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知道運動對減重大有幫助,而現在又多一項科學研究支持你趕緊出門運動!台北醫學大學研究團隊發現,人體有99%是導致肥胖的白色脂肪,若轉成容易燃燒代謝的棕色脂肪可有助減重,而由白轉棕的關鍵是中草藥中化合物ST32da,另據過往研究指出,目前人們最容易達成由白轉棕的方式,正是「持續運動」。
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指出,全球約13%人口有肥胖問題,而我國國民健康署統計,台灣成人過重及肥胖盛行率(身體質量指數大於等於24)為45.4%。研究團隊台北醫學大學生技醫療產業研發博士學位學程主任林恒表示,體內的脂肪細胞分為造成肥胖的白色脂肪(white adipose tissue, WAT),帶有一顆大油滴,專責儲存能量;棕色脂肪(brown adipose tissue, BAT)含有許多粒線體,可吸入血液中的葡萄糖及三酸肝油脂,並燃燒油滴、消耗能量,達到減重的效果。換句話說,增加人體內棕色脂肪的比率,就能加強燃燒脂肪。
然而,除了嬰兒體內有少數棕色脂肪,一般成人體內99%都是白色脂肪。據過往研究指出兩種將白色脂肪轉為棕色脂肪的方式:第一是極冷環境,據小鼠實驗,在-4至-8℃環境下能由白轉棕,但一般人不可能在這麼冷的環境下不穿上保暖用品,因此這個方式無法成立。
第二種也是最簡易的方式即是持續運動。研究團隊慈濟大學醫學院副院長鄭敬楓表示,依照國外參考文獻,人體在運動前後,白色脂肪會減少,而介於白和棕之間的駝色脂肪會上升,雖然沒完全「轉棕」,但仍可促進減重。
此外,台北醫學大學研究團隊與花蓮慈濟醫院鄭敬楓醫師合作,從中藥「丹參」中發現一種單一化合物ST32da,團員利用小鼠進行16周動物試驗,並與坊間知名減重藥物比較,結果發現,在投以ST32da之後,小鼠體內的白色脂肪成功轉化為棕色脂肪,不僅抑制體重增加,體脂率也呈現下降趨勢,並能改善脂肪肝、抑制肝發炎指數及肥胖造成的糖尿病症狀。
值得注意的是,小鼠的心臟、肝臟及腎臟都沒有因此出現問題,甚至降低了肝發炎指數。團隊認為這款單方化合物能改善人們肥胖問題,未來更能進一步製成減重相關產品。
資料來源/台北醫學大學
採訪撰文/Dama
你一定有在健身房使用槓鈴或啞鈴來做肩部(三角肌)的訓練,但對於肩膀關節活動度較差的人,槓鈴及啞鈴就不是這麼適合來做訓練,這個時候你可以選擇地雷管來做肩推訓練,它除了可以訓練肌力與爆發力之外,對於身體核心肌群的穩定度也有莫大的幫助,這次我們將用地雷管介紹三個肩推練習,練出結實的肩部三角肌。
這姿勢非常適合初學者使用,採用單手推能糾正身體左右肌力不平均的狀況,同時,也因為是不對稱的單邊負重,所以,能訓練到身體核心的穩定性,另外,跪姿可獲得一個非常有效的髖屈肌靜態伸展效果,也能更好控制骨盆腔和胸腔的位置。首先,單腳跪地單手抓住槓鈴,手肘彎曲把槓鈴靠近胸前,接著,身體微向前傾保持身體核心穩定,手伸直(手肘不鎖死)將槓鈴往上往前推,讓手臂往耳朵旁靠近,再緩緩放下回復起始位置。
當你的單跪姿單手肩推已經可以很穩定練習之後,就可以進行到站姿肩推這個動作,同樣我們也是採用單手推來訓練,原因是雙手推主要會是訓練到胸大肌,因此,我們都採用單手來操作。手臂的動作都跟跪姿肩推一樣,唯一不同的站姿肩推有三種站法,前後站(同手同腳在前)、前後站(同手不同腳在前)與平行站(雙腿與肩同寬),而同手不同腳在前的站法,有點像是拳擊手揮拳的方式,它可以訓練到同側的核心肌群與臀大肌,平行站法則是最穩定的站法,最難但對於力量訓練較有幫助的是同手同腳在前的站法,這三種站法都可以嘗試看看。
利用地雷管我們也可以進行側邊的肩推訓練,這個動作它除了訓練到主要的三角肌外,還可以訓練到斜方肌上側與肱三頭肌,首先,地雷管與身體成約80~90度左右,接著採單腳高跪姿單手握緊槓鈴前端,手肘彎曲將手臂收緊於身體側邊,推起時,感受三角肌發力將槓鈴往側上方推起,直到手臂伸直與身體呈Y字型,接著放下時讓手臂往身體收進來就好,操作的過程中要收緊核心,保持身體的穩定度。
參考資料/budujmase、Nutribalshop
責任編輯/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