腎臟病在台灣 (Retrieved from http://www.ntcma.org/98/twckd.pdf)

/ 關於史考特醫師 /
史考特醫師

史考特醫師,本名王思恆。從醫學院時代開始著迷於健身運動,空閒時間不是在運動/烹飪/進食,就是在研究運動/飲食/健康的科學知識,是個健身呆。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