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背肌訓練常見的划船與引體向上哪一個容易造成肩關節傷害?
1
背肌訓練造成傷害
背肌訓練常見的划船與引體向上哪一個容易造成肩關節傷害?
2
Rachel Dillon榮獲三屆WBFF比基尼世界冠軍
三屆WBFF比基尼世界冠軍RACHEL DILLON的一日飲食與訓練計劃大公開
3
阿米爾罕為《我和我的冠軍女兒》暴肥, 五個月後激瘦變猛男!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背肌訓練常見的划船與引體向上哪一個容易造成肩關節傷害?

2021-03-16
知識庫 健身 背部肌群 重量訓練 徒手訓練 上半身肌群 觀念

訓練背部肌群不外乎就是採用拉的動作,最常見的就是引體向上或是划船訓練。但你知道這兩個動作都有可能會造成肩關節的損傷嗎?關於這點我們先來了解背肌訓練時所會遇到的傷害以及該如何做會比較好。

背肌訓練造成傷害
背肌訓練常見的划船與引體向上哪一個容易造成肩關節傷害?

首先,跟背部肌群相關的運動傷害有關的拉傷或撕裂傷,相較於其它肌群在發生的機率上並不算太高,一般來說在背闊肌遠端連結肱骨的接點,會比近端靠近腰部的接點更容易出現運動傷害,會產生這樣的運動傷害不外乎是訓練量或負重過大所導致的問題;其餘在練背時相對常見的運動傷害,反而是訓練過程中雙手高舉過頭所導致的肩關節傷害。

引體向上的問題

你可以嘗試看看引體向上的動作,是否都必須要將雙手高舉過頭來進行。這樣的動作對於棘上肌來說是一種高風險的訓練動作,同時,也由於雙手高舉過頭的動作會減少肩峰下的結構空間,並增加棘上肌過度摩擦所造成的損傷機率,棘上肌受傷最常出現於體操或是攀岩選手上。

引體向上常見的問題
引體向上須要將雙手高舉過頭來進行,這樣就很容易造成棘上肌與肩關節的傷害。

雖然,引體向上高舉雙手的動作與棘上肌損傷有著極大的關聯,但不同的握距以及握法也會有高低不同的風險性,其中最高風險的動作就是寬握距搭配上反向握法(雙手小指相對);所以,如果你的訓練課表一定要加入引體向上這個訓練動作,就建議可採用中握距搭配上正握法(雙手拇指相對)來進行。

划船訓練的風險

練背的另一個常見動作就是划船,它比引體向上所造成的傷害風險要來的更低,就如同我們剛剛前面所說的「雙手高舉容易造成肩關節壓力過大」,因此,只要避免雙手過頭的訓練動作,就可以讓肩峰下方處減少因為空間不足所造成的壓迫,所以,划船訓練相較於引體向上對肩關節的壓力就小了許多。

划船訓練動作的風險
練背的另一個常見動作就是划船,它比引體向上所造成的傷害風險要來的更低。

但划船訓練動作並不是完全沒有風險性,在進行離心伸直手臂動作時,對於公二頭肌的負擔相對來說就會比較高,這時如果你採用的是前臂後旋掌心朝上的握法,就非常容易提高受傷的風險性;同樣,在划船訓練動作進行的過程中,對於下背肌的穩定性也會有相當程度的要求,如果這時你的核心肌群力量不夠,反而容易造成下背肌的拉傷,這點就與引體向上有助於下背肌放鬆的狀態恰恰相反。

混合式背肌訓練動作

講了那麼多!你一定會發現無論是採用引體向上或是划船訓練,都會有造成肩關節或背肌傷害的風險,那是否有別的動作可以來進行訓練?在引體向上動作訓練時,你一定都看過有人採用雙手在前水平引體向上的姿勢來進行,這個動作就是結合引體向上與划船動作的混合式訓練,這樣就能避免掉雙手垂直朝上造成肩關節夾擠的問題。最常見的做法就是將身體微微朝後仰,讓雙手在胸前以水平的方式將身體拉起,在動作的過程中保持胸口肋骨伸展面朝上,簡單來說就是有點類似反向划船的訓練動作。

混合式背肌訓練動作
運用類似反向划船訓練動作來進行引體向上,就可以避免雙手垂直朝上造成肩關節夾擠的問題。 ©mensfitness

這種結合引體向上與划船訓練的混合式動作,可以減少肩關節的壓力並融合兩個訓練動作的優點,但你要注意這樣的訓練動作在肌肉的徵召上,會從原本的背闊肌和大圓肌這兩大塊,加入部分的斜方肌中段與菱形肌。因此,最後建議你可以試著訓練看看這個混合式動作是否適合你的需求。

資料參考/menshealth、muscleandfitness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三屆WBFF比基尼世界冠軍RACHEL DILLON的一日飲食與訓練計劃大公開

2020-03-02
重量訓練健身人物誌故事飲食方式

來自澳大利亞的瑞秋·狄龍(Rachel Dillon)是榮獲三屆WBFF比基尼世界冠軍的健美皇后,她也是許多健身愛好者心中的健美女神,但她並不是一開始就喜歡上健美這項運動。這篇故事我們將介紹她如何進入健美界,並獲得WBFF比基尼世界冠軍的日常訓練計劃與飲食方式,如果你還沒追蹤她的話,看完這篇就請立刻追蹤吧!

