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健身
  • 健身新手也能打造完美肱三頭肌的5個基礎訓練動作
1
肱三頭肌五個訓練動作
健身新手也能打造完美肱三頭肌的5個基礎訓練動作
2
 【迷思】女性不容易練出肌肉?
3
運動與時尚產業新浪潮──Athleisure運動生活風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健身新手也能打造完美肱三頭肌的5個基礎訓練動作

2021-01-12
健身 動學堂 上半身肌群 手部肌群 重量訓練 增肌 初階訓練 訓練動作

肱三頭肌這個佔據上臂約三分之二的肌肉群,也是呈現臂圍最需要重視的肌肉群,也是許多健身者特別愛練的肌肉部位,它與肱二頭肌的訓練方向正好想反,主要是以伸直的動作來進行與肱二頭肌、肱橈肌和肱肌互相拮抗。在我們要開始訓練之前,要先知道肱三頭肌是由外側頭、長頭和內側頭這三個肌群所組合而成,其中,最特別的是長頭位於手臂的內側並連結到肩膀和背肌,負責將手臂移向身體也是肱三頭肌裡唯一的多關節肌。接下來,我們將介紹5個最常見的肱三頭肌訓練動作,大家可以依據自己的訓練方式或是較弱的肌群來進行組合搭配!

肱三頭肌五個訓練動作
健身新手也能打造完美肱三頭肌的5個基礎訓練動作

5個基礎訓練動作

1.窄槓臥推

這是一種屬於肱三頭肌、肩膀與胸肌的複合式訓練動作,需要雙臂同時操作無法進行單側練習。

步驟:

1.臥躺於平板或史密斯機做臥推。

2.將手掌向後轉使得掌心朝上,兩手距離與鎖骨同寬。

3.緩慢將槓鈴降至胸肌位置後,再運用肱三頭肌的力量將槓鈴往上推。

動作提示:

雙手距離較寬能推起較重的重量,主要是因為胸大肌參與施力;而當雙手距離縮短時,肱三頭肌所承受的負荷就會增加,只要手腕關節不會感受到任何的不適,我們就可以嘗試將雙手距離再縮短。

2.雙槓撐體

這也是一種屬於肱三頭肌、肩膀與胸肌的複合式訓練動作,如需要進行單側訓練則可選擇專用機器。

步驟:

1.雙手以中立握姿(雙手拇指朝前)撐於平行的雙槓上。

2.雙腳於身體後方彎曲或交叉。

3.雙臂進行彎曲讓身體朝地面下降,接著再運用肱三頭肌的力量將身體向上抬起。

動作提示:

在這個訓練中我們的頭部位置極為重要,最理想的狀態就是頭部伸直眼睛微看向天花板,這樣才能確保身體的垂直,這樣就能更有效的徵召肱三頭肌並減少胸大肌的參與。如果,這個動作會讓你的雙手感受到刺痛,則可以收下巴靠近胸部位置來進行。另外,肱三頭肌訓練最重要的是手臂伸直而非彎曲,因此,身體下降不需要過低,只需要在頂點處時盡量伸直雙臂即可。

3.仰臥肱三頭肌伸展

這是屬於肱三頭肌的單關節訓練動作,除了可以使用槓鈴進行雙手操作之外,也可以運用啞鈴來進行單邊加強。

步驟:

1.仰臥於平板上,雙手持槓鈴、W槓或是啞鈴。

2.將器材在頭部上方舉高,手肘和小拇指朝向天花板。

3.開始進行肱三頭肌伸展動作時,將雙手朝臉部位置移動。

動作提示:

當做仰臥肱三頭肌伸展時,上臂應時時保持與地面差不多垂直的狀態,這樣才能有效的持續維持肱三頭肌的肌肉張力,同時,手肘稍微向後不要朝向天花板,力竭時可將手臂伸直幾秒來進行休息。

4.肱三頭肌屈伸

這是屬於肱三頭肌的單關節訓練動作,基本上運用單手單邊操作效果為最好。

步驟:

1.俯身朝前以中立握姿(拇指朝前)握住啞鈴,前臂與上臂呈90度彎曲。

2.上臂緊貼身體側邊並與地面呈平行。

3.接著,肱三頭肌出力收縮將前臂往後抬高並打直,維持收縮姿勢約1秒,再將前臂回復到起始位置。

動作提示:

