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常常拉肚子,肚子不太舒服。」「拉肚子好幾個禮拜,吃藥都沒有改善,怎麼辦?」這樣的症狀大多為大腸激躁症,也就是俗稱的「腸躁症」,常會有腹脹、腹鳴、腹瀉、便祕、腹痛、 大便有黏液、解便時未完全排乾淨等腸道症狀。醫師建議,可透過藥物與調整飲食和生活習慣來改善。
41歲陳小姐長期腹瀉且有時便秘,經常腹脹氣。經過1個月的藥物治療,腸胃症狀稍有改善,再建議搭配低腹敏食物,不適症狀已明顯改善。醫師建議,有長期腹瀉、腹脹、便秘等問題應盡快尋求協助,給予藥物治療,並配合飲食與生活習慣的改變,都有助改善與治療大腸激躁症。
台南市立醫院腸胃內科醫師廖建彰指出,大腸激躁症常有腹瀉或便秘,伴隨腹脹、腹痛、噁心,經過血液生化檢查、糞便檢查、內視鏡檢查,排除感染性腹瀉、消化道潰瘍、消化道腫瘤以及其他器官上的疾病。
腸躁症屬於功能性胃腸疾病,即一種會反覆發作,卻無法以病理解剖、結構病變或生化檢查異常來解釋的胃腸疾病。在西方國家其人口發生率15∼22%,以女性為多,約佔70%;台灣的發生率則是在10∼20%之間,跟西方國家一樣是女多於男。
廖建彰指出,大腸激躁症的致病原因醫學研究尚未完全清楚,但涉及生理、心理、環境和遺傳等,如腸道運動可能比正常人更敏感,導致腸道運動過度或不足,腸道排空不規律;或是壓力、焦慮、憂鬱等心理因素,也被認為可能影響腸躁症的發生和發展。
腸躁症治療針對腹瀉型或便秘型會採取不同用藥,如:抗痙攣劑、止瀉劑、安神劑、肌肉鬆弛劑、軟便劑,但沒有一種藥物可改善所有大腸激躁症的不同症狀,需依病人個別症狀給藥,也建議調整飲食習慣:
腹瀉型:要避免高油脂食物、生菜或含咖啡因的飲料。
便祕型:可攝取較多的纖維,如:蒟蒻、燕麥;且應避免容易造成脹氣的食物,如:豆類、番薯、麵包,以及補充腸道益生菌。
此外,根據研究指出,低腹敏食物可以減少腸胃道腹脹或腹瀉的機率,包含高麗菜、菠菜、白木耳、奇異果、木瓜、葡萄、白米、糙米、燕麥、起司、南瓜子等屬於低腹敏食物,可以降低腸胃道不適問題。廖建彰提醒,需要經過醫師與營養師指導,不適合長期進行,以免造成營養失衡等問題產生。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
偏頭痛痛起來超難受,甚至每天入睡都困難!一名52歲婦人患有嚴重慢性偏頭痛,早上常被「痛醒」,幾乎每天都吃止痛藥或去診所打止痛針,才能勉強度日。神經內科醫師提醒,偏頭痛不只是症狀,更是造成年輕族群失能的主因,如果沒有妥善控制,可能會演變成每月頭痛超過15天的慢性偏頭痛,應注意常見3大症狀。
根據台灣頭痛學會統計指出,台灣約200萬人深受偏頭痛所苦,盛行率為9.1%,且以女性盛行率高達14.4%為大宗,是男性的3倍,在20~40歲女性中,平均每5人就有1人患有偏頭痛。但一般人常誤以為,偏頭痛只是「症狀」,但其實偏頭痛是需要治療的慢性「疾病」。
「偏頭痛是引起年輕族群失能排行首位。」林新醫院腦中風中心主任、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林志豪表示,年輕人很會忍痛,但若頭痛發作需要休息,伴隨以下3症狀中符合2個,就可能是偏頭痛:
噁心
嘔吐
畏光
林志豪進一步說明,偏頭痛除了單側頭痛,也可能是雙側或整個頭都痛。若拖延不治療,恐演變成每月頭痛超過15天的慢性偏頭痛,不僅發作頻率高、疼痛更嚴重,治療上也會更加棘手。
林志豪指出,現已證實偏頭痛與家族遺傳體質有關,若父母其中一人有此症狀,孩子約有4成機率會有;若父母兩人都有,則孩子罹患偏頭痛機率高達7成機率。另外,外在環境如生活天氣變化、壓力大睡不好、生理期荷爾蒙變化等皆會影響。
