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運動瘦身減肥是大家都嚮往的,但你知道靠著最簡單的「走路」,其實也能變成維持身材嗎﹖日本人氣明星御用教練森拓郎推行健康又有效的「享瘦步行法」,風靡日本;搭配完整的訓練課程,用1天10分鐘持續4週,讓人學會正確的走路方式之餘,更能越走越瘦、輕鬆擊退粗O型腿、激凸小腹和肥滿身體曲線。如果你不了解「享瘦步行法」,以下7大問題可以加強你開練的動力!
A:沒有特別的限制,重點在於找出時間持續進行下去
「享瘦步行法」所安排的訓練,目的在於修正經年累月的走路壞習慣,因此最重要的就是持之以恆!請從日常作息中找出自己最容易配合的時段並持續練習。在早上進行時,能一整天提醒自己維持正確的姿勢;在晚上就寢前剛洗完澡後進行,由於此時肌肉較為柔軟,伸展操做起來就會相對順暢。訓練課程雖然只有4週,為了不讓壞習慣復發,若有自覺「做不好」的部分時,還請持續加以鍛鍊。
A:不是用哪幾天多走路的方式補足,而是每天達到平均步數
一天的基本目標步數為7000步。如果某天只走5000步,那用週末來補足是沒問題的。只不過,某天走7000步,某天卻是2000步以下……這種落差極大的做法其實不太建議,每天維持一定的步行量才是最理想的。只有徒步5~10分鐘左右的距離也要開車或騎自行車的人,應重新檢視一下生活習慣,一定能夠發現增加步數的方法,並提醒自己隨時走起來。如果真的找不出時間可以走路時,在家裡進行踏台運動也是很推薦的做法,可以藉此鍛鍊享瘦步行法所用到的肌肉。
A:若覺得活動起來沒有想像中順暢時,從第2週後也必須加強基礎鍛鍊!
「享瘦步行法」4週訓練課程中,第1週所主打的訓練運動是具有高度重要性的。因此,對長年以來走路方式不正確的人來說,要達成第1週的訓練會是最先遇到的阻礙。若無法順利做到第1週的訓練運動,可以再多複習一週,或是在進行第2週訓練菜單的同時,追加第1週覺得「有點難」、「做不太到」的部分。此外,「訓練起來有難度」=「自身的弱點」,因此若有難以做到的項目時,不管目前的進度在哪一週都應該「加碼」練習,這樣才會更有效果。
A:請試著積極進行活動腳趾的訓練
有些人的扁平足是先天性的,不過成人後得到扁平足的原因在於腳底肌肉衰弱。首先請鍛鍊腳底足弓。有扁平足的人往往只會注意到腳踝內側的內側縱弓,其實建立起外側縱弓後,內側縱弓就會跟著變穩固。請活動腳趾,積極進行P.96所介紹的訓練運動。當腳底足弓獲得鍛鍊後,便能順利吸收來自地面的衝擊力,走起路來就不會一下子便覺得疲累。
A:請留意腳底的重心轉移方式
行走時,當腳底的重心轉移方式不正確,就會形成拇趾外翻的原因。拇趾外翻者的腳底重心轉移,從腳跟外側著地後,往往會不經由橫足弓便直接將重心移往大拇趾根的拇趾球。這麼做會讓大拇趾側承受過大的重量,再加上穿著不利於活動腳尖的尖頭鞋時可能就會導致拇趾外翻的情況惡化。因應對策就是透過訓練運動來活動腳趾,建立外側縱弓。如此一來腳底的重心轉移會變順暢,便能減輕大拇趾側的負擔,防止拇趾外翻的情況惡化。
A:請先檢查看看鞋子是否合腳
長繭或雞眼的原因可根據形成位置來做判斷。如果是長在腳趾,有可能是鞋子不合腳。請檢視所穿的鞋子是不是太緊。另外,長在腳的內側或外側的人,腳底足弓不穩定也是其中一項因素。腳著地時腳趾會在鞋子裡搖來晃去,重複擦撞到同一個地方時,就很容易形成繭或雞眼。當繭或雞眼變大就會妨礙腳底的重心轉移,進而影響到走路姿勢。為避免情況惡化,請重新挑選鞋款,並鍛鍊腳底足弓訓練加以預防。
A:開始意識到此部位後,活動度就會逐漸改善
由於腳趾並不是平時會特意加以活動的部位,因此剛開始訓練時或許有些人會覺得很不靈活,或是發生抽筋的情況。不過,起初會這樣是很正常的,請在可以忍受的範圍內持續練習看看。「想活動腳趾」的意念會讓腦部對腳尖下達指令,腳趾便能逐漸動起來。再者,抽筋也有可能是腳趾僵硬所引起的,請試著進行「腳趾舒展操」。在舒展同時活動腳尖,能鍛鍊到腳底的外側縱弓,還可預防扁平足、拇趾外翻、長繭或雞眼等毛病。
• 本文摘自台灣東販,森拓郎著
《走成一個瘦子:1天10分鐘,4週輕鬆擊退激凸小腹 × 粗 O型腿 × 肥滿身體曲線》一書。
本書特色
本書由專業的運動指導員森拓郎指導各位讀者正確的「享瘦步行法」,一天只需花短短十分鐘時間,按照以下四周訓練法:
1st week 扭轉壞習慣/
2nd week 提高穩定性/
3rd week 讓身體記住正確的動作/
4th week 身體學會維持正確的姿勢,大腿、小腿、腹部周圍、臀部全都小一圈!在家就能做的簡單運動!
