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橫跨大台北生活圈的馬拉松賽事「2023 雙北城市馬拉松」(雙北馬)將在本週日 3 月 5 日上午 5 點開跑。賽事方台灣體育競技協會突破萬難,爭取跨越雙北直轄市,行經台北、新北雙 A 級賽道,為跑者開創一條嶄新的跑步路線。
首屆舉辦賽事即開闢新的路線,帶給跑者全新的賽道體驗。賽事從台北市政府前廣場起跑,橫跨台北東西向。半馬組進入市民大道高架路段,全馬組則是接續穿越南北向,登上新生高架進入河濱路段,河濱段從圓山、社子島,再到大稻埕與半馬組匯流,接著經華江橋進入新北市,並跑上華翠大橋直至終點新北市市民廣場。
此次雙北城市馬拉松賽道特別的是,半馬組別睽違 15 年讓路跑賽事再度登上市民高架路段,且有別於 15 年前是短暫借道,這次讓跑者真正馳騁於北市核心區域,在市民大道上一覽國門特區風景。而全馬與半馬兩組別都共經過 4 座大橋(新生高架、大直橋(全馬組)/市民高架(半馬組)、華江橋,以及華翠大橋),體驗在交通樞紐上奔馳的快感,但選手們也須小心上下橋的過彎。
起跑時間 : 早上 05:00,限時 5 小時
起點:台北市府前廣場→仁愛路四至二段→金山南路一段→新生高架→北安路北出匝道→中山橋北側圓山河濱公園→基隆河右岸自行車道→大直橋→大佳河濱公園→百齡左岸河濱公園→社子島島頭公園→福安河濱公園→淡6敦煌疏散門→大稻埕碼頭→龍山河濱公園→雙園河濱公園→華江橋→江子翠河濱公園→華江橫移門→華江河濱公園→江子翠橫移門→縣民大道三段→華翠大橋→縣民大道二段→終點:新北市民廣場
起跑時間 : 早上 05:30,限時3小時
起點:台北市府前廣場→仁愛路四至二段→金山南路一段→新生高架→長安東路北出匝道→新生北路一段→市民高架→淡3延平疏散門→大稻埕碼頭→龍山河濱公園→雙園河濱公園→華江橋→江子翠河濱公園→華江橫移門→華江河濱公園→江子翠橫移門→縣民大道三段→華翠大橋→縣民大道二段→終點:新北市民廣場
台灣體育運動競技協會秘書長林劭宗表示,為了爭取台北、新北的支持,協調兩市府許多單位的配合,雙北馬歷經 3 年的斡旋,才能順利於 2023 年誕生。隨著疫情過去,也希望跑友們能重新拾起跑鞋,跑圈恢復以往的榮景,帶動更多人投入運動,強身健體才能免疫。
作為雙北城市馬拉松的催生者,賽事發起人之一超馬好手林義傑分享自己在國外參賽的經驗,感悟到國際賽事的整體氛圍與各方投入,因此期盼國內也能有如東京馬規格及品質的賽事。身為台灣國際馬拉松交流協會在亞洲馬拉松大聯盟(AMML)的理事代表,他很樂意搭起合作的橋樑,使雙北城市馬拉松成為亞盟的精選賽事之一,讓國際選手看到台灣的馬拉松水準,更進一步能看到台灣。
此次賽事除了承襲專業馬拉松賽,設有全馬與半馬組別,服務深度參與的跑者們,更為了推廣馬拉松運動,將賽事直播實境化,讓觀眾也能感同身受、身歷其境。大會特別邀請了地表最強老爸超馬冠軍許仁茂以及素人跑者野孩子野跑協會秘書長高雅琪,作為直播間看板人物。觀眾將會透過轉播的介紹與預先的採訪影片,更深地了解跑者的故事,包括許仁茂如何從拳擊國手轉戰跑步,高雅琪從不會跑步到停不下來。現場更會追蹤兩位跑者,取得選手的實時畫面,關注選手是否能達到自己的預期成績。此舉突破馬拉松轉播冗長的限制,將開創路跑賽事轉播的新局面。
10 公里跑進 40 分鐘是許多嚴肅跑者的關鍵門檻,跑者間有條不成文的規則:10K 破 40 分鐘意味著你已成為一名優秀的跑者,就像 5K 跑進 20 分鐘一樣。突破了這項門檻,似乎可以在跑步上得到更多的榮譽。10K 破 40 分鐘就是用每公里低於四分速的配速持續跑 10K,如果你也有這個達人級目標,歡迎參考本篇。
開啟這項訓練計畫之前,建議你的能力已可以用 4:00 目標配速持續跑至少 1 公里,最好是 1 英里(1.6 公里)。如果還沒完達到這個速度,請先以 45 分鐘跑 10K 訓練計畫為主,等能夠以這個速度跑 1 公里時,再回到此計畫。
