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運動訓練完的你是否也會立刻泡一杯高蛋白來增進肌肉成長?但並不是只要拼命的補充蛋白質就可以獲得肌肉的成長。首先,要知道肌肉成長的你必須要了解蛋白質合成及蛋白質分解有關的「合成代謝窗口」,肌肉蛋白合成和代謝是肌肉生長的兩個過程;顧名思義,只要是肌肉蛋白質合成(MPS)涉及肌肉生長;肌肉蛋白質分解(MPB)涉及肌肉分解,這兩個過程最終導致肌肉生長這就是新陳代謝,而肌肉蛋白質合成越多,肌肉內蛋白質分解就越少它增長就越多,但如果蛋白質分解超過肌肉蛋白合成,那可能就會造成我們肌肉的流失。
我們都知道蛋白質是由許多小單位的胺基酸所組成,也是組成肌肉所必須的營養元素之一,然而,肌肉蛋白質合成是自然發生的過程,其中蛋白質主要是負責修復經由劇烈運動或訓練後,所引起的肌肉組織損傷十分重要的營養素,它也是對抗肌肉蛋白質分解(MPB)的反作用力;因此,MPS與MPB之間的比例狀態,將會決定人體的肌肉組織是建立或是流失。所以,在運動訓練之後食用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並進行放鬆,就可以降低蛋白質的分解速度,進而提高蛋白質合成的速度,簡單來說就可以加速肌肉的生長。
蛋白質平衡用於描述肌肉蛋白質分解與肌肉蛋白質合成之間的關係,當身體處於蛋白質平衡狀態時,就不會出現肌肉生長或流失的狀態。但如果我們是為了能刺激肌肉的生長,基本上就要造成蛋白質平衡的不穩定,然而,運動的過程可能會造成分解肌肉蛋白質的現象,很少會超出肌肉蛋白質合成,實際上當訓練的強度越大對於肌肉蛋白質合成(MPS)效率將會越高。
運動科學家們透過一種稱為最大重複次數(1RM)的方式來測量訓練強度,並根據2012年英國諾丁漢大學(University of Nottingham)的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當訓練強度低於1RM的40%重量時,將對於肌肉蛋白質合成(MPS)效率沒有任何的影響;但是只要將強度設定在超過1RM的60%以上,就會促使肌肉蛋白質合成(MPS)效率增加2-3倍。簡單來說,低於1RM訓練強度60%以下,對於肌肉的合成效率將會比60%以上的訓練強度來的差。
大量的攝取蛋白質是否也能增進肌肉蛋白質合成(MPS)效率?基本上來說,蛋白質的攝取量與蛋白質平衡之間沒有過多的關聯性,即使增加蛋白質的攝取量,肌肉蛋白質合成也只會在有限的狀態下啟動,而人體會將攝取過多的胺基酸透過肝臟分解並排出體外。
2013年伯明翰大学(University of Birmingham)於《美國臨床營養雜誌》發表了一篇研究報告,主要是為了了解經過阻力訓練後立即服用10、20或40克乳清蛋白的男性,對於肌肉蛋白質合成(MPS)效率有什麼反應,這項研究找來了48名男性志願者,並於訓練前3小時食用高蛋白的餐點(0.54g/每公斤體重);接著進行1RM80%重量8x10次的腿部按壓與腿部伸展訓練,並於運動後10分鐘分別攝取0、10、20及40 g乳清蛋白分離物,並於4小時之後進行肌原纖維MPS的吸收後速率以及全身的苯丙氨酸氧化和尿素生成速率。
實驗的結果發現只攝取10g乳清蛋白分離物這組,對於MPS的效率並沒有影響;而20g與40g這兩組MPS則分別增加49%和56%,雖然,40g這組能增加56%但也會增加苯丙氨酸、亮氨酸和蘇氨酸(肌肉成長相關的EAA 必需氨基酸)濃度。
資料參考/The Physiological Society、Springer Link
