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冷暖不定,正是腦中風發作的高風險期,不僅要小心致命,更可能留下失能後遺症!對此,神經科醫師提醒民眾,以缺血性腦中風來說,平常應從生活小動作中,留意可能出現的8大「中風前兆」,即便這些症狀在幾分鐘後緩解還是不能輕忽,未來一週內仍有2~10%的中風機率,建議盡速就醫評估。
萬芳醫院神經科醫師謝瑞瑜指出,中風的發生多數屬於突發性,這與個人血管狀態有關。隨著年紀增長,血管逐漸老化並失去彈性,尤其是患有三高、吸菸、缺乏運動、有心房顫動及腦中風家族史的人,中風機率比一般人要高出許多。
根據統計,台灣中風患者大約15%為出血性中風,其餘85%則是缺血性腦中風。謝瑞瑜表示,有些缺血性腦中風病人在發作前會出現暫時性腦缺血的症狀,這些症狀常常被忽略或誤以為是暫時性不適,但實際上可能是中風發作前的信號,應警覺以下8個前兆:
1.身體半邊無力
2.身體半邊麻痺
3.臉歪嘴斜
4.語言障礙
5.喝水容易嗆到
6.步態不穩
7.眼睛突然看東西有兩個影子(複視)
8.單隻眼睛視力看不到
謝瑞瑜強調,儘管這些症狀可能在幾分鐘後緩解,這時應注意到自己的血管有暫時性阻塞的可能性,預示著未來一週內中風機率仍有2~10%,建議儘速就醫評估心血管風險。至於出血性中風,除了上述症狀之外,也可能伴隨此生從來沒有過的劇烈頭痛,也應儘速就醫。
中風後壞死的腦神經細胞是不可逆的。謝瑞瑜提醒,一旦發現疑似症狀,建議立即就醫檢查,也不要逕行服用藥物,因為在尚未確定中風類型之前,這行為可能導致出血更嚴重或使腦部缺血情況更加惡化。
謝瑞瑜提醒,民眾平常要留意從生活小動作中可能出現的中風前兆,以便及早發現並爭取治療的黃金時間。隨著醫療技術日益進步,及早就醫不僅可以評估施打血栓溶解劑的可能性之外,也有動脈取栓的手術治療選擇,有機會拯救尚未壞死的腦細胞,降低中風造成的後遺症。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
當你剛走進物理治療所,或是剛開始跟健身教練一對一上課,他們常會皺著眉問:「你上班是不是都坐辦公室?」這問題顯示久坐辦公室對我們的姿勢、脊椎,甚至神經系統等身體問題的負面影響,更有研究指出,不良姿勢與自信心低落有關。那該怎麼坐才能減少痠痛、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品質呢?其實如果能做好以下10項微小的修改,就能幫你養成好姿勢。
紐約物理治療師Charlotte Sayers曾提及,大多數客戶自從開始在家工作後,就紛紛抱怨出現下背痠痛問題,是因為增加了坐著的時間、運動時間減少了,而我們的背不適合長時間保持相同姿勢,尤其是坐姿。
1. 保持下背部輕輕搖擺
下背痛(腰痛)是成年人的通病,要解決這個問題,臀部要坐到貼緊座椅的靠背,並在無法緊貼靠背的腰部中空區,放一個小靠墊,使背部可以自然搖擺。
2. 手肘彎曲90度
辦公桌高度應允許你在用鍵盤打字時,手肘能彎曲90度。如果你的椅子有可調節扶手,也請確保它們處於這個高度。
3. 下巴平行地面
如果你的長時間盯的螢幕太高或太低,都可能產生頸部疼痛(導致頸椎疾病)和頭痛。為了避免這個情況,請將螢幕放在視線能平視的位置。
4. 下巴稍微向後、向內收
大多數人看螢幕時下巴會微微向前,導致頸椎疼痛。把下巴稍微向後拉,讓它的位置在鎖骨後面,同時內收下巴,想像用下巴托著網球一樣。
5. 展開肩膀
大多數人都有程度不一的圓肩、駝背,為了避免情況惡化,請將肩膀輕輕地、像畫圓一樣向後滾動,讓肩膀展開不聳肩,同時感覺到上背部肌肉參與用力。
6. 膝蓋彎曲90度,雙腳平放地面
好姿勢的根源在腳底,也可以把它視為姿勢的基礎。如果雙腳沒有平貼地面,很難保持筆直的脊椎,尤其是持續幾個小時以上。 另一方面,要避免雙腿支撐在任何物體上,例如腳踏板、椅腳,因為這可能讓你大腿後側的膕旁肌緊繃,如果有坐骨神經問題,更會加重刺激坐骨神經。
好的工作環境能減少姿勢相關傷害,尤其是「烏龜頸」。如果你常有痠痛問題,可以考慮購買以下產品,為自己的工作環境升級。
1. 站立式辦公桌:一項研究指出,人們在工作日以站立交替坐姿時,其下背痛改善了32%。
2. 腰枕:如果你的椅子的下背部位沒有支撐設計,那腰枕、腰墊就對支撐腰椎格外重要。
3. 外接式鍵盤和滑鼠:如果你使用筆記型電腦,且都是用原有的鍵盤和觸控板,那幾乎不可能保持適當坐姿。所以,無論是有線或無線,換成外接式的鍵盤和滑鼠吧!
4. 筆電支架:這個工具是為了讓螢幕確實置於視線水平的位置。
無論你用了什麼工具精進辦公環境,或是靠自己的意志力保持完美姿勢,都要記住,人類本來就不該一天坐著8小時。因此,試著至少每小時站起身走走吧!
資料來源/GREATIST
責任編輯/D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