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背肌訓練常見的划船與引體向上哪一個容易造成肩關節傷害?
1
背肌訓練造成傷害
背肌訓練常見的划船與引體向上哪一個容易造成肩關節傷害?
2
台灣街頭健身的幕後推手-李毓仁Bobby:台灣的街頭健身將邁向更專業的時代
3
世界級球后戴資穎的下半身重訓菜單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背肌訓練常見的划船與引體向上哪一個容易造成肩關節傷害?

2021-03-16
知識庫 健身 背部肌群 重量訓練 徒手訓練 上半身肌群 觀念

訓練背部肌群不外乎就是採用拉的動作,最常見的就是引體向上或是划船訓練。但你知道這兩個動作都有可能會造成肩關節的損傷嗎?關於這點我們先來了解背肌訓練時所會遇到的傷害以及該如何做會比較好。

背肌訓練造成傷害
背肌訓練常見的划船與引體向上哪一個容易造成肩關節傷害?

首先,跟背部肌群相關的運動傷害有關的拉傷或撕裂傷,相較於其它肌群在發生的機率上並不算太高,一般來說在背闊肌遠端連結肱骨的接點,會比近端靠近腰部的接點更容易出現運動傷害,會產生這樣的運動傷害不外乎是訓練量或負重過大所導致的問題;其餘在練背時相對常見的運動傷害,反而是訓練過程中雙手高舉過頭所導致的肩關節傷害。

引體向上的問題

你可以嘗試看看引體向上的動作,是否都必須要將雙手高舉過頭來進行。這樣的動作對於棘上肌來說是一種高風險的訓練動作,同時,也由於雙手高舉過頭的動作會減少肩峰下的結構空間,並增加棘上肌過度摩擦所造成的損傷機率,棘上肌受傷最常出現於體操或是攀岩選手上。

引體向上常見的問題
引體向上須要將雙手高舉過頭來進行,這樣就很容易造成棘上肌與肩關節的傷害。

雖然,引體向上高舉雙手的動作與棘上肌損傷有著極大的關聯,但不同的握距以及握法也會有高低不同的風險性,其中最高風險的動作就是寬握距搭配上反向握法(雙手小指相對);所以,如果你的訓練課表一定要加入引體向上這個訓練動作,就建議可採用中握距搭配上正握法(雙手拇指相對)來進行。

划船訓練的風險

練背的另一個常見動作就是划船,它比引體向上所造成的傷害風險要來的更低,就如同我們剛剛前面所說的「雙手高舉容易造成肩關節壓力過大」,因此,只要避免雙手過頭的訓練動作,就可以讓肩峰下方處減少因為空間不足所造成的壓迫,所以,划船訓練相較於引體向上對肩關節的壓力就小了許多。

划船訓練動作的風險
練背的另一個常見動作就是划船,它比引體向上所造成的傷害風險要來的更低。

但划船訓練動作並不是完全沒有風險性,在進行離心伸直手臂動作時,對於公二頭肌的負擔相對來說就會比較高,這時如果你採用的是前臂後旋掌心朝上的握法,就非常容易提高受傷的風險性;同樣,在划船訓練動作進行的過程中,對於下背肌的穩定性也會有相當程度的要求,如果這時你的核心肌群力量不夠,反而容易造成下背肌的拉傷,這點就與引體向上有助於下背肌放鬆的狀態恰恰相反。

混合式背肌訓練動作

講了那麼多!你一定會發現無論是採用引體向上或是划船訓練,都會有造成肩關節或背肌傷害的風險,那是否有別的動作可以來進行訓練?在引體向上動作訓練時,你一定都看過有人採用雙手在前水平引體向上的姿勢來進行,這個動作就是結合引體向上與划船動作的混合式訓練,這樣就能避免掉雙手垂直朝上造成肩關節夾擠的問題。最常見的做法就是將身體微微朝後仰,讓雙手在胸前以水平的方式將身體拉起,在動作的過程中保持胸口肋骨伸展面朝上,簡單來說就是有點類似反向划船的訓練動作。

