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凱琳出生於柔道世家,父親、叔叔都是視障柔道選手,叔叔李青忠更是 1996 年亞特蘭大帕運柔道金牌得主。李凱琳因為 家族遺傳 視神經萎縮症,視神經慢慢退化到僅剩 0.03 視力,同時聽力也逐漸退化…。
但即使眼前的光越來越模糊,凱琳對於自己的路,卻是越來越清晰…。
李凱琳以 18 歲之齡,拿下廣州亞帕運銀牌!隔年右膝前十字韌帶撕裂,開刀治療之後,2012 倫敦帕奧再奪銀!
時間軸來到 2016 年巴西帕運,備受期待的李凱琳卻以第五名作收。在那之後林凱琳在工作與訓練之間兩頭燒、身體健康出現狀況,林凱林陷入空前低潮…。
2019 年凱琳連續在兩場國際賽拿下一金一銀,取得東京帕運參賽資格,將第三度參加帕運!李凱琳說:「不是柔道裡有人生,是人生裡有柔道。」或許這就是林凱琳注定的人生功課。「很期待,也很開心自己能夠堅持到現在!也希望自己的堅持能夠讓更多人看見帕拉選手的努力!」
出戰項目:女子柔道 B2 級、48 公斤量級
圖片/資訊來源:體育署、殘總
文章出處/don 1 don
2017年國際韻律體操暨2017臺北世大運測試賽,今(3日)進入第二天、也是最後一天賽程。上午先比個人單項「環」與「球」決賽、與團隊單項「5環」決賽。日本選手包下個人單項「環」與「球」九面獎牌,而團隊單項「5環」決賽,前一天拿下團隊全能金牌的日本東京女子體育大學1隊,沒有意外、再收下金牌,而地主中華臺北世大運代表隊,繼前一天收下個人全能與團隊全能銅牌後,再進帳團隊單項5環銅牌一面!
中華臺北隊的音樂編曲,選用電影「賽德克·巴萊」音樂,呈現堅持、永不放棄的精神。隊長古妮臻說,「我們有先設想一個故事情境,有獵人、有敵人,幫助大家更融入音樂表現。」古妮臻認為,團隊在單項5環的表現、比前一天全能賽時更大膽,動作也有放開來做,但或許求好心切,還是有些太興奮太急,比賽中仍出現了失誤。
5環的中華臺北隊成員,包括古妮臻、龔芸、徐紫綺、楊千玫和陳沛安。隊長古妮臻在團隊中較年長,目前就讀臺灣體育大學碩士班一年級,她從小學二年級開始學韻律體操,過去曾到日本國士館大學留學四年,修讀課業之餘,也加入校隊,繼續精進韻律體操。而中華臺北隊陣中最年輕的,是18歲的陳沛安,她參與5環比賽。陳沛安說,隊上的每位學姊都幫助她很多,「團隊一直很團結,接下來希望在世大運時,能呈現最佳氣勢。」
中華臺北世大運代表隊以15.850分,收下團隊單項5環銅牌,而奪金的日本東京女子體育大學1隊,拿下17.450分。這是日本東京女子體育大學1隊在本次測試賽的第2金,她們也正是世大運日本代表隊隊員,全隊都很享受在臺北比賽的氣氛。日本國士館大學收下團隊5環銀牌,分數是16.650分。
個人賽方面,日本女子體育大學的Ryoko Inomata以四項(環、球、棒、帶)都排第一的成績,昨(2日)先收下個人全能金牌,今再以環16.900分、球17.200分,收下兩面單項金牌,至3日中午為止,她個人已收下3金。
個人賽「環」和「球」的金銀銅共6面獎牌,都由日本選手包辦,地主中華臺北隊選手3日上午未能在個人單項決賽再奪獎牌,單項「環」決賽,詹庭甄拿下13.900分排第四;「球」決賽,宋語涵也以13.900分排名第四。宋語涵說,每個單項的呈現風格都不同,自己已逐漸在調整狀態,也比前一天更適應比賽場地了。詹庭甄說,自己最拿手的是「球」,只是比起全能賽,單項決賽時沒能調整到最好。詹庭甄說,四項中自認最弱的是「帶」,「彩帶有6公尺長,舞動起來本就有難度,如果下雨天濕度高,彩帶更重,風向也會對表現有影響,我還要再努力。」
3日下午兩點半開始,將繼續進行個人單項決賽(棒、帶)與團隊單項決賽(3球+2繩),決定本次測試賽最後三面金牌、獎落誰家。
資訊提供/臺北世大運組委會
責任編輯/瀅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