• 更多《走成一個瘦子》資訊 請點此
責任編輯/Dama
減肥時該怎麼量體重呢?有些人建議每天量體重,有些人說一週量一次就好。又有人說體重不重要,只要檢查體態就好。這些建議各不相同,讓人感到困惑,不知道應該怎麼做才好。
通常我們會用「從現在開始減10公斤」或「減到55公斤」等具體數字制定減肥計劃。而我們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會以量測體重來檢查自己是否按照計劃進行。
但我們必須改變這個想法。體重是健康飲食與生活習慣帶來的結果。因此,它並不會這麼即時出現變化。如果我們想經歷根本性的變化,就需要一些時間。因為對體重不滿意,把改變體重當成目標,如果只執著在這件事上,可能就會迷失方向。體重只是數字,在身心都健康的情況下達到自己想要的狀態才是重要的。
有些人每天量體重,只要降了0.3公斤也會歡呼,多了0.3公斤就會感到生氣。若你的心情被體重計的數字左右,乾脆不量體重還更好。
容易被體重計數字動搖的人,看到自己瘦了0.5公斤,可能就會覺得「今天多吃一點也可以」。相反地,只要體重稍微增加,就可能會覺得「我認真減肥也沒用,今天就隨便吃吧」,而吃下更多東西。 我們不可能在一個月內就讓財產從500萬增加到1億元。想依賴運氣或意外收穫的心態,難以實現自我改變。我們需要時間等待根本性變化到來。
立即要做的不是確認體重的變化,而是確認自己是否有往正確的方向努力。看著鏡子端詳身體變化,檢查身體是否有浮腫、皮膚是否失去彈性或氣色不好等才正確。持續試穿剛剛好或是稍微緊身的衣服,觀察衣服是否鬆了也是一個好方法。
這麼一來,就能一面檢視自己是否往正確的方向前進,同時不失去持續努力的心態。
如果已經瘦了一定程度,離自己的目標體重只剩3~5公斤的話,量體重就會有所幫助。這是為了確認自己的身體狀態,以及對應的體重大概是多少。
制定減肥目標時,我們可能會盲目地想減到50公斤。然而,實際減肥後,就會發現目標體重的體態,會根據你的身高、骨頭重量、肌肉量、肩寬、臀寬或頭型等因素,目標體重可能就不是自己的最佳體態。
相比體重,更重要的是體脂肪和肌肉的量。相同身高的情況下,70公斤肌肉多的人,不太可能看起來比50公斤沒肌肉的人還苗條。但是,55公斤肌肉多的人,會比50公斤沒肌肉的人看起來要苗條和緊實。
有些人覺得自己已經減了很多體重,但卻沒有顯著下降,因而造成壓力。這種情況之下,代表可能是你的肌肉量增加,所以不須因此感到壓力。我們追求的是身體能展現出的美麗型態,而不是具體的體重。 聽到「看起來很苗條,但是體重比想像中更高」不需要因為這種話感到羞愧。這代表你有更多的肌肉和更緊實的身材。
如果減了一定程度的體重,就不妨偶爾量量體重,試著讓自己適應數字的變化。
在減肥成功後維持體重的過程中,每天早晨空腹時量體重是一個良好的習慣。根據美國體重管理研究所(National Weight Control Registry, NWCR)指出,結束減重後還能維持體重的人,大部分都會養成每天量體重。我也會在每天早上空腹的狀態量體重。如果前一天晚上吃得較多,在上排便前,體重通常會有所增加。但這不代表著體脂肪增加,通常是身體合成肝醣導致體重上升的結果,比單純因體脂肪使體重增加更大。
