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研究揭露這幾個「低腹敏食物」可改善反覆拉肚子的腸躁症問題
1
研究揭露這幾個「低腹敏食物」可改善反覆拉肚子的腸躁症問題
2
運動提升記憶力 幫助大腦延緩老化
3
每天做這6個動作,保持膝蓋健康
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

研究揭露這幾個「低腹敏食物」可改善反覆拉肚子的腸躁症問題

2024-03-07
話題 保健 觀念

「醫生,我常常拉肚子,肚子不太舒服。」「拉肚子好幾個禮拜,吃藥都沒有改善,怎麼辦?」這樣的症狀大多為大腸激躁症,也就是俗稱的「腸躁症」,常會有腹脹、腹鳴、腹瀉、便祕、腹痛、 大便有黏液、解便時未完全排乾淨等腸道症狀。醫師建議,可透過藥物與調整飲食和生活習慣來改善。

「腸躁症」常會有腹脹、腹鳴、腹瀉、便祕、腹痛、解便時未完全排乾淨等腸道症狀。

41歲陳小姐長期腹瀉且有時便秘,經常腹脹氣。經過1個月的藥物治療,腸胃症狀稍有改善,再建議搭配低腹敏食物,不適症狀已明顯改善。醫師建議,有長期腹瀉、腹脹、便秘等問題應盡快尋求協助,給予藥物治療,並配合飲食與生活習慣的改變,都有助改善與治療大腸激躁症。

大腸激躁症易反覆發作

台南市立醫院腸胃內科醫師廖建彰指出,大腸激躁症常有腹瀉或便秘,伴隨腹脹、腹痛、噁心,經過血液生化檢查、糞便檢查、內視鏡檢查,排除感染性腹瀉、消化道潰瘍、消化道腫瘤以及其他器官上的疾病。

腸躁症屬於功能性胃腸疾病,即一種會反覆發作,卻無法以病理解剖、結構病變或生化檢查異常來解釋的胃腸疾病。在西方國家其人口發生率15∼22%,以女性為多,約佔70%;台灣的發生率則是在10∼20%之間,跟西方國家一樣是女多於男。

大腸激躁症需依個別症狀給藥

廖建彰指出,大腸激躁症的致病原因醫學研究尚未完全清楚,但涉及生理、心理、環境和遺傳等,如腸道運動可能比正常人更敏感,導致腸道運動過度或不足,腸道排空不規律;或是壓力、焦慮、憂鬱等心理因素,也被認為可能影響腸躁症的發生和發展。

腸躁症治療針對腹瀉型或便秘型會採取不同用藥,如:抗痙攣劑、止瀉劑、安神劑、肌肉鬆弛劑、軟便劑,但沒有一種藥物可改善所有大腸激躁症的不同症狀,需依病人個別症狀給藥,也建議調整飲食習慣:

腹瀉型:要避免高油脂食物、生菜或含咖啡因的飲料。

便祕型:可攝取較多的纖維,如:蒟蒻、燕麥;且應避免容易造成脹氣的食物,如:豆類、番薯、麵包,以及補充腸道益生菌。

 

低腹敏食物減少腹脹、腹瀉

此外,根據研究指出,低腹敏食物可以減少腸胃道腹脹或腹瀉的機率,包含高麗菜、菠菜、白木耳、奇異果、木瓜、葡萄、白米、糙米、燕麥、起司、南瓜子等屬於低腹敏食物,可以降低腸胃道不適問題。廖建彰提醒,需要經過醫師與營養師指導,不適合長期進行,以免造成營養失衡等問題產生。

延伸閱讀:

肚子痛又發燒! 別緊張~恐是急性腸胃炎

腸胃不舒服、想吐能吃什麼?醫建議「6大清流質」它最好先喝可緩吐

本文獲優活健康網授權轉載。

原文:腸躁症反覆拉肚子?研究揭「低腹敏食物」改善:高麗菜、白米都可

 

/ 關於優活健康網 /
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運動提升記憶力 幫助大腦延緩老化

2017-09-22
話題保健高齡重量訓練健身

根據2006年3月美國肥胖醫學委員會的一篇文章提及,自主性的身體活動和運動訓練能更好的促進神經生成、神經適應和神經保護可有利地影響大腦的可塑性。這代表著運動可以使大腦具有連續的能力創造神經元之間的新聯繫,以促進學習、批判性思維和記憶。文章進一步指出,運動可以提高大腦的適應能力,對預防和治療肥胖、癌症、憂鬱症、與衰老相關的認知下降以及神經系統疾病如帕金森氏症、老年癡呆症、缺血性中風以及頭部和脊髓損傷都有關聯。

運動提升記憶力 幫助大腦延緩老化

舉重與其他訓練不同嗎?