在手臂伸直的肌肉收縮位置,盡量將停留的時間拉長,這也就是這個動作與其它肱三頭肌伸展訓練動做的不同之處,這樣拉長停留的時間就能產生最大的肌肉張力,請務必好好的使用這個訓練動作的特點。

5.肱三頭肌滑輪下拉

這是屬於肱三頭肌的單關節訓練動作,可以雙手或單手來進行訓練。

步驟:

1.將滑輪調高至最高位置,並掛上直立短槓或倒V型槓。

2.面向滑輪機以肱三頭肌出力,將握把往下壓讓肱三頭肌伸直。

3.伸直後請維持1秒的肌肉張力時間,接著在緩慢的回到起始位置。

動作提示:

滑輪機的訓練方式,主要是能讓手腕自由的活動而受到歡迎,在握把的使用方式可以採用正握(雙手拇指相對)或反握(拇指朝外),選擇讓肱三頭肌獲得最大的肌肉縮收。另外,若使用較粗的直槓,則更能發揮肱三頭肌的收縮力量並降低對手肘的壓力。

資料參考/menshealth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史考特醫師
史考特醫師

 【迷思】女性不容易練出肌肉?

2016-11-02
觀念增肌史考特醫師運動生理重量訓練專欄健身運動部落

史考特在「女孩也該重量訓練」系列文中,告訴各位女孩不用怕練太壯變金剛芭比,因為女生沒有雄性激素的幫助,肌肉不易生長。

兩年時間過去了,歲月增長,智慧可不能停在原地,我被新學到的知識狠狠地打臉,因為女生增長肌肉的潛能並不比男性差。

立場澄清


寫到這裡,我知道許多讀者要跳腳了。

「女生舉重明明就只會變女神,不會變大隻!」、「A女可以硬舉體重1.5倍,身材還是一樣纖細火辣呀」、「史考特你騙了我這麼久,看看現在要怎麼賠人家!」

©giphy.com

先別急,我並沒有改變一貫的立場,這包括:
 

  • 重量訓練對女性健康相當有益。
  • 女生不會「不小心」練太壯而變成金剛芭比。
  • 我鼓勵大多數女性讀者進行重量訓練。


而我「有」改變的立場包括:

  • 荷爾蒙並不是阻礙女性長肌肉的主因。
  • 女性增肌不比男性困難,也不比男性容易。


好了,破完題,以下是我用來佐證論點的內容。

內分泌:男女有別

目前明確能促進肌肉生長的荷爾蒙包括雄性激素(Testosterone)與生長激素(Growth hormone),這兩者也是健身界最常見的體能增強藥物。

正常的男性性腺能製造充足的雄性素,女性雖然也能生產雄性素,但血中濃度僅是男性的1/15左右。如果雄性素是決定肌肉成長的唯一因素,那麼女性平均的肌肉量應該也只有男性的1/15。

還好現實世界中,男女肌肉量差距並沒有那麼大,未經訓練的女性肌肉量約為男性的2/3。

上天如果為你關了一道門,一定會再給你開扇窗。少了雄性素,女性還有生長激素可以倚賴。

1995年國際運動醫學期刊的報導中,重量訓練僅能使男性產生更多雄性素,但男女的生長激素濃度在運動後都有升高。

學者曾比較過沒運動的女性與國手級的菁英舉重選手,這兩個族群的肌肉量差異甚大,但她們血中雄性激素濃度相似,這說明了女性長肌肉,並不需倚賴雄性激素。

女性的增肌潛力

過去的研究顯示,女性生長肌肉的潛力與男性並無不同。

美國馬里蘭州大學學者Roth在2001年發表了一篇研究,他招募年輕男女、年長男女共四組人,讓他們接受半年的重量訓練,菜單如下:

  • 每週練三天。
  • 訓練項目包括單腳推腿(Leg press)、單腳屈腿(Leg curl)、胸推、滑輪下拉、過肩推、划船、三頭下壓、以及二頭彎舉(Biceps curl),這都是健美訓練的常見動作。
  • 每組以5RM為基準,當學員做到第五下時差不多力竭了,這時立刻減輕重量讓學員多做一至兩下,然後再度減輕重量,直到完成一組15下為止。有重量訓練經驗的讀者應該能體會,這是非常高強度的訓練法。
  • 每次訓練中,每個下半身動作做兩組,上半身訓練做一組。
  • 過程皆受監控,以確保執行正確。


這樣的地獄生活過了六個月,四組人的身體發生什麼變化呢?

