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ebok CLASSIC經典進化,全新推出2017首波話題潮鞋ZOKU RUNNER,包括連續兩周以不同專輯拿下全美排行榜第一名的全球品牌代言人饒舌巨星Future、亞洲潮流指標男星窪塚洋介、義大利時尚部落客Chiara Capitani先後穿上該鞋款曝光,在在顯現Reebok CLASSIC街頭時尚魅力。Reebok CLASSIC打造時尚潮流新樣貌,推出最新力作ZOKU RUNNER,巧妙地將品牌70至90年代三大經典系列鞋款Aztec、Classic Leather、Dual Pump Runner設計元素放入,透過革命性針織技術ULTRAKNIT賦予襪套式嶄新外型,進化成新世代鞋款ZOKU RUNNER,展現絕對的輕盈、透氣與時尚風格。Reebok CLASSIC設計上強烈的「獨特感」,成為許多饒舌巨星、好萊塢名人與時尚指標韓星的私服穿搭首選。
近年來,街頭文化在時裝殿堂發光發熱,屬於街頭文化要角的「球鞋」單品,更是受到時尚、街頭潮人的高度關注,Reebok CLASSIC持續與高級街頭品牌Vetements、全球精品鞋店、名人、潮流品牌合作,創造出許多獨特品味與風格聯名系列,深受歐美饒舌巨星、韓流明星與潮流人士喜愛。Reebok話題潮鞋ZOKU RUNNER全球上市計畫,以倫敦為首站搶先發布,由之前曾連續兩周蟬聯billboard專輯榜第一名的饒舌巨星Future穿著限量新色鞋款搶先曝光,在盛大發表派對中以音樂與潮流指標魅力征服全場,會後更帶領媒體自倫敦飛抵紐約Reebok旗艦店搶先預覽新品;在台也同步推出Future活動發表當天實著限量款,黑混色鞋身,呼應街頭流行文化,預期將引爆排隊話題風潮。
全新ZOKU RUNNER系列經典再進化,修長的鞋身採用ULTRAKNIT編織鞋面,搭配更符合亞洲人腳型的襪套高度,打造前衛的襪套式針織鞋身。ZOKU RUNNER設計靈感來自於Reebok CLASSIC三款歷史經典名作,鞋型以1979年登場的Aztec為設計原型,鞋帶系統則取材於1983年上市的Classic Leather,後跟支撐設計的靈感則來自於1991年問世的Dual Pump Runner充氣跑鞋。更特別的是,ZOKU RUNNER鞋身側面標識性的支撐片使用TPU半透明材質,完美詮釋Reebok CLASSIC標誌的經典圖案,鞋後跟則以皮革面料刻印出品牌Logo。中底則使用 DMX Foam 緩震科技,全面提升舒適性;四款系列鞋款,配色包括男款毛呢黑、太空灰以及女款深灰揉合粉色點綴,再加上饒舌巨星Future於鞋款全球首發當天實著限量款的完美黑混色,提供絕佳透氣度與視覺美感;精品般的細節處理結合街頭時尚元素,打造出Reebok CLASSIC街頭時尚全新指標鞋款ZOKU RUNNER。
關於Reebok CLASSIC
在一場專業的超級鐵人三項比賽中,跑步項目的距離就是一個全程馬拉松的長度。許多耐力運動員在日常訓練中,也會透過長跑來強化自己的跑步能力,那麼,長跑訓練的頻率該怎麼安排才是合適的呢?下面兩位鐵人三項教練的意見將有助你決定自己的每週訓練安排。
安迪·布洛 (Andy Blow),曾是職業國際鐵人三項運動員,現在是專職鐵人三項教練。他認為在比賽前的數月中,每個月至少做三次全馬的長跑訓練是在鐵人賽中取得好成績的基礎之一,唯有透過平時的訓練累積才能讓你在賽程中的馬拉松長跑堅持到最後。
為此,布洛教練特別提出了三點需要運動員注意:
1.平時長跑訓練的速度應該要多數達到或者超過比賽跑步的速度,尤其是在賽前的訓練階段。以緩慢的步速跑個數小時,對於比賽表現一點幫助也沒有。
2.認真對待訓練。長跑是枯燥無味的,又消耗能量,每次訓練都需要充分休息,否則容易訓練過度或受傷。
3.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急於求成,需要數月的訓練累積才能助你逐漸適應正式比賽的配速與距離。
那麼,長跑訓練的距離是否能超過比賽距離呢?布洛認為可以超過,但一次就夠了。如果經常在訓練時跑個42K,即使是專業選手也會感到疲累,所以,布洛建議,訓練時持續跑個30公里左右即可。布洛在之前的運動生涯中,他有一次跑了40多公里,作為給自己的體能和精神的一大挑戰,讓他更加自信能夠拿下鐵人賽的跑步項目。跑了這樣的距離之後,他覺得一場全馬對他來說已不再是威脅。
專業鐵人教練賽門·沃德 (Simon Ward) 的觀點則略有不同,他認為沒必要每周都進行一次長跑訓練。沃德表示,70-80%的鐵人三項運動傷害都跟跑步有關。大部分原因是力量不足、跑姿不佳或者不適當的訓練量。當你長跑的時候,疲勞是必然的,就算有較佳的跑姿也不可能全程都維持得住。疲勞會導致步態改變(代償作用),短時間內連續去參加好幾場比賽肯定免不了要以受傷收場。
跑步時,每邁一步都對身體產生衝擊,會引起肌肉的酸痛和疲勞。越長距離的跑步,就需要越長時間的恢復,這對於後續的訓練都將產生負面影響。沃德認為,每個月進行一次長跑訓練比較合適,他並建議此次長跑之後可透過低強度的自行車或游泳等運動進行為期兩天的恢復。長跑訓練的衡量不要以距離,而是以時間來衡量,這有助於提升對於跑步耐力性的信心。比如,每一次長跑都增加10-15分鐘,最長時間保持在兩個半小時內。
在不進行長跑訓練的其他周的時間內,沃德建議可以通過「雙跑 (Double Run)」來代替長跑。比如,上午進行40-75分鐘的輕鬆跑(賽前數週可以將速度提升到比賽配速),第二次跑步的速度加快,以半馬或者10K的比賽速度進行45-60分鐘。一天雙跑的好處就是不會讓你因為疲勞而有損技巧,同時在一天之內又能跑很長的距離。兩次跑步之間的間隔時間較長,足以讓你補充營養和讓肌肉稍做恢復。
對於比賽跑步表現的關鍵因素在於訓練的持續性與跑步時的調整狀況,而非跑了多少次全馬。事實上,頂尖的馬拉松跑者們,平時訓練時也很少以全馬的距離來做訓練。
資訊來源/Triathlete Magazine
責任編輯/Oliver 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