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身邊有些人擁有超乎常人的能力,而你可能就是其中之一。表面上,這些人看起來像是不起眼的「行走殘骸」。當周圍的人精力充沛、活力無限時,他們卻被疲勞所困住,如同被困在孤島上一般。儘管多年來他們對健康飲食極度注重,卻仍然飽受腸胃問題困擾,比起那些每天都能「順利排便」的朋友們,他們顯得更加無奈。
他們是隱藏的英雄,儘管擁有一整套豐富冥想和呼吸技巧來幫助自己達到內心的平靜,卻仍然要忍受令人產生胃痛的焦慮感並奮力對抗。
他們常常被醫生、同儕,甚至整個社會側目而視,讓他們感到自己像是疑病症患者或怪胎。但事實上,他們卻無意識地擁有尚未被發掘的超能力。這些人是患有關節過度靈活譜系障礙(簡稱JHSD 或過度靈活症)的群體,隨著你深入閱讀本書後,你會逐漸明白他們(或許包括你)為何被稱為超人。
過度靈活症是一種譜系障礙,影響約 15% 到 20% 的人口,這比左撇子、身高超過六英尺或擁有第三顆乳頭的人還要常見(由於過度靈活症經常未被診斷或甚至被忽視,所以確切的受影響人數難以掌握)。因此,當你在任何聚會上提起這個話題,甚至是一場滿是醫生的晚宴上,可能會聽到大多數人說:「哇,我從來沒聽說過這個!」(社會上對此障礙疾病的認知缺乏,讓我們感到不寒而慄。)
造成這種現象的其中一個原因,是該疾病的譜系特性難以被人察覺。它不像第三顆乳頭那樣,明顯到每次照鏡子都能清楚看到。此外,譜系障礙對某些人的影響微乎其微,讓他們依然能過著正常健康的生活,而另一些人則可能成為慢性疾病的計時炸彈,面對各種折磨的症狀,說實話,真的非常糟糕。
那些處於過度靈活症譜系最末端的超人,被診斷為埃勒斯- 當洛斯症候群(EDS),他們在生活上面對的情況可能非常嚴重。EDS 是一種極其複雜的疾病,這本書的重點不在於深入探討這類病理的醫學範疇。然而,我們希望藉著這本書向所有患有EDS 的朋友們致以崇高的敬意,因為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面臨巨大的挑戰,並展現出令人難以置信的勇氣。
EDS 是一種基因突變,會使得身體擁有過度柔韌性,甚至達到極端的程度。這些英雄們經常面臨關節脫臼和骨折、頻繁的瘀傷、內臟和血管問題,甚至有脆弱的眼睛及呼吸困難等多種挑戰,以上所列舉僅是EDS 的其中幾項症狀。
在往下說明之前,我們想對所有患有EDS 的讀者說聲抱歉,因為我們未能給予EDS 應有的關注。或許,如果本書廣受歡迎,我們將獲得資助,為這個被忽視的族群撰寫一本專門的書籍。
經過深入研究後,多數患有關節過度活動譜系障礙(JHSD)的人,會發現自己在這個譜系範圍內的某個位置。有些人對自己不尋常的症狀感到困惑,而有些人則因為龐大的醫療費用而苦不堪言。
那麼,這些處於過度活動症譜系上不同位置的人,看起來是什麼樣子呢?你是否也是其中之一?你怎麼知道呢?如果你是一名瑜伽老師、舞蹈教練或運動教練,想要保護你的學員免受傷害,你該如何辨識這些人呢?
