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運動部落
  • 馬拉松課表百百種,到底要選擇哪一種?
1
馬拉松訓練
馬拉松課表百百種,到底要選擇哪一種?
2
BROOKS高科技最頂級跑鞋AURORA-BL極光系列
BROOKS高科技最頂級跑鞋AURORA-BL極光系列 7月極限量發售
3
JUST DO IT!中華隊選手全力備戰 戰勝自己
黃柏青
黃柏青

馬拉松課表百百種,到底要選擇哪一種?

2023-03-15
運動部落 跑步 馬拉松 知識 觀念 路跑 專欄

最近有些學生跟我討論年底的馬拉松要如何準備,於是想說把之前文章整理一下供大家參考。

馬拉松到底要怎麼練?這問題若是網路搜尋一下,可能會出現上百種結果。有人說周跑量要100km以上才行,有人又說,訓練要重質不重量,要多練間歇才跑得快,不要跑垃圾里程。又有其他書上說,不要總是練速度,要根據心跳區間去做訓練,或是要跑山路才會進步。坊間許多說法好像都很有道理,卻又常常互相牴觸,看了這麼多資訊,到後來都精神分裂,不知道怎麼跑才對了....

馬拉松訓練
馬拉松到底要怎麼練?

話說自從2008年開始被朋友騙去跑馬拉松後,因為每次跑過30km之後,總是爆掉、只能一拐一拐地撐到終點。當時不懂以為每周一直報名比賽、一直用意志力堅持下去就會進步,還記得當時我還曾經連續四周都跑全馬。結果卻是每一場都是跑4hr50m-5hr20m之間。怎麼跑都不會進步啊!!!

為了尋求成績進步的方法,我也陸陸續續看了好幾本馬拉松的訓練書籍,這幾年看過的書籍中,其中印象比較深刻的包括紐西蘭知名教練Arthur Lydiard所寫的Running to the Top、日本的eA式馬拉松訓練、以及美國的Daniel’s Running Formula這三本。我自己也都實際驗證過這幾本書中的課表執行方式,近期幫學生開課表時,也大多根據這幾本書的理念,加上自己的經驗來執行。

跑步書籍
因為成績一直無法進步,所以便開始從馬拉松訓練書籍中尋找答案。

在討論這幾本書之前,先說一下2010年時我自己的訓練經驗,當時說實在市面上根本沒甚麼跑班跑團的,網路資訊也很缺乏,我搜尋了很久才找到一個訓練課表,於是就照著這課表訓練了大約半年,中間完全不報名任何比賽,結果年底台北馬全馬成績就從四個多小時,一瞬間推進到3hr31m。課表的結構大致就是:

週二: 閾值跑或是漸速跑8-12km(現在通常叫做Tempo Run)。

週四: 800m間歇跑,也就是一般人說的亞索800訓練,後來才知道這是練最大攝氧量。

週日: 25-30km的長距離,速度是逐漸加快,通常我是每5km拉快5-10秒的配速。

就這樣,沒有其他的,一周大概也只跑這三次,總距離約50-60km。

這個訓練方式我想即使放到現在還是很管用的。

OK,現在就來討論這幾本書的內容,雖然我都是看原文的,不能保證 100% 理解所有內容,但是還是覺得每個教練都有其特別的地方、或是有一些共通之處,在這邊摘要一些內容跟大家分享一下。

Arthur Lydiard 的馬拉松課表

首先在Arthur Lydiard的馬拉松課表中,第一階段會請選手進行非常大量的有氧跑,例如周一、周三、周五與周六都分別跑60分鐘,周二、周四各跑90分鐘,周日則要求跑120分鐘。也許你會問說:「那都不用休息喔?」這個問題很好,在Arthur的課表內我還找不到「休息」的這個課表,最輕鬆的就只有「慢跑30分鐘」,沒有全休這檔事,所以要當Arthur的學生也實在不容易吧?