混合式背肌訓練動作
運用類似反向划船訓練動作來進行引體向上,就可以避免雙手垂直朝上造成肩關節夾擠的問題。 ©mensfitness

這種結合引體向上與划船訓練的混合式動作,可以減少肩關節的壓力並融合兩個訓練動作的優點,但你要注意這樣的訓練動作在肌肉的徵召上,會從原本的背闊肌和大圓肌這兩大塊,加入部分的斜方肌中段與菱形肌。因此,最後建議你可以試著訓練看看這個混合式動作是否適合你的需求。

資料參考/menshealth、muscleandfitness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台灣街頭健身的幕後推手-李毓仁Bobby:台灣的街頭健身將邁向更專業的時代

2018-09-12
故事專訪健身人物誌街頭健身

在你的印象中街頭健身(Street Workout),是否還停留在公園單槓下一群年輕人聚集,相互耍帥做出一些特技動作?其實,街頭健身於起於俄羅斯與烏克蘭等地,是一項以極限體操動作結合自身體重的徒手訓練運動,它不僅能在公園、人行道與運動場進行外,它還可以有專屬的健身房!另外,也可以採用不同強度的負重式器材來做訓練以增加運動表現與維持身型。在國外街頭健身(Street Workout)它有專屬的訓練課程、教練培訓機構與訓練場所及器材,那這些相關的運動專業在台灣呢?這次,編輯部特別專訪台灣街頭健身的幕後推手-李毓仁Bobby,讓他來跟我們聊聊街頭健身在台灣將要如何發展!

選手林立新、選手蔡褌懋、理事長李毓仁與秘書長楊祚奇(由左至右)

這次專訪的人物為臺灣極限街頭健身運動協會(TSWCF)理事長-李毓仁,許多的街頭健身選手都稱呼他Bobby哥,曾經在電子大廠擔任業務行銷的Bobby因為YouTube上一段《Hannibal for King》的影片,而愛上了街頭健身這個運動,因此,他2011年底毅然決然辭掉在中國原本優渥的工作回到台灣,並在2012年開始找尋一群跟他一樣充滿對街頭健身有熱血及熱情的年輕人,在隔年就舉辦了全亞洲第一場的街頭健身賽事-2013 街頭健身世界盃台灣台北站,在當年這個比賽只有八個人報名參賽,這八人中有三個人還是外國人!足以見得當時街頭健身在台灣並未開始萌芽,直到這幾年街頭健身的風氣與能見度有漸漸越來越上軌道的時候,他發揮了當業務行銷時所訓練出的敏銳度,發現一些根本的問題必須要盡快去解決。

台灣人對街頭健身正在改變

當我們問到街頭健身在台灣這六年來有發現什麼變化?Bobby很開心的說道,在2012年一開始我們有辦了一個聚會,當時來的人有的是在玩攀岩、賣咖啡或是原本就是練體操的選手,雖然它們的背景都不相同,但唯一相同的是對於街頭健身的熱情,不過很可惜的是他們基本上都是在網路上看到街頭健身的影片,就開始學著練習這些相關的動作,但也就僅僅於學習模仿如此而已,並沒有人特別針對與專注於這塊的訓練與發展上。
 
而在經過這些年來大家的努力以及不斷舉辦許多國際級與在地型的相關賽事,另外,再加上許多的街健選手們都會在公園練習並且拍攝影片上傳到網路,順勢的讓這個運動的認知在這近兩年以來快速的成長,可是還是很多人不了解街頭健身其實也是可以在室內做訓練與比賽,普遍大家還是認為街頭健身就是要在公園或是戶外進行徒手操作,這也就是接下來我們協會將要克服與努力的方向。