首先,我們認為「關節過度活動」這個名稱並不準確。個人認為這種症狀應該被稱為「關節過度柔軟譜系障礙」。這個族群最明顯的特徵是……沒錯!你猜對了~超級柔軟。
通常(但並非都是這樣),他們的膝蓋和手肘會過度伸展(超過180 度)。他們可能能夠把肩膀脫臼這件事當作派對上的一個小把戲。甚至在地板上玩桌遊時,能像摺紙一樣把自己對摺起來;或是在上瑜伽課時,他們能把頭放到一些不應該去的地方,還有當他們無辜地挖鼻孔時,手指也可能會向後彎曲。
我們稍後會探討那些看似令人印象深刻的彎曲動作,所伴隨而來的其它症狀。現在,有一點是確定的是:我們的「柔軟家族」要麼就逐漸向譜系惡化的邊緣邁進,要麼是採取必要的措施,讓身體有顯著的改善。在這個譜系上的人,沒有停滯不前的選擇;你要麼在進步,要麼在退化。
我們撰寫這本書是為了那些想要駕馭自身柔軟力量的過度柔軟者,目標不僅僅是管理他們的症狀。我們稱那些患有JHSD 的人為「柔軟族」或「柔軟家族」,他們是這個故事的主角和英雄。因為,他們是正在訓練中的超人。
• 文章摘自墨刻出版-莫克文化《關節過度開展的肌力覺醒 給過度軟Q者的修復訓練與瑜伽指南》一書。
本書內容主要針對關節過度活動性(hypermobility)症狀的患者所提供的訓練指南。
書中分為14個章節,分別闡述了過度活動性症狀的成因,從神經系統、身體肌肉、運動模式等層面探討其影響性。
作者透過生動的文字和有趣得插圖說明,並解釋關節過度活動如何影響平衡、呼吸、腸胃、情緒等層面,並提供相關的練習和改善方法。書中強調運用不同的運動模式,例如力量訓練、呼吸練習、視覺訓練,以及改變生活習慣,以增強肌力、改善身體控制力,並降低痛痛和疲勞等症狀。
這本書將能幫助一般大眾or瑜伽老師or健身教練及醫師,更加認識關節過度活動譜系障礙(JHSD)的族群,並透過書中提供的實用指南,改善其生活品質及創造更舒適安全的運動方式。
• 更多《關節過度開展的肌力覺醒 給過度軟Q者的修復訓練與瑜伽指南》資訊 請點此
台灣疫情從5月中旬升級為三級警戒至今已經超過2個月的時間,隨著全台疫情漸漸受到控制之下,行政院長蘇貞昌於7/23招開防疫會議,參考各部會的防疫指引規畫及各縣市政府的防疫會議相關修正意見之後,宣布自7/27日起將疫情從三級警戒降至二級,並開放餐廳及超商內用的規定,以符合各行各業及場館能逐漸恢復正常的經濟活動。
你一定要看:戴上口罩運動與訓練該注意什麼?
隨著疫情的穩定將警戒降為二級,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也特別強調,國內疫情調降警戒的標準應該要逐步緩降,以避免如同國外降級(解封)後疫情再度爆發的困境,行政院長蘇貞昌在會議中特別表示,我國疫情雖然逐步邁向穩定的狀況,但疫苗接種率卻還無法大量的提升,有鑑於國外疫苗接種率高卻依然無法大量的控制疫情的爆發情況,由次可見疫苗接種的普率只是防疫工作的一個環節,最重要的還是要依賴各縣市政府確實的疫調與檢疫工作,國民必須要繼續維持個人清潔防疫工作,才能有效的維持這得來不易的降級。
這個也要注意:國外專業健身教練提醒疫情後進健身房要注意這幾個事項
通案性原則
1.除飲食外,全程佩戴口罩。
2.實聯制。
3.保持社交安全距離固定地點宗教活動。
4.人流控管或總量管制。
5.室內空間至少1.5米/人(2.25平方米/人),室外空間至少1米/人(1平方米/人)。
6.室內人數限制50人,室外人數限制100人,若超額則提防疫計畫100人。
7.餐內用原則依照衛福部規定處理。