在經過數個月的有氧跑之後,接著他會要求我們去做一個月左右的爬坡練習,主要訓練抬腿以及臀大肌與腿後肌的強度,當然此時有氧跑也是要持續穿插進行。

看到這邊,你以為Arthur的課表都是有氧跑而已嗎?那你就錯了!事情哪有這麼簡單。打好基礎的目的,就是要讓你身體可以承受接下來一連串的速度訓練。

Arthur Lydiard
Arthur Lydiard(1917-2004 年)是一名馬拉松運動員和開創性的田徑教練。

在打好以上堅實的基礎之後,接著就是一連串的無氧與加速訓練,包括100/200/800/1000m 等等的間歇訓練,還有3000/5000m的計時訓練。當然其中還是會穿插30-90分鐘的有氧跑,周末則是要做120分鐘以上的長跑。

值得注意的是,Arthur不建議選手去做超過2.5小時以上的長跑訓練,因為這樣的訓練對於身體帶來負擔太重,會影響到恢復時間與下一周的課表。

以下是第三階段其中一周的課表參考:

週一:800m間歇6趟

週二:有氧跑90分鐘

週三:3000m計時跑

週四:有氧跑90分鐘

週五:200公尺放鬆跨步練習6趟

週六:10000公尺計時跑

週日:有氧跑120分鐘或更多

Arthur 的速度課表常常出現 3000/5000/10000m 等等的計時跑,不過並不是要你卯足全勁跑,而是盡力卻不是全力去跑(好像很抽象…)。

Arthur的速度課表
Arthur的速度課表希望你盡力卻不是全力去跑!

此外,Arthur對於配速並沒有非常明確的數字可以參考,大多是以體感來判斷。像是他會跟你說,間歇沒有一定要跑多快、也沒有一定要跑幾趟,只要跑到你覺得夠快、然後趟數多到你心裡想「今天這樣就夠了吧!」,就可以收工回家。

所以不用特別看配速,也不用看甚麼心率等等複雜的數字,我自己覺得這樣的方式其實也不錯,但是對於一般意志力薄弱的選手來說,恐怕就很難進步了。不過Arthur年代比較久遠一點,當時是沒有太多複雜的工具可以用,因此這樣訓練其實相當合理。

Arthur教練
Arthur教練的名言:記得你訓練是為了要比賽。

Arthur教練的名言:"記得你訓練是為了要比賽"。主要是提醒跑者,平常訓練跑比別人快沒有用,要在比賽中跑快才有意義。

日本 eA 式馬拉松訓練書

再來就是日本很有名的eA式馬拉松訓練書,則是整理出日本著名線上課表教練網站e-Atheletes的經驗所發行,基本上將訓練期分為以下六個周期:

1.準備期

2.加強期前的準備期

3.基礎訓練期

4.實際訓練期

5.完成期

6.調整期

配速主要分為以下幾種配速:

1.慢慢跑與快走

2.LSD慢跑(7-8分速、連續跑2小時以上)

3.長距離配速跑(比LSD快一些的15km以上長跑)

4.輕鬆跑(比慢慢跑快一點)

5.中速度跑(比長距離配速跑快一些、距離稍短)

6.快速跑(比中速度跑快、大概5-10km之間的距離)

7.比賽配速跑(與比賽同配速的5-30km 之間的距離跑)

我想由於eA式的教學對象主要針對一般上班族,所以課表開出來跟主要針對奧運等專業選手的Arthur就有明顯不同,這邊舉一個訓練期的一週課表給大家參考一下:

週一:休息

週二:有氧跑60分鐘

週三:中速度跑12-16km

週四:休息

週五:有氧跑30-60分鐘

週六:LSD3小時以上

週日:長距離配速跑30-40km

你有發現了嗎?這個日本人的馬拉松課表,週末跑的距離相當驚人,通常二天加起來距離很容易就超過60km,平日也就跑個一個中速度跑,還有穿插一點慢跑而已。

而且中速度跑也不會要求你跑特別快,例如一個全馬3小時30分的選手,建議中速度跑是用4分50秒的配速來進行,長距離配速則是用5分至5分20秒之間。此外只有在目標3小時內的課表,才會出現間歇跑或山路加速跑,其他還都是以有氧跑與中速度跑課表為主。

 eA
日本 eA 式馬拉松訓練書,教學對象主要針對一般上班族。

不過對於配速來說,也沒有相當精確的對照表可以參考,只有大略數值在書中出現,需要自己多少去推敲一下該跑的速度。

eA式跑法在前幾年日本相當風行,我覺得很適合一般上班族執行,因為高速度練習很少,因此成功率比較高,肌肉拉傷的機會也會比較低。但是周末要連續跑2天三小時左右的長距離,對於跑者的恢復能力是一個挑戰。不過我覺得這種練法其實相當不錯,因為全馬就是需要很強的肌耐力,速度真的不用練太多。