街頭健身有許多的帥氣動作被拍成影片,成功的讓更多人可以了解它。

WSWCF亞洲第一個會員國就是台灣

「這六年多來台灣的街頭健身觀念與方式,還是一直停留在看國外影片學習的階段!」Boobby語重心長的跟我們說道,其實,他在當時為了成立TSWCF上網找了很多的資料,終於發現這項運動在拉脫維亞的首都里加,有個世界性的組織叫World Street Workout and Calisthenics Federation世界街頭健身與健美體操協會(簡稱:WSWCF),它目前分佈於73個國家擁有126個會員組織,台灣在2013年也成為全亞洲第一個WSWCF組織裡的一份子,另外,WSWCF每年舉辦超過20場的街頭健身比賽,用統一的比賽與評分標準建立出一套可靠的比賽系統,讓所有世界各地的選手都能有所依據。

World Street Workout and Calisthenics Federation世界街頭健身與健美體操協會(簡稱:WSWCF),台灣是亞洲第一個會員國! ©Workout equipment manufacturer Kenguru

2014年該聯盟成立WSWCF街頭健身學院,這裡頭有一連串有關街頭健身教育訓練的系統與課程,能讓所有喜愛街頭健身的人都有機會可成為合格的專業街頭健身教練,這就如同台灣現在很多的健身教練一樣,擁有合格的國際證照與專業知識才能開始教學,以培訓更多優秀的街頭健身選手,在2018年WSWCF街頭健身學院也提供街頭健身專屬健身房、器材與公園的認證。

Street Workout準備朝向專業化的發展

你知道街頭健身也有專屬的健身房嗎?Bobby表示,這幾年台灣已經有些人開始注意到街頭健身這塊市場,並且已經有專屬的健身房與個人工作室會陸續成立,放眼台灣在馬來西亞他就知道有七間連鎖健身房特別針對街頭健身這塊族群來做設計,裡頭除了專用的單槓器材之外,還有壺鈴或是槓鈴等等的重量訓練器材,讓街頭健身不在只是如同大家印象中的只能用徒手來做訓練,必須還要搭配一些器材來加強身體的肌肉量與肌耐力。

Street Workout準備朝向專業化的發展,不在只是街頭隨意拉幾下的運動!

另外,在今年WSWCF街頭健身學院的課程也及將要引進到台灣,這套課程系統在國外已經開始一段時間,它是以網路學習為主要的推廣方式,強調不用特別在某個教室或地點上課訓練,你可以隨著自己的時間及場地來做安排與學習,讓全世界各地喜愛街頭健身的人都能不受地理位置與時間上的限制,但這套課程除了分為三個階段外,還必須上傳自己的訓練影片,經過WSWCF街頭健身學院的專業教練認可與考試後才算通過這項測驗。

台灣即將培訓種子教練

這套課程哪時可在台灣開始?Bobby表示,由於這套教材是全英文版本,目正在經由協會這方面在做教材的中文翻譯與校對工作,再加上這套專業的教材從肌肉骨骼、運動生裡與心理建設到如何成為一個好教練的專業學習課程,這不僅僅是要教一般人還要教專業的運動選手,所以,這裡頭將包含著一連串的專有學理名詞與科學化的訓練方式,協會這方面除了要翻譯中文課程外,還傾向要做實體的教學課程來培育更多的專業教練與選手,之後,協會這方面也會看實際的發展狀況來開放跟國外一樣的網路教學課程。
 
另外,這套WSWCF街頭健身學院的課程,我們希望可以針對想要成為街頭健身教練的人來做設計,不是單純做為街頭健身選手使用的教材,所以,在台灣與中國短期內將採取實體課程的教學方式,目前協會這方面也正在洽談適合的健身房與培訓第一批的種子教練,期許能在短時間內完成第一階段的推廣工作。