心肺或有氧運動都是一種耗費體力的身體活動,有氧運動像是游泳、慢跑,散步和划船機,當我們持續並執行高強度的訓練時,則需要大量的氧氣來滿足肺和心臟的能量需求。然而,舉重則是一種短時間、劇烈卻不需要氧氣的運動,它被認為是一種無氧活動,因為在舉重的動作中,所需的肌肉力量要比氧氣來的更多。相反,它們會產生其他代謝物質,如:乳酸來完成提升。期間儲存的血糖和脂肪是透過有氧運動消耗,磷酸肌酸和肌肉葡萄糖則當作舉重時的燃料。

重訓對於大腦的幫助與影響

儘管有很多關於長期使用類固醇對大腦影響的文章,但是關於舉重對大腦的長期影響的文獻似乎很少。一些舉重運動員會使用類固醇激素來提高性能和肌肉質量。然而,關於舉重對身體各種生理系統的影響的研究可以發現,有些暗示舉重可能是對骨密度產生有益的影響而不是大腦。根據2000年6月出版的《神經學研究》發表的一項研究提到,腦血流速度引起大腦內動脈的壓力高達450/380 mmHg。作者在文中指出:「中風、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視網膜出血和視網膜脫離等急性腦損傷都可能與舉重有關。」
 
2010年1月25日出版的《紐約時報》雜誌上刊登了一篇文章,討論了溫哥華綜合醫院關於老年婦女的研究,以及重量訓練對大腦功能的影響。研究人員針對年齡在65至77歲的女性之間,每周進行一或兩個小時的啞鈴和舉重等重量訓練項目。一年後,她們接受考試,測試她們的執行能力和計劃能力。結果顯示,經過了一年的這些訓練後,她們獲得的成績更高,認知能力明顯有了改善。

此外,還有一份《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2011年的運動訓練增加海馬的大小,提高記憶力的實驗;針對120名老人,以心智狀態與身體健康狀況做為篩選條件,選出來的受試者平均年齡為66歲,實驗開始前至少半年內,他們每週走路時間不超過30分鐘。受試者隨機分為兩組,其中一組每天散步40分鐘,另一組在同樣時間內只做伸展操。實驗期限為一年,在實驗前、實驗中和實驗結束時,以現象方式測量受試者海馬迴體積。散步組的海馬迴體積在一年內平均增加了大約百分之二;伸展組的海馬迴記憶組織平均萎縮了大約百分之一點四強。做伸展動作無法刺激海馬迴生長,但散步可以。這項結果證明,海馬迴隨著年紀增長而自然萎縮的原因不在於年齡,而是缺乏運動。

現在,神經科學已經證明,無論是步行還是舉重,有規律的運動似乎能增加大腦中血清素的輸出量。當大腦中存在大量的血清素時,便會產生許多負面情緒,影響食慾和睡眠,所以這個成分不管是對生理或是心理上來說都是不好的影響。舉重和其他訓練會在大腦中產生腦內啡的釋放,它是一種止痛劑,有助於訓練後的內心良好的感覺,也是成就感的來源。有一種被稱為單胺假說,只要不涉及使用類固醇舉重,其包括多巴胺產生以及血清素和內啡肽,這些好處似乎能對大腦產生有利的長期影響。因為若在舉重中有使用類固醇的話,很可能在運動員的身體裡面產身不好的影響。

資料來源/LIVESTRONG、《失智可以預防更可以治癒》
責任編輯/瀅瀅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每天做這6個動作,保持膝蓋健康

2017-02-22
痠痛對策健身保健徒手訓練訓練動作下半身肌群知識庫

雙腳、小腿、膝蓋、大腿、臀部、下背、核心以及雙臂都是跑步動力學的組成部分,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影響到整個鏈條的正常運行。強壯的四肢有助於穩定膝蓋,因為膝蓋是跑者身體中最容易出現病痛的部位,而強壯的股四頭肌、臀大肌和核心肌肉都能夠讓膝蓋遠離傷病。以下的6項運動每周至少訓練2次,可保持膝蓋健康。

 1   深蹲跳

深蹲跳是一個下半身的訓練。想像屁股要往斜後方做下的姿勢,膝蓋自然就會跟著彎曲,而非先啟動膝關節。跳耀落地後所要維持的平衡才是此一動作的要點。
雙腳打開,略比肩寬,雙腳跳起來,回到深蹲姿勢,連續動作,每次10下,做3-5組。

©MITCH MANDEL

 2   行走弓箭步

一腳向前跨一步,然後下蹲。將重心擺在軀幹及後腳上,身體保持中立,不要過度前傾或後仰,後腳盡量不要跪地,在利用後腳及核心力量,把身體及前腳推回到起始位置,換邊,做3-5組。

©MITCH MANDEL

 3   側弓箭步

相較於前後,側邊運動更常被忽略,但它同樣需要鍛鍊。起始姿勢皆相同,但此動作是右腳向右邊跨步,下蹲,背部仍保持打直,身體不過度前傾,左邊亦是如此,做3-5組。

©MITCH MANDEL

 4   登山式

雙腳打開,與肩同寬,呈棒式的姿勢預備。左腳彎曲觸碰左肘,背部仍保持水平,右腳彎曲觸碰右肘,以類似奔跑的方式快速替換左右腳,越快越能訓練爆發性,做30秒。

©MITCH MANDEL

 5   彈力帶行走練習

將彈力帶套至大腿,雙腳打開至彈力帶微繃狀態,雙手插腰,用臀部的力量將左腳抬起,維持20秒,再換右邊,這個動作非常有助於穩定骨盆以及臀大肌的力量,再彈力帶的幫忙之下,讓你感知道臀部肌群該如何用力。

©MITCH MANDEL

 6   髖關節反向練習

找一個瑜珈球或是長椅,讓身體趴在上面,雙手掌撐於地面,肚子收緊,抬起臀部與雙腿,支撐30秒,休息10秒,作3-5組。

©MITCH MANDEL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