Daniel’s Running Formula

至於另外一本Daniel’s Running Formula,則是由Jack Daniel博士所撰寫的跑步訓練書,這本書由於國內有徐國鋒教練翻譯了一本「丹尼爾的跑步方程式」,所以我想大家就比較熟知一些。基本上丹尼爾明確整理出每個人應該跑的各種配速,並細分為E/M/T/I/R配速,而且每種配速要跑多長距離、要休多久時間等等,都有比較明確的建議值。方便各種能力的跑者參考執行。

 

Daniel’s Running Formula
由 Jack Daniel 博士所撰寫的跑步訓練書Daniel’s Running Formula。

以下列舉他的其中一週跑步課表大家參考看看:

週一:有氧跑(練跨步)

週二:有氧跑

週三:有氧跑

週四:5-6 分鐘的T pace跑8趟、間休30秒

週五:有氧跑

週六:有氧跑

週日:10-12分鐘的T pace跑2趟+E pace 80分鐘+15-20分鐘的T pace跑

當然這只是其中一個部分,每個周期都不大一樣,只能挑一周出來討論一下。

跟其他課表比較不同的地方是,他不會要求大家每個周末都一定要去跑2小時或更長的長跑,而是會用各式的T pace+E pace課表去配合執行。而他的馬拉松課表中,T pace跑出現的機率相當高,也就是他很重視乳酸閾值跑的訓練。

此外在單次的長跑訓練中,他跟Arthur類似都不怎麼建議大家一次跑2.5小時以上的訓練,認為這樣會造成太大的傷害而影響恢復時間。而我覺得丹尼爾最大的優點,是給每種配速明確的定義,方便大家執行。而且也明確告知各種配速應該佔總體練習量的比率,也就是你跑量不夠多、有氧能力不夠好的話,就不應該跑太多間歇跑,值得大家特別注意。

Jack Daniel的訓練
Jack Daniel博士跟Arthur類似都不怎麼建議大家一次跑2.5小時以上的訓練。

看完以上三種大師級們對於馬拉松課表規劃的書籍,當然各家有他獨特的理論在裡面,不過有個共通點,就是高強度間歇跑課表出現的機會很低。對於馬拉松這種長距離訓練,大多還是以長距離有氧跑與閾值跑為主要加強重點。就如Arthur所說:「間歇跑就像是蛋糕上面那薄薄一層奶油,只是為了點綴而已。」間歇跑跑太多不但容易受傷,而且還可能會削減你之前辛苦的有氧跑所增加的粒線體數量,不可不慎之。

福澤式馬拉松訓練法

而關於跑量部分,雖然書中都沒有明確說一定每周要跑多少量,但是簡單加一加的話,每周建議跑量大概都會在 60-100km 之間。基本上如果周跑量不到 30km 的跑友,我都會建議他們不要跑全馬比較好。

而且這幾本書中,對於心率部分的著墨也很少,當然也沒有功率,主要還都是以配速為主要訓練依據。主要原因是心率與功率訓練方式其實都是近幾年才比較風行的訓練方式,但是有沒有真的需要,大家可以自己想想。

另外前幾年我也分享過不用練間歇不用練30KM的"福澤式馬拉松訓練法",有空可以參考一下。

摘錄他的其中一周破3小時的課表:

星期一 休息或慢跑60分鐘(每公里6分速)

星期二 慢跑60分鐘(配速每公里6分速)

星期三 10公里漸速跑(從5分30秒最後拉到4分30秒)

星期四 慢跑60分鐘(配速每公里6分)

星期五 慢跑60分鐘(配速每公里6分)

星期六 慢跑60分鐘(配速每公里6分)

星期日 15公里漸速跑(從5分速最後拉到4分速)

每個月合計訓練距離約在250-400公里

福澤式就更妙了,速度跑非常少就算了,連周末都不用跑長距離,但是這種練法在日本同樣有不少跑者跑出2小時多的成績。

福澤式馬拉松
不用練間歇不用練30KM的福澤式馬拉松訓練法。

記得當年我寫出這篇文章,造成市場很大的轟動。不認同的人很多,尤其是許多參加市面上跑團的朋友,更會覺得這怎麼可能啊?! 那我跑這麼多間歇不就白跑了?

其實你的間歇不會白跑,錢也不會白繳,至少我想你的5KM應該會破PB。但是全馬是不是需要這樣練,自己真的要好好思考一下。

後來有些朋友私訊給我,說他們照著福澤式練法,馬拉松竟然破了PB,而且也很少需要去看復健科。我想復健科診所應該很不喜歡這本書吧!!

