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大腦萎縮速度是正常中年人5倍的罕見疾病!女性發生率為男性的3倍
1
大腦萎縮速度是正常中年人5倍的罕見疾病!女性發生率為男性的3倍
2
下腹凸問題根源
仰臥起坐對消凸肚沒用﹖ 1招改善下腹凸問題根源
3
頭疼、牙疼、關節痛?4種食物助你有效緩解
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

大腦萎縮速度是正常中年人5倍的罕見疾病!女性發生率為男性的3倍

2024-07-10
話題 保健 知識 觀念

多發性硬化症屬於罕見自體免疫疾病,即免疫系統攻擊神經系統,導致中樞神經發炎,全身都可能出現症狀,甚至陷入失能危機。卓小姐就是一例,不到30歲就出現症狀,常常身體局部麻木感,約1個月又自行好轉而不以為意;某日右眼視力模糊,以為休息就會好,過了幾天竟眼前一黑,視神經嚴重受損,緊急治療後視力僅剩0.1,幾乎看不見。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出現的罕見疾病,會讓大腦萎縮速度加快5倍!

台灣神經免疫醫學會理事長、新光醫院教育副院長葉建宏表示,多發性硬化症(MS)會造成中樞神經發炎,使包裹神經纖維的「髓鞘」物質被破壞,有如電線的塑膠皮破洞般導致短路;當神經傳導訊號受到影響,患者就會出現平衡、知覺、認知功能、運動等功能障礙,若未及時就醫而反覆發作,將對大腦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多發性硬化症會肢體無力

林口長庚醫院神經內科部部主任羅榮昇表示,多發性硬化症的致病原因至今未明,已知好發於20~50歲女性,發生率為男性的2~3倍,目前台灣約有2,200多位患者,盛行率接近萬分之一。由於全身神經系統皆可能被破壞,症狀從頭到腳都可能出現,因此患者在發病早期診斷不易。

「多發性硬化症症狀多元,每位患者都不一樣。」羅榮昇說明,該病症狀多以肢體無力與麻木為主,且經常最先出現。初發症狀依出現頻率為:

感覺障礙,79%

虛弱疲憊,69%

視力模糊,66%

重影(複視),34%

發音及吞嚥困難,24%

尿液及糞便滯留,10%

認知功能受損,40~70%

多發性硬化症分4大類型

羅榮昇提到,多發性硬化症依據疾病的進程、症狀出現的頻率及嚴重度,共可分為4種類型:

1_復發緩解型(RRMS):每次復發後,症狀會好轉或恢復正常;兩次發作之間不會有病程惡化的進展。

2_續發漸進型(SPMS):一開始為復發緩解型,隨著神經症狀以多變的速度惡化,偶爾會發作、微幅緩解或進入穩定期。

3_原發漸進型(PPMS):自確診開始,神經功能就持續惡化沒有好轉,但沒有顯著地發作;患有此類多發性硬化症的患者年齡往往較大。

4_漸進復發型(PRMS):疾病在一開始就持續惡化,中間伴隨數次急性復發,並在發作之間病程仍不斷進展。

羅榮昇進一步解釋,其中約有85%的多發性硬化症患者,最初在診斷時具有第1型復發緩解型,此階段通常持續數年甚至數十年。研究指出,多發性硬化症的患者在2年內,有高達73%會經歷至少1次的復發,其中半數復發次數達2次,反覆復發可能導致失能。

大腦發炎造成認知功能障礙

土城醫院神經內科科主任徐榮隆表示,約有4~7成的多發性硬化症患者會出現認知功能障礙,大腦加速萎縮,「研究指出,復發緩解型的患者大腦容積流失速度每年約為0.5到1.35%,約為一般30歲正常人的5倍,甚至影響認知、心智功能,出現閱讀障礙、無法多工處理,記不得日常事項等情形。」

「即使沒有症狀或症狀已經復原,大腦中樞神經也可能持續發炎,甚至產生新病變,因神經損傷在疾病早期即開始出現。」羅榮昇強調,多發性硬化症的治療目標,首重「盡早診斷、預防病程改變」,以降低神經損傷,延緩疾病惡化。

羅榮昇提醒,持續用藥治療,才是穩定控制病程、減緩腦損傷與復發率的關鍵。多發性硬化症的早期治療常以干擾素為主,如今也有越來越多口服藥可以選擇,建議患者早期用藥、遵循醫囑,可有效改善預後,降低神經細胞突觸損傷,避免免疫系統及中樞神經產生重大不良影響。此外,日常除規律用藥,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運動均缺一不可。

