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知名大型夜跑賽事「PUMA 螢光夜跑」睽違 3 年即將重磅回歸,實體賽事重返賽道,訂於 2023 年 4 月 15 日(六)於台北大佳河濱公園正式開跑,與過往不同的是,2023 PUMA 螢光夜跑這屆以個人報名先搶先贏制模式重啟,今(23日)中午 12:00 開放網路報名,包括 21K 及 10K 專業賽程,6 千位名額額滿截止。
為慶祝 PUMA 螢光夜跑睽違 3 年回歸,當天除了將結合酷炫與樂趣螢光元素外,賽事體驗與跑者服務也將全面升級,提供跑者們更完善的專業賽事體驗,同時,也特別開放讓跑者自選喜愛的 Night Run 環保賽衣樣式,強調運動健康與環境永續的重要性。
過去 3 年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廣大跑者喜愛的 PUMA 螢光夜跑為防範疫情擴大而取消實體賽事,2023 年,PUMA 螢光夜跑將揮別陰霾重返賽道,提供跑者更專業的參賽新體驗。特別與 BraveLog 運動趣平台合作,新增更加完善的動態即時成績服務,選手位置、成績預測全部掌握。
另外,成績呈現方式也將與過往不同,2023 PUMA 螢光夜跑將新增年齡分層統計,並實施賽道詳細分段記錄模式,提供跑者賽道上不同距離點的詳細資料,達到更完整的成績整合。針對選手們的強大後盾親友加油團,也提供選手即時動態跑馬軌跡以及精準成績預測服務,不管要替選手加油或者捕捉比賽即時畫面的加油團們,只要打開網頁就能確切掌握選手位置,即使在場外加油也儀式感十足。
2023 PUMA 螢光夜跑採網路限額報名參加,依報名先後順序給予錄取參賽資格,於 2022 年 12 月 23 日(五)至 2023 年 02 月 17 日(二)開放報名,台北站包含 21K 與 10K 賽程共計 6,000 名額,報名額滿截止。
PUMA 也持續推動 Forever Better 永續生態企業承諾,採用回收寶特瓶所製成的環保紗線打造 PUMA x First Mile 環保紗永續賽衣,今年也將特別開放跑者自行選擇賽衣款式,同步搭配參賽贈禮:運動環保水壺腰帶組,邀請所有的參賽跑者共同為生態環境貢獻心力。
PUMA 螢光夜跑不可或缺的就是螢光關鍵重頭戲,2023 年將持續結合螢光概念提供熱情奔放且舒適的跑步環境給跑友們!不僅賽事起終點將延續深獲跑友好評的螢光拱門設計,更搭配鳴槍舞台燈光與音樂來營造熱鬧氛圍,讓每一位跑友能有更強烈的視覺效果與最佳夜跑體驗。舞台部分則是配合新的主題視覺,以絢麗的設計與大型背板結合會場螢光設施,突顯活動效果,讓參與活動的民眾重回當初的感動。另外,眾所矚目的拍照區也將延續螢光雙光源設計,以可切換光源之多功能設定,讓參賽民眾皆能在此拍照打卡,為這場螢光饗宴留下滿滿回憶印記。
2023 年 PUMA 螢光夜跑將於臺北大佳河濱公園舉辦,正式賽道路線長度為 21.6 公里與 10 公里,提供跑友們媲美國際賽會的詳盡數據紀錄,在穿梭臺北夜晚人文美景及指標景點的同時,感受螢光夜跑不斷進步創新的無限動力。活動相關詳情 2023 PUMA 螢光夜跑活動報名網站 或 PUMA 螢光夜跑 LINE 官方帳號 (搜尋ID:@puma-nightrun 或 帳號名稱:PUMA螢光夜跑)
活動服務專線:享動行銷工作室 02-2503-9333 #23
資料來源/享動行銷工作室
責任編輯/Dama
下肢肌力訓練可以區分成髖主導與膝主導兩個類別,這樣劃分可確保課表簡潔且平衡。髖主導的訓練包括硬舉與橋式,著重在後鏈肌群,特別是臀肌和膕旁肌。要特別注意的是,下肢肌力訓練的課表應該以單邊訓練為主,例如單腳硬舉、單腳蹲等,這些動作能高速回應運動場上的需求,同時保護脊椎免於過度負荷、降低競技運動的傷害。以下兩個常見的髖主導的下肢肌力訓練,對常使用下半身肌群的跑者們特別適合!