總之一句老話: 「馬拉松訓練沒有奇蹟、只有累積,沒有累積、就只能GG。」

當然,如果你不想跑甚麼太複雜的課表的話,反正就穿上跑鞋出去跑吧!

/ 關於黃柏青 /
黃柏青

筆名:柏青哥
鐵人運動專欄作家
焦耳極限訓練中心總教練
USAT Level II Endurace Coach
美國鐵人三項協會長距離LII認證
Ironman Certified Coach 美國鐵人三項協會認證教練
USAT Level 1 coach/ Level 2 Endurance Coach
美國Peaks Coaching功率訓練認證教練
NSCA CPT 美國肌力體能協會認證私人教練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BROOKS高科技最頂級跑鞋AURORA-BL極光系列 7月極限量發售

2021-07-01
BROOKS鞋子跑步配備館

高端科技跑鞋在跑鞋市場的競爭越演越烈,幫助頂端菁英選手不斷超越自我,成了各大運動品牌一項重要使命。排行世界四大跑鞋品牌首位的美國BROOKS品牌,於7月正式對外公佈BROOKS專門研發最頂級裝備的科技實驗室-BLUELINE,並推出全球極限量的AURORA-BL極光系列,這是一款穿上有如跑在外太空一般享受的高科技跑鞋。極具話題的AURORA-BL推出即在跑界掀起討論熱潮,全台只有3家門市極限量販售。

BROOKS高科技最頂級跑鞋AURORA-BL極光系列
BROOKS高科技最頂級跑鞋AURORA-BL極光系列 7月極限量發售

BROOKS 的創新加速器- BLUELINE實驗室

BLUELINE是BROOKS專門創造最頂級、高端跑步裝備的超凡實驗室,研究團隊運用最先進的科技、超越產業水準的技術,與BROOKS合作的菁英選手並肩作戰,通過選手們第一手的真實反饋,打造尖端跑鞋科技,並第一時間以限量方式快速送達跑者手上。

BLUELINE實驗室成立以來研發的高端跑鞋,除了新推出的AURORA極光系列,還包含BROOKS線上最高規的「太陽神」系列競速跑鞋: HYPIRION ELITE 2與HYPERION TEMPO。美國奧運選手Desiree Linden,就曾穿著HYPERION ELITE的原型鞋,奪得2018 年波士頓馬拉松女子組總冠軍,隔兩年的美國奧林匹克隊選拔賽上,Linden再次穿上HYPERION ELITE 2跑出第四名佳績。而美國長跑好手Mario Mendoza,則是穿著HYPERION TEMPO,刷新跑步機50K世界紀錄。由此可證,通過BLUELINE認證的跑鞋表現卓越,受到高度肯定。

BLUELINE實驗室研發的高端跑鞋
BLUELINE實驗室研發的高端跑鞋

「極光號」舒適跑感近乎完美 宛如跑在外太空

2021年是BROOKS開創跑鞋新時代的一年。汲取阿姆斯壯登入月球的靈感,「人類已在月球上漫步,但跑步卻仍未曾有過」,BROOKS決定挑戰跑鞋更柔軟、更靈活的極限,限量推出顛覆未來的AURORA-BL極光系列。

AURORA-BL搭載了注入氮氣的全新「DNA LOFT V3避震中底科技」,特殊的配方結構,提供絕佳回彈力與更高的耐用性,同時更輕盈。鞋底弧線型的「GLIDE ROLL 滑動滾軸科技」擊潰沉重,給跑者更完美流暢的起跑及落地感受;獨特的「分離式中底結構」設計則讓雙腳掌控更加靈活自如,如同跑在外太空一般,幫助跑者完全與跑鞋融合為一,忘我於跑步的世界中。

AURORA-BL搭載注入氮氣的全新「DNA LOFT V3避震中底科技」鞋底弧線型的「GLIDE ROLL 滑動滾軸科技」讓起跑更流暢
AURORA-BL搭載注入氮氣的全新「DNA LOFT V3避震中底科技」,鞋底弧線型的「GLIDE ROLL 滑動滾軸科技」讓起跑更流暢

舒適跑感近乎完美的BROOKS「AURORA-BL極光限量系列」,已於指定BROOKS門市及授權運動用品經銷店限量發售,準備好了嗎?接近火箭科學等級的超狂跑鞋,現在就帶你輕盈離開地球!