責任編輯/David
六塊腹肌沒錯,但我們大多數人永遠不會(也不會)永遠看起來像這樣,就像基於健康為假設的承諾,這使充滿雕像身材的健身巿場受到一些人不同的程度的質疑或者不受歡迎。
因此,讓我們重新設計運動吧!不是將其作為改變身體的工具,而是將其視為享受運動,或是實現登玉山、吉力馬扎羅山夢的旅程。為達到這種目標,肯定需要身體所有的能力。在本文中,我們藉由露易絲·格林(Louise Green)的經驗來看健身的可行性。
露易絲·格林(Louise Green)是美國知名的健身教練、運動員和品牌顧問,多年來致力於改變健身行業有關身體尺寸和標準的描述。她是健身計劃 Body Exchange 的創始人,也是《Big Fit Girl: Embrace the Body You Have》的作者。她說:「當我們談論日常運動員時,任何適合出現並從事這項工作的人都是運動員。」
並非所有的健身專業人士都認為健身只是將身體練成雕塑品或者減成最小尺寸的方法之一;對許多健身教練而言,健身是一種以善良的精神促進彼此和自己生活及健康的方式。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尊重人的身體,也要尊重人的心理。
露易絲·格林(Louise Green)專門為較大身形的人進行訓練,這些人過去或長期受到飲食影響,並且是「在體育課(社團)上被放棄」的族群。如果你在體育館裡感到不受歡迎,或者老是找不到運動服廣告參考的服裝,那麼她希望每種身形的人都能被別人看到。
在大約 15 年前,健身一直是 Green 的減肥工具。直到 Green 當時遇到了一位跑步教練,她的體態看起來跟 Green 差不多,這讓 Green 很是驚訝,尤其在 Facebook 或 Instagram 興盛之前,Green 並沒有看到健身宣傳的多樣性,因為雜誌上肯定不曾刊載。
Green 和她的教練一起訓練的12個星期中,教練從未提及卡路里消耗,從未提及比基尼的季節,也從未談論過將我們的身體從這種尺寸變成另一個尺寸。她的訓練主要是深挖運動的能力,並讓每個學員呈現自己最好的表現。Green 從沒碰過這種方法,這位教練還從字面上改變了 Green 的生活。她告訴 Green「健身」遠不只是美學。
試問,一個反反覆覆仰賴飲食控制,服膺減脂飲食的朋友,一旦與健身界主流的飲食文化分手,你的生活將如何改變?Green 卻表示,當她開始運動,後來放棄了飲食文化的那種追求,她的信心建立了,自尊心也就建立了。「我經歷了我一生從未有過的自由,因為我的精神不再被『如果我吃這個,如果我在那裡跑步,我可以吃那個』所佔據,我認為這就是我從事這個職業的真正原因,讓被外表所包裹的人們重新了解自己的價值,當然還空出了更多有意義的時間。」
不少學員因我所謂的健身創傷而來找我。他們被認為過去不愛運動的人,要不是有個不可不為的動機,是不會強迫自己進入健身房這樣的環境。「哦,我認為我的活動己經足夠了」,「我不需要這些動作還是過的好好的」,正由於現代人的生活己經不需要動手動腳,所以不少人無法追求並維持基本的健身水平?這個現象對於一個健身專業人士是感到很奇怪的。Green表示,「我們的社會有很多環境的設計,剝奪了人們以自然的方式與運動保持積極關係。」
那麼,體形一旦超過了某個尺碼,是否要針對身體鍛煉進行調整? Green 說:「是的,要讓訓練能持續,就要考慮到源於從心理,他們的姿勢到他們實際身體活動的種種。」因此,Green 在訓練學員時一直在做的一件事,就是從詞彙表中刪除「不能」。例如,當健身教練用腳趾支撐著身體做棒式時,這是假設每個人都能做到的示範。然後教練們一般會說,「如果你無法做到這個動作,你可以使用更簡單的方法。」