操作步驟
1. 挺直站立,雙腳併攏,兩手各拿一個壺鈴或啞鈴。左腳抬離地面,並進行髖鉸鏈動作,身體朝地面向下傾斜。進行髖鉸鏈時,輕輕彎曲左膝,不必鎖定伸直它。主動將左腿盡可能往後伸。
2. 當軀幹平行地板後,用力收縮臀肌和膕旁肌,讓身體回到直立的位置。
3. 重複上述步驟以完成課表安排的次數,然後換邊進行。
參與肌肉
主要
● 膕旁肌(半腱肌、半膜肌、股二頭肌)(Hamstrings (semitendinosus,semimembranosus, biceps femoris))
● 臀中肌(Gluteus medius)
● 臀大肌(Gluteus maximus)
次要
● 腓腸肌(Gastrocnemius)
● 比目魚肌(Soleus)
● 豎脊肌(髂肋肌、最長肌、棘肌)(Erector spinae (iliocostalis,longissimus, spinalis))
單腳硬舉是一項真正的功能性訓練,能強化後鏈肌群,發展衝刺和避免大腿後側拉傷所必須的身體素質。單側鉸鏈動作讓你能在膕旁肌群進行離心超負荷,保護它免於受傷,並訓練膕旁肌和臀肌一同協調地工作,如同它們在衝刺時做為髖伸肌一樣。
操作步驟
1. 身體仰臥,膝蓋彎曲且髖部屈曲,腳跟著地,腳趾和腳踝向上背屈。你可以在草皮上使用塑膠滑板進行訓練,或是在訓練墊或木頭地板上使用毛巾,讓腳可以順利滑動。
2. 髖部向上推直到它完全伸展,膝蓋至肩膀會形成一條直線。慢慢地伸展膝蓋,滑動腳部使其遠離身體,同時要維持髖部完全伸展。
3. 一旦膝蓋完全伸展,彎曲膝蓋來反轉腳部滑動方向,使其慢慢靠近身體,同時推動臀部向上,直到回到原來的位置。
4. 在整個訓練過程中,腹部肌肉要支撐住且髖部要完全伸展。重複上述步驟,完成課表安排的次數。
參與肌肉
主要
● 臀大肌(Gluteus maximus)
● 膕旁肌(半腱肌、半膜肌、股二頭肌)(Hamstrings semitendinosus,semimembranosus, biceps femoris))
● 腹斜肌(Obliques) 次要
● 豎脊肌(髂肋肌、最長肌、棘肌)(Erector spinae (iliocostalis,longissimus, spinalis))
● 腹直肌(Rectus abdominis)
仰臥滑盤勾腿會同時訓練膕旁肌、臀肌跟腹斜肌,這 3 個肌肉會在衝刺時共同發揮功用。膕旁肌、臀肌和腹斜肌的功能存在微妙的平衡,是衝刺時的最佳狀況。膕旁肌和腹斜肌應該共同活化來控制骨盆的位置,而膕旁肌和臀肌也會共同活化來進行髖伸展。在最佳情況下,各個肌群會共同分擔這些工作來完成步態週期。然而,臀肌與腹斜肌如果不能發揮正常功用,膕旁肌就會負擔過重,然後導致膕旁肌拉傷。
這項運動訓練你運用腹斜肌保持骨盆位置對齊,同時伸展髖關節與臀肌,並對膕旁肌施加離心壓力。
肩抬高式單腳橋式 Shoulder Elevated Single-Leg Hip Bridge
坐在地上,背靠著重訓椅。肩胛骨的位置要在椅子上方。讓兩邊的髖部屈曲,腳跟踩在地上且腳踝向上背屈。右腳抬離地板,右膝盡可能向身體彎曲。左邊腳跟推向地板,用力伸展左邊髖部直到軀幹平行地面,讓膝蓋至肩膀呈一直線。透過前核心保持張力,防止脊椎過度伸展。慢慢朝地板降低身體,直到右腳碰觸地面。重複上述步驟完成課表安排的次數,然後換邊進行。
• 文章摘自臉譜出版 ,Kevin Carr, Mary Kate Feit, PhD、劉玉婷譯《全彩圖解.功能性訓練解剖全書:從人體的構造、動態運作與功能出發,精準打造完整活動度、運動控制力、爆發力與全身肌力》一書。
【本書特色】
一本所有肌力訓練專業人士都該擁有的書
從理解、學習到執行,全面掌握功能性訓練的最佳指南
MBSC資深肌力與體能教練凱文・卡爾(Kevin Carr) × 麻州春田學院肌力與體能教授瑪麗・凱特・菲特博士(Mary Kate Feit, PhD)
逾百張全彩清晰訓練動作肌肉運作解剖圖
7大類訓練 × 56項關鍵訓練操作方式、肌肉運用及功能剖析 × 課表設計方法與範例
幫助你完全掌握功能性訓練的原則與技術
設計出能均衡打造所需活動度、運動控制力、爆發力與肌力的高效安全訓練計畫
所有體能訓練者、專業教練、運動員必讀!
• 更多《全彩圖解.功能性訓練解剖全書》資訊 請點此
責任編輯/D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