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訓練動作
  • 啞鈴
  • 上半身肌群
  • 健身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瑜伽
  • 重量訓練
  • 跑5K
  • 跑步
  • 初階訓練
  • 運動器材
  • 跑步訓練
  • 核心肌群
  • 肩部肌群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不流汗的運動也能夠延長老年人壽命!
1
不流汗的運動也能夠延長老年人壽命!
2
擔心孩子成為扁平足?專家:足部運動可大幅改善
3
久坐致死! 研究發現日坐11小時增50%死亡風險,每天做這件事能避免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不流汗的運動也能夠延長老年人壽命!

2018-09-28
話題 保健 觀念 高齡

預防癌症之道有三個,第一是健康的飲食,第二是保持標準體重,第三是適度規律的運動,無論歐洲或美國都認為一個禮拜應該要有中等度或劇烈運動,中等度運動指的是一個禮拜至少有150分鐘,也是1個禮拜必須運動5天,每天運動30分鐘,如有氧運動或慢跑等,劇烈運動每週要達到75分鐘,而且每一次運動應該要超過10分鐘,要運動到快要流汗或流汗為止,但是對於老年人要達到流汗程度的運動可能有些人無法負荷,根據最新研究發現,不流汗的運動其實也能夠延長老年人壽命。

不流汗的運動也能夠延長老年人壽命! ©techfactslive.com

英國倫敦大學的傑弗里斯(Barbara Jefferis)博士做了一項實驗,他在1978年開始篩檢8000名40到59歲的英國民眾,到2012年有3137名男性仍然存活,於是對這些人進行問卷調查他們的運動情況,他從中發現,這些男性平時不一定需要劇烈的運動就能延長老年人壽命,即使不能達到流汗程度的運動而且也不一定要達到中等度跟劇烈運動的時間標準,也能對延長壽命有所幫助。

結果發現能夠遵守這些健康準則達到運動標準者只有16%,剩下的人都是每天沒有超過10分鐘斷斷續續運動。該研究集中在1181名上,平均年齡是78歲,讓這些人配戴七天可以追蹤體育鍛煉量和強度的加速度計,追蹤五年後結果有194人死亡,他們發現每天輕量運動30分鐘可以減少17%的死亡風險,達到中等度或劇烈運動就能夠減少33%的死亡風險。

他們加以分析只要有像修剪草坪、游泳、輕快的行走等運動就能延長壽命,每次運動不超過10分鐘與超過10分鐘兩組都能夠減少死亡風險40%。

對於老年人來說,輕快的行走等運動就能延長壽命。 ©womensnutrition4health.com

總而言之,對於老年人來說,只要有日常活動就能延長受壽命,無論是散步或是做家事,不一定要達到流汗的運動也對老年人有所幫助。

資料來源/台灣防治癌症中心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擔心孩子成為扁平足?專家:足部運動可大幅改善

2019-10-04
保健知識庫生活觀念

扁平足,台語俗稱「鴨母蹄」,意味腳掌像鴨子蹼一樣平貼於地面。扁平足患者由於足弓塌陷,而無法吸收身體重量及地面的反作用力,因此會增加運動時重力對關節產生的衝擊。成年人約二到三成有扁平足,而且扁平足也有部分遺傳傾向,父母長輩若是扁平足,小孩也有較高機率為扁平足。當孩子在學走路時,許多家長都會特別注意走路姿勢是否正確,常常擔心會有扁平足問題,但其實大部分幼兒時期的扁平足,都會隨著年齡增長的發育,逐漸恢復。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足弓就會跟著孩子的活動產生變化,又以2歲~6歲之間發展最快,直到8~10歲左右就會漸漸發展成熟。

擔心孩子成為扁平足?專家:足部運動可大幅改善 ©theconversation.com

足弓支撐人體活動,宛如避震器功能

然而當人站立時,骨頭排列及韌帶會給予足弓支撐,行走時,肌肉也會扮演動態穩定的角色,幫助足部能承受全身重量,並給予支撐、伸縮、扭曲、彈跳等功能;許多物理治療師表示,尤其內縱足弓,就是當人體行走或跑步時,透過適度的彈力與扭力,藉由吸收地面的反作用力達到吸震的效果,讓人體可以適應各種地形,宛如避震器功能。

©shapecrunch.com

0到2歲幼兒O形腿屬正常發育過程 

但幼兒的足部並未發育完全,也因此包括0到2歲時雙腳會呈現O形腿、2到4歲時為X形腿,都屬於正常的發育過程,直到4至6歲才會恢復正常排列,即使發現幼兒出現功能性扁平足現象時,家長也只需多觀察並追蹤足弓的形狀,一般而言5至7歲時就會逐漸恢復,最晚在十歲之前也會自然形成,僅5至10%的扁平足無法自然恢復。

