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重量訓練
  • 訓練動作
  • 瑜伽
  • 核心訓練
  • 跑步訓練
  • 運動器材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啞鈴
  • 下半身肌群
  • 瑜伽動作
  • 跑5K
  • 徒手訓練
  • 核心肌群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大力水手吃菠菜真的能助增長肌肉嗎?
1
大力水手吃菠菜真的能助增長肌肉嗎?
2
吃對增肌吃錯長脂肪,營養師:有氧運動前後你該這樣吃!
3
要如何分配你專屬的每日Calorie攝取比例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大力水手吃菠菜真的能助增長肌肉嗎?

2017-07-31
知識庫 飲食 增肌 觀念 微肌男子

還記得卡通《大力水手》裡面的主角卜派嗎?當卜派被反派角色布魯托擊敗時,只需吃下隨身攜帶的菠菜罐頭,肌肉就會瞬間增大並且能擊敗壞人。當然在現實中不可能吃了菠菜就瞬間肌肉增大並充滿力量,只是大家一定會好奇吃菠菜真的能長肌肉嗎?根據許多科學家研究指出,菠菜中含有硝酸鹽(NO3-),這個成分真的有助於緊實肌肉細胞,只要每天定量攝取就會有長肌肉的效果。

大力水手吃菠菜真的能助增長肌肉嗎? ©Youtube/Campus Times Pune

菠菜的好處

菠菜含有豐富的維他命C、A、K以及胡蘿蔔素、礦物質、鐵等豐富營養,有助減緩脂肪的消化、增加飽足感,可來當減肥時攝取的食物之一。菠菜還有補血、止血的效用並且富含許多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腸胃蠕動並幫助排便等,鐵可以改善貧血;胡蘿蔔素則具有延緩細胞老化與保護眼睛、提升腦力,讓頭腦更清醒,另外,它也含有一種類胰島素的物質,能保持血糖的穩定,非常適合第二型糖尿病病人。

©dontchangemuch.ca

菠菜中的硝酸鹽對肌肉益處

斯德哥爾摩卡洛林斯卡研究所(Karolinska Institute)人員做了一項實驗,他們拿了兩隻白老鼠來做測試,給了其中一隻喝下含有硝酸鹽的水,是從菠菜中攝取出來的,並將實驗時間設為一週的時間,待時間到時他並將這兩隻老鼠拿來解剖,他們發現,有持續攝取硝酸鹽的老鼠,肌肉比另一隻強壯許多,也證實了硝酸鹽確實有助於肌肉增長。除了這個研究之外,在新澤西州羅格斯大學學者伊利亞·拉斯金(Ilya Raskin)領導的研究小組中,曾抽取菠菜中的植物類固醇來做研究,發現菠菜能提高人體的蛋白質轉化成肌肉的速度,並從中提升肌肉量。拉斯金拿真人以及白老鼠來作實驗,他持續在人體肌肉注射該物質後,發現生長速度比沒注射的實驗者快了兩倍之多,另一方面,拉斯金花了一個月時間也幫助老鼠注射該物質,發現有注射的實驗老鼠活動力、肌肉量都增加許多。

由第一組研究發現,如果人類要從天然的食物中攝取硝酸鹽來幫助肌肉生長,就可以從菠菜來攝取。第一組實驗中的老鼠攝取硝酸鹽量,大約是200至250公克菠菜,但是對人類來說,必須每天吃上一公斤的菠菜才能達到此效果。硝酸鹽能刺激人體肌肉分泌兩種蛋白質,能用來吸收和釋放鈣質,肌肉在這兩者的交互作用下,會反映在人體上使肌肉越來越緊實,不僅可以減少贅肉的生成還可以增強肌耐力。

除此之外,吃下含有硝酸鹽的食物後,會在人體中代謝成一氧化氮 (NO),一氧化氮可以讓人體血管擴張、降血壓,因此想要提升運動表現也是不可或缺它。

©drjockers.com

經過實驗證實後,卡通《大力水手》中的卜派真的可以透過菠菜來讓自己身強體壯,只是現實中並不會立即食用就立刻見效這麼誇大,但是想要增肌但又不想透過肉類來達成這途徑時,菠菜會是你最佳的選擇。

資料來源/medical daily、The Telegraph、dr jockers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吃對增肌吃錯長脂肪,營養師:有氧運動前後你該這樣吃!

