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寒冷容易招致各種疾病﹗日本醫師石原結實曾在著作《體溫力 袪寒治百病!》提到﹕「體溫每降低1度,免疫力就衰退30%。相反地,如果平均體溫升高1度,免疫力就能增強5-6倍」。人的體溫在36.5以上是免疫力中心白血球內的NK細胞最活躍的溫度,能降低罹癌風險,然而與從前相比,現代人運動量下降,肌肉量隨之降低,成為平均體溫降低的原因之一。
石原結實在著作中提及,1960年左右,日本人的平均體溫有36.8度,然而與從前相比,現代人在日常生活中的運動量下降,肌肉量也隨之降低,這也是說明平均體溫降低的原因之一。他直言:「體溫低下代表代謝不好,會使免疫力低下,而且低體溫甚至可以說是導致大部分疾病的原因」。另外,他還說:「癌細胞在35.0度時繁殖最多。我相信癌症病例數快速增加的背景是由於日本人體溫低溫化的緣故」。
現今每兩個人中就有一個人得過癌症,而人體的體溫在36.5以上時是免疫力中心白血球內的NK細胞最活躍的溫度,因此就能降低罹癌風險。另外,大家都有聽過胃癌、大腸癌、胰臟癌等名詞,卻沒聽過「心臟癌」吧?據說心臟癌是極其罕見的疾病,雖然有各種理論,而其中一個理論認為心臟是一個隨時都在動的器官,也是人體內最溫暖的器官。因為心臟的溫度高,所以才不容易有癌細胞。
另一方面,為什麼「身體冰冷」會不健康呢?那是因為「冷=老(接近死亡的狀態)」。這是一位我認識的醫師說的。他說:「人剛出生時是溫暖、柔嫩且紅潤的狀態。隨著年紀增長,慢慢就會變得冰冷、乾硬粗糙且蒼白」。
可能有些人會覺得把身體寒冷說成是「接近死亡的狀態」有點太超過了,但是大家可以思考一下手指或腳趾的「凍傷」是怎麼形成的。凍傷是長時間處於低溫狀態下引起的傷害。心臟有如幫浦一樣幫助血液循環,但是當人體身處在雪山時手腳末梢會變得冰冷,這時血液如果流向手指的話,變得冰冷的血液就會回送至心臟。當冰冷的血液流入心臟時,心臟就有可能受到損傷,為避免這種情況發生,腦就會做出犧牲手指的判斷。這就是凍傷的成因。
有人說身體冰冷是血管硬化、堵塞所引起的動脈硬化成因。動脈硬化與心肌梗塞、腦中風息息相關,有些人可能在30歲左右就出現動脈硬化的情況。另外,2020年發表的日本人主要死亡原因顯示,第一名是「惡性新生物(腫瘤)」,也就是癌症。第二名是「心臟疾病(不包含高血壓性心臟病)」、第三名為「衰老」、第四名「腦血管疾病」、第五名則是「肺炎」(資料來源為「令和元年(2019)人口動態統計月報年計」)。
體溫升高也有助於防範全世界大流行的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高齡者、有慢性病的患者、吸菸者以及肥胖的人在感染COVID-19後容易重症化。但是只要維持深呼吸的習慣,肺部功能就會增強,體溫上升,血液循環變好,免疫力也會跟著提升。而且如同先前提過的,深呼吸能有效率地達到減肥效果,打造苗條有致的身材,重症的風險也會因此大幅降低。
隨著世界各地疫苗施打率不斷提升,今後會出現什麼樣的變種病毒尚無法預測。自己的身體只能靠自己保護,運用深呼吸獲得不被病毒入侵的「終極安心」。
你認為呢?是不是也覺得只要持續做深呼吸,就能使體溫上升免疫力增強,心肺功能提升,大大降低罹患這些疾病的風險呢?「呼吸就是長生不老的祕訣」這句話絕對沒有言過其實。
• 文章摘自台灣東販 ,美木良介著、李秦譯《改善體質,你只需要深~呼~吸~:鍛鍊核心肌群、調整體態、增進免疫力……簡單&高效的健康捷徑!》一書。
【本書特色】
嵐、倖田來未、DOWNTOWN濱田雅功……
見證者無數、驚人效果傳遍日本藝能界!
相關著作銷售超過 290 萬部!
名符其實「改變人生的最強呼吸法」!
再給身體一次機會,
改善困擾你許久的減重、美容、難解病痛!
減少內臟脂肪|改善血壓、血糖|改善糖尿病|改善頻尿、漏尿|增進免疫力
腰痛&肩頸僵硬退散|從腦梗塞、腦出血中復活|預防失智症|強化精神力
抗老效果|脫離憂鬱症狀|改善便祕|治療駝背|生髮效果|增進注意力
……學員見證、好評不斷!
• 更多《改善體質,你只需要深~呼~吸~》資訊 請點此
責任編輯/Dama
現在兒童肥胖問題比例偏高,許多父母們都把孩子養成過重的小胖子,這可能是「害」不是愛!由於肥胖關係,在台灣18歲以下高血壓盛行率也高達5%,也就是說,每20個兒童以及青少年,就會有1個高血壓或是有高血壓前期問題。
全球每年有940萬人死於高血壓併發症,而台灣高血壓盛行率高達25.06%,超過400萬人有高血壓!更可怕的是,隨著兒童與青少年的肥胖盛行率越來越高,然而大約每4個兒童就有1個體重過重或肥胖,即便近幾年減重風氣盛行,還是無法讓小朋友體重過重的趨勢減緩,肥胖的孩子長大後持續肥胖的比例高達八成,而且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跟著增加。依據教育部106年學年度學生健康檢查資料顯示,國小學童過重及肥胖率為27.6%,國中學子的盛行率更是高達29.5%。然而肥胖的人罹患高血壓、癌症的風險是健康體重者的2倍,同時罹患糖尿病、代謝症候群及血脂異常風險高達3倍!不僅如此,根據數據顯示,有34.2%的18-29歲人口一年內沒有量血壓,所以會有100萬人不知道自己已經有高血壓問題。
高血壓的成因是多面向性的,包括環境因素、體重過重、攝取過多鹽分以及高熱量食物、缺乏適量運動等,都是造成兒童有高血壓的原因,其中,父母親的「愛」是最為重要的關係!許多父母會寵溺著孩子,時常買一堆大零食、糖果、油炸食品與甜點當作犒賞,長期下來,不僅身材走樣,罹患高血壓的機率也大幅提升!如何讓孩子回到健康的體重以及預防高血壓的產生這項重要課題,必須由家長以身作則,與孩子一起攜手才能成功。
國民健康署提醒,如果有高血壓家族史且又屬肥胖體型的人,最好善用生活周邊的血壓站養成定期測量血壓習慣,更要從年輕時開始調整健康的生活型態,例如採低油、糖、鹽及高纖飲食,拒菸酒、適度運動(1天至少運動30分鐘),才是做好血壓管理的重要關鍵。
然而成人BMI值應控制在24以下,7~18歲兒童及青少年BMI值則應控制在各年齡層標準範圍內,才可能預防!此外,肥胖者可先從每個月減少1公斤為目標下手,每少1公斤血壓約可下降1毫米汞柱,若減重10公斤就相當有一顆降血壓藥的效果。
資料來源/MAYO CLINIC、HEHO健康網
責任編輯/妞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