 

重點來了,四組人體脂率有些下降有些不動,但他們增長肌肉的相對百分比是不相上下的,真要說起來,年輕女性還是進步最多的一群(增加了8.1%的肌肉量,雖然統計上四組沒有差異)。

男性先天較女性擁有更多肌肉,但經過重量訓練,男女老少所能獲得的進步幅度相仿。

「經過適當重量訓練後,男女老少皆可獲得一樣幅度的肌肉成長。」

在類似的研究設計下,美國學者Walts也認為重量訓練可讓男女可相同幅度的肌肉生長。

身為女性的妳,要增加肌肉並不比男生困難,但也不比男生容易。

女性能長多少肌肉?

2014年愛爾蘭學者Healy找來693位國手級或國際級的菁英運動員,仔細記錄他們的內分泌及各項身體數值。

這些運動員的專項包括有健力、籃球、足球、馬拉松、划船、舉重、田徑、曲棍球等。

既然是菁英選手,想必是集先天優勢與後天努力於一身,藉由分析他們身體,我們更可以知道男女身體的極限在哪。

下圖的橫軸是體重,縱軸是肌肉量。我們可以看到,菁英運動員的肌肉量與體重呈現穩定的正向線性關係,在同一體重之下,女性運動員的肌肉量約是男性的85%。

也就是說,男女肌肉增長極限確實有差,但這個差距遠不如一般人想像的大。

Healy認為,男女之間體能的差異完全是來自於肌肉量的不同,身為男或女並不會給你任何優勢或劣勢。

女性肌肉量少的原因

如果女性不需雄性素就能增肌,經訓練後的成長潛力又不輸男性,那為什麼健身房裡的辣妹多半比猛男纖細,頂尖男女運動員間又有15%的差距呢?

我認為可以由下列幾點解釋:

  • 先天體型:如前面提到,在未經訓練的情況下,女性肌肉量約是男性的2/3。儘管訓練後男女肌肉增長幅度相仿,但初始的差距永遠存在。
  • 體脂肪:由於雌激素的影響,女性先天就有較多體脂肪。根據美國運動學會(ACE)的資料,男性體脂率正常值落在18-24%,女性落在25-31%。而「必要體脂率」,也就是維繫健康所必須的體脂率,男性不得低於2-5%,女性不低於10-13%。所以在同一體重下,女性有很高的機率會有更多體脂,更少肌肉,這點能解釋為什麼男女運動員間會有15%肌肉量差距。
  • 社會心理性因素,這是我認為最重要的一個因素:


從出生起,我們就不斷接受父母、親友、社會對我們投射的性別期待,男性要霸氣外露,女性要柔順服從。沒有遵從性別刻板印象的個體將遭受到莫大的社會心理壓力,就連台灣奧運舉重選手許淑淨在奪下金牌後,媒體主播都要她「把裙子穿回來,把頭髮留長」。

在性別刻板印象之下,女性對長肌肉有著莫大的恐懼。也因此不論國內外,只要講到女性健身的文章,一定都得再三強調重訓只會變女神,不會變「金剛芭比」,否則根本沒有女生敢踏出有氧器材區一步。

過去的研究顯示,預期性心理對健力選手表現有巨大影響,給一群健力老鳥選手服用「偽裝成雄性素的安慰劑」,竟然使他們的深蹲、握推、硬舉成績增加達30公斤以上。當研究者拆穿這個謊言後,這些健力選手們竟又立刻失去那30公斤的肌力成長,可見心理因素影響肌力表現之深!

女性受限於後天施加的性別意識,總認為自己不該長肌肉,不該舉太重。我認為女性的力量與肌肉量普遍輸給男性,未必是先天生理限制所致,後天社會心理因素也要負很大一部分責任。

結語

本篇文章沒有任何的價值立場,各位女性讀者如果就是偏好纖細體態,不想長太多肌肉,史考特完全尊重妳們。但相反地,如果有女生用了洪荒之力來追求強壯的體魄,也沒人有權要求她「穿回裙子」。

©giphy.com

本篇想強調的重點在於: 

  • 女性增肌能力並不受限於雄性素的缺乏。
  • 恰當的訓練下,男女增肌的潛力大致相等。
  • 同一體重下,女性的肌肉成長極限約是男性的85%,女性的體脂偏高是這個差距的主因。
  • 女性增肌的障礙主要來自心理與社會因素,而非生理因素。



