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有固定運動或訓練的人都知道,在運動或訓練過後必須要擁有足夠的休息才能提升接下來的表現成果,但有許多人都秉持著持續運動不休息的觀念,要改變這樣既有的觀念,就必須要了解休息日安排對於運動訓練的重要性,例如正確的安排休息日能對於肌肉的修復和建構帶來多少的好處,同時也能幫助在運動目標、工作與家庭之間取得最佳的平衡;接下來我們將為大家說明休息日的安排與好處。
無論你是專業級的運動員又或者是休閒等級的運動者,安排足夠的休息時間對於生理和心理都能保有最佳的好處,下列將說明4種好處:
1.促進肌肉恢復
訓練的過程中將會消耗身體原有的儲備能量或肝醣(glycogen),同時也可能會導致肌肉組織的分解。因此,給予肌肉組織足夠的恢復時間,可以讓身體充分的修復以及補充能量儲存,讓運動訓練過中受損的組織重建。 但,如果你沒有充足的時間來補充肝醣儲備,並讓肌肉組織從損傷中恢復,那最直接的就是會影響到接下來身體的表現,甚至會進一步導致持續的肌肉痠痛和疲憊現象。
另外,在2018年發表於營養評論(Nutrition Reviews)上的一篇研究報告中說到「運動過程中對碳水化合物氧化的依賴性」,其中指出為了在不同強度和持續時間的間歇性和連續性運動期間維持骨骼肌的收縮,活躍的肌肉細胞需要以ATP形式持續供應能量,ATP是由來自血液和肌肉內儲存的甘油三酯的脂肪酸氧化產生的,以及由血液和肌肉內儲存的糖原供應的葡萄糖。在訓練和比賽期間,肌肉中ATP的產生是驚人的;即使在休息時,每個肌肉細胞也包含大約10億個ATP分子,所有這些分子每2分鐘就會被使用和更換一次;劇烈運動時,肌肉ATP的產生可增加1000倍,以滿足肌肉劇烈收縮的需要。
在以大於約60%最大耗氧量(VO 2 max)的強度運動期間,血糖和肌糖原是氧化產生維持運動所需的 ATP 的主要燃料,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更多的快肌運動單位被招募為運動強度增加,增加對碳水化合物作為主要燃料來源的依賴。
2.幫助克服適應原則
當我們進行運動或訓練時,在初期身體會產生所謂的壓力狀態,但經過一段時間之後身體將會慢慢的適應這樣的訓練狀態與強度,這就如同學習任何一項新的技巧般,起初會讓你覺得很難完成,但隨著訓練時間的堆疊就會變成一種習慣性的模式,你必須一段時間之後改變既有的訓練才能讓體能持續增強。 但是,對於身體來說壓力的堆疊不是無止境,當你持續的增加訓練強度累積肌肉疲勞度,便很容易造成肌肉的損傷或運動傷害,這也就是為何許多專業的私人教練會安排適合的課程,以漸進式的模式來進行有效率的訓練並減少運動傷害的風險。
3.防止過度訓練
休息太少和恢復天數太少會導致過度訓練綜合症,這種情況被認為會影響大約60%的職業運動員和30%非職業的耐力運動員,過度訓練的後果是多方面的。研究發現,它會增加你的身體脂肪,增加你脫水的風險,降低你的性慾並使你的情緒惡化。
4.促進心靈放鬆
休息一天除了能讓身體獲得充分的休息之外,還可以利用時間安排與家人朋友相聚;運動不就是要讓生活變得更加的健康嗎?因此,休息日它能讓你找到一種方式來平衡興趣與生活工作之間的平衡,也能讓情緒獲得放鬆的空間,同時讓你的身體有時間從訓練中完全恢復。
一般來說大家都認為休息日就是完全停止訓練,但你可以在休息日進行被動和主動這兩款恢復類型。被動恢復包括完全停止鍛煉;而主動恢復是指進行低強度運動(盡量減少對身體產生壓力);在恢復期間,身體會修復軟組織(包含肌肉、肌腱和韌帶等),恢復其間也可改善血液循環,有助於清除因運動而產生的肌肉分解廢物,並透過新鮮的血液帶來充分的營養來幫助修復和重建肌肉,然而主動恢復式的運動包括散步、伸展和瑜伽等運動項目。
另外,充分的睡眠品質也十分的重要,特別是正在努力訓練的階段;即使是一兩個晚上的睡眠不足也會降低長時間鍛煉的表現,但不會降低最佳表現,然而持續睡眠不足會導致激素的變化反應,尤其是與壓力激素、肌肉恢復、肌肉訓練和最差表現相關的變化。根據一些研究表明,睡眠不足會導致壓力賀爾蒙皮質醇升高、人類生長荷爾蒙降低以及糖原合成減少。