2020-05-07
觀念運動補給運動恢復飲食方式飲食知識庫

是否有聽過:「運動後千萬別吃東西,容易胖」、「運動前不要吃東西,不然運動時容易胃不適」,相信大家一定聽過很多像這樣的說法,以及上健身房前後怎麼吃,才能夠讓瘦身燃脂的效果達到更好。滿天的資訊讓剛開始運動的你看得眼花撩亂,無法判斷究竟哪個說法才正確,因此要過濾這些噪音,我們來聽聽營養師怎麼說。

吃對增肌吃錯長脂肪,營養師:有氧運動前後你該這樣吃! ©cheatsheet.com

運動前後不吃,小心代謝更慢

不少人為了減肥速成,都會空腹運動,或在運動後不吃東西,但是如果不再運動前後補給,肌肉不但養不出來,體內循環代謝能力也會大幅降低。根據運動營養師蘇政瑜表示,運動前後的飲食時間跟食物內容很重要,吃對了能夠讓你的肌肉充分修復,吃錯了可能反而有反效果。然而蘇政瑜指出,有氧運動前,如果有6~7分飽的話,就不用特別攝取食物,如真的要吃,至少運動前2個小時前吃完,當食物可以充分消化就能應付接下來的運動。

飲食原則,碳水化合物:蛋白質=3:1

有氧運動前後建議進食的內容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質=3:1。碳水化合物是提供體力的重要來源之一,適時補充隔天比較不會有痠痛問題。然而蛋白質的功用則是負責修復肌肉。此外,營養師蘇政瑜舉了3個在便利商店就可以購買的食物組合例子,如果補給方式必須在外購買,補給比例方式好比說在便利商店的2片吐司加上一個雞蛋,或是御飯糰加上無糖豆漿、2跟香蕉加上一湯匙乳清蛋白。就差不多符合這個比例。另外,其實國外許多運動人士會直接食用連鎖速食店Subway的潛艇堡,因為它的營養比例剛好符合3:1的標準。

運動後30分鐘內需趕緊飲食

營養師蘇政瑜表示,在過去有實驗發現,跟運動後3~4個小時後才吃,食物的能量已經跑不到運動的地方補給,這樣反而是囤積在小腹、變成脂肪囤積起來;另一方面,當天運動的肌肉沒有即時得到應有的養分,無法充分修復,隔天會造成肌肉酸痛。所以,建議運動後30分鐘內一定要飲食,然而有些人擔心吃碳水化合物會變胖,但是運動前後的碳水化合物比較不容易變成脂肪,只要有運動,就可以在時間內放心、正常吃。

資料來源/HEHO健康網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要如何分配你專屬的每日Calorie攝取比例

2018-05-10
營養補給飲食方式觀念飲食知識庫

無論你是想要增肌或是減脂除了運動之外,要如何吃也是一大關鍵點,俗話說的好三分練七分吃,你就算每天拼命的進健身房運動,但飲食熱量確不知道如何搭配,最後的結果也是白練!要知道如何搭配每日的餐點熱量比例,首先,我們要先知道構成人體並提供能量的三大營養素: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s)、蛋白質(Protein)與脂肪(Fat),另外,還有礦物質與維生素這兩大類,那我們應該要如何補充這些營養?如何分配他們之間的比例及熱量?下面我們將說明如何安排你個人專屬的熱量比例計算。

構成人體並提供能量的三大營養素: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s)、蛋白質(Protein)與脂肪(Fat)。

知識便利貼|三大營養素: 
在這三大營養素裡,只有脂肪與碳水化合物才是人體活動時能量的供應來源,除非在長時間飢餓或能量補充不足的時後,蛋白質才會被分解出來做為供應的來源。
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s):根據分子的大小,它分為三種形式單醣、雙醣與多醣,人體藉由飲食攝取碳水化合物之後,將分解為葡萄糖與肝醣儲存在肌肉及肝臟中,人體一般含有300~350g的肝醣提供給身體使用,1克的糖約可產生4大卡的熱量。
 蛋白質(Protein):人體內的蛋白質主要由20種胺基酸所組成,其中有9種為人體無法合成或合成量不足,需經由食物攝取補充的稱為必需胺基酸,另外11種則稱為非必需胺基酸,蛋白質必須經過複雜的化學反應與能量轉換,才能生成肝醣或葡萄糖做為能量來源,1克的蛋白質約可產生4大卡的熱量。
 脂肪(Fat):可分為脂肪酸、三酸甘油脂、磷脂與類固醇這四大類,而1克的脂肪約可產生9大卡的熱量,是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的2倍,所以,是人體十分重要的能量來源。
(資訊來源:維基百科)