延伸閱讀:

手麻、心口痛⋯就是心臟病?神經醫揭4種「心痛原因」別自己嚇自己

頭暈、看東西雙影⋯恐因動眼神經麻痺!醫教「日常4招」緩解不適

本文獲優活健康網授權轉載。

原文:大腦容量快速流失!1罕病損認知功能:萎縮速度是「正常中年人5倍」

/ 關於優活健康網 /
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仰臥起坐對消凸肚沒用﹖ 1招改善下腹凸問題根源

2021-03-24
書摘保健伸展觀念瘦身知識庫

明明控制飲食、多運動,為什麼下腹還是一樣凸﹖其實,你現在的胖肚子,說不定只是裡面的東西凸出來而已!生活中要是無法保持良好姿勢,再怎麼靠運動或飲食控制來降低體重,也永遠無法擺脫「凸肚子體型」。為什麼?因為從肚子裡蹦出來的,其實是失去容身之處的內臟!

下腹凸
仰臥起坐對消凸肚沒用﹖ 1招改善下腹凸問題根源

駝背擠壓內臟,導致下腹凸出

為了方便大家想像,就讓我來說明一下吧。駝背的話,就會像下圖插圖一樣導致胸部收縮,肋骨的位置也會下降。這樣一來,掉下來的肋骨就會將下面的內臟壓扁。但是因為肚子的空間有限,被壓扁的內臟無處可去,只好往前凸。這就是造成下腹部凸出的原因之一。

 

胸腔空間導致下腹凸出
胸腔空間導致下腹凸出

要是不改正會使肋骨下降的姿勢,那麼做再多的腹肌訓練,肚子裡的東西還是會蹦出來。結果就是腹部的贅肉橫生,一副大腹便便的模樣。首先,要把掉下來的肋骨拉上去,留出一個可以收納腹部內臟的空間。

肚子裡面本來就沒有空間了,卻為了「讓肚子凹下去」而以仰臥起坐等收縮腹肌的方式來把肚子收緊,這會使心臟和內臟遭受更多的壓迫。別說瘦下來了,壓迫造成的血壓上升和血液循環變差,實際上對身體來說是非常危險的。

讓往外凸的內臟回歸正確位置

請站在鏡子前面,將手貼在腰上,上半身向後仰。首先,肋骨會向上抬。同時,肚子也會連同肚臍周圍堆積的脂肪一起被拉伸,看上去很清爽。明明脂肪量沒有變化,光是這樣肚子周圍就能瘦一到兩圈嗎?

這是因為往外凸出的不僅只是脂肪,還有因駝背以及被掉下來的肋骨壓扁而「無處可去的內臟」。

因此,若能把掉下來的肋骨拉上去,將內臟所在的空間擴大的話,之前只能往外凸的內臟就能順利地回歸正確位置。一開始做拉伸腹肌,肚子就能當場變薄,從這點來看也是一目了然的。

而且,在持續拉伸腹肌的過程中,人會自然地得到力量,讓整個身體恢復到平衡的舒適狀態。不用說內臟能回歸到最佳位置,就連血壓和自律神經也能自然地調整好。越是輕鬆愉快地做拉伸腹肌,效果就越值得期待。

 

拉伸腹肌
拉伸腹肌能幫助往外凸的內臟順利回歸正確位置

你現在的胖肚子,說不定只是裡面的東西凸出來而已。這很有可能會讓你看起來顯得比實際的體脂率還要更有肉,實在很吃虧。

讓我們用拉伸腹肌來鍛鍊腹部周圍,保持良好姿勢吧!光是這樣,肚子就能順利凹下去。

資訊

• 本文摘自高寶書版,中村尚人著
《後仰就會瘦 : 10秒就能消小腹,適合所有人的革命性拉伸瘦體操》一書。

本書特色

拉伸就能瘦?我不想努力了!
三個月瘦4.9KG、腰圍小2.9CM!
小腹的真相就是──
被重力壓扁的肌肉+下降的肋骨+擠成一團的內臟
不需要器材,沒有飲食限制,隨時隨地都能做,
一天3次,利用地心引力消小腹、練曲線,輕鬆擁有易瘦體質!