Rachel Dillon榮獲三屆WBFF比基尼世界冠軍
榮獲三屆WBFF比基尼世界冠軍健美皇后的瑞秋·狄龍(Rachel Dillon),並不是一開始就喜歡上健美這項運動。

心肺的狂熱者

現年25歲身高167cm體重60公斤的瑞秋,在還沒進入健身界時是一名職業模特兒,她的工作就是走上伸展台展示所有時尚的服裝與穿搭,因此,維持身材與控制體重就成為了她最重要的生活。在年輕的時候她非常的熱愛有氧運動,甚至於還有個「心肺狂熱者」的稱號,多年以來瑞秋都一直憑藉著大量的有氧運動維持著身型。

Rachel Dillon以前是位職業模特兒
瑞秋·狄龍(Rachel Dillon)以前是一位心肺運動的狂熱者!

但日積月累過後她漸漸發現過多的有氧運動,卻無法讓她的身型變的結實有型,因此,她立即意會到必須要增加自己的肌肉量,而不是拼命的加強有氧運動的訓練強度。所以,她開始對於日常的飲食和訓練進行了一項重大的轉變,那就是運用重量訓練代替有氧運動,然而,這樣的轉變也成就了她現在的狀態。

扭曲的工作行業

然而,有氧或心肺運動並不是瑞秋在MODEL界邁向成功的唯一障礙,有許多身為國際時尚MODEL的人都能了解,為了維持身材她們必須要嚴格的控制飲食,並接受任何人對於身型線調上的評論,瑞秋同樣也受到一模一樣的待遇與經歷。這也就是她在從事多年國際時尚MODEL生涯中所意識到的問題,這些不人到的要求與評論使得她發現自己的身體越來越不健康,也隨時充斥著危機!瑞秋曾經這樣說,“我以前從未對自己的身體做什麼嚴格的要求,但時尚MODEL是一個十分需要嚴格要求的行業,因為,所有坐在台下或台上的人總是都會指出你有什麼缺點或是如何的不出色,這樣的言語總是會讓我心中感覺到自己不夠完美。”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Rachel Dillon(@racheljdillon)分享的貼文 於 PDT 2019 年 9月 月 3 日 上午 3:31 張貼

從新獲得自信

在短暫的離開時尚MODEL這個行業之後,瑞秋透過另一半的協助慢慢的恢復了健康,並且開始在體育中心接受許多的訓練與知識,她也同時運用了重量訓練和HIIT建構出自己的肌肉量與體能,隨著她接處健身的時間越久她就慢慢的越愛上它;並隨著身型與健康不斷的進步,瑞秋也漸漸的獲得了消失許久的自信心。就如同她所說“我不再將自己與其它任何人相比,我一直在努力訓練自己並且每天我都不斷的在進步。”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Rachel Dillon(@racheljdillon)分享的貼文 於 PST 2018 年 12月 月 31 日 上午 6:33 張貼

轉而訓練他人

受到正確的飲食與訓練之後的她,變開始像周邊的女性朋友分享她所需到的知識與訓練方式,漸漸的她進入了私人教練的生涯,多年來,她不斷的跟許多人分享自己,並嘗試著用更多的方式來影響她人,讓更多的人能找回自信並擁有健康。她常說“看到自己能幫助其它的女性,實現令人驚訝的成就並改變她們的生活之後,所產生的積極影響力。我很幸運能成為其中一位給與她們動力的一分子,看到她們的改變我才有更好的動力將自己做到最好。”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Rachel Dillon(@racheljdillon)分享的貼文 於 PST 2019 年 2月 月 3 日 上午 2:17 張貼

獨特的訓練方式

瑞秋·狄龍(Rachel Dillon)非常的喜愛訓練,多年來她創造了一種獨特的訓練方式,使她的身材能夠獲得三屆的WBFF比基尼世界冠軍頭銜,她更指出這是一個十分聰明的訓練方式,而不是埋著頭苦練

在過去瑞秋時常花費無數個小時在有氧運動上,現在她卻將時間專注於重量訓練和HIIT上,因為,她發現重量訓練可以使她的身型保持健美,而HIIT這樣高強度的訓練,可以縮短時間燃燒大量的卡路里。

