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中秋節即將來臨,中秋除了烤肉、賞月外,「月餅」更是過節不可少的應景食品之一,不過市售的月餅的1顆熱量約200大卡,有的種類熱量更是超過半碗飯,一不小心就會攝取過多熱量,到底要怎麼吃才不會變胖?營養師也分享挑選原則、健康吃月餅的方法供民眾參考,中秋也能安心吃月餅!
中秋節吃月餅是習俗,近年來月餅種類推陳出新,除了傳統蛋黃酥、芋頭酥外,還有流心奶黃月餅、冰淇淋月餅等供選擇。不少民眾會擔心享用月餅之餘體重也會飆升,對此,大里仁愛醫院營養師沈沛儀建議,民眾可先查看月餅的「營養標示」,先查詢有多少熱量、脂肪及糖量,才不會愈吃愈胖。
沈沛儀表示,月餅主要材料由麵粉、砂糖、油脂組成,市售蛋黃酥熱量1顆約234大卡、廣式棗泥核桃月餅1個約496大卡、流心奶黃月餅1個約178大卡、冰淇淋月餅1個約223大卡(依不同品牌而有差異),不論哪種月餅的熱量都將近200大卡以上,因此,建議民眾可依原則挑選月餅。
市面上的月餅那麼多,想要健康吃月餅要怎麼挑比較好呢?沈沛儀表示,民眾可根據月餅的油脂含量、糖含量、大小去做選擇,建議可挑選油脂含量低、糖含量少與小份量的月餅:
油脂含量低:內餡含鹹蛋黃、流心、奶黃等油脂含量多熱量亦高,可改選不含鹹蛋黃、奶油含量較少膽固醇較低的品項。
糖含量少:豆沙餡、蓮蓉餡含糖量高,可改選堅果、雜糧月餅,但堅果屬油脂類,仍須留意避免攝取過多熱量。
選擇小份量:常見廣式月餅1個動輒100公克以上,建議可挑選小份量(如蛋黃酥大小)的種類,避免一次吃進過多負擔。
月餅的油脂、熱量都很高,一不小心就會攝取過量,要怎麼吃才不會變胖呢?沈沛儀說明,享用月餅時以試著和朋友一起分食,同時也要注意別配含糖飲料,吃完月餅散散步也能幫助體重不失控:
分食不獨享:可與家人朋友共同分食,既可品嘗味道,又可避免吃進過多熱量。
不當正餐吃,正餐多蔬菜:月餅建議小份量當點心食用,避免當正餐容易吃過量;正餐改以低油烹調,並多吃蔬菜類,以平衡一整天熱量攝取,避免過量。
避免含糖飲料:享用月餅時建議搭配無糖茶飲,不僅解膩亦可避免再額外攝取更多糖份。
飯後散散步:飯後建議增加活動量,可與親朋好友散步賞月,同時幫助消化增加熱量消耗。
沈沛儀呼籲,慢性病患者更須留意月餅份量,糖尿病患者須注意一整日醣類攝取量;高脂血症患者則建議少吃含豬油、油酥、酥皮類糕點(如蛋黃酥等)。體重控制或減重者則需留意月餅熱量,點心若吃1個流心奶黃月餅,熱量即超過半碗飯;食用前多看營養標示,避免一整日熱量攝取超標。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
許多想瘦身減重的人,除了在飲食上有詳細規劃外,當然也需要配合運動才能達成目標。但是,許多人為了拼命瘦身開始進行大量運動,其實,這是非常傷身的。根據醫學研究發現,過度劇烈運動能增強新陳代謝,但也意味著加快細胞分裂、加速老化,因而可能縮短人類壽命。
許多醫生都認為加快新陳代謝可以使身體強壯,但最近醫學專家們卻發現過度強化的鍛鍊可能對身體造成損傷,使身體過早老化。而來自於東方打太極方式卻越來越受到熱捧,近年來有關靜坐、太極等都有益身心健康的報導源源不絕,隨後,西方社會掀起的打坐風潮引起了社會的關注,不少美國商業和科技公司及學校都推薦打坐的鍛鍊方式。越來越多的科學證據顯示,靜坐可提升創造力、記憶力和智力,對改善身體健康狀況效果顯著,人們對其實際效益的興趣也越來越大。
根據醫學研究發現,劇烈運動能增強新陳代謝,加速細胞分裂更換那些逐漸衰老的細胞,讓身體一直處於活力旺盛的狀態,而細胞的分裂次數是有限的,因此激烈的運動可能縮短人的壽命。據醫學介紹,端粒是短的多重複的非轉錄序列(TTAGGG)及一些結合蛋白組成特殊結構,除了提供非轉錄DNA的緩衝物外,它還能保護染色體末端免於融合和退化,在染色體定位、複製、保護和控制細胞生長及壽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並與細胞凋亡、細胞轉化和永生化密切相關。當細胞分裂一次,每條染色體的端粒就會逐次變短一些,構成端粒的一部分基因約50~200個核甘酸會因多次細胞分裂而不能達到完全複製(丟失),以至細胞終止其功能不再分裂。因此,嚴重縮短的端粒是細胞老化的信號。
來自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的科學家對600位自願者進行研究,當中顯示新陳代謝快速的人,老化的速度也比較快,而相關的動物研究也指向同樣的結果。比起慢慢將食物轉化成熱量的動物,快速燃燒熱量的動物壽命偏短,不過先前未有證據顯示,人類壽命的長短與新陳代謝的速度有關係。這項研究被刊登在《臨床內分泌與代謝》期刊(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上,研究人員吉普斯(Reiner Jumpertz)表示。研究中他們發現,在一般未運動的情況下,身體代謝速率(endogenous metabolic rate)高的人,早死的機率也高,因為他們器官耗損的速度比較快,不過這項研究並未探討在運動的情況下,代謝率的快慢是否與壽命長短有關。
對於過度運動造成人體的傷害已經有許多研究報告發表,著名的休斯頓貝勒醫學院前免疫學教授封莉莉用她研究的細胞分子分裂的研究,更深入的解析這個原理,她曾在哈佛大學發表的一項演說中說:人體細胞在一生中的分裂次數是有限的,而運動員為保持高度的競技水平,時時要使身體處於最佳狀態,持續性的鍛鍊使他身體的細胞存活時間短,並很快被新的細胞替換,新細胞生命力強、能量高,因而會使他們暫時感到很興奮、強壯,但這種過度的消耗是要付出代價的。
從研究中發現,他們的免疫系統因新陳代謝過高而降低,壽命也相對的會因此而縮短,因此,我們經常發現一些年輕的運動員,表面看起來比他們實際年齡更成熟,其實過度強化訓練會加速人體衰老。所以,對於想要抗老的人,還是可以培養運動習慣,不過千萬不要過度而讓身體蠻而更加損傷。
資料來源/新紀元、The Wichita Eagle
責任編輯/妞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