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減肥或與體脂肪對抗都是一項棘手的問題,因為,不同的生活與飲食方式對於體脂都有不同的影響;並且沒有神奇藥物或研究能快速的減少你的體脂肪,唯有依靠持續的運動及正確的飲食方式。儘管如此,仍然有許多新的研究在探測人體與飲食之間的神祕地帶,這樣相互發生的神奇做用最迷人的舊事要如何減少體脂肪這件事情之中。
在2020年10月有一份來自日本最新研究報告發表在營養學雜誌上,這項研究的重點是針對烏龍茶對減肥的影響性。然而,我們都知道烏龍茶與所有的茶一樣都含有咖啡因成分,而以前的一些研究有發現咖啡因能將脂肪的分解率提高20%,它會令人在睡眠時激發更高的新陳代謝。
對於這項研究來自於日本筑波大學國際綜合睡眠醫學研究所(WPI-IIIS)的團隊,由德山昆平教授所帶領進行的實驗,研究人員將參與研究的受測者分為三組,分別在兩個星期(14天)讓他們喝烏龍茶、純咖啡因或安慰劑。
與對照組相比,喝烏龍茶或咖啡因的人在體脂肪的分解效率上加了20%,但是在所有茶類飲料之中,只有烏龍茶能在睡眠中持續提升新陳代謝的運作效率,另外,研究人員還分析了參與者的睡眠方式,因為眾所周知,咖啡因會抑制睡眠狀態,而睡眠不足將會直接影響身體的能量代謝,但是他們沒有觀察到治療組和安慰劑組之間,睡眠方式或參與者入睡的時間之間有任何明顯差異性。相信這也是喝烏龍茶的另一個優點,因為它表明喝烏龍茶不會阻止你的睡眠品質。
關於這項研究,德山教授特別指出「烏龍茶就像所有茶一樣,都含有咖啡因的成分,而身體會透過咖啡因增加我們的心率來影響能量代謝」。但是,以前也有一些研究表明,茶也可能增加脂肪的分解而與咖啡因的作用無關。值得注意的是,烏龍茶組或純咖啡因組均未顯示出能量消耗的增加,這表明在兩週的研究期內,這兩組人對咖啡因的刺激作用變得更加寬容。
營養學博士Vanessa Rissetto指出,日本德山昆平教授團隊的研究僅進行了14天,並只募集12名參與研究的人員,我們可以將其用作假設並延長時間的來做為觀察,能讓研究的數據更加充足,關於這點,德山教授也承認這項研究有其局限性,並表示我們需要確定在為期兩週的研究中,所觀察到的效果是否會長期轉化為實際上體內脂肪減少的現象。
此外,我們想試用一種消除掉咖啡因的烏龍茶來進行更新的研究,以便能更好的區分咖啡因與茶中其他成分的作用,這樣將能有助於正確的了解烏龍茶是透過哪些成分來分解脂肪。最後,德山教授表明,透過這項研究了解烏龍茶,對睡眠中脂肪分解的刺激作用以及控制體重具有真正的臨床意義。
資料參考/MDPI
責任編輯/David
要打造健康體態,改變飲食習慣是最容易達成的手段,而「間歇性斷食」及「戒糖飲食」更在各飲食法中脫穎而出,吹起了一股新的飲食風潮。 到底這些飲食法有沒有用?該如何有效地運用這些方法減重呢?讓營養師帶你一探究竟!
戒糖飲食禁止攝取糖分、白米及白麵條等精製澱粉,並建議選擇未精製的全穀雜糧。更嚴格的執行者連水果都避免。由於全穀雜糧含有較多纖維質,可能因此增加飽足感、減少食物攝取量(文獻4)。
不過,戒糖與體重控管的成效,各研究結果仍不一致,需要更多科學證據才能確認有效性。
好的飲食模式可以讓人長期遵循,幫助維持健康、避免復胖。若你是糖尿病患者,或是無法戒除白飯的美味,以上方法未必能長期實施,因此就需要再尋找更適合的飲食法!
均衡飲食什麼都能吃,重點在於吃得均衡與適量,更適合所有族群使用。均衡飲食原則為: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
六大類食物包含全穀雜糧類、乳品類、豆魚蛋肉類、蔬菜類、水果類、及油脂與堅果種子類。 每天六大類食物都要吃到、吃足,才能獲取足夠必需營養素,至於每餐的攝取量,則可以參考我的餐盤飲食口訣。
六大類外食怎麼選?
只要參照口訣,調整一些食物的選擇,外食族也可以吃得營養均衡!
1. 每天早晚 1 杯奶:早上 1 小罐牛奶,下午點心 1 杯無糖優格。
2. 每餐水果拳頭大:每天 1-2 次,每次 1 顆蘋果、半根香蕉。
3. 菜比水果多一點:深色及彩色蔬菜營養價值更高,在小吃攤別忘了多點一盤青菜、自助餐三格菜也要夾好夾滿!
4. 飯跟蔬菜一樣多:早餐的饅頭、吐司可以改成全麥口味,自助餐主食選擇五穀米或糙米。
5. 豆魚蛋肉 1 掌心:早餐吐司多夾 1 顆蛋、1 片肉,在小吃攤可以多切 1 盤滷豆乾。記得要避免加工肉品及過多動物脂肪。
6. 堅果種子 1 茶匙:點心時間補充小包裝堅果或是堅果能量棒,就能補充一日所需份量。
有效的運動量能讓減重更有效率。怎樣才是有效運動呢?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提供「333 運動法則」可作為參考標準。
即為每週 3 次、每次運動 30 分鐘、最大心跳達到每分鐘約 130 下左右。(文獻5) 達成此 3 項目標,並維持此習慣一段時間後,就能改善心肺功能,提升代謝速率以消耗更多熱量。
運動種類建議
【有氧運動】
像是跑步、快走、游泳、騎腳踏車等。耐力運動有助於提升體能,同時漸少體脂肪比例。
【肌力運動】
包含阻力訓練與重量訓練,例如伏地挺身、舉啞鈴等。通過這些鍛鍊,可以提升肌肉力量、刺激肌肉增長。 由於肌肉細胞能消耗更多熱量,因此肌力運動也能幫助減重!
除了紀錄體重,我們更需要參考體脂和 BMI,並將數值維持在健康範圍內。
體脂多少才健康?
男性:10-20 %(≥ 25 者為肥胖)
女性:15-25 %(≥ 30 者為肥胖)
BMI 多少才健康?
健康者:18.5 ≤ BMI < 24
過重者:BMI ≥ 24
肥胖者:BMI ≥ 27,需積極控管體重
減重是一場耐力戰,沒有立即見效的神蹟。
找尋對你而言最便於執行的方法,持之以恆的均衡飲食與運動,健康體位就跟著來!
撰文/樊悅因 營養師
審閱/林世航 營養師
好食課是專業的營養師團隊,我們即時掌握國際健康飲食潮流,洞察台灣民眾健康與飲食現況,了解運動營養最新趨勢和新知,想要和您分享最新最實用的知識,陪伴您一起運動一起吃,達到事半功倍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