©healthline.com

透過足部運動助幼兒足弓發育 

家長也可把握幼兒2~6歲的足弓發育時期,透過足部運動來幫助足弓發育,像是利用腳趾做運動或和同伴互相踩腳踏車,或是學企鵝走路方式,也就是利用腳跟走路以訓練小腿前側肌肉肌力,但若發現屬於合併足外翻的扁平足,則需透過足弓矯正鞋墊加上運動,才能幫助足弓正常發展。然而在孩子足部發展階段,家長只要多點觀察,就能避免錯誤的姿勢產生。此外還可以參考:居家親子體適能:我不要鴨母蹄

©kintec.net

大多數的扁平足不一定有症狀,但是少數扁平足會在走路、跑跳、平衡等動作受影響而經常跌倒,除此之外,如果併有足跟外翻、歪斜的現象,會更讓孩子們在走路時接觸地面後,足跟不穩、歪斜,也會因為身體受力而改變,並且造成足部膝關節內側受到不正常的拉扯、韌帶受損等狀況,因此家長們要多多注意孩子的腳弓,對未來長高、活動有很大的關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久坐致死! 研究發現日坐11小時增50%死亡風險,每天做這件事能避免

2019-09-05
保健話題生活新知

現代人的生活和工作大多呈現「久坐不動」的靜態行為,小心!坐太久可不只腰痠背痛而已,彰化師範大學一項研究更發現,相較於一天坐不到7小時者,成人一天累計坐9小時將增加22%死亡風險;若加班坐11小時,更增48%死亡風險。雖然目前國際專家無法訂立一個共同的時間建議上限,但研究者提出﹕每天最多別坐超過9小時,如果無法避免久坐,每天運動1小時能讓你「功過相抵」。 

久坐致死! 研究發現日坐11小時增50%死亡風險,每天做這件事能避免

據以往研究,已知過多靜態行為會提高死亡率、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代謝症候群、肥胖、膽結石、部分癌症等生理性疾病罹病風險,甚至對憂鬱、焦慮與認知受損等心理疾患有顯著負面影響。另一項根據54個國家的研究分析則顯示:成人的全死因死亡率約有3.8%可歸因於靜態行為。因此,許多學者呼籲「久坐是一種新的吸菸行為」,意謂它對健康的巨大危害與抽菸不相上下。 

什麼是「靜態行為」?

除了睡覺以外,生活中其他「坐」或「躺臥」等清醒時間的行為都算在內,例如看電視、用電腦網路、手機與平板、閱讀書報雜誌、坐大眾交通運輸、開車或騎機車、用餐、工作、社交聊天等。

彰化師範大學運動健康研究所教授古博文與研究團隊,比對多篇國際間使用客觀儀器測量的分析,並以每天坐7小時為基準,發現相較之下,每天久坐超過9小時,死亡風險增加22%;坐超過11小時更增加48%,高達近5成。而台灣雖然只有三百多人小樣本的儀器測量數據,其結果也跟國際研究相去不遠。 

古博文指出,相較於成人身體活動建議量已在國際間有明確指導原則,對於成人每日靜態時間的建議上限,迄今沒有共識可遵循。而各國對每日靜態時間的上限建議不一,從5小時到9小時都有,主要是因為各研究測量方法不同導致結果落差,若只針對使用客觀儀器測量的研究,9小時是影響死亡風險的切分點,因此研究建議人們每天久坐不應超過9小時。

國際上成人平均每日靜態時間的分布(單位:小時) ©台灣衛誌

然而部分人因為工作限制,很難減少久坐時間,古博文則建議可增加久坐的中斷次數,每50分鐘起身走動、伸展5-10分鐘。另外,國外研究也指出,如果每天做1小時中強度身體活動,即便一天久坐8小時,也可以「功過相抵」,將死亡風險等對健康的負面效應降到和7小時以內者一樣。

簡而言之,學生族、上班族就算老是坐著,也應盡可能避免久坐超過9小時;如果難以避免,坐過一陣子就起身動一動,下班後記得用中強度運動補救白天被虐待的身體,能幫自己減低久坐帶來的死亡風險!

資料來源/台灣公共衛生雜誌    
採訪撰稿/Dama

分享文章
  • 訓練動作
  • 啞鈴
  • 上半身肌群
  • 健身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瑜伽
  • 重量訓練
  • 跑5K
  • 跑步
  • 初階訓練
  • 運動器材
  • 跑步訓練
  • 核心肌群
  • 肩部肌群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