台灣即將要培訓第一批的街頭健身種子教練,有興趣的可以多加關注訊息。

台灣選手要先養活自己才能訓練

講到為何想要引進WSWCF街頭健身學院這套課程,Bobby眉頭深鎖的表示,街頭健身這項運動在台灣算是小眾市場,尤其是跟健身或是健美這類的選手來比,他們沒有所謂的品牌廠商或是健身房來做贊助與支援,因此,在於生活經濟上面的壓力相對於其它運動項目選手來說會比較沉重一些,另外,在國外尤其我在美國所看到的街頭健身這塊來說,有很多的街頭健身選手他們本身就是合格的專業教練,他們可以有很多的管道來收學生教課程,所以,在生活經濟面的考量上就會比台灣選手來的較輕,再加上能將工作與訓練相互結合,因此,他們不像台灣選手一樣必須使用很小塊的空暇時間來做訓練,相對來說他們就比台灣的選手在實力與表現上能獲得更好的成績,所以,我當時想要引進這套課程到台灣,就是想要讓更多台灣的街頭健身選手,可以跟國外一樣有更專業的教練指導之外,選手們也可以靠比賽或是教課來養活自己。

台灣選手必須先解決生活經濟壓力,才能擠出時間自我訓練。

最根本的運動環境與資源要改變

當我們聊到國外選手與台灣選手之間的差異,Bobby表示最根本的運動觀念要改變。基本上國外選手起萌時間大約都落在10歲左右,例如:獲得三次拉脫維亞街頭健身冠軍的傳奇人物Daniels Laizans,他就是從10歲時開始訓練在16歲那年就拿到世界街頭健身冠軍的頭銜,反觀台灣來說,目前我們第一名的街頭健身選手,他是從16歲才開始接觸這項訓練,那如果我們能將這個運動觀念與日常生活提早幾年做結合,相信我們的選手無論在肌肉量或是動作技巧,也就不會跟他們落差這麼多!所以最根本的方式就是要改變台灣目前街頭健身這塊的環境與相關資源,如果這樣的專業目標與執行方向可獲得更良好的推廣,我有信心台灣的街頭健身選手絕對不會比外國選手表現的差。

獲得三次拉脫維亞街頭健身冠軍的傳奇人物Daniels Laizans。 ©clicanoo.re

讓猴子變成人的重要關鍵點

曾經有人說練街頭健身就好像一群猴子一樣,但我們要如何將猴子變成人?這就是接下來街頭健身將要走到哪個方向的關鍵點,協會理事長Bobby明確的表示,我們協會的方向與目標就是要協助這些選手們可以擔任一個稱職又專業的教練外,並且知道要如何做訓練與培養後進的街頭健身選手。另外,也希望能夠有更多良好的訓練場所,所以,接下來有關訓練場所這塊就會交由我們協會的秘書長-楊祚奇來做規劃。街頭健身它不見得要在戶外來做操作訓練,因為,有很多的動態花式必須要拋接與翻轉這些動作,所以,除了要有合格的單槓訓練器材之外,還需要有完整的地墊來做安全確保,讓所有的選手在訓練時將傷害降至最低。這些工作我們協會將會在今年下半年開時進行推廣與規劃,希望有朝一日我們台灣的選手也能站上國際舞台發光發熱!

協會秘書長也是街頭健身選手楊祚奇(左)與理事長李毓仁Bobby(右)。

採訪、撰文/David
圖片攝影/鄧穎謙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世界級球后戴資穎的下半身重訓菜單

2018-04-27
健身羽球球類話題重量訓練下半身肌群

出生於1994年的戴資穎,以刁鑽球技與靈活步伐屢屢擊敗各國好手,登上羽球女子單打世界第一的她,從7歲時就開始練習羽球運動,在12歲就成為台灣羽球史上最年輕的甲組球員,接著15歲開始進軍各項國際賽事,直到2016年香港公開賽中奪冠,登上女子單打世界排名第一的頭銜後,才讓國人發現原來台灣出現一位世界級的球后。然而私底下的戴資穎除了羽球專項訓練之外,相信大家都非常的好奇她還會做什麼樣的輔助訓練,以保持充沛的體能與靈活的步伐。其實,羽球運動大多是以間歇性衝刺為主,因此,瞬間爆發力就顯得相當的重要,而在多次爆發力之下,肌肉也必須具備相當強大的耐受度與肌力,所以,透過重量訓練的方式可針對局部肌群作鍛鍊及強化,而戴資穎又在下半身的重量訓練做了哪些項目?就讓我們來看看吧!