輕鬆跑:配速不快於 4:48。
長跑:緩慢而穩定地跑,時間在 75 分鐘內。
節奏跑:喘但可以持續以此速度跑步,時間總長約 30 分鐘,中間 4.8 km 目標配速 4:17,前後各加 1.6 km 做熱身與緩和。
800m 反覆跑:每 800m 跑 3:12,相當於配速 3:59 ∕ 組間慢跑恢復 90 秒。
1km 間歇:配速 4:00 ∕ 組間慢跑恢復 90 秒。
2km 間歇:配速 4:00 ∕ 組間慢跑恢復 2 分鐘。
5km 配速跑:當作測 5000 比賽盡力跑,嘗試把破 20:00 當目標。
交叉訓練:以上跑步訓練之外,每周必須投入約3-4小時的交叉訓練時間。
雖然此計畫的訓練期為 3 週加 1 週恢復時間,但可以循環使用計畫數週,直到你覺得已經為 10K 挑戰準備好了。在每個週期結束時,你可以根據個人需求重複或調整計畫。
如果嘗試幾個循環後想增加強度,可以漸次增加上一段節奏跑、反覆跑、間歇,與 5km 配速跑等突破性訓練的次數。例如,第一週反覆跑是 3 x 2km,第五週反覆跑改為 4 x 2km,第八週則為 5 x 2km。你只要做到上述就能增加強度,10km 以上的訓練距離對你毫無意義。另一個增加訓練計畫強度的方法是稍微調整速度,讓同一距離跑得更快。
建議在執行計畫 3 個月後,可做 1-2 週減量訓練,讓身體有時間從跑步的影響中恢復。此期間可花較多時間做交叉訓練,並搭配輕鬆跑以保持雙腿的跑感。
資料來源/runningfastr
責任編輯/Dama
在英國,有一位勇敢的父親名叫凱文·韋伯(Kevin Webber),他今年51歲,他在2014年時,被診斷出有攝護腺癌末期,但是,他並沒有因為罹患癌症放棄生活,他不斷得透過跑步挑戰自己,並享受並珍惜每一天,最終,他跑完了堪稱全球最難的馬拉松賽事,也為那些在對抗癌症的病患募款。
根據英國《鏡報》的報導,韋伯2014年10月時,發覺身體開始感到不適,就立刻去醫院做身體檢查,當檢查報告出來時,發現自己患上了攝護腺癌,醫生告訴韋伯,他體內的癌細胞已經急速擴散,最多可能只多活3至4年的時間,當時,韋伯聽到這個消息並沒有消極過生活,因為他認為,坐以待斃或是逃避面對事情,比罹患癌症坐著等死還可怕,於是,從這時起,他便積極面對人生,他開始透過運動來調適自己的身心,就在2016年時,他決定參加撒哈拉沙漠馬拉松比賽(Marathon Des Sables),這場馬拉松堪稱全球最難的馬拉松賽事,必須要在6天之內跑足251公里。
韋伯:「當時,我的孩子以為我要告訴他們,你們的爸爸要死了,我們全家人抱在一起哭,但是我告訴他們,爸爸會努力生活的,在生病的這段時間裡,我前前後後接受了共6個月的化療及放射療程,我感覺自己好像老了10歲一樣,但是,我決定要開始運動來調整我的身心,並重拾我的青春,於是,我開始接觸跑馬拉松這項運動,我曾在兩週內,完成了兩個馬拉松賽事,我發現,這對我的病情有大大的幫助,因為當我開始接觸後,載回去醫院檢查,發現癌細胞指數有在慢慢下降,這不僅對我來說是一件很棒的事情,還更有助我自己心情的轉換,於是,跑著跑者,我決定要把目光放在更偉大的目標上,並且可以挑戰自我、增進自己。」
最終,韋伯成功完成了這場堪稱全球最難的馬拉松賽事,整項比賽下來,韋伯在1246名選手中排上第568位,這對於一個患有重病的人而言,簡直是一項壯舉,而回想整場賽事,這對韋伯來說非常辛苦,但是,他從不輕易放棄。
韋伯:「我想藉由這些比賽,也來幫助和我一樣患癌的朋友們,我選擇堅持,是希望能讓更多人了解,這世上,還有許多人在努力著生活,我希望透過這些比賽,也能喚起眾人對前列腺癌的關注,並可以挽救更多生命,有些並,不是能靠藥物才能治癒,透過一些免錢的治療也是可以治癒,雖然說不用花到錢,但也是最困難的。」
韋伯成功完成了撒哈拉超級馬拉松。
韋伯也表示,人有兩條命,當你意識到你只有一條命後,你的第二生命就會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