台灣年輕病友協會理事長潘怡伶說明,根據最新調查指出,千位偏頭痛患者當中,有7成每月平均要請假、在家休息3天,每年減少約1.3個月收入;若以最新每人每月經常性薪資推估,患者平均每年約減少6萬元收入,已對經濟收入、生活造成不小影響。
雖然偏頭痛無法根治,但可透過「急性止痛治療」及「預防性治療」來改善生活品質。林志豪表示,適當吃止痛藥可改善頭痛,但一般民眾常未諮詢醫師,而自行到藥房買止痛藥,一旦服用過量不僅容易造成肝、腎、胃的負擔,甚至可能產生藥物過度使用性頭痛,呼籲民眾應尋求專業神經內科診治。
林志豪說明,當陣發性頭痛每月發作頻率超過4天,也就是頭痛每週超過1次,或頭痛明顯影響生活及日常活動、急性治療藥物療效不佳時,就建議日常每天使用預防性藥物,可減少頭痛發作,近年已有許多新型預防性治療,療效及副作用相較傳統藥物更佳,包括吃藥、注射都能改善。
在日常生活中,該如何舒緩偏頭痛症狀?林志豪建議,心情減壓放輕鬆,如培養正念思考、冥想都有幫助,再加上三餐飲食規律、飲水量要足夠,可多吃魚類,並避免飲食中食用人工添加物,像是火腿、香腸等,搭配減少喝酒、咖啡量,都能夠幫助改善偏頭痛症狀。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
根據《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在2018年在執行大規模腹部超音波篩檢,發現竟有高達55%的民眾有「肝包油」的情況,最大原因是因為飲食以及生活作息不正常所導致,因此讓罹患的人也越來越多。
肝包油就是脂肪肝的意思,表示肝臟囤積了太多脂肪。脂肪肝(FLD)又稱為肝積脂病或肝性肥胖症,是由大甘油三酸酯脂肪液胞通過脂肪變性所積累在肝細胞。脂肪肝形成原因有很多種,像是長期酗酒、濫服藥物、營養過剩、營養不良、疾病引發的有糖尿病、肝炎、甲狀腺機能亢進、重度貧血、高血脂症等,但普遍發生機率最高的就是從飲食。攝取過多醣類,例如:餅乾、蛋糕、麵包,及含果糖飲料,以及脂肪攝取過度,像是鹹酥雞、油炸食物等食物,這些熱量消耗不完就會被轉化為三酸甘油酯,存放於脂肪細胞,然而營養過剩也是引起脂肪肝的主因,脂肪代謝異常會促使游離脂肪酸大量進入肝臟裡。
肥胖是造成脂肪肝最常見的原因,尤其是因為大家的飲食習慣,都吃得好又多,導致體重過重的問題越來越嚴重。根據統計,約有 30~50% 的肥胖者合併有脂肪肝的情形。肥胖的定義是身體質量指數(BMI)落在25~30的區間,這區間約有一半的人可能罹患脂肪肝;若是超過30,罹患脂肪肝的機率就高達 85% 。
紫洋蔥:建議挑選紫洋蔥為佳,因為顏色越深就代表硫化物含量越多,硫化合物有助降低血脂,並增加好的膽固醇 HDL,能促進脂肪的代謝。但因硫化物容易遇熱會被破壞,所以生吃最好。
韭菜、大蒜:大蒜與韭菜中的蒜素被證實可維持巨噬細胞的活性,讓殺病菌能力及促進淋巴細胞增生的作用變大,不僅可作為有效的免疫調節物質,也能避免腹部脂肪的堆積,還能活化肝臟的解毒酵素。
聖女番茄:聖女番茄富含維生素C,每天吃20顆就可補足一天所需。只要體內有充足的維生素C,有助在運動時,增加燃燒的脂肪量。
香菜:香菜裡有葉酸,有助於新細胞的生成和修復,而且體內有足夠的葉酸,還能降低罹癌風險。
檸檬:根據日本「三重大學」的研究,發現檸檬中可能含有一種能夠「預防脂肪肝」的成分,可以停止肝臟內的脂肪堆積。
此外,除了肥胖外會造成脂肪肝外,其餘像是不良飲食型態、愛吃精緻碳水化合物、愛喝含糖飲料、常喝酒等人,其實也都會有脂肪肝。
資料來源/HEHO健康網
責任編輯/妞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