取而代之的是,Green 利用一個板凳或枱子放置手肘,腳趾仍然踩在地上,用抬高身體做的棒式取代在平面地上進行。「那個高架版本其實是個練習。」然後,她會說:「如果你覺得身體太高了,腳沒有力量支持,你可以屈膝用膝蓋代替腳趾。一旦你想做一些變化,再用腳趾撐地。」因此,學員練習的架構變的平易近人,循序漸進,也更加積極。
典型的訓練方法可能會讓人疏遠,因此對完成不了的學員這樣的公開示範,他們一旦不得不移動到修改的位置時,心裡已經具有不良的健身經驗,感覺像是個局外人,那麼教練的典型姿勢加強了他們不合適運動的擔心。
有時候,會看到教練為學員安排重量訓練,在他們的身上加上 10 公斤。「我認為許多健身專業人士不了解,那個人已經比教練的體重多了 50 公斤,而教練又增加了 10 公斤的重量。接著,大體型的學員被與其他人區分開來,然後他們的身上仍有相當沉重的負擔,這種方法正在觸動一種消極的經驗。」Green 表示,不論是弱雞或是瘦腹肌,做為專業的健身人士都不能讓開始想運動的人感到害怕。
人們現在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在家裡鍛煉身體。但是,如果人們確實想去健身房,他們有權了解訓練自己的人。學員們要問:「你能給我一些對我而言安全且易於進行的訓練嗎?」
最後,如果你還在猶豫要不要開始健身,Green 的 5 個理由是不分身材都值得參考的:
一、健身使我成為了一個看到健康的人。
二、運動讓我有成就感,並重建我的自信心。
三、健身也讓我有了新的身份並發現了目標。
四、健身給我一個健康的出路,以便應對任何身體上的挑戰和不好的情緒。
五、運動教會了我如何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編輯/Josephine
身為運動咖平常運動量已經足夠,體態也比一般人來的好,不過對自己要求嚴格的你仍然有減脂、減重需求,這時該怎麼做呢?我們專訪輕適能運動空間CrossFit LOGA的執行總監彭冠能(鐵諾教練),他曾是專業健力選手,現在是CrossFit教練,自身也相當熱愛並投入其中。看看他分別在短期和長期減重時如何調配他的運動和飲食。
對於目的是運動瘦身的人,除了跑步、健走等長時間低強度的有氧運動,鐵諾相當推薦HIIT及HVIT。鐵諾自己有試過跑步瘦身,在前兩個月明顯將體脂12%降至9%,但兩個月後會遇到撞牆期,前進不了,這時他建議可交叉做間歇有氧訓練,作為有氧運動的一個變化。以下兩類訓練在組間休息時間心率下降,這段時間即為有氧運動,也就是間歇有氧的重點。
HIIT高強度間歇訓練﹕每次運動表現都維持在高強度,組間休息較長。
HVIT高容量間歇訓練﹕透過低中強度、負重不高的訓練,縮短組間休息時間,以較多的做功達到同樣目的地。
這是CrossFit訓練概念下的間歇有氧訓練,符合HVIT高容量訓練的原則。其中靜態核心訓練Hollow Hold可與單腳橋式、棒式等其他靜態訓練替換。
槓鈴深蹲
步驟1:將槓鈴架在上背部上方,約肩膀位置,挺胸。此時雙腿打直,鎖死臀部與膝蓋,雙足平貼地面。
步驟2:深呼一口氣,往下蹲,膝蓋微微往前推,臀部有如往後坐,下背保持自然不圓背;蹲到臀部在膝蓋下方,大腿至少平行地面。接著吸氣身體站起,回到步驟1站立姿勢再吐氣。
Hollow Hold
步驟1:手腳伸直躺於地上,雙腿和手臂離地並平行地面,同時將腰部支撐在地面,保持核心用力。
步驟2:雙腳不變,雙手向頭部兩側張開為圓弧形。支撐30秒。
單腳橋式
步驟1:平躺地面,屈膝保持舒適角度,雙手放在兩側。