世界級球后戴資穎的下半身重訓項目有哪些?

 訓練  1 槓鈴背蹲舉

這個動作又可以稱為深蹲(squat),是一種複合式的全身性訓練動作,它可以訓練到大腿、臀部、大腿後肌外,同時可以增強骨頭、韌帶和橫貫下半身的肌腱及發展核心力量(core strength)不可少的練習項目。這個動作由站立姿勢開始,透過將臀部向後啟動屈膝和彎曲臀部,然後將軀幹跟隨負重下沉,接著回復到身體直立姿勢的起始位置。

這個動作又可以稱為深蹲(squat),是一種複合式的全身性訓練動作。

 訓練  2 槓鈴硬舉

槓鈴硬舉是除了深蹲這個項目之外,是對下半身肌力最有幫助的動作。正確的硬舉動作能夠鍛鍊全身的肌群,包含背肌、核心肌群、腿部肌群與握力手臂肌群等,這也正是羽球運動需要的爆發力肌群,正確的動作就是雙膝微彎,背部保持平直雙臂自然下垂,握距略寬於肩背部大不多與地板平行,眼睛目視正前方接著先用腿力將身體提起,到腿部接近伸直時,轉用下背力把身體帶直,停頓後吸氣,用下背把身體稍為下降,然後轉用腿力帶回到初始動作。

槓鈴硬舉是除了深蹲這個項目之外,是對下半身肌力最有幫助的動作。

 訓練  3 分腿蹲

主要是鍛鍊股四頭肌與身體平衡性的動作,我們可以先採用無負重的徒手分腿蹲來做,首先,站立將兩腳張開約與肩同寬,接著跨出左腳或右腳一小步,接著以跨距小的方式來操作,姿勢有點像是單腳蹲下的樣子,蹲下時後腳的腳跟離地,將重心移至前腳腳掌,並核心用力保持身體平衡,接著在起身回到起始位置。

 訓練  4 啞鈴前弓步

這個動作跟前面的分腿蹲其實很類似,但它是採用跨距大的方式來操作,主要可針對臀大肌與身體平衡來做訓練,開始動作時,身體站直雙腳分開與肩同寬,雙手持啞鈴垂於體側,然後吸氣左腳或右腳向前跨一步成弓步姿,上身保持直立接著漸漸將身體下蹲,前腳蹲至大腿與小腿約成90度左右,然後,慢慢吐氣起身回到初始位置。

採用跨距大的方式來操作,主要可針對臀大肌與身體平衡來做訓練。

 訓練  5 側弓步

可以有效幫助下半身力量與耐力的訓練,對於需要腿部肌耐力與重心轉移的羽球選手尤其重要,它可鍛鍊及伸展大腿內側、腹股溝、臀外側與核心肌群,是一套很好的側面訓練動作,首先,以站姿雙腳平行與肩同寬,背部記得打直重心放置於腳後跟,左腳或右腳向側邊邁出一大步,身體依然保持垂直向下,直到邁出腿的膝蓋彎曲90度左右,另一腿保持平直,然後,推回至起始位置。

側弓步訓練,對於需要腿部肌耐力與重心轉移的羽球選手,尤其格外的重要。

雖然我們一般人不會跟戴資穎一樣,需要面對這樣高強度的體能需求,但可以藉由這樣的幾項下半身訓練,有效的加強自己的核心與肌耐力,無論是從是球類運動或跑步等等,都能夠有足夠的肌肉應付突如其來的壓力與變化,同時,也可順便讓自己身體變得更加結實喔!

資料提供/RED BULL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