<一週循環訓練>

星期一 早上:手臂

星期二 早上:HIIT

星期三 早上:腿部

星期四 早上:肩膀和核心

星期五 早上:HIIT 晚上:手臂

星期六 早上:腿

星期日 休息

飲食計劃

瑞秋·狄龍(Rachel Dillon)在當MODEL的初期,最害怕體重增加而選擇吃很少的食物,再加上大量且長時間的有氧運動,讓外型與她想要的目標越離越遠。那個時候的她,只要一但多攝取一點點卡路里就會採用更大量的有氧運動來消耗它,現在的她卻恰恰好相反,反而多攝取一些卡路里並採用重量訓練來替代以前的有氧運動,她的身體狀態就慢慢的改變。而她每天都攝取大約2000-2500卡路里的熱量,並且都挑健康的原型食物來攝取,最後她發現這樣的熱量平衡,反而能讓身型保持苗條外更可以擁有良好的體能。

<一日用餐計劃>

凌晨4點:煎蛋餅(1顆雞蛋加150克蛋清和混合蔬菜)、100克糙米和一杯黑咖啡

訓練後:蛋白質煎餅(60克燕麥加高蛋白粉和100克蛋白)

午餐:雞胸肉120克、糙米和蔬菜80-100克、腰果30克

下午茶:100克鮭魚、100克地瓜和100克蘆筍

晚餐:100克牛肉、沙拉和半個酪梨

晚餐後:一杯綠茶

Rachel Dillon的補給品

1.BCAA

2.高蛋白粉

3.綠色蔬菜粉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Rachel Dillon(@racheljdillon)分享的貼文 於 PST 2018 年 1月 月 12 日 下午 6:29 張貼

資料參考/mensjournal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阿米爾罕為《我和我的冠軍女兒》暴肥, 五個月後激瘦變猛男!

2017-04-04
瘦身健身話題生活減脂

還記得紅遍全球的電影《三個傻瓜》嗎?其男主角阿米爾·罕(Aamir Khan)在去年拍新電影《我和我的冠軍女兒 (Dangal)》時,因為劇情關係,他紮紮實實的增肥,而且一路飆到97公斤重,更最讓人訝異的是,他只花了五個月的時間,迅速的瘦身成功,還搖身一變成為帥氣的肌肉猛男,體脂僅有9.6%,這一路極短時間的歷程震驚了許多人。

阿米爾·罕為戲暴肥與減肥後演主角年輕時的樣貌 ©Be Fit And Fine

阿米爾·罕是一位印度相當知名的電影演員、製作人、導演以及主持人,而他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品就是《三個傻瓜》,這部電影讓他紅遍全世界,可謂印度的劉德華。在幾個月前,他因為拍攝新電影《我和我的冠軍女兒 (Dangal)》的需求,他把自己增肥到97公斤,在這部電影中,阿米爾·罕飾演一位發福退休的角力選手,原本電影中的編劇們是想打算靠化妝以及道具讓阿米爾·罕來呈現發福的感覺,但他決定來自己增胖,因為實際的增胖才能讓電影更加有真實的效果,這樣的舉動讓全部人覺得他相當敬業。

阿米爾·罕拍攝電影增胖 ©ilubilu.com

根據外媒報導,阿米爾·罕靠著每天不斷地吃甜食才能快速增胖,但是在電影拍攝結束後,他只用了五個月的時間來減去吃胖的體重,不僅成功減重還讓自己的身材更加健壯,阿米爾·罕靠著堅強的意志力每天上健身房以及嚴格的飲食控制,才能使自己的身材迅速瘦下,而且,以他的體態,讓人完全猜不出他已經是快要52歲的中年男子,這樣敬業且堅強意志非常令人佩服。

阿米爾·罕努力地鍛鍊自己 ©Youtube/CDS Bollywood Tweets

阿米爾·罕:「在我還沒增胖前,我一天都燃燒大約2500卡的卡路里,但是為了要減去拍攝電影中增肥的重量,我必須燃燒更多!對我來說,我減肥的方法就是將這三個部分去計劃分配,像是:50%是飲食、25%鍛鍊、25%休息,在減肥的過程中,我保持每天活動6小時的時間,像是會去騎腳踏車、打網球、快走以及上健身房運動,這樣持續的瘦身計劃,讓我成功地在每一周減去1-2磅(約0.5-1公斤)。」

阿米爾·罕分享自己瘦身祕訣 ©food.ndtv.com

這樣的瘦身方式以及成果令許多人訝異不已,而且只在短短五個月內就減去25公斤,《三個傻瓜》這部電影作品已經讓阿米爾·罕紅遍全球了,現在因為拍攝《我和我的冠軍女兒》的增胖減重的過程又讓他粉絲增加更多,而且人氣高居不下!更厲害的是,《我和我的冠軍女兒》在印度一上映就打破票房紀錄,已經成為印度史上最賣座的電影。在阿米爾·罕的減重過程,我們發現到一件事情很重要,就是意志力,如果你沒有堅決的信念想要改變一件事情,不管用什麼辦法都達不到。

阿米爾·罕減肥前與後 ©food.ndtv.com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