步驟2:將臀部抬起,收緊肚子讓身體呈一直線,此時單腳舉起沿著直線前伸,另一腳腳跟著地、腳尖離地,可增加訓練強度。
談到瘦身,鐵諾總是不離「意志力」這個關鍵。他強調瘦身首要條件就是意志力,選擇哪一類飲食控制方法、哪項運動反而是其次。以他自身經驗為例,當他健力比賽前因為過磅需要迅速減重,曾嘗試「低碳飲食」搭配訓練,效果相當顯著。但他強調,如果沒有特定目標需要快速減重,例如拍婚紗照前、選手過磅前,不需要採取這麼「激烈」的方法,像他目前都採用最簡單且餐餐能吃飽的「餐盤飲食法」,減重時間雖然較久,但也較能讓人長期維持。以下分別介紹兩種飲食方法和他親身嘗試的成效。
降體重不外乎多動少吃,大家可能覺得脂肪是肥胖元凶,但其實澱粉類的控制是重要關鍵!鐵諾形容,碳水化合物像是雙面刃,不吃不行,但吃多了肥胖就離你不遠。依照國民健康署公布的「每日飲食指南」,從醣類(碳水化合物)攝取的熱量應佔一日總熱量的50-60%,如果完全不攝取醣類,一開始可能有效,但後來會因為得不到能量來源而讓訓練表現不給力。
實做方法﹕將碳水化合物的熱量壓低20%,總熱量跟著壓低20%。
範例﹕鐵諾的基礎代謝率為1800卡路里,也就是說,他如果整天坐著不動,一天可燃燒約1800卡路里的熱量,加上工作和訓練,鐵諾每天應攝取約3000卡路里的熱量。依照比例,其中1800卡來自碳水化合物(佔60%),相當於6碗飯的熱量,這時如果要壓低20%,原本三餐吃一碗飯會減到3分之2碗、早餐的麵包會吃3分之2條,這樣可將碳水化合物降到1200卡、一日攝取的總熱量降為2400卡。
鐵諾親身成效﹕10天減1.5-2公斤,通常20多天可降4-5公斤,不過他建議一般人可保守抓兩個月的時間去執行。(前述成效非單靠飲食控制,有配合大量訓練,1日運動消耗熱量及基礎代謝率總共消耗3000卡以上)
Tips﹕
1. 碳水化合物的攝取以糙米飯、地瓜等非加工合成的食物為主。
2. 特別建議選擇低GI值食物,因為拿同樣熱量的高GI(例如香蕉)和低GI(例如糙米飯)食物相比,低GI食物較耐飽,也能讓身體的血糖較穩定。
這是鐵諾平時維持的飲食方法,「我的餐盤」以國民健康署公布的「每日飲食指南」為原則,鐵諾形容這方法簡單到「一眼看下去就能知道比例」,但時間必須拉到6-8個月甚至12個月,想要速成的人較不適合。
實做方法﹕以食物6大類的飲食建議份數依比例攝取,並選擇在地、原態、多樣化的食物,將每餐或每天的食物依面積比例分隔。建議不論自己煮或外食,按照口訣去夾取適當的食物比例,就可以攝取到充足又均衡營養的一餐。6大類食物包括全榖雜糧類、豆魚蛋肉類、蔬菜類、水果類、乳品類與堅果種子類,每天都要均衡攝取。
鐵諾親身成效﹕前兩個月可能看不出太大的效果,而兩個月後會有較明顯的成效,但離實際目標需拉到6-8個月。
Tips﹕
1. 三大原則﹕不吃糖(加工甜食、含糖飲料)、不油炸、不重鈉(鹹)。
2.每天喝水3500cc以上,包括運動過程攝取800cc-1000cc,其他2500cc平均分配在每小時攝取200cc,也就是約半杯水的量。
無論運動瘦身和飲食瘦身,鐵諾不斷強調最重要的是意志力!所以唯有找有興趣的運動項目、適合生活條件的飲食方式,才能長久維持。如果瘦身者沒有特別喜歡的運動項目,鐵諾相當推薦CrossFit,這項運動包含了心肺耐力、肌耐力、最大肌力、柔軟度、爆發力、速度、協調性、敏捷、平衡感、動作精準度等要素,全身的肌肉都能夠訓練到,只要克服一開始覺得「很操」的難關,這是個相當多元且符合人類自然活動的終身運動。
採訪撰稿/Dama
攝影/鄧穎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