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談及心理健康層面的問題時,一般人往往會覺得和自己沒有太大的關係,甚至有些人在聊更深入,觸及到憂鬱症、躁鬱症等真正的心理疾病時,會無知地以「就是不知足」來概括所有的病因。不過,以醫學角度來說,「不知足」就算不可能是心理疾病的唯一成因,但這樣的因素也足夠讓現代人衍生出許多不同的心理壓力了。
「更多症候群(Disease of More)」這個概念起初來自於運動界,是由曾經帶領過六支 NBA 冠軍球隊的知名教練帕特萊利(Pat Riley)所提出,他認為,每個運動員一定都是以拿下冠軍為目標,一旦真的成為冠軍隊了,就會開始想要更多。更多比賽、更多錢、更多媒體關注等等;而這也是為什麼許多冠軍隊在初嚐勝利滋味之後,就會被徹底打敗;打敗他們的不是其他更好更強的球隊,而是來自於該隊伍本身那患上「更多症候群」心態驅使,讓球員從精神層面上徹底崩塌。
今天,就讓我們隨著心理學博士 Howard C. Samuels Psy.D 的親身經歷來探討什麼才是真正的「不知足」,並讓大家都能夠暫時停下腳步、放下那些生活中的壓力,好好思考自己的人生規劃、迎接新的一年 !
在我作為持照治療師治療情緒和成癮性疾病的職涯中,我看到許多人都非常成功。我經常看到病人擁有絕對的一切:名望,金錢,家庭,職業。但是,幾乎就像他們在精神上受到了污染。派對無處不在,資金在流淌,他們甚至擁有電影明星那樣的名聲和充滿愛的家庭,但這對他們來說,還不夠。即使他們有很多東西,這些人仍在尋找「更多」。我稱其為「更多症候群」,我希望有一天,人們對它有更多的了解,並以某種方式根除或至少將其降低到可控的水平。這意味著我們都會知道,我們的行為以及我們與他人的聯繫,才是真正能帶給我們生命價值的東西。
在我們的社會中,一切都是關於更大、更多、更好、更快。我們依靠外部事物來定義我們自己,所以我們都想要更多。然而,我們真正需要的,其實就只有住處、食物、空氣和水;也許有的人,需要一隻狗或一個自己的小花園才能感到快樂。治療師 Jorja Davis 會提醒患者,那些每天砍木頭、裝水的和尚,之所以一直重複動作是有原因的,甚至撫摸狗或貓,都會在我們的大腦中釋放內啡肽和血清素。感覺很好。所以我們不需要最新的奧迪、我們不需要一瓶花費兩百美元的龍舌蘭酒、我們不需要最新的潮鞋。
我們需要的,是一種自我價值感,這種自我價值感沒有價格標籤,並且並不是建立在我們物質條件的價值上。如果我能改變一件事情,我會想要改變我們的社會、改變我們教育的方式。我們需要終結這種「更多症候群」的流行。我們需要的是「知足感恩」。以現今主流價值觀來說,似乎很少有人在積極地實踐這個觀念,我們習慣列出我們的不滿,但是卻忘記列出了所有值得感謝的東西。
我們應該感謝我們的家庭,甚至是不完美的家庭,因為我們還是平安長大成人了、我們仍然活著,我們應該為此感激;我們應該為從今天開始重新開始改變我們的態度並使世界變得更美好而感到高興。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選擇。這本身就是值得感謝的。
或許說來有點老套,但這個社會的確需要更多的是:感謝。即使老套,但如果仔細一想,就會發現似乎沒有人在積極地實踐這件事。我們善於列出我們的不滿與不足,但是卻鮮少會列出所有值得感謝的人事物。這麼說好了,和憂鬱症、躁鬱症等身心疾病相較下,心理學研究「幸福」的案例可以說是少之又少;實際上,在該領域的大多數的歷史中,心理學並不是將重點放在「積極、正向」,而是著重導致精神疾病和情緒崩潰的原因,以及人們應如何應對痛苦等方面。
而這也使我們無形之中會注意到不好的事、以及負面的情緒,的確,透過現代許多心理疾病,我們可以知道,無論你有多少財富、生活過得多幸福,沒有人會一直很快樂;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認知到,也不會有人一直不快樂。也就是說,無論我們的外部環境如何,人類始終生活在一種溫和而又不能完全令人滿意的幸福中。換句話說,事情並不總是會讓你滿足,但它們也能有更好的機會。
2020年全球疫情發燒,我們血淋淋地見證了無數個人生無常的案例,那些無論是丟了工作、收入減少、人與人的距離改變、甚至是和性命有關的事,當我們沒有太多的時間去感受到溫暖時,我們應該至少還能看見日出的美、認知到自己仍然活著,就是最令人開心的事。我們應該從今天就重新開始,改變我們的態度,從你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事實,還有你仍然有很多選擇這件事,這本身就是值得感謝的。
擺脫這些那些不滿足,你將會感到更輕鬆、更自由,並準備邁向自我實現。
本篇文章由「健身工廠」授權刊登
責任編輯/David
桃園雲豹職業籃球隊今年八月正式加入台灣運彩 x T1聯盟,除總教練王志群執掌兵符,首席助教韓逸平、助教林裕書及球探顧問劉嘉發、朱國龍加入團隊制服組,為讓球員們在球場上無後顧之憂,球團也與聯新國際醫院合作,並邀請先前服務於達欣工程籃球隊的蘇柏文擔任球隊醫療顧問,搭配防護員周岳璋,同心協力幫助球員們運動防護及康復訓練。
來自高雄師範大學的鋒線劉宏柏,在大學畢業投身四年的志願役後,選擇桃園雲豹籃球隊,無奈在與球團簽約前夕在訓練時,右腳阿基里斯腱斷裂,經醫師評估後,至少需花上一年的恢復期。劉宏柏表示:「剛開始心情還蠻低落的,原本想說有個舞台能發揮,又要再延一年,但我還是選擇不放棄、樂觀面對,球團醫療團隊的積極協助及鼓勵下,將低潮的心情轉化為未來前進的動力。」
目前劉宏柏每天規律地跟著醫療顧問蘇柏文進行復健外,也會利用每天早上的空檔時間投籃維持手感,展現強烈想重返球場的決心。
為讓球員們能在場上發揮得宜,在場下也能安心復健訓練,桃園雲豹實際提供優質、完善的醫護協助。在運動醫療領域待超過二十年資歷的蘇柏文,擁有相當豐富的球隊醫護經驗,曾是北京世界大學運動會中華代表隊、杜哈亞運會運動醫療組的運動傷害防護員,現於文化大學技擊運動暨國術學系擔任教師蘇柏文表示,目前給予劉宏柏規劃了一套復健流程,除了每天協助他進行重量訓練與復健,也有效利用身邊資源。
另外,指出這次特別從國外引進PTS血液阻斷系統,使用此機器進行復健,能避免宏柏的肌肉萎縮,也能加速他的恢復。蘇柏文也說平時若有球員有傷勢問題,會先由聯新國際醫院進行詳細診斷,再由醫療團隊接手討論及復健。團隊給予球員們第一線的醫療支援,成為球員們最堅強的後盾。
資料提供/桃園雲豹職業籃球隊
責任編輯/林彥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