休息天數的安排會根據訓練的類型與強度而有所不同,美國運動委員會(American Council on Exercise,ACE)建議,一般而言,如果進行高強度的運動鍛煉,則應該每7到10天安排一次休息日。甚至於有些運動員的訓練計畫將會更頻繁的安排休息日,例如每一週安排兩次的休息日;其中有一次的休息日可安排被動恢復,讓身體完全停止運動,另一次則安排低強度的專注訓練。
無論你的訓練計畫是如何安排,最重要的是傾聽身體的聲音,它將會告知你是否需要安排休息日!根據一項2020年發表於國際運動生理學和表現雜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Physiology and Performance)的研究,在605名競技型運動員的調查中發現,最常發現的就是身體出現疲勞感或是無法解釋的運動表現下降,這通常會持續一週到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另外還有肌肉的痠痛問題,這時就需要安排1天以上的休息日來調節身體的狀態。
根據美國運動委員會(American Council on Exercise,ACE)的說法,如果當你感到心情煩躁、喜怒無常、難以入睡、食慾不振或者感到沮喪壓力大,這也可能透露出身體已經需要適度的休息時間。所以,千萬不要再認為越努力運動訓練就能讓表現更好,充分且適度的休息反而能讓後續的表現更加完美。
資料參考/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Physiology and Performance、ACE
責任編輯/林彥甫
妳為什麼而跑?健康、瘦身、舒壓、達成比賽目標,或是純粹為跑而跑?無論什麼原因,規律跑步確實能帶給女性許多效益,而且不僅是生理上的影響,更能改變心理和生活,身為女性跑者的妳一定要知道!
2019年被評為美國最佳醫院的梅奧醫院(Mayo Clinic)有一項研究發現,每週跑步約9.6公里,可使壽命延長3-6年。活更久無論對男女都相當重要,而針對女性,還有以下9項珍貴的好處。
1. 較高強度的無氧跑步訓練,是對生長激素最有效的刺激劑之一,生長激素有助於增強肌肉,幫助提高運動表現。透過頻繁的跑步和適當訓練,提升力量與速度的效果能與類固醇產生的效果相似。
2. 跑步有助於燃燒熱量,尤其快速跑步比慢跑燃燒更多卡路里,有助於減肥、使妳更接近自己理想的身材。
3. 跑步有助於刺激循環,將氧氣和營養物質輸送到皮膚,同時清除掉氧化壓力(Oxidative Stress)帶來的代謝廢物和副產物,讓皮膚更健康有光澤。
延伸閱讀:
4個理由告訴你 為什麼跑步是瘦身最佳選擇
4. 跑步保持身體活躍,更有國外研究指出,耐力訓練、高強度間歇訓練等運動類型,可保護細胞染色體、防止衰老,與久坐者相比,每週進行3次上述訓練持續6個月後,細胞染色體中號稱「不老酶」的端粒酶活性增加2-3倍,能幫助抗老。
5. 一項美國研究發現,女跑者產生的雌激素水平遠低於久坐女性的雌激素,使女跑者罹患子宮癌、乳腺癌、結腸癌的風險降低約50%。
6. 骨質疏鬆症是盛行於停經後婦女的疾病,嚴重恐導致骨折。而規律跑步能強化膝蓋和肌肉、增加骨骼密度,並預防骨質疏鬆症相關的骨折。跑步也有助於保護關節、減少炎症;當你擁有更強壯的身體時,新陳代謝隨之增加、骨骼密度提升,同時改善你的整體健康。
7. 跑步可提高人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對抗胰島素阻抗(Insulin Resistance, 與活動量減少、老化、基因和環境等因素有關,是許多代謝疾病的共同特徵),透過這個作用,跑步可降低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
8. 心臟病和中風是女性過早死亡的主因之一,規律跑步則可降低女性罹患兩者的風險;此外,跑步還可以降低血壓、改善血液循環,跑步透過改善血液循環來增強心肺等重要器官的功能,進而改善整體健康。
9. 跑步能釋放出讓你感覺良好的化學物質腦內啡,即使只有30分鐘,也能改善情緒、消除壓力和焦慮感,並帶來幸福感。當你身體健康心情開朗時,外表肯定也顯現出平靜與祥和。
資料來源/RUNNINGSHOES GURU、物理治療31卷2期
責任編輯/D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