儘管如此,對多數女性來說「怕練太壯」仍然是不必要的擔憂。大家讚嘆敬畏(或懼怕)的那些超人體態,都是投資了無數訓練時數、飲食控制、甚至違法藥物的使用才能達成。

增肌對男女來說都是相當緩慢而困難的一件事,看史考特就知道(淚),各位女性讀者絕不需害怕摸到槓鈴就會變身金剛芭比

/ 關於史考特醫師 /
史考特醫師

史考特醫師,本名王思恆。從醫學院時代開始著迷於健身運動,空閒時間不是在運動/烹飪/進食,就是在研究運動/飲食/健康的科學知識,是個健身呆。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運動與時尚產業新浪潮──Athleisure運動生活風

2016-05-25
趨勢服裝生活流行健身配備館

穿著運動服上班逛街太隨便?錯!不是我太隨便,是你不懂Athleisure流行!結合 Athletic(運動)與Leisure(休閒)的運動生活風,一股正在席捲歐美時尚圈的與運動產業的浪潮,這種服裝風格追求只要一套衣服,無論是在辦公室或是健身房都適合,並且穿得舒服,當運動已經成為生活一部分時,不需要為運動準備專門的衣服,只要一套衣服適合所有生活型態,在這樣的想法之下,以及街頭潮流的風行,運動穿搭,逐漸攻佔時尚版位。

這樣的市場需求讓更多的專業運動服飾商,開始經營這塊藍海市場,同時許多高端品牌也積極進場佈局,企圖分食這塊超過350億的,年成長率超過8%的大餅。無論高端時尚,或是速食時尚,紛紛推出同時兼具運動機能與設計風格的單品,丟棄終究只有單一功能的服飾,追尋一種全型態的穿著風格,就像運動與生活是一體的,衣服何需要區分?

從Athleisure運動生活風來看,女性最不能缺少的,莫過於單穿或是內搭都時尚的緊身褲,男性則不能不擁有一件縮口褲以及運動衫,無論是要從高端品牌下手,還是挑選平價的運動服飾,都可以從以下的介紹的品牌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風格。

©universitytimes

女性Athleisure風格代表物──Leggings

瑜伽褲與內搭褲是最能代表女性Athleisure風格的單品,過去內搭褲常為女性穿著的重要配件,鮮少成為搭配主體,加上材質的不同,明確的區分了穿著時機,專業運動類型多半無法像外褲一樣單穿,還需要搭上褲、裙,為跟上Athleisure的風格,越多設計新穎也兼備運動機能的內搭褲也開始出現,材質上的改變,異材質的拼接,甚至是複雜花紋的數位印花,原本需要外搭褲、裙的內搭褲,成為今日穿衣的主體造型。

在高端品牌上,不乏像是紀梵希(Givenchy)與Alexander McQueen 等品牌,推出單價超過一千元美金的運動內搭褲,在設計與材質的挑選上,比照高級時裝的製作模式,即使內搭褲也能如此奢華。一般大眾也可以從常見的運動品牌著手,adidas、Nike這類型的運動品牌,也有價格相對親民,同樣是Athleisure風格的內搭褲單品,另外速食時尚品牌H&M也與Alexander Wang 聯名推出Athleisure風格服裝,企圖走出兼顧高端設計與平價享受的第三條路。

©finishline.com
©ocreurope.com
©ELLE

男性Athleisure風格代表物──縮口運動褲與運動衫

牛仔褲與襯衫,是男性穿搭必備款式,在運動上卻是個大問題,也沒有舒適度可言,隨著街頭潮流順勢興起的運動生活風格,加上Kanye West、Jude Law 、A$AP Rocky 等潮流明星開始著用,出現在各大時尚場合,讓男性再穿搭上,脫去了襯衫牛仔褲,換上了縮口運動褲與運動衫,展現運動生活的穿衣哲學。

過去外型猶如睡褲一般的縮口運動褲,真的無法穿的好看,但是同樣利用材質改變、異元素的搭配與版型剪裁的設計,讓運動縮口褲變化出各式類型的褲款,高階品牌的BALMAIN、TOM FORD的縮口運動褲或是紀梵希經典的挪威納犬運動衫,都是頂級之選。對於一般人來說,無論是從一般運動品牌, 平價時尚品牌,以及潮流品牌中挑選,都能找到最社和自己的服裝,這種穿搭風格更沒有身材上的限制,只要穿得舒服、好看、方便就是最適合自己的風格。

© bloomberg.com
©insidehook.com
©onpointfresh.com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