 關鍵  1 計算每日總熱量

要分配營養比例之前,我們要先了解你的目標是要維持、增肌或是減脂,確認好目標之後你就可以採用一個計算公式算出你的每日總消耗熱量(Total Daily Energy Expenditure稱為TDEE),因為TDEE的計算方式會將年齡、運動量與日常工作的活動量考量進去,所以較為複雜一些。但你也可以用比較簡單的方式算出你需要的總熱量,簡單的計算方式如下列:
減脂:體重/0.45X12
維持:體重/0.45X15
增肌:體重/0.45X18
例如你的體重68kg想要維持這個體重,所以你一日所需的總熱量約為68/0.45X15=2250大卡。

先算出你一日所需的總熱量。

 關鍵  2 分配營養比例原則

經過上面簡單的計算公式,算出你每日大約的熱量需求之後,我們便可以分配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與脂肪的比例,在食物分配的順序上,應該從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的比例來抓熱量,最後剩餘的熱量才是脂肪,而蛋白質應佔每日總熱量的30~35%、碳水化合物應佔每日總熱量的50~60%、脂肪應佔每日總熱量的10~15%,這裡要記住蛋白質與碳水化合物1g皆可產生4大卡的熱量,脂肪1g就可產生9大卡,另外,建議採用少量多餐的方式來做飲食攝取,所以,你可以將一日所需的熱量分配到5或6餐內做攝取。

在蛋白質攝取方面,根據行政院衛生署所提出的蛋白質建議攝取量做為參考,一般國人每公斤體重約攝取1~1.2公克的蛋白質,如果你的工作屬於比較勞力或是每天運動量較大的人,可以根據國外健美網站的標準,將蛋白質攝取量抓到每公斤體重約1.5~3公克左右。

碳水化合物有分為簡單碳水化合物(單醣類)與複雜碳水化合物(多醣類),簡單碳水化合物容易造成血糖急速上升與下降,因此,也容易造成脂肪的堆積,而複雜碳水化合物分解較慢,對於血糖的起伏也較低,不易造成脂肪的堆積,所以,很多人都會採用複雜的碳水化合物來做飲食搭配,但是,在強度的運動之後,體內的肝醣都已經消耗殆盡,這時人體就會需要簡單的碳水化合物,以便肌肉能快速補充足夠的葡萄糖幫助恢復,換而言之,在每一天飲食搭配裡,只有運動後的補充餐可採用簡單碳水化合物來做搭配,其餘時間都均採用複雜碳水化合物。

脂肪也是人體能量運作不可或缺的一環,過多的油脂會造成熱量過剩,過少的油脂會讓皮膚乾燥,而好的油脂如亞麻油、橄欖油或椰子油等,都是非常適合添加在飲食內食用。

在食物分配的順序上,應該從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的比例來抓熱量,最後剩餘的熱量才是脂肪。

舉例試算:

A男68kg,目標想維持體重,每週進行5次重量訓練,屬於高運動量族群,他的每日飲食分配計算如下:
每日應攝取總熱量68(kg)/0.45X15=2250(Kcl)
每日蛋白質攝取量68X3=204(g),產生熱量為204X4=816(Kcl)
每日碳水化合物攝取量 (2250X50%)/4=281(g),產生熱量為1125(Kcl)
每日脂肪攝取量 (2250-816-1125)/9=34(g),產生熱量為306(Kcl)
所以A男每日蛋白質攝取204g、碳水化合物攝取281g、脂肪攝取34g,再將這三大營養素的攝取量分配到5~6餐內,就可以有效控制熱量來源。

資料來源/draxe、milklife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 健身
  • 重量訓練
  • 訓練動作
  • 瑜伽
  • 核心訓練
  • 跑步訓練
  • 運動器材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啞鈴
  • 下半身肌群
  • 瑜伽動作
  • 跑5K
  • 徒手訓練
  • 核心肌群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