本書中的後仰拉伸動作,能一次鍛鍊4種腹肌+背肌,打開身體燃燒模式,10秒就能輕鬆瘦小腹。實際執行效果是收縮腹肌的1.2倍,疲勞感卻只有1/3!一次性滿足身體所有舒適條件,有革命性的效果 ╳ 革命性的輕鬆 ╳ 革命性的改變!

• 更多《後仰就會瘦》資訊 請點此

《後仰就會瘦》
《後仰就會瘦》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頭疼、牙疼、關節痛?4種食物助你有效緩解

2019-04-16
觀念保健飲食方式飲食知識庫

當人體發炎時,不止會導致腫脹、疼痛外,還會有許多令人不適的症狀。然而許多研究發現,身體出現輕微的發炎情形時,由於症狀不明顯,同時也不會察覺,但是當發炎症狀沒有完全修復時,隨著時間累積,就會變成慢性發炎,並且攻擊身體健康的組織,像是關節、大腦,進而引起病痛。除了靠藥物改善外,其實你可以嘗試下列4種食物,它們除了有緩解發炎帶來的疼痛外,也能補充身體所需要的營養。

頭疼、牙疼、關節痛?4種食物助你有效緩解 ©healthguide.net

莓果類

莓果類的水果早在一些研究中展現出驚人的抗發炎效果,它們的作用好比阿斯匹靈一類的止痛藥,可以干擾形成發炎反應的酵素作用。根據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實驗室裡使用酸櫻桃(櫻桃的一種)萃取物做研究,發現它阻斷發炎的能力比阿斯匹靈強10倍,同時對女性來說,減緩生理痛也有相當大的幫助。然而後續研究又發現,草莓、黑莓以及其他種類的櫻桃也有類似效果,其中還能加強身體修復來減少發炎的傷害。美國賽門學院的一名博士做了一項實驗,他將餵腦部老化的老鼠餵食藍莓後,發現老鼠們腦部改善發炎情況的能力就和年輕老鼠相當,所以從研究中得知,藍莓可以幫助細胞修復那些因為氧化壓力、發炎及中毒造成的損害。

莓果類 ©Dictionary.com

Omega-3

在營養界以及醫學界從以前到現今一直在尋找能用飲食控制發炎的方法。其中,最受重視的是深海魚中Omega-3脂肪酸抑制發炎的效果,雖然堅果、駱梨均含Omega-3,但對人體的效果來說,從魚、蝦等海鮮的效果還是比較顯著。從西元1775年開始,英國倫敦的醫生就使用鱈魚肝油(Omega-3脂肪酸的良好來源)治療關節炎,緩解疼痛,後來在醫學界證實,Omega-3脂肪酸在人體內可以抑制發炎反應。隨後其他國家的臨床研究上也看出,用魚油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人,確實能減輕症狀。根據美國辛辛那提大學醫學院也曾經用魚油治療病人的偏頭痛,當這些患者服用魚油6星期之後,60%的人偏頭痛發作的次數減少了一半之多,疼痛的程度也減輕。

Omega-3 ©unlockfood.ca

薑

在近十幾年來,薑在紓緩疼痛以及輔助治療關節炎上的效果倍受矚目。其實早在印度的傳統醫療老早就運用薑做為治療風濕及關節炎的處方,不僅安全、沒有任何副作用。根據研究香料的丹麥學者曾經做過臨床實驗,讓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每天吃5公克生薑或服用薑粉,持續2年後,這些病人的情況都獲得改善,並沒有出現像服用藥物的副作用,像是藥物上癮、胃痛等。美國的臨床研究也發現,薑的萃取物可以減緩骨關節炎造成的膝蓋疼痛,然而薑紓緩關節炎的方式和治療關節炎的藥物作用相似,都是阻斷身體形成會引起發炎反應的化學物質。

薑 ©wendypua.com

辣椒

令人舌頭發麻的辣椒,在西元1850年時就被用來治療牙痛,而且效果不僅不錯也沒有副作用。在近年來,根據國外研究發現,辣椒中讓人覺得辛辣的成分辣椒素,可以阻止神經傳導P物質,將疼痛訊息傳到中樞神經系統,因此可以減少疼痛感。然而現今許多醫學研究人員會利用這個原理來使用辣椒素控制頭痛、神經痛、骨關節炎及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疼痛,只是在現代,大部份都是以外貼膏劑治療,而不是內服。辣椒除了能改善疼痛外,對於減重效果也有顯著的表現。

辣椒 ©kenh14.vn

資料來源/Greatist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