1. 休閒娛樂場所:歌廳、舞廳、夜總會、俱樂部、酒家、酒吧、酒店(廊)、錄影節目帶播映場所(MTV)、視聽歌唱場所(KTV)、理容院(觀光理髮、視聽理容)、遊藝場所、電子遊戲場、資訊休閒場所、休閒麻將館、桌遊場所及其他類似場所。
2. 教育學習等場域:社區大學(開放受理秋季班報名,實體課程不開放)、樂齡學習中心、K書中心、游泳池等其它類似場所。
休閒農場、森林遊樂區及步道、遊樂風景區、國家公園文化園區
1.休閒農場內附設的釣魚場/釣蝦場開放。
2.山屋營地暫不開放。 3.無法全程配戴口罩的水域活動(海邊、沙灘、水域設施)不開放。
植物園
1.預約制。
2.禁止飲食。
3.室內展示場館不開放。
第一類漁港垂釣區娛樂漁業漁船
1.開放漁港垂釣、單出入口管制。
2.開放漁船載客出海觀光。
美術館、博物館、科博館
1.單一出入口管制,以預約為優先。
2.語音導覽、穿戴式、體驗型與互動式器材設備不開放。
3.不接受50人以上團客預約觀展。 商業展覽或會議 開放,比照通案性原則辦理。
劇組拍攝
1.演出人員、劇組人員-如附3至7天內陰性證明,正式表演時得脫下口罩演出。
2.觀眾-不設搖滾區,固定座位,採間隔座或梅花座,舞台與座席最前端間隔至少3公尺。
運動場館
1.開放保齡球館、撞球場。
2.球具清消後,始得提供下一個人使用。
高中以下學校運動團隊訓練
1.工作人員(教練、防護員等)附3至7天內陰性證明,並定期篩檢(至少1次/週)。
2.分時分段分返校訓練,各時段室內10人、室外20人上限。
3.不開放住宿。
餐飲 超商、賣場內用區
1.開放,按餐飲指引辦理。
2.商熟食不開放售。
幼兒園、托嬰中心、課照中心
1.開放條件教師及工作人員疫苗施打率達80%,未施打疫幼兒園、托嬰中心苗或疫苗接種未達14天者,須有三日內快篩或核酸檢驗陰、課照中心性證明,每3-7天定期快篩。原則每7天篩檢,應變處置時得縮短為每3天篩檢。
2.無窗、無法保持通風之室內空間(如地下室)不開放。
補習班
1.開放條件:未施打疫苗或疫苗接種未達14天者,須有三日內快篩或核酸檢驗陰性證明,且每3至7天定期快篩。原則每7天篩檢,應變處置時得縮短為每3天篩檢。
2.無窗、無法保持通風之室內空間(如地下室)不開放。
交通 台鐵、高鐵
1.公共空間(大廳、車廂、候車區)除用餐區外,不開放飲食。
2.採間隔座(上限七成)。
民俗宗教 宗教場所
如須住宿,以「1人1室」為原則,同住家人可多人同室。
宗教集會活動(禮拜、彌撒、誦經、禪修等)
1.固定座位,採梅花座。
2.中元普渡相關活動(放水燈、中元祭、義民節等)皆須保持社交距離及遵守集會活動人數限制。
酬神演出
1.演出人員-如有3-7日篩陰性證明,正式表演時得脫下口罩演出。
2.觀眾-禁止飲食,非固定座位,舞台與座席最前端間隔至少3公尺。
其它旅行業
1.開放50人以下旅行,遊覽車須間隔座(大車上限坐20人)
2.麥克風須清消後始得提供下一個人使用。
娃娃機業
1.須有專人於營業時間管理者開放
2.縮小出入口並以實施實聯制
3.加強機台清消及人流管制。
美容美體業、民俗調理業
1.預約制、民俗調理業者須檢附技能證明。
2.禁止密閉空間、定期清消且接待下一位客人須時間區隔。
3.須拿口罩進行的項目(如臉部美容、紋等)不開放。
*請經濟部與縣市政府經發局討論,確認身體美容業合法業者,以及參考民俗調理業提出相關管制措施。
延伸閱讀:三級警戒延至7/26 健身房、校園操場鬆綁 游泳池不開放
責任編輯/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