更多跑鞋資訊請關注 BROOKS官方粉絲團、官方網站。

AURORA-BL極光限量系列於指定BROOKS門市及授權運動用品經銷店限量發售
AURORA-BL極光限量系列於指定BROOKS門市及授權運動用品經銷店限量發售

資料來源/BROOKS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JUST DO IT!中華隊選手全力備戰 戰勝自己

2017-08-09
鞋子台北世大運新聞跑步話題

8月是臺北主辦國際體育賽事的重要時刻,中華隊選手們以持續不懈的訓練及永不妥協的態度迎接挑戰。在迎戰之際,運動員透過分享他們的備戰心得,激勵更多人勇於超越不可能,挑戰更好的自己!

周庭印表示,「我常告訴自己,擋在你前面的人只有你自己,想要努力突破自己、超越自己的成績,並且全力去做,不讓自己留下任何遺憾。」

周庭印 (男子半程馬拉松 中華隊代表選手)

楊俊瀚表示,不斷培養自己面對壓力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他說:「對於過去的失敗會記取挫折,成功時也不會一直滿足於過去的成績。畢竟,我永遠不會知道下一秒會不會突破自己,所以放眼未來並專注於每一次訓練及比賽,做就對了,Just Do It!」

楊俊瀚 (男子短跑 中華隊代表選手)

接觸網球運動20年了,張凱貞認為,對她來說最大的挑戰,仍是在心理層面戰勝自己。她表示:「比賽時,避免受到壓力與情緒的影響,全心專注在當下,腦中只剩下一個念頭,就是全力做到最好!」

張凱貞 (女子網球 中華隊代表選手)

經歷美國洗禮的陳盈駿表示,曾經受過不少挫折,因此季外自己做了許多訓練及補強:「兩年前在光州沒有完整發揮實力,今年再次代表中華隊出賽,期待看到自己更好的表現,挑戰更好的自己。」

陳盈駿 (男子籃球 中華隊代表選手)

王維琳說,她總是把每一場球賽當做是最後一場。「用盡全力去拚搶每一顆球和每一個機會,不枉費自己的所有努力。告訴自己『再來!』,不斷挑戰更厲害的對手,激勵自己更上層樓。」

王維琳 (女子籃球 中華隊代表選手)

中華隊選手陳傑(左)實著NIKE臺灣TEE、NIKE DUALTONE RACER ;楊俊瀚(右)實著NIKE臺北TEE、NIKE DUEL RACER。

NIKE應援系列TEE 凝聚全國熱情與向心力 

選手們實著中華隊應援TEE分別有以下三款:
● NIKE中華臺北TEE - 成人款藍、白、黑金共3種配色-售價NT$980;兒童款為黑金配色-售價NT$880
● NIKE 臺北TEE - 成人款黑、白共5種配色-售價NT$980;兒童款黑白共兩種配色-售價NT$880
● NIKE臺灣TEE - 成人款黑、白、灰共三種配色-售價NT$980
販售店點 : 全臺NIKE指定零售店點陸續上市。

中華健兒場上奮力拚搏,在這個重要的賽事時刻,邀請您一起穿上應援TEE,表達對中華隊的熱情支持,鼓舞他們勇於拚戰、爭取榮耀!讓我們一起幫中華隊選手加油,JUST DO IT!

陳傑、楊俊瀚實著Nike Sportswear運動生活鞋款 Fast Pack 系列

Nike Sportswear運動生活鞋款Fast Pack系列,包括三款以跑步為靈感的運動鞋NIKE AIR ZOOM MARIAH FLYKNIT RACER,NIKE DUEL RACER, ,NIKE DUALTONE RACER, ,以City Fast 新,簡,快(Modern, Minimal, Fast.)為主題,採用輕量緩震及時尚剪裁,為都市生活與備戰選手生活穿搭首要選擇。

1981年,Nike生產了一款全新的馬拉松鞋Curved Air Racer來拓展跑步鞋類產品的領域。 這雙鞋最終於1988年正式發布,並在發布前將名字改為Air Mariah。將近30年後的今天,儘管Air Mariah Flyknit仍然以速度為設計宗旨,但在原始設計的基礎上不斷進化,耐穿性和舒適度也同時得到提升,演變為都市人繁忙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鞋子。

Nike Duel Racer 是從名為 Duelist 的路跑鞋中汲取靈感,以洗鍊俐落的生活風格運動鞋之姿,讓復古鞋款的樣貌重新登場。

從經典賽跑鞋汲取靈感而製作的 Nike DualTone Racer,緊密貼合足部,造就俐落快速的風格,雙重密度緩震系統則可締造柔軟的足下感受。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