如果體重在短期內回到正常水平,則通常無需擔心。但如果不量體重而不多加注意,放任自己反覆飲食過量或是吃下對身體健康的食物,則體脂肪就真的可能會增加。以我自己的標準來看,若體重增加2公斤以上,我就會避免攝取精緻碳水化合物,或是劣質脂肪、酒精和加工食品。若持續攝取這類食物,就可能產生瘦體素抗性,使體重設定點提升。
早上量完體重後,有些人會在餐後又確認到底增加多少,上完廁所後又確認體重是否下降、運動後又確認體重是否有變化。這跟想變有錢,卻每天確認存摺餘額十次以上沒什麼兩樣。每次花錢購買食物、支付管理費、購買日用品時,都會檢查帳戶餘額,並因為感覺變窮而感到絕望。減少不必要的支出,雖然有助於變富有,但即時確認帳戶餘額只會讓自己壓力更大而已。
每喝下500毫升的水會讓體重增加0.5公斤。上大號之後,體重就會下降大概0.2公斤。但這不代表變胖或變瘦。在體脂肪不變的狀況下,體重會隨著水分的變化而有所波動。
讓體重產生變化的代表性因素是肝醣。肝醣是儲存葡萄糖的一種方式,用來應對葡萄糖的需求。當攝取碳水化合物時,葡萄糖的一部分會以肝醣的形式儲存於肝臟和肌肉中。我們體內存在著一定量的肝醣。當吃得少或是乾脆不吃時,身體會優先從肝醣分解出能量使用。若要把1公克的葡萄糖儲存成肝醣,就必須一起儲存3公克的水。因此,當消耗肝醣時,水分也會一起被排出,使體重暫時下降。然而,體內的肝醣再怎麼重也就3公斤左右。這是為什麼我們挨餓減肥,可以輕鬆減掉2~3公斤體重後,就再也降不下來。
體脂肪比肝醣要難減許多。就像剛剛解釋過,我們的大腦會計算出維持生存所需的最佳體脂肪量,並試圖保持這個量。如果不努力降低大腦計算的體重設定點,只想方設法減掉體脂肪,減肥停滯期後必定會迎來復胖的問題。大腦計算的體重設定點,不會以小時或是天為單位改變。要持續食用可成為降低體重設定點訊號的食物,避免壓力並維持規律生活習慣,這樣體重設定點就會逐漸降低。
所以,還是別做一天量好幾次體重這種事了吧!
這只會讓你壓力大,容易使體重為自己帶來過度焦慮。別忘了減肥必須以輕鬆的心態,按造自己的步調持續穩定進行才行。
• 文章摘自墨刻出版-莫克文化《情緒管理x食慾控制減肥法:美女醫師擺脫10年情緒性飲食惡性循環,教你正確瘦身的關鍵方法》一書。
本書強調,飲食控制和運動減肥法,反而容易造成易胖體質;情緒和食慾的穩定,才是減肥的最優先事項!
只要透過控制情緒,你可以吃正確的食物,並使身體處於健康的代謝狀態和較低的體重設定點。
內容將精心整理了,哪些生活習慣和食物會導致你的情緒和食慾波動!
以及如何將你「想吃的食物」與「應該吃的食物」搭配起來,成功抑制瘋狂食慾的飲食方法和生活習慣。
• 更多《情緒管理x食慾控制減肥法:美女醫師擺脫10年情緒性飲食惡性循環,教你正確瘦身的關鍵方法》資訊 請點此
現任
Fit Strong飛創國際專任證照講師
TPPPC孕產婦訓練/PS型體訓練專家認證
Fit Asia 台灣/中國講師 FEA台灣/中國講師
2016~2018 體育署運動企業認證合作講師
IFBB運動營養專家/康復專家講師
IFBB業馀健體比基尼選手
FB 筋肉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